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宿命相逢

“呼廚泉死了!”

曹朋看着龐統,露出苦澀笑容道:“他這一死,我們此前幾十天的努力,付之東流!”

時已六月,暮夏時節。

雖是夜晚,但仍舊是熱續滾滾。

曹朋深吸一口氣,頗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

本希望藉助呼廚泉之手,來牽制烏丸突騎。哪知道呼廚泉突然被殺,使得此前的種種算計,都成了一場空。不過,比起田豫的鬱悶,曹朋明顯透着幾分輕鬆。

想必,呼廚泉一死,最快活的就是劉光巴。

他看向龐統,卻意外的發現,龐統臉上露出了淡淡笑容。

“士元,你難道就不覺得憋屈嗎?”

“憋屈?爲何憋屈?”

龐統忍不住笑道:“呼廚泉一死,於公子而言,河西唾手可得。”

“此話怎講?”

“呼廚泉被殺,南匈奴勢必出現混亂。勿論是去卑還是劉豹,對大單于之位都虎視眈眈。此前,呼廚泉活着,二人尚可以隱忍。但呼廚泉死了,他二人又怎可能善罷甘休?”

“你是哈?”,龐統站起來,來到曹朋身旁。

“友學,你此前不是向曹公稟報,希望鎮守河西嗎?”

“正是!”

“若呼廚泉未死,以南匈奴之力,你想要坐鎮河西,並非一件易事。可現在呼廚泉死了,劉豹也好去卑也罷,誰又有精力顧及河西之地。這正是你坐穩河西的最佳時機。他二人非但不會阻止,甚至會諸好於你。如此一來,河西北方無虞”

去卑有野心,劉豹同樣有野心。

兩人的實力相當,只看誰能消化呼廚泉手中力量更多一些。

曹朋頓時明白了龐統的意思,這是要待價而沽啊。誰弱我就幫誰……,?……再加上一個檀柘,曹朋足以將漠北攪得天翻地覆,至少在數年之內,保證河西無虞。

去掉了南匈奴的威脅,河西就等於減少了三分之一的壓力。

剩下的西涼馬騰,以及河西羌狄,當不足爲懼。至於幷州高幹如今自顧不暇,恐怕也沒工夫來顧及河西地區。想到這裡,曹朋的信心,陡然間增加了許多。

他看着龐統,輕聲道:“當年我曾在家師面前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此四種,路途艱難,我至今仍未能做到一項……不過,若我能立足河西,便可完成其中一項。雖未必能令萬世太平,卻可以使我中原生民,百年不受胡人之患。士元,我需要你幫我用你所有的力量幫我,在河西築起一道屏障,佑我中原不受胡亂?……士元,你可願意助我一臂之力?”

龐統自投靠曹朋以來,表現的四平八穩。

他雖然留在曹朋的身邊卻未曾說出過臣服的言語。

如今,曹朋與他敞開心聲,卻使得龐統心中波瀾頓生。

他沉吟片刻後,“友學,若你得河西當如何爲之?”

“屯田,在河西推廣屯田”

“單憑屯田,未必能坐穩河西。想當初漢武帝也曾在河西屯田,但最終還是廢棄。

想要在河西築起中原屏障,必須有幾個關鍵因素。

首先,你要有人,足夠的人口,纔可以穩住陣腳;單憑從中原移民,非長久之計,你準備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曹朋不由得眯起眼睛,陷入沉思。

半晌後,他擡起頭,冷聲道:“匈奴和鮮卑,屢屢犯境寇邊,從中原擄掠人口。他們做得初一,我就能做的十五……我可以從塞上掠奪人口,令他們進行勞作。同時,我可以向西,向南,甚至向東跨海掠奪人口,以增加河西人口基數。

我若督鎮河西,司空必會給予大力協助。

至少首批三萬戶人口,當不成問題?……士元,你說的很對,想要坐穩河西,我們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兵事、農事、政事?……?……我需要更多的幫手才行。”

龐統道:“徐元直可爲幫手”

“他如今在東郡甚得滿寵所重,會來這苦寒之地嗎?”

龐統一笑,“只要友學你書信一封,徐庶必然同意”

曹朋想了想,點頭答應。

呼廚泉的生死,從目前而言,與他關係並不是太大。自有田豫等人爲此發愁,而曹朋在作出決定之後,便向田豫提出先行一步的請求。他要去找檀柘,把蔡談母子三人要回來。畢竟,這件事是曹操託付給他的一項重要事情,他必須要完成才行。

田豫,旋即答應。

建安八年六月,南匈奴大單于呼廚泉於美稷被殺。

匈奴隨之大亂…………

右賢王去卑最先作出了反應,率部奔襲彈汗山。而鮮卑大將沙末汗在擊殺了呼廚泉之後,便立刻退回鮮卑。去卑沒有去追擊沙末汗,抵達彈汗山後,立刻吞併了原本隸屬於呼廚泉在彈汗山的勢力,勢力頓時大增?……?……然則,好景不長,利豹得到消息雖然比去卑晚,但動作卻很迅速。他放棄了對檀柘的攻擊,率領三萬控弦之士,連夜渡過黃河,佔領了沃野臨戎兩縣之後,令其部曲迅速攻佔河陰,斷絕了去卑自五原郡渡河進入朔方的渡口。而後,劉豹領一萬鐵騎北上,奪取單于庭?搶佔平定關,直接佔領了大半個朔方郡,併吞下了呼廚泉在南單于庭的部落。

呼廚泉坐擁彈汗山,但妻兒皆在南單于庭。

劉豹佔領了南單于庭之後便把他的嬸子,也就是呼廚泉的老婆娶過來,並冊立閼氏,自封大單于。

而去卑雖然吞併了呼廚泉在彈汗山的部族,卻因爲地理上的原因,晚了劉豹一步。

呼廚泉活着的時候,將利豹置於大河以西的申屠澤讓去卑坐鎮大河以北的受降城。由此可以看出,他對劉的和去卑,是懷有幾分戒心。去卑想要渡河進入朔方,就必須要通過五原郡,由臨沃渡河。而想要奪取五原郡,就必須拿下陰山。

這也使得去卑雖然最先出手,但結果卻是落後了劉豹半步的主要原因。

所以當劉豹自立爲大單于後,去卑有豈能善罷甘休。七月,去卑率三萬控弦企圖強渡河陰,但卻被劉豹阻攔,雙方屢戰月餘,最終去卑因氣候原因,不得不收兵返回受降城。經此一戰劉豹聲威大震,在朔方頗有自立爲王的趨勢?……?……

無奈之下,去卑命麾下部落大人菜提護留出使許都,求取曹操的幫助。

此時,曹操正率領大軍渡河而擊,兵鋒直指黎陽!

荊州,襄陽。

諸葛亮一襲白衣,漫步於大街上。

他此次來襄陽,是爲了散心。好友接二連三的離去,繼孟建和龐林北上之後,崔州平也因爲接到了兄長崔均的書信,踏上返家之路。崔州平是博陵崔氏子弟,出身豪門世家,遠非徐庶石韜等人可以相提並論。水鏡山莊二賢四友當中,諸葛亮和崔州平的關係最好。究其原因,諸葛亮也是琅都世族出身,雖比不得博陵崔氏這等豪門,但也算得上是青州世族。世家子弟,總是容易和世家子弟交往,哪怕如今的很都諸葛氏已非當年可比,但這世族的底蘊,依舊有着巨大影響。

君不見,荊州蔡氏想要把女兒嫁給諸葛亮,不也有門當戶對的因素?

若諸葛亮只是一個普通的寒門子弟,和徐庶石韜他們相同,蔡氏也未必能看得上諸葛。

崔州平的父親,便是前太尉崔烈。

其兄長崔均,原本是袁紹手下的謀臣。但是袁紹死後,崔氏大不如前。所以把崔州平召回,就是爲了給崔氏尋一個更好的出路。崔州平雖非長子,但畢竟嫡支,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崔均要想做出決定,也必須要爭取到崔州平的同意。

諸葛亮有一種預感,崔州平這一去,恐怕是再也不會返回水鏡止,莊。

心中不免感到了幾分失落,總覺得空落落。

眼看着身邊的好友,一個個走出去,爲前途奔波,而自己呢,卻留在荊州,無所事事。

蔡家女中上之姿,是蔡夫人的侄女。

才華算不得有多麼高明,但熟讀《女誡》,精通女紅,是一個持家型的賢妻良母。

對諸葛亮而言,蔡氏女倒也不錯。

只是當他去相親的時候,蔡家人曾有意無意的提出,希望諸葛亮能爲劉表效力。

若說諸葛亮不心動,那是假的!

畢竟在荊州,他依附着劉表,能爲劉表效力,無疑是一個最好的出路。

但諸第亮對劉表也頗爲了解,深知劉表只是一個守成之人,恐怕難以作出大事。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歸附劉表,必然能得重用。

畢竟諸葛亮和蔡氏女的親事,已成定局。而荊襄如今被蔡家掌控,且不說蔡夫人這一層關係,單就說水軍都督蔡瑁,也是手握兵權,有着極爲巨大的影響力。

此外,蔡家和荊州世族盤根錯節,關係極其親密。

有這些人,諸葛亮又豈能受委屈?

偏偏,諸葛亮並不看好劉嗷…

前面有一座酒樓,諸葛亮邁步走進,在夥計的領引下,登上二樓。

與樓下喧鬧嘈雜的環境不同,二層顯得極爲幽靜。諸葛亮在臨窗的桌子坐下,點了些酒菜,自斟自飲。

“孔明何故在此獨飲?”

諸葛亮擡頭看去,卻見一個三旬男子,笑呵呵的看着他。

“啊,是大兄啊!”

來人,名叫龐山民,是龐德公的侄子。

諸葛亮連忙起身讓座,請龐山民坐下同飲。

龐山民笑着擺手道:“家叔喚我前去,我此來只是爲買些家叔喜愛的瓊漿罷了。

對了,聽說你婚事已經定下,不知定在何時?”

諸葛亮道:“婚期已定下,仲秋行大禮。”

“恩,成家了,終歸是一樁好事,從此可以定下心來??孔明,我還要恭喜你纔是。”

“到時候,必請大兄赴宴。”

“嗷…中秋的話,我怕是不能返回。”

“大兄要出門?”

龐山民點點頭,笑道:“士元來信,說他被拜爲護羌校尉,故而我要把他的家眷送過去。”

諸葛亮聞聽一怔,“護羌校尉?士元怎會做到如此官位?”

龐山民搔搔頭,“據說是北中郎將曹朋舉薦,故而士元才得此官位。看他信中的意思,似乎是想要在河西立足。故而讓我把他妻子送過去,也免得心中牽掛。”

“如此,卻要恭喜士元…那孟建和石韜他們?”

“士元倒是沒說,只說了他的事情。

龐林此前來信,說他在許都,不日將前往河西。想必孟建會和他一同過去吧。”

諸葛亮的心裡,頓生波瀾。

護羌校尉!

想當年,龐練離開時還不如自己,而今卻已做到了護羌校尉。

諸葛亮的心裡,又怎能舒服?

他倒不是妒忌,但終究感覺不太舒服。

和龐山民又腳了幾句之後,龐山民拎着酒告辭離去。

諸葛亮一個人獨坐於窗旁喝着悶酒,越喝就越覺得難受。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裡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爲此謀,國相齊晏子。”

諸葛亮本就算是齊人,對於春秋時的齊國國相晏子,素來崇敬。他自覺才華不遜色晏子,卻苦於報國無門。而今,漢室衰頹,而曹操大肆採用寒士,令諸葛亮心中多有不喜。偏偏劉表又是個沒大志的人,即便投奔了他,又能有什麼用處?

自己這一身才學,該爲何人效力?

他越想越覺得鬱悶,歌聲漸漸高亢起來……

不遠處,一個白麪長鬚的中年男子,身穿一件尋常的便裝,正和一個英武的男子對酌。

聽到歌聲,那中年男子不由得擡起頭來。

“仲業,那歌者何人?”

英武男子扭頭看去,旋即笑道:“我當誰在放歌,原來是孔明。

“可是那水鏡山莊,有臥龍之稱的諸葛孔明?”

“正是!”

中年男子聞聽大喜,執着英武男子的手臂道:“不知仲業,可否代爲引見?”

“這有何難?”

英武男子起身,和中年男子邁步走了過去。

“孔明,何故在此獨酌?”

“啊,是文聘將軍。”

諸葛亮一見那英武男子,趕忙站起來,拱手一揖。

文聘呵呵一笑,拉着中年男子在旁邊坐下,“孔明,我來爲你引介,?此乃大漢皇叔,左將軍,豫州牧劉備劉玄德。方纔聽你放歌,故而前來打攪,還望孔明勿怪。”

劉備?

諸葛亮疑惑的向那中年男子看去。

劉備面帶笑容,“久聞臥龍之名,今日一見,乃備之幸!”!~!

第675章 殤(三)第456章 涼州亂(四)第592章 兵臨城下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455章 涼州亂(三)第122章 海西縣的下馬威第640章 長阪坡(三)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456章 涼州亂(四)第710章 師徒?父子?第542章 杜伯侯第496章 涼州大決戰(十五)第729章 混亂之始第339章 三字經第573章 荊襄世族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334章 粉墨登場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518章 疏離第633章 誰爲國賊?誰是小人?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第412章 河西第二彈(一)第135章 誰贊成,誰反對(三)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686章 偷腥的男人沒人權!第329章 官渡戰事起第429章 鳳雛初鳴(四)第691章 春潮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435章 河西第三彈(一)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212章 聲東擊西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第260章 學做人第64章 老君觀裡話前程第258章 陸渾山第22章 龍形搜骨(二)第694章 趙娘子第242章 虎豹騎第417章 河西第二彈(六)第203章 論戰第389章 馬家子弟第248章 青梅煮酒(三)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686章 偷腥的男人沒人權!第531章 幷州攻略第703章 都是一家人第404章 文姬之請(二)第35章 義陽武卒(五)第94章 拉幫結派第729章 混亂之始第705章 論道第131章 魚吻銅鎮第680章 東不羹第255章 拼‘師’有道第697章 願爲紅顏棄前程第98章 謀劃前程第137章 疑竇重重(上)第567章 南陽之大賢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385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奉義軍第153章 還沒有結束第177章 孫家有女第356章 最後一課第220章 初會劉玄德第200章 鄧芝第455章 涼州亂(三)第26章 拳名太極(二)第162章 班春第412章 河西第二彈(一)第516章 紅顏知己第234章 夏侯真第691章 春潮第727章 最後考驗第711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87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65章 曹汲的憂慮第657章 赤壁不復第402章 爪黃飛電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139章 照夜白(一)第284章 曹賊兇猛第121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四)第614章 不可以力敵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七)第323章 宮中旁門司馬第320章 絕地大反攻第80章 疑竇叢生第660章 荊南(一)第404章 文姬之請(二)第354章 自古紅顏多薄命第194章 海陵尉
第675章 殤(三)第456章 涼州亂(四)第592章 兵臨城下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455章 涼州亂(三)第122章 海西縣的下馬威第640章 長阪坡(三)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456章 涼州亂(四)第710章 師徒?父子?第542章 杜伯侯第496章 涼州大決戰(十五)第729章 混亂之始第339章 三字經第573章 荊襄世族第281章 敢不信我第334章 粉墨登場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518章 疏離第633章 誰爲國賊?誰是小人?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第412章 河西第二彈(一)第135章 誰贊成,誰反對(三)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686章 偷腥的男人沒人權!第329章 官渡戰事起第429章 鳳雛初鳴(四)第691章 春潮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435章 河西第三彈(一)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212章 聲東擊西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第260章 學做人第64章 老君觀裡話前程第258章 陸渾山第22章 龍形搜骨(二)第694章 趙娘子第242章 虎豹騎第417章 河西第二彈(六)第203章 論戰第389章 馬家子弟第248章 青梅煮酒(三)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686章 偷腥的男人沒人權!第531章 幷州攻略第703章 都是一家人第404章 文姬之請(二)第35章 義陽武卒(五)第94章 拉幫結派第729章 混亂之始第705章 論道第131章 魚吻銅鎮第680章 東不羹第255章 拼‘師’有道第697章 願爲紅顏棄前程第98章 謀劃前程第137章 疑竇重重(上)第567章 南陽之大賢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385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奉義軍第153章 還沒有結束第177章 孫家有女第356章 最後一課第220章 初會劉玄德第200章 鄧芝第455章 涼州亂(三)第26章 拳名太極(二)第162章 班春第412章 河西第二彈(一)第516章 紅顏知己第234章 夏侯真第691章 春潮第727章 最後考驗第711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87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65章 曹汲的憂慮第657章 赤壁不復第402章 爪黃飛電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265章 走馬上任第139章 照夜白(一)第284章 曹賊兇猛第121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四)第614章 不可以力敵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七)第323章 宮中旁門司馬第320章 絕地大反攻第80章 疑竇叢生第660章 荊南(一)第404章 文姬之請(二)第354章 自古紅顏多薄命第194章 海陵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