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琴瑟

儘管朱瑩平日很喜歡湊熱鬧,但在皇帝已經做出那樣鮮明的表態之後,不用太夫人提醒,她就立刻拉了拉張壽的袖子。而張壽同樣一點都不想在這種微妙的時間留在這種微妙的地點,因此當下就打算趕緊告退。誰知就在這時候,太夫人卻搶在了他們倆前面。

“皇上,難得進宮,臣婦打算去清寧宮拜見太后,順帶商量一下永平公主、瑩瑩和張壽的生辰怎麼過,這就先帶他們二人告退了。”太夫人說着就略一屈膝,隨即坦然說道,“此間內情,臣婦也當一一稟告太后。”

皇帝也確實擔心太后得知此事後或親自來,或命人召了自己去清寧宮問話——畢竟他已經一時一刻都不想忍了。因而太夫人願意把前去告知前因後果的這個難題承攬過去,他哪有不願意的道理?於是,在點頭答應的同時,他又添了幾句話。

“還請姨母稟告母后,就說朕心灰意冷,所以不得不下定決心廢后。然則多年夫妻,自當爲其稍留體面,因而打算廢其爲恭妃,移出坤寧宮,但從今往後,朕不會再另立皇后。至於後宮事務,母后若是力不從心,便讓明月協理吧。”

二皇子聽到父皇再次旗幟鮮明地表示廢后,原本一顆心已經沉到了谷底,可等聽到皇帝決意不再立後,他卻又彷彿看到了一絲曙光——因爲那樣的話,至少諸皇子全都是庶子,三皇子和四皇子那兩個年幼無知的孺子不至於凌駕在他頭上。

可等聽到皇帝竟然不選擇宮妃,而是令永平公主打理宮中事務時,他卻是又驚又怒,同時更多的是深深的後悔。他那個慣會裝模作樣的長兄從前至少和永平公主面上關係不錯,他卻一點都不喜歡那個成天端着才女架子的妹妹,所以他和永平公主根本談不上交情!

他在私底下如同綁架似的把那揚州會館的大廚“請”到家裡來之後,在嘗過那些飲食之後,覺得滋味不錯,又聽說皇后在宮中鬧着絕食斷水,他最終還是決定做出點孝子姿態,以便於給自己掙回一點名聲,於是打算送點好吃的進宮,也免得沒了御膳房,親孃就這麼捱餓。

誰知道陰差陽錯,他不過是聽說皇后在上吐下瀉大嚷有人毒害他的消息後,爲了自保,靈機一動嚷嚷是張壽陷害,可他壓根麼想到這竟然會惹出如此嚴重的後果!

二皇子的那點驚怒後悔,太夫人自然不會去管。既是皇帝請自己捎話給清寧宮太后,她自然一口答應,可剛剛皇帝的這些囑託卻實在是非同小可,她帶着張壽和朱瑩出了乾清宮之後,就忍不住對一左一右扶着她的孫女和未來孫女婿嘆了一口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張壽知道她是在感慨即將到來的廢后事件絕不是這突如其來的,而是因爲皇帝對她日積月累的不滿在今天到了頂點,於是徹底壞了夫妻情分。可這種宮裡的家務事,他卻一點都不想加以評論,乾脆就保持了沉默。

朱瑩卻輕聲嘀咕道:“我聽裕妃娘娘說,皇后當年不是這樣子的……她在孃家是以端莊賢良出名的千金大小姐。”

太夫人搖了搖頭,卻沒有說話。太后確實就是看中了皇后母家曾經在英宗那一朝的影響力,又聞聽皇后的賢名,這才做主爲皇帝冊立了這樣一個皇后。當然,皇帝那時候對這樣的皇后也確實很滿意,婚後三四年都沒去過其他嬪妃那裡便是最好的證據。

可正是因爲嚐到了高高在上六宮之主的滋味,又多年被帝王捧在手心裡,皇后自然而然就忘了再披上那一層賢良的僞裝,嫉妒刻薄的一面就漸漸展露了出來。可她卻沒想到,當她不再掩飾那些醜陋的缺點,可宮中卻還有別的女人存在時,還能得到幾日好?

至於此後,那可以說就是惡性循環了。當然,皇后有錯,皇帝並非就沒有錯,太后也同樣並非就沒有錯。本朝太祖曾說過,若是帝王有欲無情,自可廣納美人,開枝散葉,若有情無慾,後宮專寵一人,則其餘嬪妃可遣其另嫁,至於後嗣……天下鄭姓皇族還少嗎?

只是本朝這麼多年,即便有君王專寵一人,卻也不曾真的散盡後宮……

太夫人一面走一面暗自嘆息,等到進了清寧宮,太后身邊的女官玉泉已經出來迎候,她含笑隨同人進門,見太后正坐在正中軟榻上,一看到她連忙起身,她上前先行了禮,等太后拉了她到一旁軟榻同坐,她也不寒暄,轉述了皇帝的話,又細說了之前乾清宮中所見所聞。

儘管出事之後,清寧宮中就沒斷過消息,甚至朱瑩也是在此得知那件事後匆匆趕去乾清宮的——正是太后授意她去稍稍寬解性急的皇帝,可此時此刻聽到這些最新細節,太后還是不由得用手指輕輕揉着眉心,竟是說不出的心煩意亂。

她還想長長久久拖下去,不要讓皇帝留一個廢后名聲——古往今來,廢掉皇后的皇帝,好名聲的會爛掉大半,就連號稱明君的漢景帝和漢光武也因廢后留下話柄。可現在看來,這一步已經無可避免,好在皇帝不打算再立後這一點,勉強能堵住某些人的嘴。

只不過,皇帝竟然打算讓永平公主,而不是任何一個嬪妃來管理後宮,這真是異想天開……這又不是當年鄂邑長公主主理後宮,撫養漢昭帝的年代!

想着想着,太后突然就注意到了站在一旁的張壽和朱瑩那點小動作。

就只見朱瑩一手拉着張壽的袖子微微搖了搖,張壽則是輕輕擺了擺手彷彿想要掙脫,最後還是妥協似的垂下了手,任由朱瑩就這麼拉着自己的袖子,甚至還輕輕拍了拍她的手,似乎在安慰人稍安勿躁。

微微一怔後,太后方纔恍然大悟,意識到了朱瑩這番小動作由來。

敢情是她不曾吩咐兩人坐!至於清寧宮那些宮人們,怕是早就因爲聽到太夫人所言廢后事驚呆了,忘了這一茬。

想到昔年皇帝和皇后也不是沒有過這般琴瑟和諧,在自己面前都表現出各種親密的時候,皇帝也曾冷落諸妃,最後兩人卻還是這般結局,如今看到這一雙小兒女的情態,太后不禁怔忡了片刻,隨即方纔開口說道:“張壽,你和瑩瑩坐下說話吧。”

朱瑩在太后這位姨祖母面前素來恣意慣了,剛剛就是想讓張壽不要拘禮,此時聽到這話,她立刻展顏一笑,推着張壽上前一塊坐下了,隨即張口說道:“太后,就快中秋節了,我和阿壽還有明月的生日就要到了,祖母剛剛還對皇上說,要找您商量我們的生日怎麼辦呢!”

太夫人頓時眉頭大皺。這邊廂皇帝正要廢后,她只是拿這當成一個藉口來見太后,朱瑩這丫頭怎麼還當真了?平常朱瑩任性歸任性,卻一貫很有分寸啊!

然而,讓她意想不到的是,張壽竟是也笑着開口說道:“太后,瑩瑩之前就對皇上提議過,既然御廚選拔近期就要開始,就把初賽第一天定在八月十五。一來中秋節本來就熱鬧,二來也算是一樁與民同樂的好事。至於我們,不過順便藉着生日也過去熱鬧一下而已。”

說到這裡,他就誠懇地說:“而且,既然朝中宮中都多事,不妨把第一天的規模辦得更盛大一些,若是能借着這般熱鬧,沖淡一下京城最近多事的陰霾,那就再好不過了。”

這一刻,太夫人和太后不約而同地交換了一個眼神,同時恍然大悟。

如何慶祝生辰什麼的只在其次——張壽和朱瑩都已經十七了,年紀輕輕又不是整壽。但是,這一天正好是中秋,而且再和之前那所謂御廚選拔大賽結合在一起的話……

那確實可以儘量轉移百姓的目光!讓他們把更大的興致放到這樣一場盛事中去,而不是津津樂道皇家這點陰私。

太夫人輕輕一合手,隨即笑着說道:“我在乾清宮的時候,聽到皇上剛剛已經留用了揚州會館那位大廚在御膳房?這個消息也應該放出去,如此外頭那些人肯定會炸開了鍋!”

太后微微猶豫了一下:“如若宣揚出去,皇后中毒之事豈不是也會廣爲流傳?”

朱瑩聽懂了太夫人的意思,不禁笑嘻嘻地說:“太后,祖母的意思是,就要讓人知道,這所謂中毒的事純屬皇后自己折騰,其實子虛烏有,所以皇上非但留了那位大廚在御膳房供職,反而不禁消息流傳,那正是坦坦蕩蕩,寬容大度。”

她一面說一面翹起了嘴角:“反正就是禁口令,回頭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消息在外散佈,何妨咱們也推一把手,把別人對所謂宮闈密事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民以食爲天,借用選拔御廚,讓尋常百姓也能見識天下美食和各式各樣的食材,我覺得這挺有意思的。”

“你呀,只要張壽說的,你都說好!”

太后似笑非笑地嗔了一句,見張壽照舊鎮定自若地坐着,一副坦坦蕩蕩的表情,她原本到了嘴邊的揶揄也不由得吞了回去,隨即就若有所思地說:“既然皇帝之前也答應了,那這件事卻也未嘗不可。”

朱瑩頓時喜上眉梢。雖然她不喜歡皇后,可廢后關她什麼事?她好容易纔等到了即將和張壽一塊度過的第二個生辰,纔不想被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敗壞了興致!

於是,她想都不想就上前死皮賴臉地在太后身旁坐下,笑吟吟地撒起了嬌。

“太后,雖說皇上點了頭,還撥了一點錢,消息也傳揚了出去,阿壽還拉到了劉老大人幫忙,但錢不嫌多,人更不嫌多,您有錢出錢,有人出人,乾脆從手指縫裡漏點錢漏點人出來給我們行不行?這樣我還可以到外頭打您的旗號,就說太后也很贊同這樣的選拔。”

“你呀,不但不讓人省心,還喜歡惹是生非,讓我說你什麼是好?”

太后簡直被朱瑩的無賴給氣笑了,伸手戳了戳這個曾經小粉糰子似的丫頭,側頭看見張壽一副但笑不語,自得其樂的樣子,她最終還是心軟了。年紀大了,又經歷了這麼多事,看這樣心意相通的金童玉女,怎能心中沒有一點觸動?

“玉泉,去開我的箱子,秤五十兩金子出來。對外頭就說,皇上要公平選拔御廚,我很支持,但既然他把御膳房收歸宮中,不再由光祿寺管,又開了內庫來做這件事,那麼,我這個當太后的乾脆便也來助助興,出五十兩金子資助。”

對於從小到大就從衆多長輩那兒得到好東西無數的朱瑩來說,五十兩金子真心不算什麼,她那根本戴不完的赤金項圈,大大小小的南海珍珠,各種質地的玉石,來自南洋錫蘭等地,巧匠磨製的寶石,以及從太祖皇帝開始就令西南某個小邦進貢的翡翠……全都是論箱子的。

可太后此時這五十兩賜金,卻是代表認可她和張壽去做的這件事,因此,她自然喜滋滋地連忙過去拉着張壽一同謝過,隨即就藉口留地方給太夫人和太后說話,笑吟吟地拽着張壽一塊先出去了。

她這一走,太后就嘆道:“真希望能如瑩瑩所說,讓人因此就忘了廢后。”

“忘記不可能,但少些關注,卻是可能的。”太夫人的看法自然謹慎,但隨即就笑道,“張壽最初折騰這件事時,是爲了讓人別隻揪着滄州、光祿寺和九章堂的事不放,卻沒想到突然會有廢后這樣一件天大的事殺出來。能有多大作用,就看他們能折騰到多大了。”

皇宮這種地方,自然不適合說什麼悄悄話,事實上,張壽也就是跟着朱瑩逛了一會清寧宮——而且這真心談不上十分軒敞的地方,其實不到一刻鐘就轉悠完了——隨即太后就命人叫了他們進去,卻原來是太夫人要回府了。

而除了朱瑩強行“討”來的五十兩黃金,張壽還得了一方歙硯,一塊雞血石印章——前者他鑑定不出好壞,但後者乍一看他就意識到價值不菲。至於賞賜他這兩樣東西的名目,太后直接就用了一個最好的理由——生辰禮。而朱瑩乾脆是揣着一匣子好東西走的。

而等到離開皇宮,這次沒再坐馱轎的張壽就和太夫人道了別,卻還拉了朱瑩與自己同行。當他二人到了蕭成的宅子,見到陸三郎時,張壽就直截了當地說:“陸三郎,拿出你最大的本事,八月十五的第一次初選,你給我提前造出最大的聲勢來!”

第四百七十章 方程第四百六十三章 奇葩,送禮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情無情第六百一十章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四百七十三章 教訓熊孩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編碼方式第三百八十六章 狗咬狗,人捧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單擺和脈搏第四百一十四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六百二十三章 名實相符第十八章 最是難負美人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都是護短的第四百零五章 君子行徑第四百六十四章 禮輕情意重第五百四十一章 九章第八百一十三章 輕鬆和緊張第七百零九章 抄家?堵門?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亂第一百九十九章 聽你的第三百零八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七百二十八章 識詐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出題第八百四十九章 疑神疑鬼第四百五十三章 規則是用來歪的第七百五十三章 賞賜和賀禮第六百零一章 貴人年年有,今日偏最多第三百一十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五百五十五章 反客爲主第七百二十一章 人小鬼大第十七章 牛嚼牡丹第十五章 棺材板和姑爺第八百三十四章 三個臭皮匠,一個諸葛亮第五十七章 不要相信外貌第一百二十三章 今人勝古第三百一十九章 羞辱第二十二章 竹林深處有難題第八百三十七章 突發第六百五十二章 職責所在第三百二十九章 託之以家業妻兒第四百八十二章 蹭住、聲勢和敲竹槓第六百零八章 落水第五百五十章 天家好兄弟第二百三十七章 母子第二百七十章 使耕者飽腹,織者無寒第四百零八章 鐵公雞第八百三十五章 小霸王鬧事第三百三十章 和你一起變老第十五章 棺材板和姑爺第八百四十五章 父子夜遊第八百四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四百八十章 被坑之後急求援第一百一十七章 引蛇出洞,興師問罪第六百九十一章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第二百三十四章 看房?造房?第六百七十六章 鬱郁第五百章 今夕何夕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刀闊斧第五百二十一章 太坑人了!第九十九章 密信和密碼第四百六十四章 禮輕情意重第二百七十章 使耕者飽腹,織者無寒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養廢物第六百八十九章 匪夷所思第七百四十七章 恣意第八百六十七章 準女婿登門第三百八十五章 君子坦蕩蕩?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誘,連消帶打第四百二十三章 奇妙的木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善惡有報,陸三難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送飯和探病第七百九十八章 最佳捧哏第四百二十三章 奇妙的木人第七百三十九章 美人棰第五十二章 難得糊塗第一百一十八章 司禮監的底子,紛爭的源頭第三百六十九章 閒人不閒第五十五章 誰怕誰第六十九章 “二”少爺第八百二十章 學習使人進步第八百二十五章 踐行第三百二十五章 久違的味道第兩百一十七章 選婿之後第五百七十二章 爲人子第六百四十九章 假打不如不打第六百八十七章 拍案第八百七十七章 出人意料第七百九十三章 戳人心第八百二十八章 啓智第二百六十四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五百九十七章 真性情和平常心第三百四十二章 誰人不解風情?第四百二十二章 秋風未到蟬先知第三百三十一章 橘生淮北則爲枳第五百三十章 差役亦法吏第七十章 負荊請罪第一百七十三章 驚走第六百六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十七章 牛嚼牡丹第三百三十章 無恥的境界第六十三章 千字文和密碼
第四百七十章 方程第四百六十三章 奇葩,送禮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情無情第六百一十章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四百七十三章 教訓熊孩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編碼方式第三百八十六章 狗咬狗,人捧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單擺和脈搏第四百一十四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六百二十三章 名實相符第十八章 最是難負美人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都是護短的第四百零五章 君子行徑第四百六十四章 禮輕情意重第五百四十一章 九章第八百一十三章 輕鬆和緊張第七百零九章 抄家?堵門?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亂第一百九十九章 聽你的第三百零八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七百二十八章 識詐第四百八十六章 天子出題第八百四十九章 疑神疑鬼第四百五十三章 規則是用來歪的第七百五十三章 賞賜和賀禮第六百零一章 貴人年年有,今日偏最多第三百一十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五百五十五章 反客爲主第七百二十一章 人小鬼大第十七章 牛嚼牡丹第十五章 棺材板和姑爺第八百三十四章 三個臭皮匠,一個諸葛亮第五十七章 不要相信外貌第一百二十三章 今人勝古第三百一十九章 羞辱第二十二章 竹林深處有難題第八百三十七章 突發第六百五十二章 職責所在第三百二十九章 託之以家業妻兒第四百八十二章 蹭住、聲勢和敲竹槓第六百零八章 落水第五百五十章 天家好兄弟第二百三十七章 母子第二百七十章 使耕者飽腹,織者無寒第四百零八章 鐵公雞第八百三十五章 小霸王鬧事第三百三十章 和你一起變老第十五章 棺材板和姑爺第八百四十五章 父子夜遊第八百四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四百八十章 被坑之後急求援第一百一十七章 引蛇出洞,興師問罪第六百九十一章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第二百三十四章 看房?造房?第六百七十六章 鬱郁第五百章 今夕何夕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刀闊斧第五百二十一章 太坑人了!第九十九章 密信和密碼第四百六十四章 禮輕情意重第二百七十章 使耕者飽腹,織者無寒第二百四十七章 不養廢物第六百八十九章 匪夷所思第七百四十七章 恣意第八百六十七章 準女婿登門第三百八十五章 君子坦蕩蕩?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誘,連消帶打第四百二十三章 奇妙的木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善惡有報,陸三難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送飯和探病第七百九十八章 最佳捧哏第四百二十三章 奇妙的木人第七百三十九章 美人棰第五十二章 難得糊塗第一百一十八章 司禮監的底子,紛爭的源頭第三百六十九章 閒人不閒第五十五章 誰怕誰第六十九章 “二”少爺第八百二十章 學習使人進步第八百二十五章 踐行第三百二十五章 久違的味道第兩百一十七章 選婿之後第五百七十二章 爲人子第六百四十九章 假打不如不打第六百八十七章 拍案第八百七十七章 出人意料第七百九十三章 戳人心第八百二十八章 啓智第二百六十四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五百九十七章 真性情和平常心第三百四十二章 誰人不解風情?第四百二十二章 秋風未到蟬先知第三百三十一章 橘生淮北則爲枳第五百三十章 差役亦法吏第七十章 負荊請罪第一百七十三章 驚走第六百六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十七章 牛嚼牡丹第三百三十章 無恥的境界第六十三章 千字文和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