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千里贈刀

大明宮後宮的大角觀,今日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皇帝,李世民。

至從陰德妃住進這裡後,皇帝還是第一次前來光顧。滿觀上下的道姑們受寵若驚,但沒等她們上前迎接,就被斥退了。

李世民的臉色有些難看,衆道姑們心知不妙,也不願上前觸那黴頭,因此全都躲進了房間裡。

李世民走到陰德妃所住的靜室外,打量了那些不落塵埃的窗棱與門楣幾眼,自言自語道:“仍有潔癖。”

推門而入,陰德妃正坐在一張團蒲上,焚一爐香讀一本經,雙眼輕闔,幾須撫塵雪絲搭在手臂之上,輕輕舞動。

“風一起,拂塵便動。還是道心不固啊……”陰德妃如同自言如語般道。

李世民也不介意她沒有起身恭迎,二十年的老夫妻,私下裡好像已經淡薄了這些俗禮,總是習慣開門見山。

“你倒是坐得住。”李世民背剪着手慢慢踱到她身後,說道。

極爲寂靜的禪房裡,繡花針落到地上都能聽見。李世民並不大聲的一句話,卻顯得極爲突兀。房中的安靜,讓他的話平添威嚴。

“那我又能如何?”陰德妃仍是沒有回頭看李世民一眼,面是微仰起頭,凝視着頭頂那尊騎着青牛的老子塑像。

李世民也舉目看了老子塑像一眼,上前兩步作了一揖,也沒有對着陰德妃,彷彿平空說道:“看情形,事情你是都聽說了?”

“自然沒有陛下知道的多。”陰德妃平靜的回道。

“你作何感想?”李世民也很淡然的問。

陰德妃的臉輕輕的顫抖了一下,彷彿是受到了劇痛創傷卻又極力忍耐的表情,抿了抿嘴脣,說道:“方外之人,不問俗事。”

“在朕面前,就不必惺惺作態了。”李世民不輕不重的冷哼了一聲,說道,“你這是出的什麼家?心裡仍是全裝着一些你所謂的俗事。跟朕說說,李佑謀反,你有何看法?”

陰德妃臉上的痛苦表情彷彿又架深了幾份,但她仍是竭力忍耐,平靜的說道:“秦慕白,不會參與謀反。”

“你說什麼?”李世民大感驚訝。

“秦慕白,不會參與謀反。”陰德妃用同樣的語和語氣,原封不動的重複了一次。

“奇怪。”李世民再度冷笑一聲,“按你的脾性,這時候你必然急得上躥下跳,最想見到朕。想見到朕的目的,無非是替你那個不肖的兒子求情。而且,這一次就連高陽也跟他夥同到了一起,你就更有理由這麼做了。可是現在,朕主動來見你了,你卻好像愛理不睬。找你說話,你非但沒爲李佑求情爲高陽開脫,反而說了這樣一句不着邊際的話。朕,真是越來越看不懂你了。”

“也許,你從來就沒有懂過我。”陰德妃輕輕閉上眼睛,徐緩的長吸一口氣,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何意?”李世民的臉上露出一絲慍色,更多的是不解——開什麼玩笑,二十年的夫妻,會不瞭解?

“並無他意。”陰德妃說道,“也許,我也從未了解過陛下。”

“我們做了二十年的夫妻,你居然說出這種話?”李世民既懊惱又不解的道,“難道在你心中,朕一直就只是你的殺父仇人?”

陰德妃的臉輕輕一顫,心中如同被一匕利刃抹過。初時不覺得疼,片刻後方才覺察到,已被那一匕利刃割出一道深深的傷痕,血流不止。

李世民的這句話,如刀!

“深愛他!強迫自己用二十年的毫無保留的深愛來化解仇恨!——他居然在二十年後,重提此事!”

一時間,陰德妃感覺,自己這二十年,算是白活了……尤其是,現在自己的兄弟與兒子女兒,仍然站到了皇帝的對立面。自己的這二十年的努力、付出與犧牲,全在一瞬間化作了烏有!

她沒有說話,閉着眼睛,嘴脣在顫抖,眼淚,卻很不爭氣的流了出來。

李世民心細如,早已察覺到了她的情緒變化。一時,他也多少有些後悔,知道自己方纔一時激憤,的確是說錯話了。

但要他認錯,那絕不可能。

“你不是大臣,朕來不是問你對謀反一案的判斷。而是想知道,你此刻,如何看待你那謀反的兒子?”李世民的語氣輕柔了一些,說道,“你以爲朕是來挖苦刻薄你的麼?朕還沒有閒到那個份上。但他畢竟是我們兩個生的兒子,你當然有權說些什麼。”

“以前我總是奢望,能跟陛下多說些話。現在陛下慷慨,在這樣的時候還讓我說話。我卻感覺,我什麼也不願再說了。”陰德妃仍是那樣坐着,任憑眼淚像斷線的珠子往下流也不去擦拭,強壓住哽咽,說道,“陛下向有主見,無須別人多說,不是麼?”

“這時候你還跟朕賭氣?”李世民不禁有些惱了。他反倒希望陰德妃表現得激動一點,悲傷或者恐懼一點,也好過現在半死不活的對他冷嘲熱諷。

“不是賭氣。”陰德妃依舊平靜如水,說道,“哀莫大於心死。對於一個心死之人來說,其實,什麼都不重要了。這世間有許多事情,不是人心想要如何,就能改變的。就好比,佑兒謀反,已是事實。陛下心中已有定奪,又有誰能改變這個結局?與其無濟於事,還不如不作庸人之擾。”

“原來你是這樣想。”李世民輕輕點了點頭,“沒錯,朕已派了李勣帶兵前去平叛。結果如何,不出幾日便可知曉。”

“區區一個孽子叛亂,居然如此大動干戈。陛下是不是看到戰無不勝又謹小慎微的李勣大將軍,是不是太閒了,於是派給他一個差事去活動筋骨,以便今後升官財?”陰德妃露出了一抹冷笑。

“你說夠了沒有!”李世民怒了,沉喝道,“現在,倒像是錯的反而是朕了!”

“當然錯的是你。”陰德妃不急不忙也不動氣,平靜的道,“養子不教,孰之過失?世人,難道還會怪罪到我這個半死不活的女人身上麼?”

“還不是你那好兄弟陰弘智一直在唆使他!早知今日,朕當初就不該一時心軟聽了你的哀求,饒他性命!”李世民恨惱的沉喝道。

“陛下既然知情,何不早早動手除掉我那‘好兄弟’?”陰德妃繼續冷笑,說道,“反而要在事後,跟到我這裡怨懟。難道身爲妹子,捨身救哥也是錯?”

“是是是,你全身上下都是嘴,朕一向說不過你!”李世民還真是拿這個軟硬不吃棉裡藏針的陰德妃沒辦法,這麼多年來,二人很少動怒吵嘴一向相敬如賓。但後宮這麼多的嬪妃中,包括已故的長孫皇后,就沒人敢和李世民這樣頂嘴惹他動怒。偏偏這個一向溫柔似水彷彿無慾無求的陰德妃,當真較起勁來,卻連李世民也拿她沒有半分辦法。

“那陛下又何苦前來自尋沒趣?”陰德妃淡淡的道。

“朕一定會殺了陰弘智!”李世民突然說道。

“殺吧!他白賺了二十年陽壽,該知足了。”陰德妃狠着心,幾乎一字一頓的說道。

“朕一向最爲痛恨骨肉親族之間不敬不睦鬩牆反目!”李世民又道。

陰德妃的嘴角掠過一抹極爲輕微的微笑,淡淡道:“就如同當年武德高祖皇帝陛下一樣麼?”

“你!……”一句話,如同一柄針,深深的刺入了李世民的心中,讓他腦海裡頓進浮現出當年玄武門的一幕幕情景。他猛然揚起了手掌,真想一巴掌痛快的甩到陰德妃的臉上。

可是此刻,陰德妃沒有半分恐懼與害怕的神情,反而面帶微笑的轉過頭來,美豔絕倫冷若冰霜的一張臉上,那雙噙着眼淚的美眸一瞬不瞬的看着他。

李世民悶哼了一聲,放下手,氣惱的轉過頭去。

“也只有你,敢如此對朕說話!”

陰德妃不以爲意,表情恢復了淡然,說道:“陛下此來,無非是想將一腔怒火,轉嫁到我的身上,聊以泄。或是看到我大驚失色誠惶誠恐的向您求情討饒,對麼?報歉,我讓陛下失望了。佑兒會有今天,其實我們心中都有數,並不奇怪。從小,你這個做父親的,還有你身邊的那些近臣功臣們,有誰真正把他當作一個皇子了,誰在看他的時候,不是先想到他的母親是陰家的女兒?換作是一個成年人尚且受不到此等的岐視與偏見,何況是孩子?在衆多子女中,陛下一向也是最不喜歡佑兒的,這也不假吧?要不然,何以他是最早被分封到外地爲官的?離開了父母,缺少了管束,佑兒的確是一天天的變了。變得我這個做母親的,也無能爲力。事已至此,我還能說什麼?”

李世民無語了半晌。他知道,陰德妃一向溫柔似水從不多說半句,但一向心如明鏡,從不糊塗。今天她說的話有夠難聽,但的確都是大實話。

而且此刻,他們是以父母的名義在交談,而不是帝王與妃嬪。否則,他也絕對難以聽到這樣的大實話。

過了許久,李世民好像有些無奈,也有幾分慍惱的說道:“朕,真的不是一個好父親麼?太子失德,高陽拒婚,齊王反叛,接下來還會有誰?”

“你是一個好皇帝。但,絕不是一個好父親。”陰德妃言簡意賅的說道。

“爲什麼?”李世民大聲問道。

“因爲……”陰德妃輕笑了一聲,說道,“你太過出色,偉大,強勢。你的子女,一出身就生活在你強大的陰影與壓力之下。而且,你總是對你的子女抱有太子的希望,對他們的要求相當之嚴格。希望他們個個都變得像你一樣的傑出。這可能麼?孩子畢竟是孩子,順其自然,纔是讓他們長大的最好辦法。”

“望子成龍,這也有錯?”李世民很納悶也很無奈的說道。

“你沒錯。錯的是,你是一個帝王。”陰德妃說道。

“混賬道理!”李世民頗有些惱羞成怒,一拳砸到了自己的大腿上。

陰德妃面帶微笑輕輕的搖了搖頭:“連我也與陛下無法交流溝通,更何況是您那些見了你就誠惶誠恐的兒女?一次如此,三次如此,於是漸行漸遠。你給的希望越大,壓力也就越大,他們就越想掙脫這些枷鎖,就更加叛逆。於是乎,一切就可以想見了。”

“那也就是說,今天出了個李佑,今後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嘍?”李世民慍惱的瞪着陰德妃,說道。

“陛下都要殺之以儆效尤了,自然不會再有第二人敢爲此事。”陰德妃冷冷的道,“不過,陛下望子成龍的夙願,恐怕是難以達成了。”

“朕不信!”

“出家人,不打賭。”

“……”李世民一下被噎住了,狠嚥了一口氣,說道,“朕要把李佑抓到京城來,當着你的面,問問他心裡都想的一些什麼,是被什麼東西鬼迷了心竅!”

“沒機會的。”陰德妃淡淡的道,“陛下,頂多只能看到,佑兒的……屍體。”

“你胡扯!”李世民厲斥一聲,“朕給李勣下了密令,讓他活捉!”

陰德妃那一張弧線優美到極致的嘴脣,輕輕翹起一絲來,勾勒出一抹殘忍又苦澀的微笑:“所以說,你一點也不瞭解你的兒子。”

“哼,那咱們就拭目以待!”李世民很不服氣的悶哼了一聲,突然又轉頭看着陰德妃,“說,你剛纔怎麼突然說出一句,秦慕白不會參與謀反?難道你比朕,還更瞭解朕當初的這個心腹近臣?”

“不。我只比你更瞭解高陽。也瞭解高陽的愛情。”陰德妃淡淡的道,“高陽愛上的男人,絕對不會背叛,不會做傻事。”

“就因爲這個?”

“難道還不夠麼?”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你言下之意,其實是想說,玲兒是被李佑與陰弘智劫持的,而不是主動附逆。而李佑與陰弘智,恰是利用了玲兒的這一層身份,煽風點火惑人耳目,刻意製造混亂,對麼?”

“所以我說,陛下早已胸有成竹,又何必多費脣舌,屈尊到這冷冰冰的道觀裡來,自討沒趣?”陰德妃冷笑。

“哼!”李世民氣惱的站了起來,“朕,真想殺了你!”

“悉聽尊便。母以子貴,母因子死,一向都是皇家的規矩,不是麼?”陰德妃的反應,平靜得可以。

李世民的心中,再添一堵,差點氣得動手打人。

“朕,不與你一般見識!”李世民悶哼哼的扔下這一句,準備往外走,臨走時說道,“你給朕好好活着,活到李佑那個不肖子跪到這裡來,當面說清楚!”

陰德妃淡淡的一笑,仰頭看了一眼青牛老子塑像,又閉上了眼睛,不說話。

李世民拂袖而去,出了門,長長的籲一悶氣。現在,連他自己都詫異,怎麼今天他會如此的容易動怒,如此失態。

“好在她不是外人。現在,這些話這些事,也就只能跟她說了。哎……”李世民似羞似惱回頭瞪了那房間的木門一眼,提步而去。

房間裡,陰德妃點亮了幾盞油燈,一隻手略微抖的撫上一本泛黃的古籍經文,自言自語道:“玲兒,慕白,我已經盡力了。希望你們,保重!……佑兒,來世,莫要生在帝王家!”

……

漢江,襄陽軍港前的神魚飛船之上。

秦慕白一身戎裝大馬金刀的坐在船頭甲板上,微眯着眼睛凝視着輕波起浮的秋日江面,表情嚴峻。那把當初榮膺百騎使時受賜的橫刀,還未出鞘見血。此刻,已被秦慕白連着刀鞘解了下來。鞘尖頓在甲板上,秦慕白將右手手心搭在刀柄,左手附在右手之上,雙手撐刀,眼中偶爾閃過一道道厲芒。

龐飛與軍府上下的一些將佐立於他身後,不知他心裡在想着什麼,也無人敢上前搭話詢問。

就在昨日,鄧州那邊派來一個“說客”,拿着李佑的親筆信,公然渡江前來勸說吳王與秦慕白,前去“同襄盛舉,共成大事”。這也還罷了,那說客還特意說到,高陽公主十分想念秦將軍,隔江而望倚門而盼,日夜思念茶飯不香,只盼秦慕白早日過江,與之相聚。

這是**裸的“要挾”!

說客自然沒啥好下場,雖然李恪與秦慕白沒有親自動手將他撕成碎片,但卻縱容脾氣火爆的宇文洪泰,將他海扁了一頓,落下一地的碎牙,趕回了江北。

從那以後,秦慕白的臉色就沒好看過。龐飛等人都不敢觸惹了他。

一連兩天,秦慕白都在船上度過,每天都這樣拄刀而坐,也不知他在等什麼,盼什麼。衆人也不敢問,只好陪他一起等。

這時,江面上如同溜冰似的滑來一艘行動極爲迅利索的梭子船,劃到大軍艦下報道:“報——!前方水哨現兩艘大船,正朝八鬼渡駛來!”

“可有查明,來者何人?”龐飛上前問道。

“兩船皆被我水軍攔劫查問,其中一艘船上,來的是朝廷御史欽差;另一艘船,卻是江夏王李道宗!”

“來了!”秦慕白一直微閉着的眼睛,猛然睜開,眼角綻出一道精光。

“知道了!回去傳令,讓水軍兄弟們好生護航,將其迎到八鬼渡!”龐飛這個水軍統領下令道。

“是!——”梭子船又飛快的划走了。數月的嚴格操練,現在的白浪水軍已是訓練有素,彷彿才配得上這個“浪裡狡龍”的稱號了。

“將軍,怎麼江夏王去而復返?”龐飛走回秦慕白身邊,低迴問道。

秦慕白眨了下眼睛:“他來,自有他來的道理。將他請到我的船上來。此外,直接將朝廷御史接往刺史府,不必帶到這裡來。”

“是。”龐飛不敢多問,急忙親自去辦了。

秦慕白的雙手緊緊握了一下刀柄,深吸了一口氣,長長吐出,暗暗道:“是時候了!……玲兒,等我!”

……

稍後不久,兩艘大船相繼駛到了襄陽碼頭。一艘在八鬼渡靠岸,上下一撥兒朝廷官員,馬不停蹄往襄州刺史府而去;另一艘,則是多行了幾裡,直接拐進了襄州軍府的軍用港口裡。

李道宗背剪雙手站在船頭,放眼看着軍港裡的艦船與軍容,一張棱角分明寫滿剛毅與嚴肅的臉泛起一抹微笑:“秦慕白,真將才也!”

秦慕白看到了來船,起身走到船舷邊抱拳相迎:“王爺,末將在此恭迎!”

“別來無恙!”李道宗矯健孔武的踏着兩船之間的船板,大步跨上船來,凝眸看着秦慕白點頭微然一笑:“看來,你準備得很充分。”

秦慕白微微一笑:“王爺去而復返,不知用意如何?”

“自然不是擔心你附逆造反。”李道宗仿似調侃一般高聲說道。

秦慕白擺了擺手斥退衆軍士,說道:“那王爺前來,必有指教了?”

“沒有。”李道宗回答得很乾脆,說道,“本王喜歡年輕人,但不代表我喜歡指指戳戳好爲人師。自己的決定自己做,自己的麻煩自己處理。我來,純粹是以私人的名義,送你一件東西。”

“王爺往返千里前來饋贈,光這份情誼,已是無價。”秦慕白說道,“末將,如何生受?”

“該是你的,就是你的。只不過本王覺得,這時候送給你,更加合適。”李道宗乾脆利落的解下自己腰間的那把配刀,雙手擔平送到秦慕白麪前,“拿去!”

“這是……”秦慕白不禁有些詫異。

李道宗凝視着那柄刀,那眼神如同審視自己相交多年的好友,或是患難與共的兄弟,微微一笑,說道:“你忘了,歸義刀。”

“哦?……”秦慕白微微一驚,想起了當初還在晉州江夏王府時,與李道宗比武的情景。當時他與陳妍各自和李道宗比劃了一場。陳妍與他戰個平手,李道宗卻說她有所保留自嘆技不如人,於是送她“絕情劍”。而自己當初,則是敵不過李道宗,他雖有意贈送“歸義刀”,自己卻是沒要。還說,如果某一日能戰勝他了,再來名正言順的“取刀”。

“王爺,莫非是想與末將切磋一回?”秦慕白不禁笑了。

“本王現在不想跟你打架。”李道宗也笑,卻笑得富有深意,他說道:“送刀就是送刀,別無他意。”

“好,那末將就多謝王爺饋贈了!”秦慕白咬一咬牙認真的點頭,雙手接過刀來。

很沉。刀鞘之上還有砍鑿的痕跡,既不華麗也不高檔,卻隱然帶一股蒼涼古樸之氣。刀鋒仍藏於木鞘之中,卻是雄渾四散!

“好刀!”秦慕白還未拔刀,就禁不住讚道,“這是一柄殺過人見過血,有靈氣罡鋒的好刀!”

“很好,你果然識貨。”李道宗滿意的微笑,“你腰上的這把刀,既華麗又好看,想必價值不菲來歷也不尋常。但是,好看未必好用。本王的這把歸義刀,卻是專用來殺人砍頭的。刀就是刀,何必如此花裡胡哨?現在,你需要的是一把殺人刀,而不是漂亮的擺設!”

秦慕白的心中,似有一道靈犀飄閃,腦海中爲之一醒!

需要殺人刀,不是漂亮的擺設?李道宗顯然是話中有話。他也不是那種閒得無聊的老頭,真會在這樣的非常時期,無緣無故去而復回,折返千里只爲送一把刀。

“他言下之意,該是讓我該狠心時就狠心,該殺的就得殺!……刀名‘歸義’,是否也是想告訴我,若是情義難兩全的話,以義爲重?——他是讓我,大義滅親?”

李道宗見秦慕白一時陷入了沉思,只作點頭微笑,說道:“多事之地,本王可不想久留,可別吃了冷箭。告辭,你多保重!”

然後,他頭也不回的朝自己的船上走去。剛登上甲板,他就用力的一揮手:“不必相送——開船!”

“謝——王爺贈刀!”秦慕白立在船舷邊,雙手握刀抱拳而拜。

船馬上就開動了,李道宗和來時一樣,背剪雙手站在船舷邊,饒有深意的看着秦慕白點頭微微笑了一笑,說道:“來年開春,本王會再來襄陽。到時,希望你和玲兒,能陪我一起釣魚。”

秦慕白認真的一點頭:“一言爲定。某,定不負約!”

第91章 找尋第531章 截殺第437章 神佛之力第504章 獨屬江山第172章 長安假日第548章 一念不生,八風不動第225章 與虎謀皮第14章 花開堪折第211章 百騎威武第511章 新月女王第331章 鄭家赴宴第37章 風波驟起第32章 大唐皇宮第84章 稀客臨門第554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29章 龍旗之爭第184章 難以取捨第86章 與衆不同第405章 不共戴天,脣亡齒寒第222章 魔高一丈第503章 西域雄風第192章 共聚一堂第395章 江山如畫,傾城傾國第72章 小惡魔的妙計第101章 順坡下驢第560章 生是唐人,死是唐鬼第61章 小惡魔截道第330章 芳影無蹤第35章 軍令如山第530章 非常手段第404章 獨行萬里,鷹擊長空第176章 龍爭虎鬥第254章 王妃之死第537章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117章 文佳皇帝第478章 吳王回京第144章 回報第164章 高陽,高陽第204章 階之下囚第466章 狼性乍現第367章 弘文館,粉墨衆生相(下)第356章 化蝶第531章 截殺第327章 重返襄陽第97章 不罰卻賞第8章 吳王李恪第99章 天堂之音第136章 一物降一物第139章 王爺的請柬第356章 化蝶第128章 情義無雙第22章 校場比槍第163章 君心,父心第32章 大唐皇宮第78章 怒不可遏第220章 轅門立威第171章 四處逢源第338章 狼狽爲盟第360章 赤子之心第226章 失而復得第9章 御駕親臨第516章 神蹟第511章 新月女王第33章 新官上任第223章 寂寞煙花第212章 異鄉遇故知第498章 瘋狂血戰第22章 校場比槍第249章 皇帝的賞賜第504章 獨屬江山第495章 天降神兵,火鳳焚城第122章 勝南侯第212章 異鄉遇故知第93章 皇帝出招第475章 十三字遺言第400章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第242章 大殺器第214章 法則第39章 西市偶遇第56章 大唐鋼琴師第239章 離別第452章 天殺之罪,何錯之有!第121章 池中非物第462章 帶刺奇芭第40章 親授曲藝第268章 高陽的決擇第420章 驚豔火神第526章 物歸原主第524章 彷徨第212章 異鄉遇故知第455章 天不絕人,忠不負義第441章 詭譎森森第140章 四有新人第350章 天子劍第445章 勢如壘卵第408章 大唐王師第191章 喬遷之喜第35章 軍令如山第54章 將進酒第49章 李恪的請求
第91章 找尋第531章 截殺第437章 神佛之力第504章 獨屬江山第172章 長安假日第548章 一念不生,八風不動第225章 與虎謀皮第14章 花開堪折第211章 百騎威武第511章 新月女王第331章 鄭家赴宴第37章 風波驟起第32章 大唐皇宮第84章 稀客臨門第554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29章 龍旗之爭第184章 難以取捨第86章 與衆不同第405章 不共戴天,脣亡齒寒第222章 魔高一丈第503章 西域雄風第192章 共聚一堂第395章 江山如畫,傾城傾國第72章 小惡魔的妙計第101章 順坡下驢第560章 生是唐人,死是唐鬼第61章 小惡魔截道第330章 芳影無蹤第35章 軍令如山第530章 非常手段第404章 獨行萬里,鷹擊長空第176章 龍爭虎鬥第254章 王妃之死第537章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117章 文佳皇帝第478章 吳王回京第144章 回報第164章 高陽,高陽第204章 階之下囚第466章 狼性乍現第367章 弘文館,粉墨衆生相(下)第356章 化蝶第531章 截殺第327章 重返襄陽第97章 不罰卻賞第8章 吳王李恪第99章 天堂之音第136章 一物降一物第139章 王爺的請柬第356章 化蝶第128章 情義無雙第22章 校場比槍第163章 君心,父心第32章 大唐皇宮第78章 怒不可遏第220章 轅門立威第171章 四處逢源第338章 狼狽爲盟第360章 赤子之心第226章 失而復得第9章 御駕親臨第516章 神蹟第511章 新月女王第33章 新官上任第223章 寂寞煙花第212章 異鄉遇故知第498章 瘋狂血戰第22章 校場比槍第249章 皇帝的賞賜第504章 獨屬江山第495章 天降神兵,火鳳焚城第122章 勝南侯第212章 異鄉遇故知第93章 皇帝出招第475章 十三字遺言第400章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第242章 大殺器第214章 法則第39章 西市偶遇第56章 大唐鋼琴師第239章 離別第452章 天殺之罪,何錯之有!第121章 池中非物第462章 帶刺奇芭第40章 親授曲藝第268章 高陽的決擇第420章 驚豔火神第526章 物歸原主第524章 彷徨第212章 異鄉遇故知第455章 天不絕人,忠不負義第441章 詭譎森森第140章 四有新人第350章 天子劍第445章 勢如壘卵第408章 大唐王師第191章 喬遷之喜第35章 軍令如山第54章 將進酒第49章 李恪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