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 孫賁

安撫完了稀奇不已的劉琮,交待了要讓他做的事,曹衝這才離開了劉琮的大帳。這時的劉琮已經完全被那兩個鏡片迷住了,其它的事根本不在他的注意之中,曹衝什麼時候走的,他根本不知道。

曹衝跨出帳門,一眼就看到曹彰正和典滿較勁,橫眉豎眼的臉色很不好,舉起拳頭正要揍典滿,嘴裡還叫道:“你個典子謙,是不是倉舒把你們慣壞了,連我都敢擋着?我倒要揍你兩下,看看倉舒會不會來找我麻煩。”典滿一邊陪着笑,一邊卻堅決的攔在曹彰面前,死活不讓他進去。而他身後的四個虎士也擋住了其他人進帳的路,看那樣子,曹彰他們是不敢打,可曹彰身後的那些人,雖然以前都是虎衛營的同伴,這時候各爲其主,少不得也要打一打了。

“子文,什麼事,吵吵嚷嚷的?”曹衝見典滿捱了曹彰一拳卻不敢還手,不由得苦笑了一聲,連忙叫停。曹彰一見曹衝出來,這才氣哼哼的收了手,不滿的白了一眼典滿道:“這個典木頭,真是娶媳婦娶傻了,連我都攔着不讓進去。倉舒,你有什麼事這麼機密,連我都不能看?”

“你大小也是個校尉了,跟他較什麼勁。”曹衝不理他那岔,拉着他就走:“找我什麼事?不會就是想來找子謙的麻煩?手癢了想打架的話,我那兒人多的是。”

“別。”曹彰一搖手:“你那兒我可不敢去,子謙和正禮也就算了。那個黃漢升我可幹不過他,魏文長現在也厲害了,我也很難打得贏他了。再加上一個鄧奮威,我哪裡還敢去你那。”

“別廢話了,快說什麼事,我很忙的。”曹衝被他逗得一笑,扯了扯他說道:“走,到我那兒去,正好有個好東西留給你地。”

曹彰一聽有好東西留給他,這纔開心的笑了。一邊走一邊跟曹衝說事,他這麼一說,曹衝倒立刻上了心。原來曹彰說,今天聽到消息,說柴桑送了一封信來,不是孫權的投降,而是孫賁送來地降。孫賁在信中說。孫權將孫紹送過來做質子。在孫氏家族中引起了強烈的不滿,很多人對孫權都意見很大,認爲他這是借曹操的刀殺孫紹的頭,斷孫策的後。孫策有幾個女兒,兒子卻只有這一個,他們認爲這是孫權自己沒有兒子,想借機除掉孫紹,以免以後出現爭權事情。不光是孫家的人暗中議論,就是那些孫策的老將也對此不滿。程普因這事跟周瑜當面吵了起來,鬧得很不開

“所以你岳父要暗中投降?”曹衝聽了並沒有多開心,一邊取着一件象牙扳指遞給曹彰一邊問道。“是啊,我那岳父大人上次因爲廬江郡戰事不利,被孫權取消了豫章太守的實權。現在跟在孫權後面做個閒差。領着幾千人馬做後衛,對孫權很有意見。”他愛不釋手地將扳指戴在右手拇指上試了試。開心的說道:“正合適,多謝多謝。倉舒,這麼好的象牙可不多見,是不是上次那個胡商送你的?”

曹衝笑了笑沒有應他。他想的是孫賁來投降的事,怎麼看起來這麼象前世的黃蓋來投降?不會是換了個版本地詐降計?黃蓋掛了,改成孫賁放火了?

“他人在柴桑,就算想投降,只怕也繞不過孫權,這幾千人地調動,可不是派一個使者的事情。”曹衝想了想又問道。曹彰收起了扳指,聳了聳肩說道:“他說最近可能會有調動,孫權還在猶豫,一邊想着要投降,一邊又在向陸口增兵,可能會把他調過來。如果調過來,他到時再找機會。”

哼哼,果然有點象。曹衝冷笑了一聲,看了一眼眉開眼笑的曹彰:“子文,你覺得這事可行?”

一說起軍事,曹彰立刻收起了笑容,他皺着眉頭想了想,正色說道:“倉舒,從內心講,我希望他能投降,哪怕不帶軍隊過來,只有他一個人,父親看在我的面子上,一定不會虧待了他。如果孫家內部真有這麼大的出歧,對我們來說當然是可趁之機,上兵伐謀,以強大的兵力做後盾,逼得孫家內部出現更大的裂縫,讓孫權獨力難支,說不定真能逼使他投降做個富家翁,安樂侯。不過打仗的事不能只朝好事想,我擔心這裡面有詐,會不會是用詐降計來拖延時間,或者是讓我們放鬆警惕?”

曹衝見他還很冷靜,心裡總算放開了一些。“父親如何看?”

“父親這兩天心情不太好。”曹彰搖了搖頭,嘆息了一聲:“許縣陛下那裡不太平,不少儒生還在爲上個月日食的事叫喚,說應該遵循慣例,三公遜位以遵天命。”

“郗公都摁不住?”曹衝不由得皺起了眉頭,如果這點小事都擺不平地話,郗慮這御史大夫也做到頭了,三公遜位,郗慮正是三公之一。

“他抓了不少人進廷尉府,不過事情太大,他一時也控制不了局面。”曹彰見四周沒人,壓低了聲音說道:“好象背後有弘家楊家的影子,郗公也不敢太過強硬。有人說郗公擅改師法,有辱師門,是儒家敗類,不夠資格做御史大夫,鄭康成大師還派了人來譴責郗公,因此郗公很被動。”

曹衝吃了一驚,一時以爲許縣那麼很安靜,沒想到安靜的水面下居然有這麼多的事。漢代人很重師法,老師說的話一句都不能改,解釋也不能變動,否則就是背叛,而背叛師門地人比背叛國家地人更加被人鄙夷,不可饒恕。在曹衝這種接受過“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現代人看來不可思議地事情。在大漢朝卻是人人都覺得本應如此的正常。

弘家楊家,世傳歐陽尚,跟袁家一樣是四世三公。有名的經學世家,現任家主楊彪與曹操素來不合。建安元年曹操到洛陽見天子時,就因爲見楊彪臉色不對,怕他對自己不利,可能在玩鴻門宴,赴宴赴了一半,裝作上廁所跑了。從那時起,楊彪就稱腳有病。不上朝十來年,專心在家裡作學問。有他在後面找郗慮一點麻煩,可以說是信手拈來地事情。

“父親因此想早點結束這裡的戰事,回去坐鎮鄴城,怕離開太久了,子桓鎮不住,鄴城會出事。”曹彰見曹衝明白了。也不多話。話點到這裡也就很清楚了。曹操因爲擔心後方不穩,必然會接受孫賁的投降,抓住機會來打擊江東的士氣。哪怕他是假投降,他也可以將計就計,吞併了孫賁的人馬,將假投降變成真投降。爭取把事態擴大,逼得孫權無法收拾,只能投降了事。

“我知道了。”曹衝點了點頭,兩人沉默了一會。曹彰猶豫的說道:“我過來找你,就是想告訴你一聲,想看看你的意見,父親到時候一定會問你的看法,你也好有個準備。”

“多謝兄長。”曹衝笑道。他當然知道曹彰地意思。他大概也知道自己被父親訓斥的事了。也知道自己一直對江東抱有較大的疑心和不信任,生怕自己到時候一言不慎。又惹惱了一心想江東投降的曹操,平白的失了歡心。如果自己失了歡心,那曹丕的機會就大了一分。自從楊沛到了鄴城,鄴城那邊形勢大好,知道的人都說這是楊沛功勞,但這份功勞只怕也要分曹丕一大塊。坐鎮後方,比起曹衝率兩千騎兵追擊劉備未果來,還要實在得多。

“自家兄弟,謝什麼謝。”曹彰見曹衝領悟到了自己地意思,這才笑道:“多來點實惠地,比如象這個扳指就不錯。呵呵,我就收下了,以下有好東西還要給我留着啊。”

“少不了你的。”曹衝笑道:“怎麼,就急着走了?不去看他們切磋了?”

“不看了,我那裡事情多,下次等弟妹送好酒來的時候再叫我。”曹彰說着,起身告辭走了。

曹衝也沒有起身送他,獨自在帳中坐了好久,想了又想,把絹制地圖拿出來看了又看,推演江東可能的棋路,猜測他們投降的可信度。又把周不疑等人叫過來商量了半天,他們也都覺得江東的投降在情理之中,說不出太多的疑點,但不可不防。關鍵只在於曹衝怎麼提醒曹操的問題,這個時候不能觸了曹操的逆鱗,否則只怕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從曹衝地角度來說,是無論如何要提醒曹操防備江東的詐降,而從張鬆他們的角度來說,則是無論如何不能給曹操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免影響以後的奪嫡。張鬆上次話已經講得很清楚,奪嫡在他們幾個人看來是天經地義地事情,已經不用再商量了。

周不疑看着地圖說道:“不管孫賁是真降還是假降,總不能他說投降就信了他,總要他表現出一點誠意纔可。現在談這些還爲時過早,等正式派了人過來接洽,到時候再提出一些要求,讓他慢慢進入我們地佈置,假降也讓他變成真降。比如我們可以要求他提供一些江東的情報,然後把其中符合地部分與我們自己瞭解到的相摻合,再傳回江東,讓江東懷疑他暗中有鬼,或者等他投降過來的時候,帶着他的軍隊去打劉備,讓他們互相咬,我們坐着看戲,到時候他是真降還是假降就一目瞭然了。”

蔣幹看了周不疑一眼,眼中全是警惕,似乎覺得這個平時話不怎麼多的傢伙原來這麼陰險,這種事都想得出來,難怪公子對他那麼器重。張鬆也點頭道:“元直這話有道理,反正一句話,人到了曹營就得由我們說了算,真降假降到時候都由不得他了。”

曹衝也覺得此計可行,做好了打算,等到曹操派人來叫他時,他胸有成竹的在曹操面前一說,曹操果然大喜,拍着曹衝的頭說道:“你這想法好,公達和子初他們也是如此說。所謂將計就計,順藤摸瓜。只要孫賁進了營,事情就不由他做主了。”

見曹衝沒有象往常轉變抹角的提醒他要注意江東。曹操地心情好了很多,將許縣生的事跟曹衝講了講。曹衝事先已經從曹彰嘴中知道了事情的大概,現在又聽曹操再一說,再加上看到駐兵許縣地丞相長史王必傳過來的消息,他心裡更有數了。楊家也就是在背後提供了些炮彈,然後坐山觀虎鬥,看着郗慮被那麼儒生搞得進也不是,退也不是。而前任尚令荀、現任尚令劉先、光祿勳蒯越、大鴻臚韓嵩等人都沉默不語。也不說支持那些儒生,也不說反對,反正就是要看郗慮的笑話。

“劉始宗尚黃老之術,和郗鴻豫的本不是一路人。至於蒯異度、韓德高,他們雖然都是儒宗,卻和郗鴻豫的師門爭鬥已久。”曹操見曹衝有些不解,但笑着解說道。

“父親是說。他們的分歧本不在日食本身。而在師法、學術不同。”曹衝覺得有些奇怪了,這學問不同至於到這個地步?

“也可以算是,也可以算不是。”曹操點點頭又搖搖頭:“真正爲學術而爭的,不會象他們這樣,所謂坐而論道,真要爲學術爭,完全可以在太學裡爭個光明正大,幾千太學生坐下來聽他們講,擇善而從。他們說是學術分歧。其實是權利之爭,眼下朝中以鄭玄一派最爲貴重,以前的今文派自然眼紅,拖到今日才跳出來,已經算是晚地了。古文派一直不得勢。以前是和今文派鬥。如今兩方倒聯合起來和郗鴻豫鬥了。可惜鄭康成學問雖做得好,這裡面的東西卻看不清楚。反被人當了棍子使。”

曹衝恍然大悟,搞了半天背後還有這些事。他也知道漢朝有什麼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之爭,一直以爲就是大家崇尚的理念不同而已,做事還要精誠合作,爭的都是道義,哪知道背後全是權利,心中對那些名人的尊崇不由得減了三分。

“倉舒,你要記住,任何時候真正爲學術而獻身的人都是很少的,這樣地人要尊重。”曹操嘆了口氣說道:“但是絕大部分人爭地其實是權利,所謂學術不過是個幌子。在生死麪前,一切都可以拋得開。伯喈先生當年要不是一時軟弱,又怎麼會落得如此下場?真是可悲可嘆。”曹操說着,沉痛的嘆了口氣,話語中透出無盡的惋惜之情。

曹衝不語,他聽蔡琰說過當年的故事。蔡邕知道董卓不是什麼好鳥,本不想去的,當時蔡琰尚在閨中,也極力勸他不要去。奈何蔡邕被董大胖子的一句“我力能族人”給嚇住了,進了京,做了官,最後又因爲一句嘆息而被王允下了獄,最終將一世的清名毀盡,還落得個惡名。曹操就是想不明白,以蔡邕的見識,怎麼會不知道董大胖子不是好鳥呢?你又不是沒跑過,當年在泰山吳會一帶躲了十幾年,大不了再走一趟就是了,何況這次還有那麼多人陪着你呢。

“嗯咳,不提這事了。”曹操見曹衝不語,以爲他是因爲蔡琰是他的老師,不方便說,也就笑笑罷了,他和蔡邕也有師生之誼,這些事也只能父子之間談談,外人面前他也從來不說。

“楊家地事你有什麼好辦法?”曹操笑着說道:“要不還按你上次對付司馬仲達的辦法,去把他們家的楊德祖徵辟到丞相府裡來?”

曹衝一陣惡寒,這可不行,司馬懿他存心想殺沒殺成,這楊德祖他不可想殺,但按這辦法去說不定真能給殺了。楊修雖然歷史上也是死在曹操手上,但這不是時間還沒到嗎,總不能自己來了沒救他一命,反而讓他提前死了。

“父親取笑了。”曹衝笑了一聲說道:“我聽說楊德祖文學高明,不如由兄長子建修去請,或許他們惺惺相惜,事情可成。”

“子建?子建的文章我看尚嫌稚嫩,未必比得過子桓?”曹操有些不解的看了一眼曹衝,似乎覺得他眼光有點不同尋常。

曹衝一愣,這纔想起自己是按照以往地經驗說地,而現在曹植的文名還未顯,要說三曹,除了老曹之外,曹丕地文名要比曹植盛得多,只怕自己這個冒牌的天才憑着一篇盜來的序文,都要比曹植強些。他連忙笑道:“我將上巳文集給諸位先生看過,他們都說子建的文章雖然尚顯稚嫩,卻纔氣橫溢,天賦極高,從格調上來說,要高於子桓兄長的。”

“是嗎?”曹操一聽他如此說,倒也沒有多說什麼,點點頭不置可否。

曹衝一見差點露餡,不敢多說,又扯了幾句閒話,就藉口曹操事情多,告辭而去。

沒幾日,孫賁又傳來了消息,說他已經移營到了江東大營,目前正在遊說孫朗。孫朗是孫堅的小兒子,不過是庶出,與孫權不是一個媽生的。孫朗見孫權將孫匡派到曹營爲質,心中也很緊張,這些天有些怨言,傳到孫權耳中,被孫權派人來斥責了一通,心裡很不痛快,有可能被說動。

曹操打定了主意,並不在乎他如何想法,只是催促孫賁儘快領軍來降,並許下諾言,只要孫賁來降,徵虜將軍、豫章太守之外,他的都亭侯爵位可以提到鄉侯或是縣侯,而孫朗也必有厚賞。

使者來回了幾趟之後,孫賁終於傳來了消息,他這幾天正在準備,估計冬至前後會領兵來降,到時候還請丞相做好準備,提前給他在營中安全的位置留下營地。

第6節 黃老第19節 雷銅第19節 變計第26節 大勝第9節 圈套第32節 西行第25節 鄧芝第25節 勸降第10節 開戰第36節 謠言第2節 交易第15節 立威第19節 刺蝟第39 血口第31節 劉璋第6節 玉佩第19節 去卑第14節 交鋒第37節 奇功第23節 試探第20節 族誅第15節 立威第26節 草案第7節 人蔘第4節 木匠第21節 投降第25節 分兵第4節 九品第7節 人蔘第31節 趙雲第9節 虎女第20節 呂蒙第2節 捷報第7節 南巡第18節 張鬆第3節 比武第19節 訣別第32節 破綻第13節 救援第6節 風氣第4節 故縱第5節 添丁第13節 託孤第5節 佈局第1節 增援第11節 上巳第4節 故縱第15節 魏諷第27節 鬩牆第35節 活捉第40節 虞翻第2節 捷報第24節 夷陵第16節 法正第32節 方圓第1節 增援第24節 斷糧第7節 文聘第36節 徐庶第11節 鳳雛第16節 談判第7節 兩難第6節 彭羕第39節 樑鵠第24節 夷陵第18節 封賞第5節 屠城第19節 刺蝟第30節 逼降第15節 虛實第33節 宏願第10節 謠言第34節 伏擊第4節 風波第40節 虞翻第9節 洛陽第6節 黃老第37節 奇功第12節 激動第8節 技改第36節 堵截第6節 封侯第10節 有德第38節 黃雀第16節 陳到第4節 王肅第15節 虛實第24節 緩兵第30節 大喬第29節 南海第31節 僵局第33節 賀齊第24節 緩兵第1節 除夕第32節 慷慨第16節 法正第16節 談判第16節 談判第13節 對手
第6節 黃老第19節 雷銅第19節 變計第26節 大勝第9節 圈套第32節 西行第25節 鄧芝第25節 勸降第10節 開戰第36節 謠言第2節 交易第15節 立威第19節 刺蝟第39 血口第31節 劉璋第6節 玉佩第19節 去卑第14節 交鋒第37節 奇功第23節 試探第20節 族誅第15節 立威第26節 草案第7節 人蔘第4節 木匠第21節 投降第25節 分兵第4節 九品第7節 人蔘第31節 趙雲第9節 虎女第20節 呂蒙第2節 捷報第7節 南巡第18節 張鬆第3節 比武第19節 訣別第32節 破綻第13節 救援第6節 風氣第4節 故縱第5節 添丁第13節 託孤第5節 佈局第1節 增援第11節 上巳第4節 故縱第15節 魏諷第27節 鬩牆第35節 活捉第40節 虞翻第2節 捷報第24節 夷陵第16節 法正第32節 方圓第1節 增援第24節 斷糧第7節 文聘第36節 徐庶第11節 鳳雛第16節 談判第7節 兩難第6節 彭羕第39節 樑鵠第24節 夷陵第18節 封賞第5節 屠城第19節 刺蝟第30節 逼降第15節 虛實第33節 宏願第10節 謠言第34節 伏擊第4節 風波第40節 虞翻第9節 洛陽第6節 黃老第37節 奇功第12節 激動第8節 技改第36節 堵截第6節 封侯第10節 有德第38節 黃雀第16節 陳到第4節 王肅第15節 虛實第24節 緩兵第30節 大喬第29節 南海第31節 僵局第33節 賀齊第24節 緩兵第1節 除夕第32節 慷慨第16節 法正第16節 談判第16節 談判第13節 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