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不動如山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鄧州兵變的惡訊,如同瘟疫一般瞬間傳遍漢江南北兩岸。僅一江之隔的襄、鄧二州的百姓軍民,如聞平地驚雷,兩岸一片譁然與驚惶!

朗朗乾坤太平盛世,荊襄之地亦不是邊關軍陲,居然橫生兵禍,豈能讓人不膽戰心驚?至從大唐建國立邦之後,地處山南道的荊襄一直安享太平,浸潤在盛世的福澤之下,百姓安居樂業,不識戰火兵戈。

仡今,已有近二十年。

現在一夜之間突然起了兵變,要打仗了,原本夜不閉戶的百姓們幾乎就要六神無主,襄陽全城上下一片兵荒馬亂的景象。港口裡的商人們拼命的搶運船上的貨物,躲進城中避難;城中的百姓,則是各歸家門緊閉門窗,一副亂世將臨的末日惶恐景象,也有人拖兒帶口的準備舉家搬遷逃難,如熱鍋上的螞蚊惶惶不可終日。

其實這一切,不過發生在短短的一天之內。就在李恪與秦慕白接到消息之後不到幾個時辰,整個襄陽就全局震動了。

秦慕白再也不敢懷疑如今這個沒有電訊與網絡的時代,人們傳遞消息的能力之強了。鄧州與襄州相隔百里,自己方纔得知快馬飛報,百姓們也很快知道了消息。

若是在戰事頻仍的邊關,此類事情倒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但對於呈平日久的襄州內地來說,這突如其來的一亂,後果果然非常嚴重。

李恪與秦慕白回到刺史府,根本沒有時間坐下來交談或是磋商片刻,馬上就投入到了一系列緊張的工作當中去。

首要任務,當然是安撫百姓,加強戒備。

李恪快馬喚來襄州治下的各縣縣令與縣丞,匯同州府官員鄭重澄清謠言並言明自己的立場,寧死不與鄧州叛賊同流合污。並下達諸多政令,命治下官員安撫百姓加強治安,執行霄禁、江禁與陸禁,嚴查往來人口,抓捕對江的鄧州叛軍奸細,杜絕流言與謠言。從即日起,刺史府每日出示明令榜文,昭示吳王的決心,頒佈特殊時期的一系列安民、禁嚴的政令,穩定襄州時局。實行“嚴打”,對於趁機作亂狂案的惡徒,一律嚴懲不怠……

政事有權萬紀來輔佐李恪操勞,秦慕白倒是不必操心。其實,他身上的擔子也不比李恪輕。

鄧州與襄州僅一江之隔,共銜漢水。李佑舉兵謀反,還栽贓李恪與秦慕白與之同謀,用心可算歹毒。秦慕白知道,他的用意無非兩層,一是想要逼反他與李恪,被迫附逆與之;二是混淆視聽製造混亂,讓附近州縣陷入一片恐慌,他趁機漁利。

現在看來,他的第二個目的就快要達到了。鄧襄二州平地驚雷起,百姓們陷入了空前的恐慌。這些偏遠內地的地方州縣,平常對於戰事的防禦準備,做得都不是那麼充足,城郭多不堅厚,軍府兵馬久疏戰陣而且戰鬥經驗寡少。李佑他們若是趁此亂機攻拔一些州縣城池,並不困難。而且,難保他們是否會突然揮軍渡江殺到襄州來。如果漢江失手,到時襄陽這個並無堅城厚池的港口城市,就會赤裸裸的面對叛軍的戈矛,笈笈可危!

於是,秦慕白與李恪各分其事,李恪在刺史府指揮調度撫民強治,秦慕白則是回到了軍府,以最快速度讓龐飛率領八百白浪水軍開挺到了漢江江面上,二十餘艘神魚飛船在八鬼渡與軍港之間的江面上一字排開,強弓硬弩嚴陣以待。此外,沿江派出十餘隊騎兵巡邏,晝夜不停嚴防警戒,嚴厲盤查往來行人商旅,警惕鄧州奸細。

餘下的府軍兵馬,兵不卸甲馬不下鞍,日夜枕戈待旦,隨時準備戰鬥!

襄陽已經二十年沒有嗅到過烽火的氣息了。斗然一夜之間劍拔弩張人喊馬嘶,真有了幾分亂世的氣息,讓每個人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

這晴朗秋日的空氣,彷彿都要凝固了起來。

Www ★ttκд n ★C〇

花了好幾個時辰的時間將兵馬整頓安置好之後,秦慕白顧不上休息,帶上侍衛數名,疾馳趕往刺史府,再行與李恪商議下一步的對策。

當初剛剛接到消息時,李恪可以說是毫不猶豫、不假思索的就決定,當下必須第一時間擺明立場,與李佑劃清界線。這一決斷與秦慕白不謀而合,於是二人馬上分頭行頭。如今,第一步民生安撫與軍事部署工作已經完成。

接下來,二人終於要周詳的合謀,如何應對隔江的那個大麻煩了。

襄陽城的四方城門全在戒嚴,盤查十分嚴厲。無數人從港口逃亡進城,蜂擁一片擠作一團。放眼看去,從城門直接排隊到了江邊,茫茫人海車馬如龍。這些全是來港口做生意的商人與往來過路的旅人。突然的變故,讓他們措手不及,如遭天災。刺史府派出了所有的衙役,還徵調了數百吳王府的親兵,負責各處城防大門的戒嚴,吃力的維持着秩序,總算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混亂。

天色漸黑之時,襄陽四門總算關閉了,總算沒有將百姓堵流在外,盡數收入了城中。可是這樣一來,城中的治安壓力斗然增大,刺史府不得不派出了許多衙役與親兵,日夜巡邏。

秦慕白進城之時,正是天黑。霄禁之後,大街上除了打更的更夫就只剩往來巡查的兵卒了。往日裡夜夜笙歌的北港花街,也陷入了一片沉寂,不見一絲燈火。

火雲馬的馬蹄踏着堅硬的青石板道,發出篤篤的聲響傳出老遠。今日的冷清與肅殺,與往日的繁華與安寧形成了太過鮮明的對比,讓秦慕白都感覺恍如隔世,想必就不用提那些尋常百姓的心中惶恐了。

秦慕白特意繞走到武媚孃的家門之前,敲響了門。

“誰?”裡面傳出門子警惕又驚慌的問話聲。

“別怕,是我,秦慕白。”

“啊,是姑爺將軍來了!”門子驚喜的大叫,飛快的扯開了門。

秦慕白剛走進去,看到武媚娘和一大羣女子走過來,當頭就問:“慕白,這怎麼回事?”

秦慕白看了這些人一眼,全是跟着武媚娘從長安一起來襄州開酒肆做生意的女子,此時紛紛一眼惶恐不安,全都一副滿懷期待渴望保護神情,眼巴巴的看着秦慕白。唯有蘇憐清,仍是無所謂的撓着她的髮梢,一雙媚眼左顧右盼彷彿什麼都不在乎。

“李佑起兵謀反,誣陷我與吳王與之同謀。現在全城戒嚴,你們就在家裡好生躲躲,但也不必害怕什麼。”秦慕白言簡意賅的說道。隨即他招了一下手,身後走來幾名百騎衛士,秦慕白吩咐道:“你們幾個,留在這裡戒備保護。如有趁亂前來擅闖劫掠者,一概格殺!”

“是!”衆衛士二話不說,乾脆利落的應了下來。

這一言一舉,就如同給在場的女子們打了一針強心劑,許多人頓時喜笑顏開拍手相慶。

兵亂之時,沒有什麼比軍人更能讓人感覺到安全感。尤其是,一羣的女子。

“有本姑娘在,害怕什麼呀!”蘇憐清笑嘻嘻的道,“秦將軍,你以權謀私哦,把當兵的派來保護自家夫人了。”

“是又怎麼樣?要是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怎麼去保護別人?”秦慕白冷笑一聲懶得睬她,只對武媚娘道,“媚娘,放心,不會有事。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李佑只是想渾水摸魚,這種低劣的伎倆是騙不過別人的。”

武媚娘點了點頭,臉上仍是有些擔憂的神色。她斥退了衆女子,私下對秦慕白說道:“慕白,雖說謠言止於智者,但是……往往謠言也最能傷人。尤其是,傳入了多疑之人的耳中,頗爲不利。你須早早做出防範。”

秦慕白點點頭,他明白武媚孃的意思。這些謠言肯定已經傳往京城,早晚進入皇帝的耳朵裡。皇帝可算是這天底下最特殊的一類人了,不管他是智者還是愚者,對於“謀逆”這種事情不管是謠言還是事實,不管他嘴上說出是採信還是不信——他心中的疑惑都是難以揮去的。

簡而言之,帝王對於謀逆的態度,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說得好聽點,是防微杜漸;說得難聽點,就是沒有君王不多疑!

皇帝聽到這消息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現在還不得而知。也很難說朝廷上的那些對吳王和秦慕白抱敵視態度的政敵,會怎樣煽風點火加油添醋。總之,現在全天下最麻煩的人,不是王八吃稱鉈鐵了心在豪賭尋死的李佑,反而是謠言所指的李恪與秦慕白了。

“哎,李佑謀反了,不知道高陽會怎麼想!”武媚娘好似不經意的說了這一句,卻突然一下刺到了秦慕白心中那根神經。

他不禁心中顫動了一下,尋思道:當初,玲兒是與李佑一同赴京的;現在李佑“逃脫”了,跑到鄧州舉兵叛亂,那麼玲兒會在哪裡?

雖然很不願意那樣的事情發生,但秦慕白估計,十有八九李佑都已經將玲兒一同劫持到了鄧州。否則,他怎麼會無緣無故的扯到襄州吳王與秦慕白?顯然是手中有底牌!

“媚娘,你保重,我先走了。”思尋及此,秦慕白憂心如焚,急忙告別就走。

“你等等——”武媚娘突然叫住他。

“還有何事?”秦慕白軒身問道。

武媚娘走上前來,仰頭凝視着他,搖了搖頭:“沒事。我知道,你現在肯定很着急也很煩憂,我都從來沒有看到過,你如此凝重的表情與匆忙的腳步。這時候我可能幫不了你什麼,但請你記住。不管你做什麼,媚娘懂你,媚娘始終與你同在。”

“嗯……”秦慕白凝眸看着她,輕輕的點了一點頭。突然捧起她的臉,在她的紅脣之上深吻了幾口,轉身頭也不回的大步走了。

武媚娘輕擰秀眉看着秦慕白的背景,喃喃道:這是一場,李家皇族父輩兄弟之間的煎熬,亦是對高陽與慕白的考驗。而慕白,則是其中最爲複雜的角色。他既是皇帝的寵臣親信,又與李恪親如兄弟,還與高陽彼此深愛,又跟李佑關係複雜。夾在這數人之中,最難做人最難決擇的,恰是慕白……忠義情愛,如何四全?

來到刺史府時,見這裡一片燈火通明,進出的卒馬與官員穿行不休。刺史府正堂大廳裡,李恪正焦頭爛額口乾舌躁,與一干兒官吏在商討安排各項政務。

“秦將軍來了!秦將軍來了!”

看到秦慕白到來,有人驚喜的大叫。

李恪也興奮的揚了一下眉頭:“速請!”

秦慕白一身戎裝大步流雲的跨進正廳,孔武有力抱拳一拜:“末將秦慕白,見過吳王殿下!”

在場有二十多名官吏,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吁了一口氣,彷彿吃了定心丸一般。

“慕白,你來了正好。有許多事情我們委決不下,還須得有你來拿主意。”李恪急忙衝秦慕白招手,將他喚到刺史桌案邊,拿給他好幾份折本。

秦慕白展開來看,全是關於如何徵集調用糧草、打開府庫調用兵器符信、州縣上來安排武裝防衛,以及緊急徵召府兵做好備戰準備的議案。

秦慕白便就一些糧草佈防的議案發表了意見,定下了處理辦法,然後說道:“難道殿下,想在這時候起兵了?”

李恪頗感意外的眨了幾下眼睛:“都這等時候了,還不起兵更待何時?”

“起兵討伐齊王?”秦慕白麪色沉沉的問道。

“當然……”李恪一副理所當然的表情,狐疑的看着秦慕白,“難道你不贊成我這麼做?”

秦慕白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道:“借一步說話。”

“好……”李恪便將手頭的事情委託給權萬紀,和秦慕白來到了書房密室。

“怎麼了,慕白?難道我現在不該舉旗討逆,以昭清白麼?”李恪剛坐下來,就焦急的問道。

“舉旗討逆,是一定要做的,但絕不是現在。”秦慕白斬釘截鐵的說道。

“爲什麼?”李恪驚詫的問道,“我不負李佑,李佑負我。他不念骨肉親情,舉兵謀叛還誣陷我與之同謀,我難道不該反戈一擊,用事實來粉碎謠言,以證明我的清白?”

“殿下,你太心急了,不夠冷靜。只待你冷靜下來,就會想明白,現在哪個州縣都可以起兵討逆,唯獨襄州不能搶先。”秦慕白說道。

李恪驚詫的挑了一下眉梢,重吸一口氣,陷入了良久的沉思。

秦慕白也不打擾,任由他尋思。他知道,李恪的智慧,尤其是對於政治的敏感與頭腦絲毫不輸於自己。只不過是因爲這一次,李佑搞出的事情對他的刺激實在是太大了,才讓他一時怒火攻心失去了一些冷靜。

過了許久,李恪終於開言,說道:“這麼說,我應該先上書給父皇,一來澄清事實,二來請命出征討伐?”

“對。”秦慕白果斷的一點頭,“殿下睿智。李佑鬼迷心竅自尋死路,蜉蚍撼大樹不自量力,他的敗亡是遲早的,誰收拾他,都是輕而易舉。但究竟由誰來收拾,怎麼個收拾法,卻是有講究。首先,我們務必主動打消皇帝的疑心;其次,李佑再如何不堪,終究是你的兄弟。你如果不經請命而擅做主張,先行起兵滅了李佑,就算最後成功了,也難逃一個‘兄弟鬩牆’的罵名。尤其是皇帝,定然認爲你爲了撇清自己而急於攻訐兄弟,這讓他怎麼想?就好比,小時候你們兄弟倆鬧彆扭,就算李佑再如何不對,你這個做哥哥的,就能一頓亂棍將他打死打殘了,再告之你父皇麼?”

“有道理!”李恪重重的點頭,但又有些擔憂,說道,“萬一,到時父皇不願聽信我,仍不讓我起兵討逆怎麼辦?”

“不出意料的話,皇帝陛下是肯定不會讓你出兵的。李佑謀反本是家門不幸,皇帝陛下身爲父親,又怎麼可能讓另一個兒子,去收拾這個不肖的兒子?就算要清理門戶,他老人家也必定會假借他人之手來行事。”秦慕白說道。

“說得不錯,依父皇的性格,的確是不會讓我去舉旗討伐李佑,眼睜睜看着我們兄弟去彼此殘殺。這一向就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又豈會主動安排?”李恪深副愁憂的擰緊了眉頭,長嘆了一口氣,說道,“其實,我又何嘗願意兄弟鬩牆與李佑反目成仇生死相拼?但他這一次,實在是太讓我寒心,太讓我失望了。而且我不這樣做,還會蒙受冤屈被他牽連。此外,難保朝廷之上不乏有人藉此機會煽風點火散佈謠言,說我李恪也有異心。到時,我就算是清白的,也難脫干係了。”

“不會。到最後,事實會證明一切的。”秦慕白表情沉寂淡淡的說道。

“如何證明?”李恪憂惱的說道,“我要起兵,這不妥;我上書請命,父皇必然不答應!難道要我坐等在襄州,等着諸天神佛下凡來替我李恪洗白冤屈嗎?”

“不用諸天神佛下凡,我秦慕白,就可以。”秦慕白平靜的說道。

Www▪ тт κan▪ ¢o

“你?”李恪頓時愕然的瞪大了眼睛,“你……能做什麼?”

“抗旨起兵!”秦慕白斬釘截鐵的說道。

“什麼?!”李恪大吃了一驚,“你瘋了!你明知道父皇不會准許我起兵討逆,你卻要抗旨起兵,這不是自尋死路麼?”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主文,我主武,征戰之事我說了算。”秦慕白說道,“皇帝不願看到你們兄弟鬩牆,但一定願意看到你證明自己的清白。但是這種事情,是再如何辯解也沒有用的,只能用事實來說話。於是,只好我秦某人抗旨起兵,討伐李佑將其擊滅,方能辦到。”

“那……”聽完秦慕白這席話,李恪的嘴巴都張大了,眼睛也瞪圓了,半晌沒回原,他喃喃的道,“那你抗旨不遵,豈非同樣是死罪一條?”

“那就到時再說了。”秦慕白麪露微笑,平靜的說道。

此時,他心中卻在想道:我明抗聖旨,但暗合帝心。到時功過相抵,絕對不會有事。李世民斷然不會下旨,當真讓李恪與我去討伐李佑。這樣做,就彰示了他君心多疑,是示人以短的做法。而我,則不妨表現得“小氣與急躁”一點,抗了這聖旨,自主起兵平滅李佑,反倒會襯了李世民的心,而且替他保住君顏。當然,這些話可不能說給李恪聽,不然讓他知道我如此城府妄揣帝心,終歸不是好事。

“你真的決定了?”李恪很不放心,追問。

“是的。從未有過的堅定。”秦慕白果斷的說道,“不出意料的話,玲兒肯定也在李佑的手中,因此他才如此肆無忌憚,如此公然的誣衊與贓栽給我們。當務之急我們要做的,不是如何平滅李佑,如何洗刷罪名。而是不動如山穩定襄州時局,然後像其他近鄰的州縣官將一樣,上書請命,不要表現太過焦急與特別。現在,還沒有人說我們就是反賊,就是逆黨。我們的本份,仍是保境安民。”

“好,說得太好了,真是令我茅塞頓開!”李佑連連拍了幾下額頭,慶幸的道,“說得對,我們不是反賊,謠言只是謠言,不會成爲事實。我們只須做好自己本份的事情——保境安民,即可!本份,父皇不止一次的跟我們這些皇子們強調這兩個字,沒想到真到了關鍵的時候,我卻有些忘卻了。反倒是你,比我理解得更透徹,也更加冷靜與睿智。秦慕白,江夏王皇叔說得不錯啊,你的確是個難得的王佐將帥之才!”

“過譽了。”秦慕白淡淡的一笑,說道,“殿下,李靖傳我的兵書中有說,良將統軍,靜如泰山巋然,動如疾風烈火。出其不易一擊必中,纔是上上的用兵之道。現在,肯定有許多人都在巴望着我們儘快起兵,前去與李佑拼個你死我活。他們好看熱鬧,或者另造謠言。我們要起兵,誰知道我們是要去討逆還是附逆呢?鄧襄二州的交界州縣,都屯有府兵。這些軍府的將佐,誰不想趁亂立功撈上一筆?原本他們還只把立功奪賞升官發賭目標對準鄧州,看到我們一動,指不定還會有人蠢蠢欲動的把目標對準我們。到時候,他纔不問我們是來救火的還是來打劫的,先對我們來一番救火打劫,引以爲功。我們怎麼辦?單憑一張肉嘴去與他們解釋,還是舉兵反擊?解釋,既是趁火打劫之輩,肯定不聽;反擊……好了,我們就真成逆賊了!”

李恪聽聞此語,差點駭出一身冷汗,喃喃道:“對啊!遠的不說,就近如荊州,安州這些地方,都有水陸兵馬軍屯。近州有亂,他們前去平定也勉強說得過去。如果我們也起了兵,他們真有可能依照謠言所傳,把我們也當成叛逆來一場趁火打劫,藉以邀功請賞。這興許正是李佑的奸計想要達到的意圖。他要製造混亂,逼我們採取行動。然後他再混淆是非火上澆油的亂上加亂,好讓自己在亂中取便。”

“對。謠言本身很荒謬,沒幾個人會真正採信,但是傳到了別有用心的人的耳朵裡,就會變成對我們極具威脅的武器。”秦慕白說道,“所以,全天下的人現在都可以舉兵討逆,唯獨襄州必須不動如山!殿下,事不宜遲,馬上休書,六百里加急馳送長安!”

“好,煩你幫我磨墨!”

李恪二話不說,親自拿出文房四寶,揮毫而就寫了一份上表。筆墨猶新,就遞給了秦慕白來看。

“這麼寫妥當麼?”李恪問。

“可以。”秦慕白點了點頭,說道,“不出意外的話,明天,長安的皇帝陛下就會知道鄧州叛亂的消息了。殿下的奏表,最快要後天這時候才能到達長安。也就是說,這中間有一天的時間差。此間,以陛下英明果斷的性格,定然已經做出了反應,點派大將前來舉兵討逆。待聖旨返回襄州,鄧州那邊應該都已經要打起來了。所以,我們雖然不徵兵、不備戰,但也要暗中做好戰鬥準備!只待聖旨一到,我馬上統率本府人馬,跨江討逆!”

“慕白,又要難爲你了。”李恪濃眉緊擰,拍上了秦慕白的肩膀,凝視着他說道,“我沒想到,李佑會如此冥頑不靈,做出這樣過激的舉動;也沒想到,殷揚如此無能,我已將他革職爲卒以觀後效了。”

秦慕白微笑,點了點頭:“事情是挺棘手,但我相信,總會有平息的一天。殷揚的事情,你別責怪太多。不出意料的話,李佑是被陰弘智截了。殷揚一路護送,都到了大明宮玄武門前仍舊平安無事,誰能料到,陰弘智如此處心積慮,就在玄武門前將李佑與高陽截走?此外,放出謠言栽贓給我們的,也定是陰弘智的計謀。李佑雖然不堪,但沒這麼歹毒陰險,也沒這麼老辣聰明。”

“對,和我想的一樣。”李恪鬱悶的哼了兩聲,說道,“這老賊,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也唯有他能將李佑蠱惑成這樣子。當初襄州一直忙於祭禮,太過嘈雜混亂,我們又只能在暗中行事,結果讓他成了漏網之魚。下次……不,絕對沒有下一次了!這一次,慕白,你一定要手刃這老賊!”

“嗯……”秦慕白輕輕的點了點頭,暗道:手刃陰弘智麼?我的確很想將他大卸八塊。現在,也唯有手刃了這老賊,方纔洗清我與李恪的嫌疑。

但問題是,我是當着玲兒殺,還是揹着玲兒殺呢?是親手砍他狗頭,還是命使他人動刀?

……

事後,我又該如何面對玲兒?

.com??,!

第171章 四處逢源第301章 用兵之時第406章 大漠鷹揚第460章 驚才絕豔第201章 再會,長安第276章 高陽的決意第149章 一紙休書第114章 衝突火暴第269章 人生如賭第160章 回長安第187章 做你的女人第516章 神蹟第32章 大唐皇宮第322章 失而復得第390章 八方雷動(五)第131章 真相大白第337章 誓言第208章 明察暗訪第193章 多情之冬第133章 熱鍋烹魚第212章 異鄉遇故知第32章 大唐皇宮第159章 溫柔一刀第341章 白衣勝雪第26章 媚娘從商第421章 上兵伐謀第247章 王妃的遺願第187章 做你的女人第121章 池中非物第186章 長安再聚第465章 自掘墳墓第160章 回長安第18章 喜事盈門第38章 如父如師第399章 爲騅子死,爲萬人屠第564章 永不後悔第79章 不虛此行第445章 勢如壘卵第429章 商君願,梟雄志第56章 大唐鋼琴師第328章 一抹神韻第21章 瓦崗舊友第412章 公事公辦第436章 無雙詐謀第432章 天驚變第309章 長安依舊第503章 西域雄風第271章 不動如山第222章 魔高一丈第561章 絃斷有誰聽第189章 血濃於水第548章 一念不生,八風不動第326章 無理可講第54章 將進酒第35章 軍令如山第129章 攜手合作第309章 長安依舊第298章 皇帝的家信第482章 恐狼之慌第113章 好戲開臺第154章 葬兔第162章 驚聞變故第35章 軍令如山第185章 謀定而後動第474章 風雲突變第379章 無雙戰法第148章 再見媚娘第433章 一石千層浪第375章 老兵不死第278章 領悟第288章 踏征程第496章 生死決戰第124章 大開殺戒第388章 八方雷動(二)第219章 宣戰第393章 關西鐵軍第315章 殺意!第218章 大鬧軍營第523章 長相思,再相見第307章 駙馬難當第435章 征服天堂第185章 謀定而後動第10章 技驚四座第86章 與衆不同第476章 大唐亮劍第177章 不速之客第123章 東宮來客第28章 萬里挑一第70章 高陽的糾纏第243章 若有來世第219章 宣戰第141章 花前月下第446章 擂鼓,聚將!第43章 長孫無忌第224章 狡兔三窟第454章 號令天下第209章 長安貴主第430章 暗戰第536章 腳踏三船第226章 失而復得
第171章 四處逢源第301章 用兵之時第406章 大漠鷹揚第460章 驚才絕豔第201章 再會,長安第276章 高陽的決意第149章 一紙休書第114章 衝突火暴第269章 人生如賭第160章 回長安第187章 做你的女人第516章 神蹟第32章 大唐皇宮第322章 失而復得第390章 八方雷動(五)第131章 真相大白第337章 誓言第208章 明察暗訪第193章 多情之冬第133章 熱鍋烹魚第212章 異鄉遇故知第32章 大唐皇宮第159章 溫柔一刀第341章 白衣勝雪第26章 媚娘從商第421章 上兵伐謀第247章 王妃的遺願第187章 做你的女人第121章 池中非物第186章 長安再聚第465章 自掘墳墓第160章 回長安第18章 喜事盈門第38章 如父如師第399章 爲騅子死,爲萬人屠第564章 永不後悔第79章 不虛此行第445章 勢如壘卵第429章 商君願,梟雄志第56章 大唐鋼琴師第328章 一抹神韻第21章 瓦崗舊友第412章 公事公辦第436章 無雙詐謀第432章 天驚變第309章 長安依舊第503章 西域雄風第271章 不動如山第222章 魔高一丈第561章 絃斷有誰聽第189章 血濃於水第548章 一念不生,八風不動第326章 無理可講第54章 將進酒第35章 軍令如山第129章 攜手合作第309章 長安依舊第298章 皇帝的家信第482章 恐狼之慌第113章 好戲開臺第154章 葬兔第162章 驚聞變故第35章 軍令如山第185章 謀定而後動第474章 風雲突變第379章 無雙戰法第148章 再見媚娘第433章 一石千層浪第375章 老兵不死第278章 領悟第288章 踏征程第496章 生死決戰第124章 大開殺戒第388章 八方雷動(二)第219章 宣戰第393章 關西鐵軍第315章 殺意!第218章 大鬧軍營第523章 長相思,再相見第307章 駙馬難當第435章 征服天堂第185章 謀定而後動第10章 技驚四座第86章 與衆不同第476章 大唐亮劍第177章 不速之客第123章 東宮來客第28章 萬里挑一第70章 高陽的糾纏第243章 若有來世第219章 宣戰第141章 花前月下第446章 擂鼓,聚將!第43章 長孫無忌第224章 狡兔三窟第454章 號令天下第209章 長安貴主第430章 暗戰第536章 腳踏三船第226章 失而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