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亮的堂妹賈麗也回去了。朱曉華感謝她這幾日來的照顧。
這幾日照相館裡總體平順,有幾名遊客前來諮詢拍照一事,聽說沒有膠捲,照相的老闆不在。人們也只是問問,看看,然後轉身又走了。
目前照相館剛開張不久,裡面空空蕩蕩的,除過那張個體戶營業執照,基本看不出這裡是個照相館。
門口的櫥窗,四周的牆上,照相室的桌子,均看不到一張吸引人的照片。
這樣的照相館,顯然是不合格的。
客戶前業,基本不知道這裡是幹什麼的,能提供些什麼服務。
朱曉華決定把照相館好好佈置一番。
他翻找出包裹在布袋裡的膠捲底片,跟妹妹交待幾句,又匆匆出門而去。
他徑直去了景區沖洗照片的窗口,此時正值下班時間。工作人員急匆匆地正要關閉窗口,朱曉華一把擋在窗口前。
朱曉華說:“我有膠捲要衝洗。”
工作人員已經有兩天沒見到朱曉華了,驚訝地說:“你哪來的膠捲?”
她記得很清楚,那日朱曉華來買膠捲,嫌膠捲太少太貴,轉身就走了。她本來預計着,朱曉華今天過來,是來買膠捲的。沒想到,他一來就是要衝洗膠捲。
朱曉華說:“這個你別管。反正賣膠捲的地方多的是,洗不洗?”
工作人員伸長手臂,看了看手上的梅花牌手錶,說:“現在五點零一分,下班時間到了。要不你跟我去辦公室。”
工作人員示意朱曉華先把手從玻璃旁拿出來。
朱曉華抽回手,工作人員利索地關窗鎖門,從後面出來了。
她斜挎挎包,手裡拿着一個本子,一根筆。
她帶領朱曉華從側門進入景區,門口檢票的工作人員沒有阻攔,隨他們任意進入。
兩人沿着景區小道,往西而行,沿途僻靜無人,走出二三十米的距離,路旁出現一個單獨的小院,小院裡有幾間紅磚房屋。
兩人在小院門口停下。門口堅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工作重地,遊客止步。
這名工作人員走到大門口,敲了敲門,不多時院子裡有人開門。
兩人進入院子,工作人員說:“今天沖洗照片的人很少,所以我直接帶你過來了。”
房間裡,有幾名景區的工作人員正忙碌着。
相鄰幾個房間門頭各掛一塊牌子,上面分別寫着:制票處、計票處、會計室。
朱曉華正欲開口問哪裡沖印照片時,這女工作人員已經穿過走廊,走到拐角處,轉而去向相鄰的房子。
拐角處,走廊與第二座房屋相通。
進入第二座房屋,迎面是一個大房間,門上同樣掛着銅牌,上面寫着:沖印室。
工作人員敲了敲門,兩人進入房間。這是一個套間,外間光線昏暗,裡間則是黑乎乎一團。
頭頂只有一盞極度不亮的紅光燈。
一名操作人員正在辦公桌前忙碌着,他的面前堆滿了陳舊膠捲、照片。
朱曉華把一卷底片拿出來,交給操作員。
這卷底片是他在鄭城人民大禮堂給那些演員們拍攝的。
操作員看到這麼多需要衝印的膠片,好奇地問:“最近缺膠捲,基本都沒有人沖印照片了,你的膠捲哪裡來的?”
朱曉華:“我最近買了一批膠捲,剛剛到貨。如果你們需要膠捲,可以來海鷗照相館找我。”
操作員數了數,總共十八張膠片。
操作員拿出兩張白色相紙,遞給朱曉華,問:“現在這裡有兩種相紙,一種是老式的普通相紙,沖印成本一塊錢。一種是新式的洛城一號相紙,沖印成本一塊五。你要哪種?”
老式的普通相紙保存時間不長,時間一久,照片就容易掉色,出現各種裂紋。
操作員拿出一張已經看不清人臉的照片,指着一道道紋路,說:“老舊相紙在三五年過後,就會龜裂開來,變成這樣。”
新式的洛城一號相紙由於是新推出的,號稱能保存幾十年不褪色,但是誰也無法保證,在過幾年後不會出現別的問題。比如照片變紅,變黃,或者人物圖像出現黴斑。
朱曉華作爲三十年後的人,當然知道洛城一號相紙只是一種過渡性質的相紙。在三十年後,早都沒人聽說過這種相紙,更無人再使用這種相紙。
不過,他相信邵教授的話。
他相信邵教授當時告訴自己的不會有錯。洛城一號相紙絕對是這個年代的一大創舉。
朱曉華說:“就用洛城一號相紙吧。”
他從兜裡掏出二十二塊五毛錢交給女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拿出手中的紙和筆一一做上登記。
朱曉華此時才搞明白,原來她剛纔出來時帶着紙和筆是來這裡收錢用的。
這女工作人員收完錢,跟操作員交代兩句就算下班了。
朱曉華決定先留在這裡,看看沖印出來的效果。他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當時拍攝的照片,沖印出來效果如何。
操作員把膠片放置在一臺機器架上,下方並沒有放相紙,而是放一張兩三釐米寬的測試紙條。
他把紙條分成六等份,打開機器,一點一點曝光。
先是擋住其餘五等份紙條,曝光第一份紙條,等待三秒。接着曝光第二份紙條,第三份紙條。
他每曝光一份紙條,便把曝光的時間加長。
等到曝光第六等份紙條時,時間達到了十八秒。
最終這張紙條完成曝光測試。
他把紙條拿到紅光燈下,對着光線觀察起來。
測試紙上的六張相同照片依次由白到黑,顏色由輕到重。操作員指着顏色最黑的第六張照片,說:“這張便是曝光過度的照片。第一張較白的紙張,則是曝光不足,畫面上的人影比較淡。”
他又指着中間兩張圖像較清晰的照片,問:“你覺得這兩張怎麼樣?”
這張照片正是白素貞女演員出場不久後的一張照片,她的手裡拿着靈芝,身後雲霧繚繞,仙氣飄飄。
中間兩張相同照片清晰度正好,既不顯得太淡,也不顯得太濃。
朱曉華點頭:“中間兩張曝光度正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