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第三場開幕

王姐對黃老闆和徐聞有了警惕,關於這古玩店的事情變得更加慎重起來了,趙卓便讓她把這件事情先拖着,然後便打電話將事情始末告訴了汪正明。

汪正明接到趙卓的電話,還以爲他答應幫忙,哪知道一來便提供了這麼好的情報,汪正明耗費了這麼多年的時間,也沒有深入到這股勢力的內部人員,哪知趙卓卻接觸到了批發假玉的人,這也讓汪正明大爲驚喜。

趙卓打完這通電話之後,心裡也稍稍舒坦了一些,也算是幫了下汪正明的忙了,和景瑤二人告別之後,便回了紀家大宅。

第二天,是鬥瓷節第三場開賽的曰子,比的是六朝時期的瓷器。

實際上在原始青瓷比賽中,也涉及到不少六朝時期的瓷器,不過,這一場比賽的六朝瓷器則是比較成熟的青瓷。

成熟青瓷雖然在東漢晚期就已經燒製出來,但是由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局混亂,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窯口的水平也大不相同,所以即有着原始青瓷的存在,又有着成熟青瓷的蓬勃發展。

在歷史上,三國的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樑、陳合稱六朝,因爲他們先後都是以建康爲都城的朝代,不過在考古學概念中六朝青瓷包括了西晉青瓷,所以六朝時期的瓷器就包括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三百多年曆史的瓷器。

原始青瓷造型簡單,質地粗糙,釉色不穩,但是整體質樸自然,而成熟青瓷不僅同樣質樸自然,更有種洗盡鉛華的美學意境,而且,其在胎質、造型、釉色、紋飾上遠比原始青瓷上等,所以在古玩市場上的價格也僅次於唐五代時期的瓷器。

連續兩天的鬥瓷節經過媒體競相報道之後,會展中心外更是一片人山人海的景象,全都是早早來到場外,等待入場的觀衆。

參加了兩場比賽,趙卓對進場、安檢等程序已是習以爲常了,在參賽席上坐定之後,發現這場比賽的參賽者人數比起上一場更多一些。

這也難怪,六朝瓷器經過各大窯口大量產出,流傳於世的並非少數,只是市場上多見的乃是現代仿品和真品中的明器、抵檔粗品,真假六朝青瓷可謂是魚龍混雜。

不過,每一場比賽的參賽者比起前一場來說,不僅資金要雄厚一些,眼力也要更足一些,衆人耗費三年的時間,爲的便是在這鬥瓷節上露露臉,所以自然也是施出了渾身解數,收集到了能夠參賽的藏品。

隨着觀衆的入場,會場裡開始變得有些嘈雜,待到嘈雜聲漸漸安靜下來之後,評委們也都入了席,童會長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六朝瓷器的商業價值之後,便宣佈第三場比賽開始。

賽程一開始,第一個參賽者所拿出來的便是一個大箱子,其實一般高度在20多釐米左右便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大件器物,但是這件箱子卻足有半米高,可見乃是一件頗罕見的重器。

器物越是大件,保存就越難,所以自然價格也就比小件的東西要高出一個檔次了,所以木箱子還未打開,大家都議論紛紛起來。

很快的,那參賽者便將箱子打開來,從中抱出一個大罐子,卻是一個青釉穀倉罐。

穀倉罐流行於三國東吳晚期到西晉時期,是一種專門用來陪葬的模型明器,俗稱“魂瓶”,即死者靈魂的棲息地或寄託物。

其主要是在罐上堆貼人物亭闕和佛像等形象,目的在於“所堆之物,取子孫繁衍,六畜繁息之意。以安死者之魂,而慰生者之望。”

此罐高頸圓鼓腹,頸上作五連管式,四面貼着飛鳥羣。下面有着重檐閣樓,一頭頭蹲獸爲柱,邊上又有城闕。在旁邊立着兩組高冠胡人,各有所執,每組三人並侍,在罐腹還貼塑朱雀、辟邪、天祿等。

此罐一出,就算是參賽者們也都不由得微微頷首,評頭論足起來。

紀淵不斷頷首道:“這罐子製作規範工細,青釉潤亮,如此大件,保存得還這麼完好,在明器中也不多見啊。”

崔世煙點頭道:“不錯,看這罐層樓疊出,神霧迷漫,應該是江南東吳西晉時期越窯的重器了。”

趙卓在一邊嘆道:“可惜只是一件明器。”

衆人也都紛紛點頭,評估瓷器的價值,造型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陳設器爲最高,文房用具其次,冥器又其次,以曰用器最低,這罐子雖然大件,然而因爲是明器,所以價格上就要扣掉不少分。

明清時期的將軍罐也是如此,雖然是大型的重器,有的甚至有半米多高,然而因爲是盛用佛教僧侶的器物,用以充當明器,所以在價格上也就遜色了許多。

在評委們幾經鑑定之後,鑑定爲此器爲東吳時期的越窯真品,價格爲25萬。

第一件瓷器便估價爲了20多萬,便讓場中的氣氛變得格外熱烈起來,一件件瓷器陸續上場,其中不乏有精品產生,價格竟然很快的便提升到了百萬之列。

古代的制瓷工匠往往一輩子都在艹持瓷器,以燒瓷爲生,有的還是世代傳承,其技藝嫺熟自如,所制的器皿亦是精神十足,紋飾或秀巧大方,或柔美生動;尤其動物造型的器皿,個個栩栩如生,靈姓飛動,呼之欲出。

不少參賽的藏品,都讓人看得耳目一新,其既有明清時期瓷器的那種雅秀大氣,又有着原始青瓷的古樸自然,二者恰如其分的融合在一起,讓人看得不住點頭。

衆人看得越投入,時間便過得越是飛快,百來件藏品似乎在一瞬間便展出完畢,又好象經過了桓古千年一般,六朝青瓷的最高價格也提升到了三百五十萬的高度。

緊接着,便是古玩圈子裡的參賽者陸續拿出藏品來,方路也在第一時間登場。

方路上一次輸給了童費宇,這次也是卯足勁,拿出了一件青釉龜形硯滴。

硯滴屬於文房用具之類,因爲古人倒水入墨中,不好控制水流,硯滴的產生正是用以貯存硯水供磨墨之用。

因爲是文人所用的東西,所以在造型上就顯得頗具文人氣息,其材質不止是陶瓷,還有金屬、玉石、瑪瑙之類,造型多爲龜蛇熊羊之形,很有寓意。

這件藏品爲烏龜形狀,龜首昂起,頸部刻劃螺旋紋。龜背前小後大,有圓形的小直口可以盛水,龜腹平坦,刻劃十瓣蓮花裝飾。

遠遠的看來,烏龜活靈活現,頓生妙趣,造型生動,工藝精湛,施的青釉也是潤澤有度,和胎質和二爲一,即顯得古樸渾厚,又有着細膩精細之美。

雖然硯滴的出土量也不少,不過這件實屬越窯的精品之作,經過評委點評之後,一致給出了五百二十萬的高價,這個價格頓時讓方路揚眉吐氣起來。

最高價一下子從三百多萬提升到了五百多萬,全場一片驚噓之聲。

沒過多久,便到了紀小帆上場,紀小帆拿出來的是一件頗爲少見的東晉青釉獸形樽。

樽乃是古代盛酒的器具,此獸形樽大概有30CM高,胎質呈灰色,釉色青而泛灰,口部呈盤形,似一魚簍。腹壁堆塑一神獸,獸口含有一寶珠,前肢上舉,後肢伏地蹲坐。形態繁簡相諧調。

獸形樽在六朝時期頗爲盛行,尤其是達官貴族的家庭,凡好酒者家中都有盛酒的樽,而這種刻畫神獸的更是很受歡迎,出土量也頗大。

不過,這件含有寶珠的獸形樽造型其他額,構思巧妙,胎質和釉色結合十分緊密,其藝術造型和釉質潤澤都臻於美好。

結果,在評委們的一致判斷下,給予了這件瓷器五百五十萬的更高價,這一來,又讓方路臉色一變,上一次輸給了童費宇,這一次童費宇還沒出場,卻輸給了紀小帆。

童費宇在不久之後便出場,帶來了一件青瓷羊頭尊。

趙卓一看到這件瓷器,嘴角便勾出一絲笑意來。雖然這件瓷器造型上相當不錯,不過並沒有那種鬼斧神工的震撼感,粗獷太過,細膩不足。

其釉色的表現倒是還不錯,尤其是那豆青色的釉面顯非頗爲好看,胎釉結合得也很緊密,釉面出現了細小的冰裂紋片。

不過,瓷器的價格並非只看局部,是所有元素的綜合考慮,而這件瓷器在整體上明顯遜色了青釉獸形樽一籌,最後所得的價格也是剛剛達到五百萬,三小之間雖然三件瓷器的價格相差都不算大,不過勝負卻已經很明顯了,最終以紀小帆的勝出而告終。

隨着瓷器一件件的上臺,氣氛也越炒越熱烈,紀小帆所創下的五百五十萬記錄在半個多小時後便被一個老收藏家拿出來的黑釉盤口壺給擊敗,價格達到三百萬以上的更是比比皆是。

也有着好幾個鑑定師級的人物拿出來的瓷器被鑑定爲贗品,甚至有人還不惜和評委爭論起來,不過,贗品就是贗品,在衆目睽睽之下便不可能變成真的。

(未完待續)

第十章 麒麟吐珠第六章 必勝法則第七章 逛街第三十一章 解圍第五十一章 慈禧用瓷第十五章 補瓷的準備第十七章 過三關(下)第五十一章 慈禧用瓷第二十六章 偶得汝窯瓷第十八章 鬼市之行第九章 智取古錢第八章 套錢(下)第十七章 雕刻師第二十九章 暫無定論第九十二章 爲博陵第平反第二十章 預料之外第四十一章 元代墓室第十二章 奇力第三十一章 解圍第三十六章 真裡藏假第二章 宴會第十一章 瞎子摸象第七十四章 又一個上當者第十六章 鑑定師資格考試第十八章 金廂鶴頂杯第十六章 釉裡紅大碗(上)第十三章 護花(下)第五章 擊潰第三十八章 唐三彩第三十九章 秘色瓷第一章 震懾(下)第一章 同窗第六十三章 第三場開幕第八章 套錢(下)第一章 震懾(上)第六十五章 貴器層出第五十七章 孰高孰低第五十八章 德清窯黑瓷第二十四章 狀元村淘寶第八章 龍爭虎鬥第十五章 下場第四十二章 開棺第六十八章 猜測第十二章 第二副套錢第三章 自取其辱第四十五章 博陵第瓷器第九章 中天會所(上)第十八章 震驚第十三章 鬥舞第七章 逛街第五章 鑑寶大會(上)第八章 龍爭虎鬥第八章 套錢(下)第四章 再入鬼市第十四章 拆穿(下)第八章 套錢(下)第四十九章 各展奇珍第十八章 震驚第三十四章 重返淮海市第八章 套錢(上)第一章 人氣陡漲第三章 鑑定師分會(下)第二十七章 隋朝陶俑第十章 逆反第四十九章 各展奇珍第二十六章 偶得汝窯瓷第二十章 比眼力,誰怕誰第四十六章 無價之寶第十五章 看透(下)第二章 墨靈(上)第十四章 拆穿(下)第七章 完勝第七十四章 又一個上當者第四十二章 開棺第九章 對陣第六章 鐵證第五十七章 孰高孰低第五十三章 撲溯迷離第二十一章 遊刃有餘第七十七章 霧山第七章 第四場,戰局將開第三十一章 解圍第五十二章 御製筆筒第十九章 惡少行蹤第九章 差距第七十四章 又一個上當者第十五章 揹負的榮譽第八章 藍景拍賣行第十章 質疑(上)第九章 白城鑑定師分會第十八章 震驚第五章 陷害第二章 奇才第八章 第一局開場(下)第十九章 惡少行蹤第二章 宴會第十章 來自天才的挑戰第八章 藍景拍賣行第十二章 奇力
第十章 麒麟吐珠第六章 必勝法則第七章 逛街第三十一章 解圍第五十一章 慈禧用瓷第十五章 補瓷的準備第十七章 過三關(下)第五十一章 慈禧用瓷第二十六章 偶得汝窯瓷第十八章 鬼市之行第九章 智取古錢第八章 套錢(下)第十七章 雕刻師第二十九章 暫無定論第九十二章 爲博陵第平反第二十章 預料之外第四十一章 元代墓室第十二章 奇力第三十一章 解圍第三十六章 真裡藏假第二章 宴會第十一章 瞎子摸象第七十四章 又一個上當者第十六章 鑑定師資格考試第十八章 金廂鶴頂杯第十六章 釉裡紅大碗(上)第十三章 護花(下)第五章 擊潰第三十八章 唐三彩第三十九章 秘色瓷第一章 震懾(下)第一章 同窗第六十三章 第三場開幕第八章 套錢(下)第一章 震懾(上)第六十五章 貴器層出第五十七章 孰高孰低第五十八章 德清窯黑瓷第二十四章 狀元村淘寶第八章 龍爭虎鬥第十五章 下場第四十二章 開棺第六十八章 猜測第十二章 第二副套錢第三章 自取其辱第四十五章 博陵第瓷器第九章 中天會所(上)第十八章 震驚第十三章 鬥舞第七章 逛街第五章 鑑寶大會(上)第八章 龍爭虎鬥第八章 套錢(下)第四章 再入鬼市第十四章 拆穿(下)第八章 套錢(下)第四十九章 各展奇珍第十八章 震驚第三十四章 重返淮海市第八章 套錢(上)第一章 人氣陡漲第三章 鑑定師分會(下)第二十七章 隋朝陶俑第十章 逆反第四十九章 各展奇珍第二十六章 偶得汝窯瓷第二十章 比眼力,誰怕誰第四十六章 無價之寶第十五章 看透(下)第二章 墨靈(上)第十四章 拆穿(下)第七章 完勝第七十四章 又一個上當者第四十二章 開棺第九章 對陣第六章 鐵證第五十七章 孰高孰低第五十三章 撲溯迷離第二十一章 遊刃有餘第七十七章 霧山第七章 第四場,戰局將開第三十一章 解圍第五十二章 御製筆筒第十九章 惡少行蹤第九章 差距第七十四章 又一個上當者第十五章 揹負的榮譽第八章 藍景拍賣行第十章 質疑(上)第九章 白城鑑定師分會第十八章 震驚第五章 陷害第二章 奇才第八章 第一局開場(下)第十九章 惡少行蹤第二章 宴會第十章 來自天才的挑戰第八章 藍景拍賣行第十二章 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