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朝辯請封

宰相五去其一,朝上自是不可能毫無動盪,自問有點兒資格的,都盯上了那個空出來的宰相位子,自己一邊盯着的同時,還暗戳戳地揣測誰有資格同自己競爭,一時間,東宮、鎮國公主府走動的人都驟然多起來,朝上的各種爭鬥也驟然多起來,反正御史們是挺忙的,今天參這個,明天奏這個,黑料滿天飛,參得厲害了,還會在朝上吵架,搞得每次輪值當任殿中御史維持秩序的大臣也挺憂愁,每天下班嗓子都是啞的。

皇帝李旦似乎也對太平公主愈發信重起來,但凡有大臣去稟事,大多會問一句‘是否稟報過鎮國公主’的話,在朝上的時候,還會垂首詢問太平公主的意見,顯得極爲看重。

而張昌宗則是趁着大臣們瞄準空出來的宰相位子,御史忙着參人的時候,趁機扔了些黑料出去,不止太子系的人馬,就是太平公主系的人馬,也有好幾個中招,不止被貶斥,還有被治罪流放的,倒是趁機搞了一番優勝劣汰。

皇帝李旦也有了變化,更加的信重太平公主,但凡有大臣參奏事項,多會問一句,可詢問過鎮國公主或是可知會過鎮國公主,更爲看重太平公主。

在這樣的紛紛亂亂中,張昌宗出人意表的上書,奏請晉封鎮國太平公主匡政一職,輔國理政。

這一本奏表扔出來,爭得快成烏眼雞的各路人馬皆愣住了,包括太平公主一系的大家只想着公主爲了爭權,應該會推出本派的人馬出來做宰相,完全沒想到張昌宗居然腦洞大到直接把公主推出來,哪怕是同一派系的人,也忍不住想跟着朝臣們問一句——

張金吾你節操被狗吃了?

太子一系,朝臣一系的人,也都愣住了,愣住之後,反應過來就是拼命地反對,太子一系是不想太平公主的權勢擴大,朝臣們則是不想開婦人掌權做官的先例。

“匡政一職,出自高宗朝,改自尚書僕射一職,位高權重,非大功者不可享,非德高者不可居,更無婦人任職的先例,臣反對!”

這是朝臣一系反對女人當官的。

張昌宗只想呵呵,女皇帝都出過了,在場的大多在女皇朝任過職,大家節操早都丟了,現在纔來說女人不可以掌權,早幹什麼去了!

反對的要是有魄力學裴炎,那張昌宗還敬他是條漢子,可惜大家都曾臣服於女皇御座之下,做了威武就屈的大周朝臣子,就不要講什麼節操不節操的了。想也不想的撩袖子,當場就給人懟回去:“早先無先例,那是因爲早先沒有如鎮國公主這等於國有大功的婦人和公主!現如今有了鎮國公主,異於前朝諸公主,自該封賞也與先前不同。”

說完,頓了頓,就開始數起太平公主的功勞來,從先前女皇朝時,暗中接濟、照顧中宗和現任皇帝李旦開始說,一直說到支持太子政變,誅殺韋后,力挽狂瀾,一樁樁,一件件,細數過來,全無虛假。

張昌宗直接道:“當年神龍政變,因爲復辟李唐之功,五異姓者封王,鎮國公主之功,自是不敢與五王相比,只是,這樣的功勞,只是獎勵食邑、上尊號便足夠了嗎?難道鎮國公主之功是假的嗎?明明是於國有功之大功臣,今日卻要在這裡受諸位同僚質疑,陛下稍有厚待,還要受非議,這是我朝對待功臣應有的態度和待遇嗎?這是要功臣傾盡心血之後,還要性命不保嗎?”

“張金吾慎言!鎮國公主於國有功,天下皆知,然身爲公主,陛下已然賜與足夠之封賞,還以公主之身位列朝堂,如此尊榮,亙古未有,見所未見,何以得寸進尺,置禮法於不顧?”

“所以,因爲是公主,在爲國爲民立功之後,便應該功成身退,退位讓賢嗎?合着這位大臣的意思是,流血流汗的危險活兒,公主應該做,功過賞罰的時候,公主就應該靠邊站,位置讓出來給你這樣的人嗎?閣下臉皮之厚,良心之黑,節操之差,令堂知否?說實在的,本將軍活到這麼大,歷經三朝,也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那大臣直接被懟了個倒仰,手都起抖了,若不是旁邊的同僚扶住他,怕是當場就要氣暈過去。

張昌宗還不放過他,繼續道:“前些時日,姚元之被參,宋相公還說,不可只論過,不論功,否則,非是賞罰之道。今日何以只論身份,不論功勞呢?”

就差明說一句,你們這麼雙標,要臉不?

宋璟被張昌宗拉出來掛在牆頭上,不得不出聲道:“長公主於國有大功,天下盡知,然縱觀古今,確無婦人做官之先例,宗法不可改,禮法不可廢,論功行賞,長公主已有鎮國封號,如此殊榮,已是亙古未有,於公主已是尊榮。”

張昌宗直接冷笑以對:“所以,宋相公的意思是,立下功勞,給點兒虛名就行了嗎?”

宋璟素來爲人正直,重名節,這話只要他敢承認,張昌宗就敢把僞君子三個字糊到他臉上去。

“原來宋相公是這般想的,難怪敢與姚崇密奏,讓皇兄把本宮貶到洛陽去,人說宋相公正直,鐵面無私,今日看,不過如此。”

卻是太平公主忍不住插話了。

李旦瞬間不禁苦了臉,太子怔了一下,也低頭苦笑起來,朝臣們則驚訝者有之,恍然大悟者有之,難怪姚崇直接被貶斥出京。

宋璟一臉嚴肅,躬身道:“臣所奏,乃是對長公主的保全之策,並無私心。”

太平公主冷笑:“如此說來,本宮還當感謝宋相公你纔是?”?

宋璟再度躬身:“臣不敢。”

“不敢?不是不該,看來宋相公自認是對的了?”

“回長公主,正是。”

宋璟不避不讓,太平公主冷眼看他一眼,扭頭就朝着李旦跪下了,哭訴起來:“皇兄,求皇兄賜臣妹一碗鳩酒,白綾三丈,讓臣妹先去吧。”

“這……這……皇妹何出此言?”

李旦慌了一下,似乎有些手足無措。太平公主哭訴道:“皇兄尚在,臣妹於國也有些微薄功勞,如此情況之下,朝臣們便謀奪着貶斥臣妹,若有朝一日……臣妹只怕難逃身首異處之下場,與其來日受辱受難,不如皇兄今日賜臣妹一死,總好過來日下場淒涼。”

“胡……胡說!有愚兄在,怎會讓皇妹落到如此地步!”

李旦又驚又怒,連忙說道:“你們……當朕是死人嗎?朕當面,何以對長公主如此無禮?”

皇帝發怒,朝臣們自然不敢再說什麼全都嚇得跪地請罪。現在的朝堂上,敢犯言直諫,不懼生死的,已經死絕了。

張昌宗舉起笏板,道:“啓奏陛下,非是鎮國公主爭權,也非是鎮國公主有異心,臣之所以上書爲鎮國公主請封,實是保全長公主之道。陛下信重長公主,倚重長公主,甘願冒着異議之聲,準長公主位列朝堂之上,陛下賞罰分明,不拘一格降人才之舉,實乃有道明君方有之氣魄和肚量。”

張昌宗彩虹屁不要錢的往外吹:“臣雖年輕,細論起來,也是經歷過三朝的老臣,實事求是的說,天后朝,中宗朝,皆有禍國亂政之亂臣賊子,江山社稷因此遭禍,天下萬民不安。直至陛下登基爲帝,開恩科,改官制,納諫如流,朝政才慢慢穩定下來,一派中興之相。眼看着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了,不正該是封賞功臣,治理天下的時候嗎?何以竟有人謀算功臣,這是要陷陛下於不義,試想,千秋之後,史書會如何說?過河拆橋嗎?”

“六郎!”

太平公主喝止了一聲,搖搖頭:“莫要放肆,不許危言聳聽。”

張昌宗拱手道:“岳母大人,非是小婿危言聳聽,小婿自問於國也有幾分微薄功勞,前車之鑑,後事之師,若岳母大人這等有功於江山社稷之人,也無法得到應有的封賞和待遇,那小婿不免要想一想,爲國爲民立功者,功勞過後,是不是要先立個遺書,或是主動退位讓賢?是不是實打實的功勞,還比不上滿口宗法、禮法的利嘴?”

“臣等不敢!”

張昌宗這帽子扣得太大,呼啦啦,朝堂上就跪倒了一片請罪的人。功過賞罰,是一個國家的律法基礎,是道義,若是這個都動搖了,那就是朝綱敗壞,法紀敗壞的開始,是亂政的開端。

太平公主聞言,又大聲哭了起來,似乎是悲不自禁。李旦愁眉苦臉的看着,柔聲安慰道:“皇妹莫要傷懷,你的皇兄還沒死呢,還不至於護不住朕的小阿妹,若是連對朕有恩的阿妹也護不住!太子,三郎,難道你便這麼看着你姑母受辱?袖手旁觀看她被欺負嗎?”

“陛下息怒!”

太子李隆基早就跟着羣臣一起跪下,這刻被自己老爹點名,連忙道:“兒臣不是不管,實是爲難。大臣們所言,也非無理之言,宗法、禮制不可不顧,涉及禮法,不可不慎,然姑母於江山社稷又是有功之臣,如何平衡……兒臣愚鈍,實無辦法,請陛下治罪。”

李旦頓了一下,也跟着猶豫起來:“太子所言也是道理,確實爲難。”

天家父子爲難上了,大臣們自然更是吵作一團。張昌宗口舌便給,一人懟了羣臣一陣,公主黨的人也反應過來,加入進去,幫着張昌宗懟人,一時間,偌大的金鑾殿,吵得跟菜市場似的,亂成一團。

維持朝會秩序的殿中御史愁得臉都請了,嗓子都啞了,乾脆的放棄,只默默地掏出小本本,記下有哪幾個大臣不顧體統,違反了朝會的紀律,等朝會結束,定要罰他們。

李旦也愁啊,太平公主怕下場淒涼,想爭該有的待遇,這是正常的;朝臣們抓着禮制宗法不放,也是道理。雙方都有理,就看李旦怎麼判,就看他有無魄力、決心,一時間,委實難以決定,乾脆休了朝會,拂袖而去。

第424章 師徒相見第211章 贈陳師第178章 坦然以對第335章 時光如蜜亦如刀第184章 蓮……蓮花?!第464章 教育方法第243章 告狀的藝術第七十七章 千金公主第404章 母女之間第二十一章 意決第460章 山陵崩第六章 爲保護貞操而讀書第206章 經年第330章 天下俊傑第179章 行卷詩第八十七章 曲江池畔第六十章 千古立忠義第174章 面對第230章 到達第348章 逗比新郎第246章 未婚妻同學第七十九章 “哄口供”第352章 變化第501章 莫測第三十七章 三月三日上巳日第109章 柳暗花明第430章 氣氛拯救者第316章 深藏的堅持第304章 來了第207章 青梅竹馬第226章 平凡的真實第450章 京城大八卦第 368章 再立新功第452章 計成第334章 笄禮第312章 長女第297章 獻策第261章 論局第112章 巍巍武氏第312章 長女第409章 透底第400章 祖宅第493章 試探第399章 託付第九章 張氏如蟻第434章 大佬第272章 銷假第七十一章 笨拙的勉勵第392章 擔憂第111章 宗族榮光第467章 警告第252章 下雪天清閒日第450章 京城大八卦第400章 祖宅第六十七章 意料之外的相認第七十九章 “哄口供”第510章 布公第126章 有些道理世間皆通第407章 貴在相知第259章 論可愛當世第一第十章 以觀後效第399章 託付第196章 構想第318章 失望第六十四章 試探與疑惑第三章 張氏兒郎第304章 來了第349章 解惑與坦言第323章 叫屈第386章 軍威赫赫第375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283章 定計第448章 規劃與展望第115章 互助第435章 最好的方法是希望第189章 有所求第377章 鬼畜第124章 經濟第392章 擔憂第七十七章 千金公主第101章 教訓第297章 獻策第378章 山匪的消息第八十四章 上官師父的第一課第270章 探病第253章 嚇懵了第五十三章 歡喜第148章 機遇第309章 母子衝突第493章 試探第493章 試探第214章 兵來將擋第409章 透底第289章 太子寬仁第149章 期許第524章 不幸自有因由第273章 察覺第十八章 影響第134章 極限挑戰第295章 執念
第424章 師徒相見第211章 贈陳師第178章 坦然以對第335章 時光如蜜亦如刀第184章 蓮……蓮花?!第464章 教育方法第243章 告狀的藝術第七十七章 千金公主第404章 母女之間第二十一章 意決第460章 山陵崩第六章 爲保護貞操而讀書第206章 經年第330章 天下俊傑第179章 行卷詩第八十七章 曲江池畔第六十章 千古立忠義第174章 面對第230章 到達第348章 逗比新郎第246章 未婚妻同學第七十九章 “哄口供”第352章 變化第501章 莫測第三十七章 三月三日上巳日第109章 柳暗花明第430章 氣氛拯救者第316章 深藏的堅持第304章 來了第207章 青梅竹馬第226章 平凡的真實第450章 京城大八卦第 368章 再立新功第452章 計成第334章 笄禮第312章 長女第297章 獻策第261章 論局第112章 巍巍武氏第312章 長女第409章 透底第400章 祖宅第493章 試探第399章 託付第九章 張氏如蟻第434章 大佬第272章 銷假第七十一章 笨拙的勉勵第392章 擔憂第111章 宗族榮光第467章 警告第252章 下雪天清閒日第450章 京城大八卦第400章 祖宅第六十七章 意料之外的相認第七十九章 “哄口供”第510章 布公第126章 有些道理世間皆通第407章 貴在相知第259章 論可愛當世第一第十章 以觀後效第399章 託付第196章 構想第318章 失望第六十四章 試探與疑惑第三章 張氏兒郎第304章 來了第349章 解惑與坦言第323章 叫屈第386章 軍威赫赫第375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283章 定計第448章 規劃與展望第115章 互助第435章 最好的方法是希望第189章 有所求第377章 鬼畜第124章 經濟第392章 擔憂第七十七章 千金公主第101章 教訓第297章 獻策第378章 山匪的消息第八十四章 上官師父的第一課第270章 探病第253章 嚇懵了第五十三章 歡喜第148章 機遇第309章 母子衝突第493章 試探第493章 試探第214章 兵來將擋第409章 透底第289章 太子寬仁第149章 期許第524章 不幸自有因由第273章 察覺第十八章 影響第134章 極限挑戰第295章 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