102.第 102 章

東風解凍, 雨水桃華,蟄蟲鳴振,玄鳥將至, 又是一春, 循環復始。

這一春, 本也只是一個尋常的新年伊始, 但對於京城百官、在外王府、各文武衙門, 乃至大魏的萬萬子民來說,下月廿六,卻是一個舉國大賀的特殊喜慶之日。

這一年是昭平六年, 下月廿六,便是皇帝五旬整的萬壽之日。

今上自登基以來, 忽忽已然七個年頭過去了, 在大臣們的私評裡, 雖有嚴刑峻法、苛刻不近人情之嫌,但皇帝修生養息, 登基多年,從無土木聲色之樂,勤勞政事,夙夜不怠,如今天下太平, 民安居樂業, 此爲有目共睹, 故逢他五旬萬壽, 不斷有大臣上表, 提議大赦天下,由禮部操辦千秋賀儀, 到時天下大慶,萬民同賀,一道爲皇帝祈福祝壽。

皇帝對於自己過壽一事,向來興致缺缺,每年逢日,不過在宗廟內具禮致祭,百官不賀,年年如此,但今年,或許年紀大了,也或許是逢五旬整壽的緣故,皇帝竟一反常態,並未出聲反對,於是元宵過後,由禮部、宗人府牽頭,下屬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協力,其餘五部,朝廷九卿,無不放下別事,全都預備起了下月廿六的萬壽慶典。衆臣提議的設壇、建醮、建廟祈壽等項,均被皇帝否決,唯獨去歲,東南沿海亦取得了剿倭戰事的大捷,徹底搗毀倭寇匿於澎湖數島的老巢,剿殺倭寇近萬人,俘虜數千,餘下如喪家之犬,驚惶逃回倭國,爲患多年的沿海倭患,終於得以肅清,軍民歡喜鼓舞,如今翹首隻等海禁再開,兵部提議的萬壽之日於皇城午門前舉辦一場獻俘之禮,以此慶賀皇帝萬壽,張揚國威,皇帝照準了,兵部遂操辦。

深夜,三更將至,李元貴手執一表,匆匆入殿,面上帶了微微的喜色,快步到了殿口,看了眼內裡,見烏沉沉一片,問一值守小太監:“萬歲歇下了?”

小太監低聲道:“萬歲略乏,奏摺不多,亥時批完,便歇下了。”

李元貴捏着手中奏表,又看了眼內殿,遲疑着時,忽聽黑漆漆內殿的深處,傳出了皇帝的聲音:“是李元貴?”聲音聽起來略帶喑啞。

李元貴忙應了一聲,將奏表揣入懷中,入內,燃了燭火,行至龍牀前,將一面垂帳撩起,以金鉤掛住。

蕭列睜了眼睛,慢慢地坐起身。李元貴見他白色中衣的後襟上有層汗跡,貼於後背,額頭亦隱隱浮出一層水光,似剛從夢中驚醒的樣子,忙取汗巾爲他拭汗。

蕭列接過,自己慢慢擦了把額頭。

“萬歲頭還可疼?自己定要保重龍體,那些糊塗人的糊塗之言,萬萬不必上心!太醫也說了,萬歲乃是肝火鬱躁,氣結於心,倘日常舒心緩氣,身子自然便會好。”

從去年起,蕭列的身體漸漸就沒頭幾年好了,夜間眠淺,時有頭痛。今日白天下朝回來,又疼了片刻,原因便是那萬壽慶典,朝會中,羣臣議預備事項之時,一身兼詹事的翰林學士竟上奏,稱東宮關乎國體,乃朝廷大事,宮位卻至今空置,朝臣無不焦慮,廢太子已守靈多年,盼皇帝藉此萬壽之機,施恩召回,提點教化,助其裨益,則朝廷大幸,天下大幸。

這奏言雖然半句也沒提復立廢太子,但箇中含義,卻是不言而喻。

皇帝登基迄今七載,唯一的皇子,從前於太子位上被廢,送去祖地守陵,這些年間,後宮再無任何動靜,又據傳聞,皇帝后宮如同虛設,這幾年間竟從無召寢過嬪妃。朝臣表面無波,暗中卻各種揣測,底下暗流涌動。尤其這兩年,朝臣愈發關注此事,漸漸有人推測,皇帝應是有意復立太子,只是尋不到合適契機,如今操辦萬壽,便有嗅覺敏銳之人,譬如這位詹事大學士,藉機上了一表,原以爲揣摩聖意投其所好,卻萬萬沒有想到,皇帝聽罷,勃然大怒,竟當場將那詹事革職,廷杖三十,隨後怒氣衝衝罷朝而去,留下滿朝文武或戰戰兢兢,或駭異莫名。皇帝回了後宮,頭痛便也發作,太醫過來,折騰了好一會兒,才慢慢恢復了過來。

蕭列並未應聲,自己擦了擦汗,丟下汗巾,問道:“你半夜尋來,何事?”

李元貴忙笑道:“萬歲,隴右節度使衙門的祝壽賀表連夜送到了,奴婢想起萬歲的吩咐,不敢壓下,方纔帶了過來……”

蕭列立刻轉頭,看向李元貴。李元貴便從懷中取出那封打了火漆的賀表,恭恭敬敬地雙手呈上。

皇帝盯了片刻,慢慢地接過,啓了火漆,手定了一定,終於裡頭抽出賀表。

薄薄一張紙,上頭不過寥寥數列字而已。皇帝掃了一眼,視線定了片刻,一動不動,良久,目光裡漸漸流露出一種混合了失望的怒氣,將手中的賀表擲在了地上,冷笑道:“朕便知道!果然如此!”

賀表飄飄落地,掉在了龍牀之前。

皇帝萬壽大慶,所有不能進京的各省在外王府、七品以上文武衙門,按制,一概由主官領下屬就地行告天祝壽之禮,完畢後,送入表文。

李元貴屏住呼吸,瞥了一眼賀表,瞥見最末一行字:“……恭惟皇帝陛下萬壽聖節,應乾納祜,奉天永昌。臣裴右安等誠懽誠忭,敬祝萬萬歲壽。”

正是本朝官員歷來用以向皇帝上萬壽賀表的通用致辭,一字不多,一字不少。這些時日,各省每日都有大小衙門數十封類似賀表送至,內容千篇一律,唯一不同,便是主官姓名而已。

李元貴識得裴右安的字體,認出應是他本人所書,並非幕僚代筆,這才略略鬆了口氣,忙揀了起來,賠笑:“萬歲萬勿多思。此爲萬壽賀表,各省歷來皆有規制,裴大人如何能別出心裁與衆不同?心裡必定也是不忘,萬歲你看字體,乃裴大人親筆所書,一字一頓,筆跡可循,可見書寫此表之時,必正襟危坐,極是恭敬。”

蕭列一語不發,慢慢下榻,趿鞋行至北窗,推開窗牖,朝着漆黑夜空,面北凝立。

李元貴不敢再發聲,只垂手站在一旁,忽聽皇帝道:“崔銀水那裡,最近可來了孩子的消息?”

“稟萬歲,便是去年底傳來的那信,奴婢已轉呈萬歲。如今尚無新的消息。萬歲若掛念,奴婢這就傳信,命他報來。”

皇帝沉默了片刻,道:“那孩子生於昭平三年立春,如今六年立春,三歲了。朕很想見他。”

“朕下月便五十歲了。朕的孫兒,也該回來了。”

他轉過身,注視着李元貴,緩緩地道。

李元貴跪地,叩頭道:“奴婢領旨。”

……

入春,素葉城中,冰雪漸漸消融,再過幾日,便是春集。

到了春集,來自西域和關內的各地商人,都會雲集於素葉城,換貨交易。來自西域的葡萄酒、玉器、藥材、鑌鐵,來自關內的絲綢、棉布、瓷器,乃至胡人馬匹,天南海北,各種貨物,琳琅滿目,那半個月間,商人駝隊和馬幫馬隊,往來不絕,四方民衆已攜家帶口地前來趕集。素葉城的熱鬧程度,幾乎能與關中城池相媲美。

素葉城因地處要道的交匯中心,這種商人集中起來交易的春集,早十幾年前便有了,但規模一直不大,人也不多,三兩日也就畢了。便是這三年間,裴右安就任隴右節度使,名傳西陲,又將府衙遷到此地,鼓勵西域和關內商人來此交易買賣,素葉城的春集,這才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商人,規模迅速擴大,去年一直持續了十來天。今年雖然離開集還有幾日,但前些日裡,便已陸續有商人開始抵達,棧居人滿爲患,城中大街小巷,到處可聞駝鈴之聲,瞧着比之去年,更要熱鬧上幾分。

但凡來城交易的商人,都需先去城北的節度使府衙登記造冊,故一大早,在府衙大門前擺出桌椅的文書便忙碌了起來,商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更有不少人,登記畢了還不願離開,滯留附近,尋着門路,盼能被引見進去,得以拜見那位名聲遠揚的節度使大人。

府衙前頭如此熱鬧,後頭的一個小校場裡,卻靜悄悄很是安靜。一個男童,大清早便來了這裡,開始日常練功。

男童不過三四歲大而已,穿了件淺藍小衫,容貌俊秀,髮梳兩結,頂在頭頂兩邊左右,宛如兩隻小角,模樣十分可愛,來了後,對着對面架子上點燃的一炷香,紮起了馬步。

這是父親給他交待的功課。父親說,從上月開始,他滿三歲了。要開始進學。逢單,每天早上,讀一篇書,寫一篇字,逢雙,則到小校場裡扎一炷香.功夫的馬步,然後再練習射二十支箭。

今日逢雙,父親有事沒能陪他,小傢伙便自己來了,像往常那樣,照着父親教他的姿勢,擺出了馬步,一板一眼,有模有樣。

太陽漸漸升高,香短了下去,因剛練習不久,男童額頭很快就沁出了汗,陪在旁的一個隨從——面白無鬚,嗓音尖細,便是太監崔銀水,如今已經伴了這小公子三年,知他吃力,見狀十分心疼,左右瞧了下,見男主人不在,急忙來到香前,鼓起兩個腮幫子,幫着用力呼呼地吹着那香火,吹的上氣不接下氣,兩眼翻白,這樣的天氣,後背都冒出了熱汗,可算將那一株香吹完了,長長地呼了一口氣,轉過身,高興地道:“小公子!快看,我幫你把香火吹完了!今日馬紮好了!”

那男童,便是裴右安的兒子,卻仿似沒有聽到,繼續蹲着馬紮,小身子一動不動,眼睛只看着前方兵器架投在地上的那道黑色影子,直到影子和牆角貼在了一起,這才站直身體,踢了踢有點發酸的兩條小腿:“崔伴兒,等下我爹要是來了,問我有沒練滿一炷香,我就說你幫我吹香火了,我只好看前日的日頭影子,也不知滿不滿一炷香。”話聲裡還帶了點奶稚之音,聽起來軟軟的,崔銀水卻嚇的不輕,“哎呦”了一聲,蹲跪在了地上,兩手交替抽着自己的嘴巴子,“叫你嘴賤!”哭喪着臉,“小公子,你就饒了我這回吧。下回我再也不敢了!”

男孩兒看着他抽了自己幾下臉,這纔上去,拿開了他的手,道:“崔伴兒,我知道你對我好,可我不喜歡這樣。答應了爹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做到!剛纔我是嚇唬你的。只是下回,你要是再這樣,我就真生氣了!”

崔銀水用力點頭,男孩兒這才露出笑,又從兵器架上拿起一張父親親手給他做的小鐵弓,站在數丈外的地上,搭箭,拉滿弓弦,瞄準後,朝着前方的靶子,射出飛箭。

“咻”的一聲,箭頭釘入了靶子,雖離靶心偏了兩寸,但小小年紀,那眼神,那架勢,竟沉穩異常,隱隱已有大家風範。

那男童射出一箭,見箭頭未中靶子正中,便一箭又一箭地接着練,早滿了二十箭了,卻彷彿卯上了勁,繼續練習,一絲不苟,漸漸熱了起來,汗流浹背,又把外衣脫了。

崔銀水在旁看着,又好一陣的心疼,簡直恨不得自己上去代勞,只是這回卻不敢再發半聲了,只在一旁陪着,幫那孩子遞箭,這時,校場大門裡進來個二十出頭的窈窕麗人,明眸霧鬢,穿條秋香色底裙,因風吹來還帶了點冷,出來便往肩上搭了條鵝黃底繡海棠紋的白狐領短披肩,貌美無比,朝着這邊走來。崔銀水聽到腳步聲,轉頭,見是主母來了,面露喜色,急忙迎了上去,指手畫腳地說了一通。

慈兒上月纔剛滿三歲,就被裴右安拎着來校場了,嘉芙也是心疼,起先阻攔,偏兒子竟不領她的情,嘉芙也是無奈,只好放了他,方纔聽檀香說大人有事出去了,不放心,便自己找了過來,見兒子在那裡一箭一箭地放着,喚了一聲。慈兒聽見,見孃親來了,急忙放下弓箭,跑了過來。

嘉芙將他抱住,見他一臉的汗,摸了摸,後背也都是汗潮,心疼的緊,忙取出帕子替他擦汗,問累不累。

慈兒在父親面前,是個小大人的模樣,到了嘉芙這裡,卻恢復成軟噠噠的小人兒模樣,抱住嘉芙脖子,小臉兒靠了過來,點頭。

嘉芙見他小手手心都被弓弦勒出了紅痕,心疼極了,忍不住心裡埋怨裴右安。問了崔銀水,知他早射滿了裴右安規定的二十支箭,便帶了兒子回屋,幫他擦了身子,裡外換了衣裳。

木香送來一碗點心,嘉芙親自喂他,慈兒吃了兩口,楊雲來求見,說壽禮連同壽幛都已封好,交由快驛,發往京城了。

皇帝過五十萬壽,天下皆賀,消息早早就傳到了隴右,裴右安這裡,卻只發出了一封公文式的賀表,除此再無任何表示,每天依舊忙忙碌碌。嘉芙便趕做了一道壽幛,又親手做了件壽喜之服,以隴西節度使府的名義,叫楊雲再送進京裡。

她做壽幛和衣服,也沒瞞着裴右安,那日特意叫他看到。他盯了一眼,便板着臉,走了過去。嘉芙見他沒出聲反對,做好了,便叫楊雲給送了出去。

楊雲稟完,退了出去,嘉芙繼續喂兒子吃東西,卻見慈兒眨了下眼睛,好奇地問:“娘,京城在哪裡?皇帝什麼樣?他過生日,娘爲何要親手給他做衣裳?那日我都看見了,爹爹爲何很不高興?”

69.第 69 章38.第 38 章42.第 42 章30.第 30 章51.第 51 章2.第 2 章59.第 59 章119.番外之夫婦日常(二)73.第 73 章39.第 39 章107.第 107 章84.第 84 章39.第 39 章82.第 82 章36.第 36 章39.第 39 章49.第 49 章59.第 59 章33.第 33 章67.第 67 章76.第 76 章93.第 93 章111.第 111 章48.第 48 章81.第 81 章54.第 54 章20.第 20 章80.第 80 章101.第 101 章122.番外之如果前世能夠重來(一)68.第 68 章85.第 85 章4.第 4 章90.第 90 章90.第 90 章120.番外之翊淵&晞光(一)16.第 16 章78.第 78 章74.第 74 章62.第 62 章119.番外之夫婦日常(二)71.第 71 章46.第 46 章55.第 55 章66.第 66 章1.第 1 章54.第 54 章53.第 53 章83.第 83 章95.第 95 章36.第 36 章52.第 52 章12.第 12 章103.第 103 章99.第 99 章45.第 45 章86.第 86 章13.第 13 章108.第 108 章6.第 6 章53.第 53 章45.第 45 章81.第 81 章3.第 3 章3.第 3 章62.第 62 章98.第 98 章89.第 89 章47.第 47 章40.第 40 章26.第 26 章89.第 89 章66.第 66 章15.第 15 章50.第 50 章34.第 34 章92.第 92 章85.第 85 章111.第 111 章47.第 47 章35.第 35 章123.番外之如果前世能夠重來(二)25.第 25 章120.番外之翊淵&晞光(一)117.第 117 章121.番外之翊淵&晞光(二)118.番外之夫婦日常(一)77.第 77 章52.第 52 章23.第 23 章56.第 56 章82.第 82 章63.第 63 章20.第 20 章17.第 17 章58.第 58 章11.第 11 章2.第 2 章43.第 43 章64.第 64 章
69.第 69 章38.第 38 章42.第 42 章30.第 30 章51.第 51 章2.第 2 章59.第 59 章119.番外之夫婦日常(二)73.第 73 章39.第 39 章107.第 107 章84.第 84 章39.第 39 章82.第 82 章36.第 36 章39.第 39 章49.第 49 章59.第 59 章33.第 33 章67.第 67 章76.第 76 章93.第 93 章111.第 111 章48.第 48 章81.第 81 章54.第 54 章20.第 20 章80.第 80 章101.第 101 章122.番外之如果前世能夠重來(一)68.第 68 章85.第 85 章4.第 4 章90.第 90 章90.第 90 章120.番外之翊淵&晞光(一)16.第 16 章78.第 78 章74.第 74 章62.第 62 章119.番外之夫婦日常(二)71.第 71 章46.第 46 章55.第 55 章66.第 66 章1.第 1 章54.第 54 章53.第 53 章83.第 83 章95.第 95 章36.第 36 章52.第 52 章12.第 12 章103.第 103 章99.第 99 章45.第 45 章86.第 86 章13.第 13 章108.第 108 章6.第 6 章53.第 53 章45.第 45 章81.第 81 章3.第 3 章3.第 3 章62.第 62 章98.第 98 章89.第 89 章47.第 47 章40.第 40 章26.第 26 章89.第 89 章66.第 66 章15.第 15 章50.第 50 章34.第 34 章92.第 92 章85.第 85 章111.第 111 章47.第 47 章35.第 35 章123.番外之如果前世能夠重來(二)25.第 25 章120.番外之翊淵&晞光(一)117.第 117 章121.番外之翊淵&晞光(二)118.番外之夫婦日常(一)77.第 77 章52.第 52 章23.第 23 章56.第 56 章82.第 82 章63.第 63 章20.第 20 章17.第 17 章58.第 58 章11.第 11 章2.第 2 章43.第 43 章64.第 64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