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清官爲何清,此罪爲何行

郎世寧僅僅只是旁觀者,武昌之事,震撼之外的遺憾和鬱悶跟英華人截然不同。

“張伯行他不是清官麼?不是青天麼?不是想要降妖除魔,名垂千古麼!?他竟然跑了!?”

“那個叫楊文乾的武昌知府,據說是個貪官,可爲了保武昌一城人命,都知道自縛出城,那張伯行還真是不要臉!”

“清官的臉面……光鮮得很,蒼蠅都立不住。”

踏在武昌府東面的黃州府城頭上,紅衣軍將們憤聲地譏諷着,臉上的憤慨和悲慼依舊濃重。

武昌城堅,但堅的只是城牆,那十數萬城中民人,沒見到南蠻因妖女被焚而潰決,反而聽到數萬人憤怒地同聲呼喊焚城時,自己的心志反而潰決了。託武昌知府楊文乾的福,得知南蠻那位皇帝陛下只是想焚城,還有時間逃命,都一窩蜂逃出了城,混亂間,天地會和軍情司的人手大批滲入城中。

因此當大軍帶着火炮一到,這武昌城就陷落了。

可大家最憾恨,最不可思議的是,那張伯行居然逃了!?

“沒什麼奇怪的,張伯行本就是愚妄之人,還以爲咱們一國是妖孽之國,害了盤大姑就能絕了我們的氣運。即便算錯了此事,他還帶着兵丁守城,想的確實是青史留名。”

“可問題是,雍正撤了他湖廣總督的職,他就不是清廷的官員了。他也再沒名義與城偕亡,而且即便亡了,他能留下什麼名?不臣之名?”

“我猜想沒錯的話,他之前其實也想過就留在武昌,死在大火裡的。但最終他會跑掉,恐怕還是開始擔心,雍正會給他定下什麼罪名,將他之前什麼降妖除魔的名聲抹掉,甚至讓他背上惡名。所以他跑掉了,他想活着守護他的名聲。”

薛雪的聲音響起,他一番解釋,讓軍將們心中恍然,真是想不到,這位清官,肚子裡花花腸子還真會繞,繞來繞去,總是爲了他的名。

“羅貓妖是幹什麼的!?也沒把他盯牢了?就算他逃回北京,也該派黑貓把他的腦袋割回來!”

“是啊,盤大姑可不能白白的死!要讓他們付出代價!”

軍官們激憤地嚷着,聽到“盤大姑”這個名字,一直在沉默地吳崖轉頭看向薛雪,兩人交換過默契的目光。

“盤金鈴”死了,蕭拂眉活着,這已是個秘密,加上之後不得不瞭解此事的人,最終會知道此事的人,不超過二三十人。

“內河水師沒建起來,地形又這麼爛,商人在這裡也不得力,咱們要繼續東進,可真是麻煩……”

吳崖把話題帶回到眼下軍事上,部下們也都皺眉。眼下神武軍、龍騎軍以及炮兵赤雷軍一部已進到黃州,即將涉足安徽。由於事前準備不足,沒有足夠的水師支援,同時後勤也沒整理到位,政治攻勢更沒啓動,前進速度極爲緩慢。

自黃州向東,江湖縱橫,清廷水師密集,地方官民頑愚。除非定下大舉北伐,攻入江南的戰略,否則繼續深入,處境會越來越不利。

“陛下有令,大軍止步,回防嶽州!”

薛雪是臨時客串楊適,來向吳崖傳令的,李肆已帶禁軍南歸,爲的自然是控制武昌一事的餘波。

聽到這個決定,衆人幾乎都要跳了起來,雖說往前打確實有些麻煩,但就此止步,任由那張伯行跑掉,這口氣怎麼也吞不下。

“那還能怎麼着!?張伯行逃到北京去,也要咱們現在就打到北京去?他不過是一個人,真要拿他,一隊黑貓足矣!”

吳崖向薛雪點頭,然後沉聲說着。

薛雪微微一笑:“這事也輪不到黑貓動手,其實他們早就盯住了張伯行,但陛下說,沒必要爲韃清送過去一個死於國事的忠臣,張伯行……會得他的報應。”

神武軍副統制展文達捏拳道:“我們不去抓,黑貓也不去抓,那還有誰去給他降下報應!?”

同爲副統制的韓再興補充道:“還有那馬見伯,他可是罪魁禍首!”

薛雪點頭:“放心,一個都跑不掉,會有人替我們出手。”

北京,乾清宮正殿,正參加御門聽政的王公、大學士和九卿科道們,聽到龍椅上的雍正惡狠狠地吐出兩個字時,頓時一片譁然。

“這是……這是在替南蠻復仇啊!”

“萬歲!此乃親者痛,仇者快之事,怎可行之!?”

“此議一定,怕不天下鼓譟啊皇上!”

臣子們跪滿一地,如喪考妣地叫喚着,咚咚叩頭聲不絕於耳。

允禩看了看那羣情激憤的一殿臣子,長出一口氣,心說,此時再不起,又更待何時,風聲越來越緊,自己本無什麼機會了,卻不想老四你親自送上這樣一樁絕大機會,你這可是……跟天下人爲敵啊。

他挺身而出,跪倒在地,朗聲道:“求請皇上,收回成命!”

在他的帶領下,臣子們的呼喊匯聚爲一道巨大聲浪,幾乎快能將龍椅上的雍正掀翻。

若是換在之前,這般洶洶氣焰,雍正根本就招架不住,可現在他卻嘴角噙着冷笑,如視豬狗般地掃視這幫以允禩爲首,形近於逼宮的朝臣。

雍正先是輕聲道:“看來,你們還真是以張伯行爲榮呢?”

接着他驟然咆哮:“抗旨不遵,擅起邊畔,他張伯行擔得起這個罪責麼!?”

殿堂一陣沉默,接着衆人抽涼氣的動靜匯聚爲一股瑟瑟寒風。

臣子們都心道,喔唷……完蛋!二愣子皇上把咱們朝廷的底給掀了!

南蠻乃反賊,雖然勢已大到不能制的地步,隱隱有南北分踞的態勢,但朝廷是絕不承認這樁現實的!就連“南蠻”這一詞,都絕不會在朝廷邸報和題本奏章上出現,如果出現,那就是大大的犯忌!歷來都是以“反賊”、“李逆”稱呼,即便稱作“南蠻。”那都意味着朝廷將其等而視之。

而現在,雍正竟然用“邊畔”一詞來形容大清跟南蠻在湖廣所生兵事,這就是將大清跟南蠻平等相待,這是現實,但卻是隻能在私底下說,卻絕不能擺到檯面上來。

現在雍正竟悍然揭穿,怪不得臣子們既是惶恐,又是鄙夷。

當時就有御史抗聲道:“萬歲失言!請收回‘邊畔’一語!”

臣子們正等着雍正打哈哈下臺階,雍正卻一聲厲喝:“混帳!拖下去!”

拖下去後會是怎樣,沒人知道,但這個御史卻是馬上就消失了,殿堂寒意頓時再升一層。

張廷玉站了出來,原本以爲他還要勸解雍正,他卻轉向衆人,沉聲道:“萬歲重實,以實領國務,方能穩得我大清江山。若是沒萬歲,眼下一國是何面目,諸位就沒捫心自問過!?”

這話問得臣子們都驟然一驚,南北形勢,還真如張廷玉所言。不是雍正登基,那李肆會安安穩穩一年多,一直在南方不動,甚至還還了嶽州!?

民間早有戲言,南北兩帝有暗中默契。可從大清江山的角度考慮,這難道不是件好事?真要換個皇帝,跟李肆沒有默契,繼續打殺下去,大清還能握有江南?說不定連兩淮都沒了!

雍正臉色沉重地道:“朕與那李肆虛與周旋,空手搏虎,才暫時護得這大清江山一年多的安穩。爾等不體朕心,朕可宥之,可不體國情……”

他咬牙道:“罪無可赦!我大清江山,要從風雨飄搖中立穩,要復皇考之盛,就得看清眼下之勢!嶺南、雲貴難道還在朝廷手上!?湖廣四川依舊完璧!?你們說啊!”

沒人敢說,雍正接下的確實是副爛攤子,他的確有底氣破罐子破摔,甚至敢於說出“邊畔”一詞,要將南北定爲敵我兩國的關係。這對他來說,當然是最有利的,起點低嘛,異日進退空間就大大的富裕了。

接着雍正看向允禩,後者咬牙,感覺形勢已經脫離了自己預計的軌道。

雍正狠狠笑道:“不僅是南面之事,西面也總是不安寧,藏地是平了,青海卻又亂了,羅卜藏丹津……”

這個名字一提,允禩臉色頓時煞白,他眼珠子一轉,當機立斷地叩首道:“臣愚昧!臣無知!臣竟不識皇上忍辱爲國的苦心,求請皇上發落!”

雍正一滯,抖了抖臉肉,心說老八可真是見機得快,縮得如此俐落,讓自己沒辦法馬上大作文章。也好,先解決張伯行,穩住李肆,再來徹底收拾你!

“知罪就好……把差事都交了,回府閉門思過吧。”

雍正一句話,就將允禩趕出了朝堂,但誰都知道,這僅僅只是開始。

可眼下衆人都無心去想允禩的遭遇,雍正對張伯行的處置,太過駭然,他們絕難接受,特別是以王掞爲首的理儒之士。張伯行可是前朝名吏,甚至被康熙親口稱呼爲“天下第一清官。”跟更早的陸隴其、于成龍等清官齊名,即便此事有抗旨之行,怎麼也不該以那等規格處置吧。

“清廉?忠義?張伯行無必死之罪!?”

聽到王掞出列,爲張伯行求情時的話語,雍正目光森冷,思緒悄然回到了昨日,回到他與茹喜商議之時。

昨日他可的確是焦頭爛額,惶亂不安。張伯行這個名字,就在他牙間翻來覆去地低低咬着,恨不能嚼成渣滓。

他本第一時間就給張伯行下了密諭,讓他把人轉給鄂爾泰。可沒想到,張伯行不知發了什麼瘋癲,再發來一封密摺,態度跟早前發來請示如何處置盤金鈴的摺子大相徑庭。張伯行說,之前是不知內情,現在明白了,此女就是南蠻命脈。只要將此女除掉,南蠻一國就失了人心,由此南蠻必備,我大清必將復了南方之地,重得朗朗乾坤。

從感情上講,雍正很希望張伯行的話是真的,殺了盤金鈴,南蠻就完蛋了。可從理智上講,他卻再清楚不過,這不過是張伯行那腐儒的一廂情願!李肆起家,的確有賴英慈院和盤金鈴,但絕不是倚其爲根脈。

暗中蓄養私軍,配快槍大炮,割鈔關脅商,再以商脅官。那李肆,更多是以駭人目光,看透了朝廷管制的根底,靠爪牙和銀錢爲刀,一步步剖開了朝廷的內裡,由此席捲而上,成就了今日之業。

殺了盤金鈴,何損於那李肆!?不僅無損,甚至還會讓那李肆更聚起治下民心。廣州事變時,民人暴亂,那洶洶之力,雍正可是刻骨銘心。一想到那時,他就止不住地噁心欲嘔,似乎自己又置身糞坑,那層屎尿還浸在身上……

見了張伯行的摺子,雍正就暗道不好,趕緊再下急諭。一方面將張伯行就地免職,一方面讓鄂爾泰署理湖廣總督,全權處置此事。

可來不及了,那張伯行,竟是驕橫如斯,沒得他的諭令,就將盤金鈴行了火刑!

當雍正得了鄂爾泰、袞泰等湖廣大員的緊急奏報時,有一種天崩地裂,龍椅坍塌的錯覺,好半天都沒緩過來。跟允祥、張廷玉、隆科多、馬齊和馬爾賽等軍機大臣商量了一整天,依舊不得要領,最終不得不又來找茹喜。如允祥所說那樣,此事就得從茹喜這摸到李肆的心意。

在茹喜面前,雍正沒有一點僞飾,一拳頭砸在桌子上,恨聲道:“這張伯行,該殺!”

茹喜沉着臉道:“光殺,怕是平不了李肆的怒氣,而且……”

接下來的一句話,讓雍正由怒轉恨,對張伯行此舉的性質也有徹底了悟。這個名字在他心中的感覺,從壞事的奴才,驟然變爲居心叵測的逆臣。

茹喜道:“不狠厲一些,也鎮不住其他漢臣……”

沒錯,此事不光是平息李肆怒氣,張伯行所爲,還觸及到了另一件事,一件跟李肆領兵北伐,大清江山不保這事同等重要,不!在某種情況下,更爲重要的大事!

那就是……這大清,到底是誰在作主!?

漢臣,飽讀詩書的理學之士,靠着清廉霸居民心的清官,他們在先皇康熙時代,那般活躍,爲的是什麼?爲的真是忠君!?

不,雍正可不相信,他知道,他的老子康熙也不相信,因爲康熙親口說過,這些漢臣沽名釣譽,待他們如待小人,絕不可太過親近。先皇不過是在跟他們演聖君賢臣的戲碼,他們之中,卻屢屢有人入戲太深,還真覺得自己就能佔住民心,妄定國政了?

這大清可不是他們的大清!

雍正臉色越來越鐵青,他雖然想着滿漢一家,大家齊心協力爲國,可從沒想過主奴顛倒,倫常敗壞。

這張伯行所爲,何止是沽名,根本就是置他這君父於無物!一國之運,豈容你一個奴才,不,連奴才都不配的漢臣,所能處置的!?

雍正的臉肉都在哆嗦,真如茹喜所言,不將其狠厲處置,他就是其他漢臣的榜樣!只是殺了一個張伯行,異日千百個漢臣以其爲榜樣,這一國就不再是大清,就成了朝臣視帝王於無物的前明!

雍正深呼吸,既是對茹喜作出保證,也是爲自己定下底調:“沒錯,朕會處置好張伯行,讓他連名帶身,萬劫不覆!”

第715章 大義滅親第208章 廣東的天破開了第555章 打劫!人人有份!第185章 一地鷹毛第758章 誰說男兒不如女第239章 內需外貿一起上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203章 真正的初戰第654章 政治、商業和信仰第439章 無盡的舞臺第882章 國法已能重於泰山第137章 我做到了,別忘了我第901章 勝利屬於我們第464章 天大的災禍第185章 一地鷹毛第410章 戰長沙,老天爺,別下雨了好麼第478章 爲什麼是你!?第968章 兇狼授首,雄傑各求歸處第479章 從天國到地獄第409章 戰長沙,不計死傷,向北!第469章 兩國友善,從我做起第76章 前進、前進、還是前進第60章 連珠炮響第893章 不離不棄的三年之情第728章 上天、無生老母與官府第223章 醫者仁心第275章 不僅是血火之戰第730章 紅陽劫數第376章 戰衡州:代理戰爭的初體驗第944章 仁義當先,各方齊動員第629章 金融改制,工業正起第128章 掃地送客第456章 都是國將不國第85章 民科與名將第526章 波爾多之耀第227章 好奇心改變命運第136章 淚和血都是鹹的,還有鹽第536章 夥計,來一發?第527章 東西爭食的門檻第533章 踩中了開頭,卻不知結局第946章 由水轉陸,皇帝當扶北第314章 真正的死敵是誰?第881章 一人之身窺軍心第541章 海軍的總結和陸軍的希望第894章 兩個人的戰爭第58章 媳婦是誰?第42章 天涯斷腸人第598章 江南攻略的真相第277章 崖山向南,新會向北第779章 朝鮮風雲:雄赳赳氣昂昂,打到鴨綠江第280章 坐看小醜跳樑第127章 心如流水第297章 鼓風熔鑄鋼之國第884章 香玉問天國第932章 晉中大地,遊擊烽煙起第459章 都被逼上了梁山第460章 雖是無奈,卻也是故意第128章 掃地送客第445章 寧搏錯,勿放過第74章 難料的諷刺第510章 磨刀待砍柴第728章 上天、無生老母與官府第954章 遺夢紛紛,漢臣獻社稷第399章 戰長沙,你給我敬業點好不?第258章 大勝之後的空虛第388章 王對王,大時代與小自在第392章 借你一百萬,還我個江南第718章 炮轟大沽口第215章 我李肆,絕不作反賊!第386章 人心交錯,歷史輪迴第238章 女人心,商人心,心心難測第161章 信什麼是因爲怕什麼第759章 世上再無石頭記第505章 到底會是誰第656章 捅破天也要打到底第687章 長江大決戰:天意已定第735章 八府巡按第949章 滿州餘勇,春雨亂遼東第649章 老兵老將老傳統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533章 踩中了開頭,卻不知結局第909章 定西域還得定西域之西第882章 國法已能重於泰山第797章 你且栽樹,我等着乘涼第395章 生死決與人生坎第149章 又到唸書時第813章 東洲記:我們需要這個親戚第166章 人咬狗還是狗咬人?第556章 十年之線,百年之坑第738章 護佑和忽悠第691章 長江大決戰:老天丟癟十第65章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104章 對戰狼狽的代價第441章 雙軌治政,十年還相第1006章 東洲與美國第161章 信什麼是因爲怕什麼第638章 海軍的恥辱:琉球第440章 沒太監,乃聖君第837章 獅虎黨爭:大戲這纔開場第1004章 中極殿大議
第715章 大義滅親第208章 廣東的天破開了第555章 打劫!人人有份!第185章 一地鷹毛第758章 誰說男兒不如女第239章 內需外貿一起上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203章 真正的初戰第654章 政治、商業和信仰第439章 無盡的舞臺第882章 國法已能重於泰山第137章 我做到了,別忘了我第901章 勝利屬於我們第464章 天大的災禍第185章 一地鷹毛第410章 戰長沙,老天爺,別下雨了好麼第478章 爲什麼是你!?第968章 兇狼授首,雄傑各求歸處第479章 從天國到地獄第409章 戰長沙,不計死傷,向北!第469章 兩國友善,從我做起第76章 前進、前進、還是前進第60章 連珠炮響第893章 不離不棄的三年之情第728章 上天、無生老母與官府第223章 醫者仁心第275章 不僅是血火之戰第730章 紅陽劫數第376章 戰衡州:代理戰爭的初體驗第944章 仁義當先,各方齊動員第629章 金融改制,工業正起第128章 掃地送客第456章 都是國將不國第85章 民科與名將第526章 波爾多之耀第227章 好奇心改變命運第136章 淚和血都是鹹的,還有鹽第536章 夥計,來一發?第527章 東西爭食的門檻第533章 踩中了開頭,卻不知結局第946章 由水轉陸,皇帝當扶北第314章 真正的死敵是誰?第881章 一人之身窺軍心第541章 海軍的總結和陸軍的希望第894章 兩個人的戰爭第58章 媳婦是誰?第42章 天涯斷腸人第598章 江南攻略的真相第277章 崖山向南,新會向北第779章 朝鮮風雲:雄赳赳氣昂昂,打到鴨綠江第280章 坐看小醜跳樑第127章 心如流水第297章 鼓風熔鑄鋼之國第884章 香玉問天國第932章 晉中大地,遊擊烽煙起第459章 都被逼上了梁山第460章 雖是無奈,卻也是故意第128章 掃地送客第445章 寧搏錯,勿放過第74章 難料的諷刺第510章 磨刀待砍柴第728章 上天、無生老母與官府第954章 遺夢紛紛,漢臣獻社稷第399章 戰長沙,你給我敬業點好不?第258章 大勝之後的空虛第388章 王對王,大時代與小自在第392章 借你一百萬,還我個江南第718章 炮轟大沽口第215章 我李肆,絕不作反賊!第386章 人心交錯,歷史輪迴第238章 女人心,商人心,心心難測第161章 信什麼是因爲怕什麼第759章 世上再無石頭記第505章 到底會是誰第656章 捅破天也要打到底第687章 長江大決戰:天意已定第735章 八府巡按第949章 滿州餘勇,春雨亂遼東第649章 老兵老將老傳統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533章 踩中了開頭,卻不知結局第909章 定西域還得定西域之西第882章 國法已能重於泰山第797章 你且栽樹,我等着乘涼第395章 生死決與人生坎第149章 又到唸書時第813章 東洲記:我們需要這個親戚第166章 人咬狗還是狗咬人?第556章 十年之線,百年之坑第738章 護佑和忽悠第691章 長江大決戰:老天丟癟十第65章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第104章 對戰狼狽的代價第441章 雙軌治政,十年還相第1006章 東洲與美國第161章 信什麼是因爲怕什麼第638章 海軍的恥辱:琉球第440章 沒太監,乃聖君第837章 獅虎黨爭:大戲這纔開場第1004章 中極殿大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