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不幸自有因由

到了鎮國公主府,太平公主氣色、心情看着都不錯,很有閒情的逗了寶寧一陣,也不忙着理傻女婿,把人趕去給兒子薛崇簡招待,自己和顏悅色、慈愛度滿分的先關心一下懷着身孕的長女,母女、祖孫的情誼敘完了,才使人把人請進來。

看張昌宗扶着薛崇秀的手一起進來,太平公主淡淡地挑了下眉,並未多說什麼,只讓人仔細把坐榻弄好,好讓薛崇秀坐得舒服些。

待坐定,張昌宗拿出事先寫好的兩份東西——

發展綱要和官制改革建議。

先把官制改革的建議書拿給太平公主,請她閱覽,發展綱要則不急着遞過去,太平公主自是信任張昌宗的,也不着急,先給什麼就看什麼,本來平靜的表情,待看了開頭後,立時便嚴肅起來,面現愕然之色,擡眼看了張昌宗一眼,細細地認真看起來。

看完一遍,闔目沉思了片刻,復又看了一遍,方纔敲敲桌案,開口道:“此議倒與你一貫的主張一脈相承,目光長遠,利國利民。只是,如此一來,包括你在內的武人,權力將受到限制,利益有損。”

太平公主是有眼光和智慧的,但是,她在乎的東西,又與高博通、劉嬰不同,對張昌宗的角度也與那兩人不同,自然問題的出發點也不同。

張昌宗早有預料,笑了笑,道:“多謝岳母大人關心,不過,小婿私以爲真正的利益並沒有被觸動多少,從長遠利益來說,反而更佳的有意,沒有限制的權力是有害的,權力必須加以限制,如此,於公於私來說纔是最好的。否則,任由態勢這麼發展下去,不需要多少年,我朝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岳母大人可預見到否?”

太平公主略略頷首,道:“若朝廷把控嚴格還好,只要朝廷略有放鬆,屆時必然藩鎮林立,軍閥割據,若再有狼子野心之人,必將是一場亂局。”

“所以,官制改革不容再緩,節度使的權力必須得到控制。”

張昌宗說得鄭重。太平公主卻不免還有些躊躇:“只是,文官這邊,上至宰相,下至朝臣皆有裁減,是否步子邁得太大了?”

“岳母大人容稟。”

張昌宗說了一句,看向老婆。薛崇秀點點頭,侃侃開口:“母親可知目前朝中,不論地方上的官員,只說京官共有多少?”

太平公主頓了一下,蹙眉道:“若問爲娘四品以上官員有多少,爲娘還能答出來,若是問京官有多少……卻不知其數目了。”

薛崇秀淡然說了一個數字,太平公主嚇了一跳:“這麼多?”

薛崇秀點點頭:“就是這麼多。高祖立國定下三省六部九寺五監之制至今,雖說時移世易,官職增減自有法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宗朝至韋后當政這一段時日,朝廷法度被破壞了許多,且不說斜封官,只說朝中的官職增減便是一副烏煙瘴氣之態,已然影響到朝廷。”

太平公主再度點頭,朝廷官員繁冗,這在朝中有識之士眼裡是共識,只是——

太平公主提點道:“陛下之位來自禪讓,承恩於中宗父子,不好言其過,否則便有忘恩負義之嫌。”

若李旦是個有魄力的人,也不至於在裁撤斜封官的事情上優柔寡斷、變來變去了,說白了,這位新登基的陛下,打的就是又當又立的主意,只是,從來世事難兩全。

張昌宗直接道:“那便如此放任問題發展下去?若朝廷一直保持着警惕之心還罷,只要朝廷稍有懈怠,天下大亂幾乎近在眼前。”

“這……賢婿是否言過其實?”

太平公主還有些不敢相信。張昌宗也不強迫她相信,只繼續耐心地擺事實、講道理,開始列數據:“岳母大人可知,中宗在位時,小婿從定州返京曾向中宗提過一件事。”

“何事?”

“百萬各部族歸附之民的收攏和管理的問題。”

說着,叫人拿來紙筆,就着紙筆,開始在紙上畫疆域圖,然後,各部族大致有多少人口,居於何處,現下是什麼管理現狀,皆一一標註於紙上,標註完了,解說完了,方纔道:“這些地方多是節度使管轄之地,要兵有兵,要糧有糧,若是管理得當,則這些歸附的部族並不足爲慮,然少有差池,大亂必然一觸即發。”

太平公主眉目沉肅的點頭,陰聲道:“朝中各部將中,歸附之民也不少,若是有異心者登高一呼……爲長遠計,節度使的權力確實該限制一番。只是,宰相的數目真有必要裁減?中宗之時政局混亂,導致國力衰減,然如今新君登基,主張安民惠國,五個宰相的俸祿並非負擔不起。”

這是捨不得放棄權勢啊!

如今在朝的五個宰相,兩個投到了太平公主的門下,但這兩人在五個宰相里卻是名望最低的,若是裁撤宰相數目,有很大機率要動到這兩人。

張昌宗知道太平公主的心理,她雖然位列朝堂,可參與政事,但終究沒有宰相來的名正言順。名正言順這四個字似乎看不見、摸不着,但具化下來,同樣的一件事和同樣的命令,太平公主發出與宰相發出,被下面的官員執行起來,定然是兩種不同的效果。

“岳母大人,兵貴精不貴多,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再者,太子乃是一國之儲君,朝堂之上,豈能只聞岳母大人之聲,而太子卻無半點聲息?岳母,如無十成把握,凡事還是不要做盡的爲好。陛下可有換太子之意?”

一句話問得太平公主一頓,緩慢卻堅定地搖頭:“皇兄並無此意,不止如此,我看宋王等也無爭儲之心……這一家子,勇氣竟全讓太子佔了,剩下的一個還比一個……”

“咳咳咳!”

話沒說完,被張昌宗的咳嗽聲打斷了,然後被太平公主白了一眼,張昌宗也顧不得太多,連忙問道:“岳母大人何以竟對至尊之家存輕視之心?如此藐視陛下、太子,難道不是肇禍之道?”

太平公主一窒,頓了一下,反駁道:“本宮並無此意,不過是就事論事。”

張昌宗肅然:“但岳母大人的話說出來,不論是誰聽了,都只會如小婿一般理解,對不對?秀兒?”

薛崇秀臉色也嚴肅起來,附和的點點頭不說,還追問了一句:“母親往日言談中可曾帶出?”

第352章 變化第225章 良心第145章 嫌棄.JPG第285章 氣魄第263章 失分第 368章 再立新功第二十八章 多臉懵逼第216章 飛醋第259章 論可愛當世第一第142章 萬事俱備第488章 睿宗登位第314章 驚變第197章 新官上任第200章 其人神勇第295章 執念第332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第449章 到達第157章 引誘第六十章 千古立忠義第117章 師徒交心第227章 恍然大悟第453章 起航第218章 大營第398章 撫慰第244章 不是花中偏愛菊第328章 大牌雲集第196章 構想406章 母女重逢第168章 藝高膽大第216章 飛醋第389章 小人第358章 道別第298章 定計第357章 懇求第369章 人情第274章第374章 來使第202章 聽說春天快來了第128章 小發現第二十四章 不用進學的早晨第317章 驚變第441章 坑神第102章 來意第364章 嘮嗑第二章 人丁興旺第297章 獻策第221章第160章 順水人情第八十六章 又是一年三月三第158章 報訊第395章 母喪第264章 奠基第131章 膽大心細第六十五章 暗示第九十四章 咦!好大一隻汪!第八十七章 曲江池畔第三十章 東邊不亮第307章 暗計第412章 頓悟第六十九章 來日方長第505章 恭賀新禧第404章 母女之間第318章 失望第318章 失望第210章 “家學淵源”第二十七章 機緣巧合第310章 熊孩子第191章 三角平衡第六十五章 暗示第124章 經濟第491章 難解之局第116章 營生第465章 委屈這件事第六十一章 意外訪客第八十九章 譽滿京城第387章 新手爸爸406章 母女重逢第330章 天下俊傑第115章 互助第523章 議定第391章 妙計第二十五章 人設崩了第322章 論花樣哄師父的100種技巧第414章 勸說第八十四章 上官師父的第一課第227章 恍然大悟第八章 出手第十八章 影響第148章 機遇第284章 志得意滿第465章 委屈這件事第355章 久視第三十二章 上陣親兄弟第410章 展望第407章 貴在相知第323章 叫屈第182章 物是人非第474章 朝會第六十章 千古立忠義第307章 暗計
第352章 變化第225章 良心第145章 嫌棄.JPG第285章 氣魄第263章 失分第 368章 再立新功第二十八章 多臉懵逼第216章 飛醋第259章 論可愛當世第一第142章 萬事俱備第488章 睿宗登位第314章 驚變第197章 新官上任第200章 其人神勇第295章 執念第332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第449章 到達第157章 引誘第六十章 千古立忠義第117章 師徒交心第227章 恍然大悟第453章 起航第218章 大營第398章 撫慰第244章 不是花中偏愛菊第328章 大牌雲集第196章 構想406章 母女重逢第168章 藝高膽大第216章 飛醋第389章 小人第358章 道別第298章 定計第357章 懇求第369章 人情第274章第374章 來使第202章 聽說春天快來了第128章 小發現第二十四章 不用進學的早晨第317章 驚變第441章 坑神第102章 來意第364章 嘮嗑第二章 人丁興旺第297章 獻策第221章第160章 順水人情第八十六章 又是一年三月三第158章 報訊第395章 母喪第264章 奠基第131章 膽大心細第六十五章 暗示第九十四章 咦!好大一隻汪!第八十七章 曲江池畔第三十章 東邊不亮第307章 暗計第412章 頓悟第六十九章 來日方長第505章 恭賀新禧第404章 母女之間第318章 失望第318章 失望第210章 “家學淵源”第二十七章 機緣巧合第310章 熊孩子第191章 三角平衡第六十五章 暗示第124章 經濟第491章 難解之局第116章 營生第465章 委屈這件事第六十一章 意外訪客第八十九章 譽滿京城第387章 新手爸爸406章 母女重逢第330章 天下俊傑第115章 互助第523章 議定第391章 妙計第二十五章 人設崩了第322章 論花樣哄師父的100種技巧第414章 勸說第八十四章 上官師父的第一課第227章 恍然大悟第八章 出手第十八章 影響第148章 機遇第284章 志得意滿第465章 委屈這件事第355章 久視第三十二章 上陣親兄弟第410章 展望第407章 貴在相知第323章 叫屈第182章 物是人非第474章 朝會第六十章 千古立忠義第307章 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