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六坑之二

“呵,久聞楚國文化之鄉,有盛世之相,現在看來……何止言過其實!楚國之士,何其鄙陋!”劉琰嘲笑了一句。

當然,這是在“私下”裡,周圍只有“自己人”,沒有楚國的生員在。

對於楚國這些無禮之人,顯然劉琰是看不上的……

劉琰,出身豫州魯縣人——雖是掛在豫州之下的一個縣,不過實際上距離徐州更近,也從陶謙時代開始,就一直在徐州集團的控制下,劉琰也正是齊侯劉備的人。

在沒有白兔效應的歷史上,劉琰也正是在劉備流連於徐州、豫州的時候,就開始追隨劉備,故而雖然劉琰很年輕,但對於季漢來說,絕對是“元老”級的人物。

劉備病死白帝,託孤的時候,以諸葛亮、李嚴爲託孤大臣,而李嚴被彈劾時,彈劾的奏疏是諸葛亮發起,而後面跟着署名第一的就是劉琰。

並且劉琰當時貴爲季漢的車騎將軍,可以說……他的資歷不算白費!

功利些說的話,雖然前期跟着劉備,危險性很高,但即使是個廢物,也能在後面撈到好處的。

畢竟以能力而論的話,劉琰並沒有自己帶過兵,也沒有什麼政績,主要人設和簡雍重合度很高——都是很容易獲得他人好感、長於辯才的類型。

劉琰的資歷遜於簡雍,年紀也更小,功勞也略遜,總之……就是削弱版的簡雍!

之所以一度成爲蜀漢政權的Top5,除了資歷之外,也是因爲他姓劉——和劉備一樣,遠得不能再遠的宗親,所以多受一分重用與信任。

不過相比於簡雍,劉琰不僅僅是缺在能力上,更多的是性格缺陷……

和現在楚國的魏延、李嚴一樣,都是被《三國志》的撰寫者陳壽大加批判的“蜀漢六坑”之一,甚至……白圖覺得他才應該是六坑之首!

只是因爲能力有限,造成的影響才小些,不像魏延、楊儀,鬧到蜀國軍隊要內訌的程度。

歷史上劉琰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間,在前線與魏延鬧矛盾,結果直接被諸葛亮斥責——魏延雖然性格也有缺陷,但是能力在那擺着,別看明面上地位不如劉琰,但是論作用……劉琰還不如魏延的腿毛。

有李嚴的前車之鑑,劉琰倒是也認慫,直接給諸葛亮寫了檢討,保住了自己的官位,不過被從前線趕回了城都。

當時的蜀漢,核心是跟着諸葛亮轉的,被從前線趕回城都,基本就是遠離蜀國核心的信號,自然劉琰也面上無光,並且受人恥笑,漸漸……心理更加出現問題,變得恍恍惚惚、瘋瘋癲癲了起來。

結果一年後,年節正月的時候,劉琰搞出了一件大事情……

劉琰的妻子胡氏,進宮陪太后過年——按說臣子妻女,年節時候進宮陪太后,這在漢代算是習俗。

怎料因爲胡氏在宮中停留了一個月,劉琰堅持認爲,他妻子和劉禪私通,不僅大肆宣揚,還當街讓手下的士卒用鞋子毆打妻子,並且一紙休書將胡氏休掉……

不過劉琰將劉禪與他妻子私通的事情,吵得城都滿城風雨,事情顯然不會以他休妻爲最終結果。

胡氏也在事後,向有司狀告劉琰,當時蜀漢有司也反應極快,不知是劉禪直接授意、還是諸葛亮幕後指揮,總之是快刀斬亂麻的,直接擒下劉琰,並且以“卒非撾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的現編罪名,將這位名義上的蜀漢top5斬首棄市。

從此蜀漢也斷絕了這流傳自漢室的規矩——自己媳婦兒過年都留自己家裡,別進宮了!

見於史書中的評價,包括魏晉時編修的,無論哪一版,對劉琰都是斥責譏諷的態度,白圖……大抵也是如此。

畢竟以胡氏的年紀來說,比阿斗大了十幾歲,何況即使信不過劉禪,難道還信不過費禕、董允?

劉禪想要宮中多些宮女嬪妃,都被費禕、董允制止,而且當時負責宮中宿衛的,正是董允本人!

連董允都並不覺得,胡氏留宿宮中有什麼問題,那想來……此事就是的太后多留胡氏些時日,畢竟滿城都知道,劉琰已經遠離核心、還瘋瘋癲癲的,太后多安撫一下胡氏也在情理之中。

甚至這本來就是彰顯與皇家親近的舉動,而劉琰非要腦洞大開,把這一個月腦補成倫理大片兒,認定是他看着長大的劉禪,當着董允的面,和他妻子私通,還是太后拉的皮條……

這是劉備的兒子,又不是曹操的兒子!

此事寫給那些野戲班當劇本,抓住都得判幾年。

當然,白圖也相信,劉琰當時的反應,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他在被趕出核心決策層後,已經瘋瘋癲癲的。

蜀漢六坑,大抵都是性格有嚴重缺陷,只是……劉琰還多了一重原罪——菜!

其他人再怎麼坑,好歹能力也都是擺着的,所以白圖覺得他是最坑的。

劉琰此時以楚外考生的身份,來到金陵,一向自命不凡的他,對這些土裡土氣的楚國考生,已經心生鄙夷!

不過一旁與他年紀差不多的楊儀,此時眼中隱含鄙夷的看了劉琰一眼,之後意有所指的說道:“不是楚國的士人如何鄙陋,而是如此‘鄙陋’,也是楚國的士人。”

楊儀不用說,也是蜀漢六坑之一,只是他和劉琰不同,雖然性格有缺陷,但能力也是有的。

甚至……

如果他和魏延,只有一個在蜀漢的話,或許兩人都不會是坑,正是兩人的矛盾太深,又在諸葛亮死後激化,才令兩者都成爲“巨坑”,或者說是……“巨嬰”。

蜀漢的擎天柱諸葛亮倒了之後,兩人作爲蜀國的重臣重將,而且又是身懷統領邊軍之責,居然不想着怎麼在諸葛亮死後,平穩蜀國局勢,而是各自擁兵在前線掐了一架!

所以楊儀即使當時贏了魏延,將魏延打成反派、樹立自己是丞相傳人的形象,但是……依舊在回城都之後,就立刻被下了兵權並封了個虛高的官職。

後來楊儀的狀態,也糟糕了起來,整天嚷嚷自己爲季漢立過功、爲劉氏流過血,甚至揚言自己如果投靠魏國則如何如何……被貶謫發配之後,還要上書繼續罵,最後以自盡收場。

楊儀是襄陽人,不過歷史上楊儀就是先做了傅幹——曹魏的“荊州刺史”——的主簿,之後卻毅然投靠季漢。

如今城姬世界的楊儀,顯然也對劉備很有相性,同樣在荊州投楚之後,北上去投靠劉備。

白圖在建國西巡的時候,得知楊儀離開了荊州時,也沒有過於惋惜。

楊儀雖有能力,但與魏延相性極低這一點不得不防,沒了也就沒了……

此時楊儀正是和劉琰一道,一同來到金陵參加學考——對於只是資歷高些,並且是宗室出身,就一直賣弄的劉琰,楊儀是心中鄙夷的。

聽了楊儀的話,劉琰一時還沒有反應過來,半晌才明白楊儀的意思……

之前幾次拜訪與交談中,劉琰也已經發現,這些楚國的考生,很多都是“真·普通家庭”!

有些甚至父母只是普普通通的農戶,只是農閒時在工坊打工,多賺了些錢,竟然就令他們能讀書寫字……

仔細想想,他們遇到了這麼多楚國的考生,其中真正士族出身的……十之一二?

這也正是很多楚外生員,心裡漸漸從鄙夷到鄭重的原因——不是楚國的士族鄙陋,而是人家漸漸在超出“士族才能讀書、纔有前途”的階段!

換成是在自己家鄉……

這些普通農戶,在如今的亂世之中,爲了保全自己,只能依附於當地的士族,要麼被朝廷盤剝、要麼被“罩得住”的士族盤剝,子子孫孫都是如此。

讀書?

想什麼呢?

而楚國能做到這一步,至少說明了兩點……

一是在楚國中,衣食無憂的“富戶”,比例十分驚人,二是在楚國中,蒙學、甚至進階教育的成本,很低!

“那又如何?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劉琰也意識到了,這背後的問題,不過還是不服氣的譏諷了一句。

這話是孔子說的,後世對這話的“解釋”,各有不同。

不過可以確信的是,這話的“夷狄之君”正是譏諷當時的楚國和吳國的君主,而漢代的主流解釋,也是孔子哀嘆楚國這種“夷狄”都有稱職的君王,然而“諸夏”的各國卻沒有稱職的君主。

劉琰現在提起來,則是想譏諷——一羣夷狄,學了些文化,也改不了他們夷狄的本性!

剛好白楚也是以“楚”爲號,更有嘲諷的效果。

楊儀聽到之後,盯着他看了一會兒,很想問問他……

剛纔是誰沒有解出那個幾何計算的問題,結果被家裡是瓦匠的那位楚國考生,三兩下就解好的?

劉琰被楊儀看得有些要惱羞成怒,而楊儀終究也不想和主公更信賴的劉琰過不去,只是提醒了一句……

“按照孔王新學對《論語》的解釋,這句是‘沒有規矩與正確理念的國家,即使有賢明的君主,也還不如有規矩和正確理念的國家,沒有賢明君主的時候’,楚國在科舉和學考中,對儒學的解釋,是以新學爲基準的,雖然不會特地去考,但小心不要亂引用導致扣分。”楊儀輕飄飄的說道。

第六百零八章 雨第十五章 硬盤第三百六十章 正月十五平諸呂第三百一十四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第二百章 南陽軍情第七十五章 空城欺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處置第一百八十五章 瘧疾第二百七十六章 意外收穫第四百零八章 夫人小心,他是楚後的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南郡第六百一十章 襄陽第三百六十章 正月十五平諸呂第四百五十章 糧價第三百四十六章 沒白捱打第一百一十五章 治所之爭第三百五十章 荊軍北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謠言與罪證第四百四十六章 臨盆第四百四十一章 企劃第三百二十六章 闖關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拜師第四百六十八 無中生有第二十九章 陳家的生意第五百一十四章 龐統的精神力實驗第五百三十章 呂布很心冷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姬之謎第三百七十九章 好人白圖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四百四十四章 漢水計劃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嚼慢嚥第四百四十五章 漢中決議第九十四章 天書第五百五十八章 緣木求魚第三百二十九章 包在爲父身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鄧艾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先生大才第四百三十四章 金銀宴第二百七十一章 立旗第五百零五章 交州漸定第五百零四章 立項第二百八十五章 拜師第四百九十章 黃天姬的真實身份第五百九十五章司馬懿的籌碼第二百零九章 打擊第四百九十章 黃天姬的真實身份第六百零二章 我,劉繼,齊侯第六百一十八章 錘爆第四百三十三章 隔鍋飯香第四百零四章 機智如我第二百零九章 打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甘寧上任第二百九十八章 容易第二百四十一章 鴛鴦陣第一百九十六章 反噬第二百九十六章 建安四年第四百七十九章 出使第六十章 藺相如慘被黑第四百三十六章 西犬國第二百一十四章 第三路軍第一百零一章 交換第一百四十七章 謠言與罪證第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七萬換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緣木求魚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嚼慢嚥第三百五十章 荊軍北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射王中肩第二百四十八章 兼弱攻昧第九十九章 埋伏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五百九十六章 老當益壯?第五百四十三章 彈弩第五百一十九章 風雲變幻(大章)第二百五十三章 總督人選第五百九十二章 接回來(大章)第六百零三章 瓜分第二百一十三章 小病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匯合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第四百三十章 變化的禮部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萊對峙第四百三十五章 亶州第二百一十八章 水戰第五百九十四章 長安局勢(二合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將軍府的精神第一百七十八章 馳援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三第四十二章 勢大氣壯第三百九十六章 諸葛第二百九十九章 歲旦宴第四百六十六章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第四百二十五章 差距第七十四章 二斗孫伯符第一百六十九章 耗糧之計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義?第一百七十九章 威脅第二百七十七章 條件第四百六十四章?騎兵的榮耀第二百七十六章 意外收穫第六十九章 軍民一心
第六百零八章 雨第十五章 硬盤第三百六十章 正月十五平諸呂第三百一十四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第二百章 南陽軍情第七十五章 空城欺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處置第一百八十五章 瘧疾第二百七十六章 意外收穫第四百零八章 夫人小心,他是楚後的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南郡第六百一十章 襄陽第三百六十章 正月十五平諸呂第四百五十章 糧價第三百四十六章 沒白捱打第一百一十五章 治所之爭第三百五十章 荊軍北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謠言與罪證第四百四十六章 臨盆第四百四十一章 企劃第三百二十六章 闖關中第二百八十五章 拜師第四百六十八 無中生有第二十九章 陳家的生意第五百一十四章 龐統的精神力實驗第五百三十章 呂布很心冷第一百三十四章 城姬之謎第三百七十九章 好人白圖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四百四十四章 漢水計劃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嚼慢嚥第四百四十五章 漢中決議第九十四章 天書第五百五十八章 緣木求魚第三百二十九章 包在爲父身上!第四百一十四章 鄧艾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先生大才第四百三十四章 金銀宴第二百七十一章 立旗第五百零五章 交州漸定第五百零四章 立項第二百八十五章 拜師第四百九十章 黃天姬的真實身份第五百九十五章司馬懿的籌碼第二百零九章 打擊第四百九十章 黃天姬的真實身份第六百零二章 我,劉繼,齊侯第六百一十八章 錘爆第四百三十三章 隔鍋飯香第四百零四章 機智如我第二百零九章 打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甘寧上任第二百九十八章 容易第二百四十一章 鴛鴦陣第一百九十六章 反噬第二百九十六章 建安四年第四百七十九章 出使第六十章 藺相如慘被黑第四百三十六章 西犬國第二百一十四章 第三路軍第一百零一章 交換第一百四十七章 謠言與罪證第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七萬換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緣木求魚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嚼慢嚥第三百五十章 荊軍北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射王中肩第二百四十八章 兼弱攻昧第九十九章 埋伏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五百九十六章 老當益壯?第五百四十三章 彈弩第五百一十九章 風雲變幻(大章)第二百五十三章 總督人選第五百九十二章 接回來(大章)第六百零三章 瓜分第二百一十三章 小病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匯合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第四百三十章 變化的禮部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萊對峙第四百三十五章 亶州第二百一十八章 水戰第五百九十四章 長安局勢(二合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將軍府的精神第一百七十八章 馳援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三第四十二章 勢大氣壯第三百九十六章 諸葛第二百九十九章 歲旦宴第四百六十六章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第四百二十五章 差距第七十四章 二斗孫伯符第一百六十九章 耗糧之計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義?第一百七十九章 威脅第二百七十七章 條件第四百六十四章?騎兵的榮耀第二百七十六章 意外收穫第六十九章 軍民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