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還以這裡是什麼隱士高人的聚會地,卻全都是井底之蛙、自是以爲、眼光淺陋的傢伙。
不過,當他決定轉身出去的那一瞬間,卻看到角落裡正被衆人圍着恥笑的陳中華。
看着他又羞愧又想辯解、卻又說不出話來的痛苦表情,方旭暗暗一琢磨,自己這一走,切不當衆承認了自己就是神棍騙子?
更重要的是,陳中華的面子上一定會非常難堪,恐怕以後在這裡也就沒有立足之地了。
想到這裡,方旭又打消了離開的念頭。
而此時,他對這些老傢伙已經沒有半份好感了,同樣不屑一顧地冷笑道:“大道至簡至易,《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法萬物只要抓住一點,找出本源,便能趨於大道。像你們,一會學這個丹決,一會練那個法門,腦子裡塞滿了這麼繁文縟節、眼花繚亂的丹法口決,練來練去卻連胎吸都練不出來,還好意思大言不慚說取得了多少成就?真是可笑。”
看得出來,這位會長修身養性的功夫確實已經練出了火候,在很多人都開始對方旭怒目而視的時候,他卻只是淡然一笑:“看來這位小兄弟確實是一位不出世的奇才,年紀輕輕便能領悟到萬法歸宗的道理。這麼說,你已經練到了胎吸了?”
“是的,是的。”不等方旭開口,一直被衆人恥笑的陳中華慌不迭地證實道:“方仙師確實練到胎思辟穀的境界,這個我可以做證的。”
“你?呵呵。”會長冷笑了一聲:“你拿什麼來證明?”
“這個——”陳中華表情一僵,頓時啞口無言了。
這種東西根本沒辦法驗證,除非找一個大水缸把他放進去,看他能憋氣多長時間。
可是這種不禮貌、不尊重人的形爲,他如何好意思提?
“在坐的四十多位會員,練到胎吸境界的也只是區區數人,而且都是經過不低於三十年的苦修才達到這樣的成就。”會長看着方旭,似笑非笑地問道:“那麼敢問方先生,你用了多長時間練成的胎吸?”
“一年!”方旭雖然明知道這老傢伙是在戲弄自己,可是還是很認真地回答。
其實他這麼說,還有是所保留的。因爲從他練上古秘修法開始,到最後練出蟾光,也只不過用了短短半年的時間。
但他怕說出來,這些人肯定會罵他神經病,於是多加了一半的數字。
可是他沒想到,即使這樣,他的話一出嘴,還是引起了軒然大波。
已經有性子暴躁、口無遮攔的老傢伙開始叫罵起來。
“騙子,這人純粹就是一個騙子,趕他出去!”
“一年?簡直就是癡人說夢,老子練了二十年,纔打通了玄關而已!”
“我看他就是來消遣我們的,老陳,你真是老糊塗了,連這種騙子也往這裡領!”
在無數憤怒和質疑的眼神下,陳中華的臉都快憋紅了,低着頭一句話也不說。
其實,這時他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帶過來的一個騙子了,因爲修仙是一個很複雜的激發人體潛能的過程,即使再聰明,領悟力再佳,也不可能在一年的時間便能練出胎吸。
看着這些老頭個個義憤填膺、恨不得衝過來跟他打架的模樣,方旭反而又不生氣了,呵呵一笑,大大咧咧地找了個空位子,一屁股坐了下來。
“這位小兄弟,你的開笑開的實在太過份了。”會長臉上的笑意也開始凝固起來,厲聲道:“你這種話簡直就是大逆不道。”
“哦?”
方旭不溫不火地道反駁道:“是你們自己領悟力不夠,就看不得別人進展神速嗎?這是什麼道理!”
“只用一年的時間便能修出胎吸?哼哼!”會長雖然沒有勃然大怒,但臉色已經極爲難道,咬牙冷笑道:“難不成你是遇到了傳說中的仙人,爲你醍醐灌頂,把幾十年的功力一古腦的傳給你不成?還是你掉在了什麼山洞裡,機緣巧合之下服食了什麼靈丹妙藥?”
此話一出,衆位憤怒異常的老頭們頓時爆笑出來。
會長這麼說,分明就是在嘲笑他武俠小說看多了,到這裡招搖撞騙來了。
“額!”方旭苦笑着摸摸鼻子,這老東西倒是猜得八九不離十。
當然,他吃的可不是什麼靈丹妙藥,而是一顆奇異的果實。
不過,這種話他自然不會當面說出來,一方面這是他的秘密,不想對外人提。另一方面,就算說出來,只些迂腐守舊的老古董們也未必會相信,只會徒惹笑柄而已。
“悟道,悟道。關鍵在於一個悟字上。”
在諸位老頭們憤怒的眼神下,方旭卻不急不慢地說:“不管是道家還是佛家,都講究明心見性。何謂性,便是人的內心,只要能參透生命的本質,朝夕間便可以得道。像你們所謂的數十年堅持不懈的苦修,只是一種笨方法,也好意思拿出來炫耀。”
聽到這裡,已經準備將方旭趕出去的老者們卻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不得不說,方旭這句話可謂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他們修行中遇到的困惑和瓶頸。
在坐的許多人,其實都是修行上的大行家,對於他所說的頓悟也是心有慼慼然。
在上古時代,許多成名的仙人有緣遇到明師指點,突然之間頓悟,便能立地飛昇。
這種例子,在道經典籍中,多得數不勝數。
而大多數只知道坐枯參禪的修士,死抱着丹決不放,循規蹈矩,可是最後卻不免老死病死。
雖然自唐末五代以來,內丹學門派林立,而各門各派也都在自己的一套修真理論,但總的來說,無非就是頓修和漸修兩種。
從字面上不難看出,所謂漸修,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從最基本的呼吸吐納,到煉已還虛,煉精化氣,煉精還神……可謂一步一個腳印,根本沒有捷徑而言。
而頓修則是從虛無入手,講究的是頓超直入、渙然領悟,從而一朝得道,羽化飛昇。
不過,頓修術因爲只練性,不練命。只在乎精神上的修練,力圖達到最後天人合一的境界,對人體法身的改變卻沒有半點益處。
所以很多人因爲常年的打座冥思,身體機能嚴重退化,以至於還沒練出什麼成效,便由於不加運動得了諸多隱疾,從而中斷了修練。
頓修術其實就是佛教不二的修行法門,所以那些得道高僧,身體一般都顯得十分肥胖,而壽命也不會很長。
而漸修則是開發人體潛能的過程,即使最後成不了仙,也能益壽延年,提高生命質量。
歷史上很多有名的道士都是百歲以上的高齡,像亦道亦醫的孫思邈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難道這個小兄弟真的掌握着不爲人知的修行法門?”
“有可能,你沒看他的精氣神顯得十分充盈嗎?而且身上沒有半點菸火氣,很可能真的練到了辟穀胎吸的境界了!”
“實在太令人難以置信了,看來是我們的修行方法用錯了。”
剛纔還恨不得將方旭給轟出大廳的衆位老者們,此時看向他的眼神,卻已經帶着一股崇拜的味道。
更有甚者,已經激動的有些坐立不安,意圖把他拉到一個沒人的角落,套問他的修行秘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