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三代之治

如果以追風船千里急遞,消息從東京傳到南京一般要三天,蕭勝和李克載收到消息是九月二十日,也就是說,此事發生在十六日或十七日。

準確時間是十六日,地點是東京金山衛行宮。

未央宮還未完工,皇帝拖家帶口幾百號人只能在金山衛行宮暫住,但即便是暫住,皇室學堂也都搬了過來,教學不停。皇子公主,連帶一些勳舊和英烈子弟們,從四歲到十二歲,都要在學堂裡學習。

段宏時身爲皇室學堂的山長,年過八旬,依舊堅持三日視事,五日開席上大課。老頭接連完成《南明史》、重修《明史》和《宋史》等鴻篇鉅著,本該賦閒,卻主動擔起了這個職事。

這一日,段宏時拄着柺杖,在學堂開講“三代之治”一題。對學生們來說,這題目顯然太大。可段老頭有段老頭的教法,大一些的留個印象,太小的聽個熱鬧就好。

“話說盤古開天,女媧造人……”

一通神話講得學生們抓耳撓腮,但這只是開始。

“上古初時,人們茹毛飲血,一大家子,男女老幼,終日都得爲飽腹奔波。男的射鹿,女的抓兔,老的抓魚,小的麼……就像你們這樣的,摘果子,掏鳥蛋,揀螃蟹,什麼都幹,嗯,那時這些事可不是玩,而是爲飽肚子。”

“那時可沒車馬和鋼鐵,四周都是猛獸,一個人活不下去,甚至一爹一媽的小家都活不下去。只有一大家子幾十上百號人一起過日子,才能讓沒力氣找食的婦孺老弱活下來。沒你們這些小輩,一大家子就要絕後,沒老人就服不了衆,也識不得天候水土,甚至都不知道哪些蘑菇能吃。所以啊,那時大家都是不分彼此的。”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說,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上古時代,這都不是德,是非此不活之法。”

“咳咳……說遠了,那時先人都是尋水草豐茂,林淺害少之地求生。一旦漁獵盡了,就得另外找地方,就跟禽獸沒什麼兩樣。這麼過了不知道幾千年,有巢氏、燧人氏等聖人出,教會先人造屋、生火,而後神農植五穀,人們漸漸尋着適合耕種的地方定居下來,這時纔算是跟禽獸分出了不同。”

“可那時沒有牛馬鐵犁,也還不太懂耕種之法,一畝地產不了多少糧食,便是一家子上陣耕種,飽腹之外,也沒有多少剩餘。先人們還是不得不一大家子聚在一起,不分你的田還是我的田,大家一塊幹,收成一塊分。”

“這時人還是比漁獵時候多了,多少?唔……也許就行宮裡這麼多人,大家日日都能見到的。也沒什麼皇帝王爺,沒高低貴賤,當家人一定是這些人裡最有威望,大家最服氣的。他不需要訂什麼法令,也不需要跟班打手,他想要辦一件事,就只能招大家聚在一起商量,讓大家都點頭贊同了,才能成事。聖賢們說先人之王賢良,就是這個原因啊。他能聽到每一個人的意見,他得跟每一個人商量,他的決定要讓大家都滿意,所以他必須賢良。”

“每一代人都會留下智慧,積攢出經驗,造出省時省力的工具。代代人傳下來,地裡的莊稼越產越多,一個人可以養活兩個人甚至更多了,這時一個大家開始分成很多小家,有父母,有老人,有你們這樣的小傢伙。婦孺老弱不必再靠所有人養活,爹媽就能養活祖父母和你們。”

“糧食夠吃了,人也漸漸多了起來,周圍能耕種的地方就不夠了。所以就從一大家子裡分出了一部分人,去另外的地方過活。若干年下來,一大家子散成了無數分支,因爲時間隔得太久,很多分支都改了習俗,變了言語,相互不認識了,但大家都是同一個祖先。”

“離得近的,相互認識的,是不是就像鄰居一樣,埋頭過自己的日子呢?不是的,你們都讀過《聖經》,知道最初靠着黃河水的灌溉,才養活了先人。可黃河年年都要氾濫,時不時還要掀起滅頂洪水,氣候也不是一直風調雨順,有大雨,有旱災。”

“先人們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智慧,也不是毫無應對之力,修河堤,挖溝渠,建倉儲,施救濟,總能活下去。但靠行宮裡這麼點人,可辦不了這些大事,所以聚族而居的一家家先人,也都聯合了起來,他們推舉共主,帶着大家一起解決這些大問題。”

“當然嘍,那時人也多了,陌生族羣之間互有敵意,爭奪水源、土地和人口的事也常常發生,大家聯合起來,也可以共同抵禦外敵。”

“推選出來的王者要帶着大家跟草莽鬥,跟天時鬥,跟外敵鬥,還要平衡內部各族羣的紛爭,不讓聯合起來的力量瓦解和削弱。他依然得跟一個族羣的族長一樣,去傾聽大家的意見,跟儘可能多的人商量,他的決議也得讓大家都服氣。但他卻必須藉助幫手,才能做到這些事,而這些助手也必須是大家都讚揚的有德之人,那時就是君賢臣良啊。”

說到這,段老頭掃視着小傢伙們,笑道:“這其實就是三代之治,君賢臣良,人人皆聖,讀書人說得玄而又玄的先人之世,就是這麼簡單。三代大同,並不是道德昌明,而是物寡力弱,難有人私,大家只能一心爲公,這樣才能活下去。我們如今追憶三代之治,是飲水思源,不敢忘本,但不等於要回到三代,也不可能再回到三代。就像老夫我,也曾是你們這般年紀,老夫只能越來越老,怎麼可能長回去呢?”

這話引得小傢伙們一陣笑聲,紛紛想象老夫子年少時是個什麼樣。

接着段宏時就講到了後三代,英華天道思想之下的真理派史學將三代分爲前後兩個三代,前三代是上古先人時代,後三代則是夏商周。聖賢書動輒所云的三代之治被盡數推到難以考證的前三代,這樣舊儒就難以把三代之治替換爲夏商周的“禮樂正統”,由此爭奪史學話語權,這也是提防舊儒借天廟地位和《聖經》影響力捲土重來,以教入政。

“後三代有兩點最大不同,先說說王者傳承。前三代王者都是推選,以禪讓傳承,誰賢誰得位。到了後三代,則是以血脈繼承。《聖經》裡說得簡單,夏啓承大禹之位,變禪讓爲世襲。爲什麼會這麼變呢?天廟祭祀們說,這是聖人之世終結,凡人之世到來。以道德言,這是沒錯的,可以真理來看,此變就非道德可概論的了。”

“後三代農稼精進,人口繁衍,事情越來越多,王者手裡掌握的權力也越來越重,生殺予奪,後世所謂天子之怒,流血漂櫓,那時就已差不多了。如此權位,自能坐擁財富,乃至奪一族一國財富爲私產,王者要化公爲私,當然要傳給血脈之後。”

“那麼這單純只是人心敗壞,公德潰滅麼?不,老夫教你們的真理學,不是修身的德行之學,而是探究人世之道的學問,所以看事不能以褒貶之心去看,而是要尋它本來的面目,禪讓變爲世襲自有人世應於天道之理。”

“不妨設問,在後三代之世,若還是禪讓,還是選賢,那賢不賢到底該怎麼判別?又該由哪些人來判別?後三代之世,已是私利之世,人人有私,家家有私,私利着落不一,要賢,就得能調劑這紛紜私利,護住公道,立下公利。”

“可那時能做到家家得公道,人人都享欲得之利嗎?別說那時,現在都辦不到,所以再沒辦法如前三代那般選賢。而要護公道,立公利,最直接的法子,就是化大家的公利,爲王者一家的私利。既是王者私利,他當然背此利之責,視國爲家產,視民爲家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子領有四海,牧養萬民,就是這麼來的。就華夏一族的存續而言,這是最有益也最現實的法子。”

“到後三代,王者之位以血脈傳承,而拼成華夏的圖塊,還是無數族羣,也以血脈相繼。天子只管到京畿,更遠的地方是天子兄弟子侄或者遠親所建的方國。天子如家長,衛護天下一家,臣民奉天子爲主,如子事父。君臣如父子,天下才能穩固,這就是君君臣臣的由來。”

講解了君王世襲制的歷史必然性,以及儒家的綱常起源,老頭話鋒一轉,談到後三代的第二個特點:“後三代興奴隸,耕種爲民,工匠爲奴。耕民領有土地,是國家的根基,他們跟君王有血脈相連,也只有他們纔有資格拿起刀槍,爲國而戰。奴隸則被用來建城開渠,修造器具,乾的多是工匠的活。直到明清,工匠還被列爲賤籍,最早就是這麼來的。”

“奴隸是怎麼來的?剛纔我們說天子領有四海,那只是名義上的,方國攻伐不止,戰俘就成了奴隸,加上犯法而失國人資格的那些人,後三代奴隸多不勝數。商周牧野之戰,商紂起大軍七十萬迎戰周武王,大部分都是奴隸。”

“待春秋起,奴隸漸漸少了,而後我華夏雖有婢奴、部曲,卻再非後三代時那種與豬狗無異,主人可隨意處置的奴隸……”

一隻小手舉了起來,是六皇子李克苡,已晉寧妃的四娘之子,今年五歲,心性率直,想到就問。

“老夫子,不是說今非昔比嗎,爲何現在又有奴隸了?”

段宏時楞了下,五歲的小傢伙,居然也能問出這種問題來。

五皇子,今年九歲的李克莘附和着弟弟:“是啊,南洋種植園和礦場裡的奴隸就像是牲口一樣,娘娘們說他們很可憐,主人根本不當他們是人,做工的時候還拴着鐵鏈子。”

學堂夫子嗯咳着想要爲段宏時圓場,這可不是今日講學的內容,而且話題本就敏感,國中一直都在爭論。段宏時擺手止住,呵呵笑道:“談古不論今,講課沒人聽……”

在學生們的輕笑聲中,老頭斂容道:“仁人總是由內而外,漸漸而發的。先有家人之愛,再有同胞之愛,接着纔是人人之愛,也就是墨家所言的兼愛。老夫並不是要你們無視墨家兼愛,而是兼愛之下,先有家人之愛、同胞之愛,不能因這兼愛損及親人和同胞。”

“本朝奴隸之事雖加於外族,確是與仁相違,老夫本是反對的。但要禁此事,就得從長計議,商人們自是藉此謀得了大利,可同胞們也因此而得利。若因禁此事而挑起國人相爭,這豈不也違了仁之根本?”

李克苡沒被說服,鼓起胖乎乎的臉頰道:“這麼說起來,咱們大英就跟商朝一樣,還是有違背仁義的地方!”

響亮的女童聲響起:“李克苡你是笨蛋!一點都不知道天下大勢!洋人也在用奴隸,他們運崑崙奴的船滿地球跑呢!”

這是五公主李克筠,昭妃寶音的女兒,比李克苡大了一個月,兩人年紀差不多,天性犯衝。

啪的一聲輕響,四公主李克瑨拍響了教尺,也不說話。李克苡本要反駁,趕緊閉嘴,李克筠也打了一哆嗦,撅着小嘴,一臉懊惱。他們的四姐可是個冷麪人,當着風紀學長,學堂的紀律好得沒話說。

看着心性各不相同的皇子公主,段宏時笑得格外慈祥,關於李克苡的問題,他還有更深的感慨:“克苡啊,你問得好,今世與古時有何分別,今世到底鼎革了什麼,老夫已有所得。此知乃老夫最得意之論,天道之學、真理論,都不如也,這就是新的三代之論。”

第265章 一字傾國第154章 事業和人生的大躍進第558章 過門之爭第764章 朝鮮風雲:誰是草芥第49章 禍福相依第53章 恢恢密網第754章 公堂初戰第281章 什麼是真正的海戰第44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710章 豪傑再起第476章 權術非常道第237章 天主教、蒙學和聖武傳:人心三連擊第1010章 北洋巡禮第362章 鉤子,又見鉤子第286章 一眼望去,全是敵人第197章 殺出一個混沌第647章 八面出擊!第117章 外循環手術第229章 諸位大人,紅包拿來第893章 不離不棄的三年之情第117章 外循環手術第403章 戰長沙,這已不是他一人之戰第496章 信上天者無敵第953章 北京破城,滿人求全陵第534章 浴血的天枰第881章 一人之身窺軍心第177章 進攻!耐心地進攻!第934章 扶清滅英,人民的戰爭第363章 總有人要循便捷之道第187章 峰迴路轉,連升三級第601章 人民戰爭對人民戰爭第994章 永無寧日的歷史第493章 人心和肉包子第736章 再沒好日子了第9章 黑礦場,真的很黑第201章 李肆?不認識第523章 我們兩國,親如一家第150章 夫妻雙雙把書念第521章 怎麼花這一千萬第952章 偉業將成,誰擔百萬命第797章 你且栽樹,我等着乘涼第32章 芳草萋萋,待君掬兮第557章 收穫在哪裡第435章 十六明王祭天第461章 一份大餐擺在眼前第177章 進攻!耐心地進攻!第515章 我想回家第857章 相會的喜怒哀樂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946章 由水轉陸,皇帝當扶北第51章 太平犬的純善第334章 湖南大決戰:你爭朝夕,我爭分秒第288章 從軍心如鐵,三娘自斷髮第130章 各有各的決心第450章 開門,查水錶!第325章 黑貓白貓抓耗子第873章 大局由誰而壞第299章 何爲父母官?第462章 本色演出?第972章 歷史在愛恨中螺旋上升第109章 不說抱歉,只是遺憾第533章 踩中了開頭,卻不知結局第405章 戰長沙,康熙來了第759章 世上再無石頭記第637章 嬌軀三震第379章 卿本佳人第631章 修羅降世,吸陽噬人第707章 最長的一夜第829章 新三代論第504章 南洋迷局的迷亂開端第720章 放寬心,享太平第476章 權術非常道第814章 東洲記:東黎人的誕生第846章 西京諜影:飛天不是仙,帝皇終凡人第572章 待鳴的春雷第622章 五年之約第567章 政變:東院第769章 朝鮮風雲:以卵擊石第597章 擁皇帝,正大義第328章 悲觀的開場第177章 進攻!耐心地進攻!第224章 下刀還是下藥第155章 如此的三娘第416章 狂風驟雨,三龍奪嫡第614章 江南路,混沌之戰第231章 廣州三人組的折騰第2章 辮子,果然是辮子第363章 總有人要循便捷之道第568章 傳統的變革第466章 女兒當國第537章 血腥的勝利第850章 清宮碎夢:弘曆的恐懼第617章 化水爲氣,一國鼎沸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372章 有錢纔好辦事第719章 歷史的正軌第797章 你且栽樹,我等着乘涼第113章 鬥法先鬥將第296章 黃宗羲就書生一個……第871章 風眼亂,風暴在何方
第265章 一字傾國第154章 事業和人生的大躍進第558章 過門之爭第764章 朝鮮風雲:誰是草芥第49章 禍福相依第53章 恢恢密網第754章 公堂初戰第281章 什麼是真正的海戰第448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710章 豪傑再起第476章 權術非常道第237章 天主教、蒙學和聖武傳:人心三連擊第1010章 北洋巡禮第362章 鉤子,又見鉤子第286章 一眼望去,全是敵人第197章 殺出一個混沌第647章 八面出擊!第117章 外循環手術第229章 諸位大人,紅包拿來第893章 不離不棄的三年之情第117章 外循環手術第403章 戰長沙,這已不是他一人之戰第496章 信上天者無敵第953章 北京破城,滿人求全陵第534章 浴血的天枰第881章 一人之身窺軍心第177章 進攻!耐心地進攻!第934章 扶清滅英,人民的戰爭第363章 總有人要循便捷之道第187章 峰迴路轉,連升三級第601章 人民戰爭對人民戰爭第994章 永無寧日的歷史第493章 人心和肉包子第736章 再沒好日子了第9章 黑礦場,真的很黑第201章 李肆?不認識第523章 我們兩國,親如一家第150章 夫妻雙雙把書念第521章 怎麼花這一千萬第952章 偉業將成,誰擔百萬命第797章 你且栽樹,我等着乘涼第32章 芳草萋萋,待君掬兮第557章 收穫在哪裡第435章 十六明王祭天第461章 一份大餐擺在眼前第177章 進攻!耐心地進攻!第515章 我想回家第857章 相會的喜怒哀樂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946章 由水轉陸,皇帝當扶北第51章 太平犬的純善第334章 湖南大決戰:你爭朝夕,我爭分秒第288章 從軍心如鐵,三娘自斷髮第130章 各有各的決心第450章 開門,查水錶!第325章 黑貓白貓抓耗子第873章 大局由誰而壞第299章 何爲父母官?第462章 本色演出?第972章 歷史在愛恨中螺旋上升第109章 不說抱歉,只是遺憾第533章 踩中了開頭,卻不知結局第405章 戰長沙,康熙來了第759章 世上再無石頭記第637章 嬌軀三震第379章 卿本佳人第631章 修羅降世,吸陽噬人第707章 最長的一夜第829章 新三代論第504章 南洋迷局的迷亂開端第720章 放寬心,享太平第476章 權術非常道第814章 東洲記:東黎人的誕生第846章 西京諜影:飛天不是仙,帝皇終凡人第572章 待鳴的春雷第622章 五年之約第567章 政變:東院第769章 朝鮮風雲:以卵擊石第597章 擁皇帝,正大義第328章 悲觀的開場第177章 進攻!耐心地進攻!第224章 下刀還是下藥第155章 如此的三娘第416章 狂風驟雨,三龍奪嫡第614章 江南路,混沌之戰第231章 廣州三人組的折騰第2章 辮子,果然是辮子第363章 總有人要循便捷之道第568章 傳統的變革第466章 女兒當國第537章 血腥的勝利第850章 清宮碎夢:弘曆的恐懼第617章 化水爲氣,一國鼎沸第757章 法變之醒第372章 有錢纔好辦事第719章 歷史的正軌第797章 你且栽樹,我等着乘涼第113章 鬥法先鬥將第296章 黃宗羲就書生一個……第871章 風眼亂,風暴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