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朝參

“夫郎啊,家裡我和孩子們都還好,你在下面過得如何?若是銀錢不夠使,記得託夢爲妻。大郎、二郎妻兒皆全,家庭和美,四郎也說了親事,五郎也還好,健康活潑,就是六郎……夫郎啊,你說可是當初懷他時哪裡做的不對,才生了這麼個不省心的兒子出來?然爲妻暗自反省,與先前懷大郎、二郎他們一般無二,定是夫郎你哪裡做的不好,纔給了爲妻這麼一個讓人操心的孩子!唉,夫郎你不知道……”

過完三月三沒幾天就是清明,張家全家人一起去給短命老爹上墳,韋氏絮絮叨叨的坐在墳前,擺開架勢跟逝去的夫君話家常。

前頭說得還挺正常的,後面的話……張昌宗聽得臉都綠了!沒良心的兄弟、侄兒們還低着頭明明是偷笑卻假裝傷心的幸災樂禍,張昌宗只得憋屈的裝作沒看見,誰讓他不小心走失了一次嚇到他娘,目前還是留看期。

話說,三月三的那場走失,回來後,他娘寶貝了他兩日,見他能吃能睡能玩能打屁,絲毫沒有被意外嚇到的樣子,立即便柳眉一豎,拿出做母親的威嚴來,徹底讓張昌宗感受了一把什麼叫來自母親的疼愛——

張昌宗從出生以來,第一次跪了祠堂,還被勒令不準吃飯。

開頭是挺悲慘的,但是,過程就有些蛋疼的悲慘。爲啥呢?因爲他吃撐了!

罰跪祠堂一天,順便一天不準吃飯。然後,從他大嫂開始,一直到五郎張易之,每個人都給他偷渡了食物。並且,最蛋疼的是,偷渡的時候,他們居然沒提前商議好,各送各的,導致收到的食物,張昌宗一天分三頓吃還有剩餘,於是就吃撐了!

還好他娘精明,心裡默算着衆人送的食物分量後,便揭穿了大家,使得大家每人只能送一次,若是讓他們一天兩頓的送來……張昌宗懷疑他能被撐死。有時候太受寵愛也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被韋氏以“好的隨娘,壞的隨爹”的架勢在老爹的墳頭上唸叨了一通後,張昌宗復學了。至於太平公主讓他去府裡找小縣主玩耍的事兒……不好意思,學習重要啊!

打心眼兒裡,張昌宗不想跟太平公主扯上任何關係,所以,名帖雖然拿了,但完全沒想起來要用。每天開開心心地上學,認真努力的讀書練字——

詩不會寫可以不要臉皮和節操的抄一下,但學識和氣度,還有字,卻是抄不來的,這個只能靠他自己練。作爲目前長安城內小有盛名的神童,未來的才子,沒有學識充門面,字又無法見人,那是不行的。張昌宗需要好好努力!

隨着天氣暖和了,東府的孩子們又開始了圍着裡坊一邊跑步鍛鍊身體,一邊背書的習慣;西府那邊,跑步這項活動,張景雄、張令德兄弟並沒有跟隨,倒是每日晨起背書一百二十遍的規定卻執行了下來。

張昌宗每日裡帶着侄兒、兄弟跑步鍛鍊身體,心裡默默地盤算着要如何才能向韋氏提出練拳的意向來。

前世,張昌宗在軍隊裡,機緣巧合的拜了形意拳內家拳傳人爲師,曾苦練武藝數年。只是,遺憾當時學拳年歲已經二十出頭,雖有好資質,卻難有大成,每每成爲他與師父的遺憾。

今世重生成一個小屁孩兒,自覺根骨還是不錯的,又有年齡優勢,若能及早習練,大成之境可期。只是,俗話說,窮文富武,練武如想有所成,投入將非常巨大,以張家的家境,很難啊!另外,還有一個難題,要怎麼向家人解釋他的拳法從哪裡學來的呢?

張昌宗有些發愁!

他發愁的時候,他那上朝的四叔張樑客此時卻是懵逼的——

衣冠端正的位列朝參,聽今日參與朝參的監察御史在向臨朝稱制的他天后武氏彙報事項,依稀彷彿剛纔似乎聽到了熟悉的地址……似乎是堂嫂家所在的裡坊!再仔細一聽,里巷也對的上!

張樑客驚恐了!監察御史提堂嫂一家作甚?嚇得他剛纔放飛的思緒立即收了回來,兩耳豎的老高,認真傾聽——

監察御史寧孝丞手持笏板,一本正經的在奏對:“……臣清明時出城祭祀先祖,忽聞有孩童之郎朗讀書聲,駐馬查看,卻是一隊孩童在圍着裡坊奔跑,邊跑口中還邊誦讀聖賢書。臣出於好奇駐足聽了片刻,先是《孝經》,後是《論語》,末至《詩經》,三書反覆背誦,昂揚好學之態,頗令人欣喜。使人探問後方知,背書跑步之孩童乃是張氏子。”

此言一出,居於帝位的李旦和坐在他身後的皇太后武氏齊齊露出感興趣的神色來。李旦忍不住開口問道:“奔跑背書?《孝經》、《論語》、《詩經》皆是啓蒙之學,寧卿家,這些孩童約莫幾歲?爲何如此?”

寧孝丞道:“回陛下,那些孩童之年歲,以臣觀之,大者不過十歲左右,小的約莫四五歲,幼在前,長在後,排成一隊奔跑背書。臣看附近有人面含笑意觀望,好奇之下,使人探問方知這些孩童乃是居住在該坊的張家子。鄰人曾對臣說,張家子勤奮好學,刻苦恆毅,每日晨起便背書,每書必背一百二十遍,日日如此,不曾斷絕,若天時好,還會外出奔跑,以奔跑之方式鍛鍊體魄之餘兼背誦聖賢書。”

居然真是堂嫂一家!

張樑客驚恐了,一時間,真不知道該感謝寧孝丞還是憎恨他!

“每書背一百二十遍?!”

李旦驚訝至極:“小小孩童便有這般毅力?”

寧孝丞道:“回陛下,確有此事。是故,臣聽聞後,又詳細詢問了左鄰右舍,人人皆誇張氏子。天子腳下,還有這般好學之家,以如此小的年歲,卻有這般堅韌恆毅、勤奮向學之心,臣請太后、陛下嘉獎之,以鼓勵民間向學之心!”

李旦讚許的點點頭,欣慰道:“如此確實當獎。太后以爲然否?”

說着,向身後請示道。

第381章 歐皇附體第161章 盡在掌中第326章 宋之問第246章 未婚妻同學第423章 傷懷第204章 家人團聚第310章 熊孩子第139章 巧遇與雄心壯志第441章 坑神第七十一章 笨拙的勉勵第125章 好好學習第113章 背後的女人第243章 告狀的藝術第301章 同窗第259章 論可愛當世第一第一章 張氏六郎第323章 叫屈第270章 探病第156章 入獄第279章 沉迷學習無法自拔第九十六章 陰差陽錯第122章 小狼狗與老刺蝟第185章 “名”滿朝野第203章 蠢材回朝第451章 長公主的大手筆第276章 敕封第113章 背後的女人第162章 坦然以對第488章 睿宗登位第410章 展望第223章 雙陸第162章 坦然以對第502章 疑慮第533章 病休第三十四章 緩和的關係第九十五章 配合默契第299章 詩骨第343章 敏於行第184章 蓮……蓮花?!第九十章 名師名徒第472章 夜談第262章 賓客第304章 來了第206章 經年第361章 種子第285章 氣魄第417章 煥然一新第408章 天倫之樂第二十一章 意決第206章 經年第292章 兇名第328章 大牌雲集第513章 佈局未來第356章 重生的意義第215章 各有風采第307章 暗計第239章 刺第192章 爲女帝打CALL第五十七章 雨過天晴第116章 營生第454章 師徒共商第125章 好好學習第128章 小發現第221章第219章 吟詩第373章 經由第304章 來了第201章 張大將軍第八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111章 宗族榮光第420章 兄弟第505章 恭賀新禧第449章 到達第411章 天后第386章 軍威赫赫第四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七十九章 “哄口供”第179章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273章 察覺第四十三章 投緣第482章 母女情深第九章 張氏如蟻第353章 狄國老第九章 張氏如蟻第349章 花燭第194章 重點錯了第420章 兄弟第493章 試探第183章 月如故第526章第420章 兄弟第349章 花燭第401章 太子進宮第352章 變化第375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476章 定計第二章 人丁興旺第177章 狀似無意第521章 狂生第六十一章 意外訪客
第381章 歐皇附體第161章 盡在掌中第326章 宋之問第246章 未婚妻同學第423章 傷懷第204章 家人團聚第310章 熊孩子第139章 巧遇與雄心壯志第441章 坑神第七十一章 笨拙的勉勵第125章 好好學習第113章 背後的女人第243章 告狀的藝術第301章 同窗第259章 論可愛當世第一第一章 張氏六郎第323章 叫屈第270章 探病第156章 入獄第279章 沉迷學習無法自拔第九十六章 陰差陽錯第122章 小狼狗與老刺蝟第185章 “名”滿朝野第203章 蠢材回朝第451章 長公主的大手筆第276章 敕封第113章 背後的女人第162章 坦然以對第488章 睿宗登位第410章 展望第223章 雙陸第162章 坦然以對第502章 疑慮第533章 病休第三十四章 緩和的關係第九十五章 配合默契第299章 詩骨第343章 敏於行第184章 蓮……蓮花?!第九十章 名師名徒第472章 夜談第262章 賓客第304章 來了第206章 經年第361章 種子第285章 氣魄第417章 煥然一新第408章 天倫之樂第二十一章 意決第206章 經年第292章 兇名第328章 大牌雲集第513章 佈局未來第356章 重生的意義第215章 各有風采第307章 暗計第239章 刺第192章 爲女帝打CALL第五十七章 雨過天晴第116章 營生第454章 師徒共商第125章 好好學習第128章 小發現第221章第219章 吟詩第373章 經由第304章 來了第201章 張大將軍第八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111章 宗族榮光第420章 兄弟第505章 恭賀新禧第449章 到達第411章 天后第386章 軍威赫赫第四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七十九章 “哄口供”第179章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273章 察覺第四十三章 投緣第482章 母女情深第九章 張氏如蟻第353章 狄國老第九章 張氏如蟻第349章 花燭第194章 重點錯了第420章 兄弟第493章 試探第183章 月如故第526章第420章 兄弟第349章 花燭第401章 太子進宮第352章 變化第375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476章 定計第二章 人丁興旺第177章 狀似無意第521章 狂生第六十一章 意外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