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試探

這話其實有些惡毒!

作爲長安城內小有盛名的神童,如果武三思這句話傳出去,被叫成小色狼簡直指日可待,神童的名聲可就完了!

上官婉兒端着酒盞的手頓了頓,並無異樣。太平公主飛了武三思一眼,正要說話,張昌宗已經笑眯眯地道:“是嗎?家母先前還擔心長成小子這樣,將來找不到媳婦兒,承武公吉言吧。”

武三思臉上的笑容一頓,轉而問道:“六郎的新詩雖未填完,但詩句所寫卻頗覺動人,那般美麗之娘子,不知是在何處見的?竟能引出六郎之詩興,若能尋到,說不定六郎便有靈感寫完全詩呢?”

這麼一問,連武氏也露出感興趣的神色來。張昌宗道:“多謝武公提醒,只是小子已然忘了是在哪裡看到的,是不是長得特別好看……現在想來,似乎相貌也尋常,當時似乎是恰好有個神態比較特別,觸動了小子,得了這幾句殘詩,後來便忙着苦思詩句去了,倒忘了看人。”

果然還是沒開竅的小孩子!

這話說出來,武三思倒不好往下引,因爲武氏已然笑指着張昌宗笑罵道:“六郎這作態到有幾分名士風範,風流不下流,甚好。最後更是忙着作詩而忘了看美女,倒有幾分讀書人的呆氣。”

張昌宗故作不服氣的抗議道:“太后,您前幾日才誇過小子機靈來着,怎地今日就變呆了?”

武氏反問道:“呆不好嗎?”

張昌宗答道:“總是聰明、機靈這些詞意更好些,被誇總比被說呆好些。”

武氏微微一笑,道:“本宮倒覺得呆氣挺好。若六郎不呆氣,何以數年如一日,日日手不釋卷,勤學苦讀不輟,不以爲苦,反以爲樂呢?”

原來是說這個。

張昌宗靦腆的一笑,躬身道:“多謝太后誇獎,其實小子也沒太后誇的那麼好。不瞞太后說,小子也有想懈怠之時,但是,想到曾答應過太后和師父,還要母親、叔父們要好好讀書,若做不到……男子漢大丈夫,以後怎麼見人!再說,其實讀書挺有意思的,生活中有許多事小子想不明白,可是對照先賢之語再看,似乎世事都變得簡單通透起來!先賢真厲害啊,同樣是過一生,先賢可以悟出些微言大義,而有些人卻只會庸碌一生。太后,您說,人與人怎麼差別就這麼大呢?爲什麼會有這些差別呢?”

這兩年來,因爲婉兒師父的關係,張昌宗常在宮裡行走,與武氏接觸也漸漸變得多起來。拋開成見不談,武氏其實頗通文史,在還沒被男色迷昏的時候,其實是個頗有政治才幹和文采斐然的女人。

在上官婉兒教導張昌宗的時候,武氏有時候興致來了,也會指點張昌宗幾句,倒是讓張昌宗對她改觀不少。如今日這般,有時候是她考問張昌宗,有時候是張昌宗請教她,只要不是涉及容貌之類的話題,一老一少多能和諧交談。

張昌宗這個問題,倒是把武氏興趣勾出來了,面上現出思索之色,片刻之後方纔道:“此事本宮亦想知道,想來千百年來,想知道其中奧妙的人不知凡幾,然誰也無法確切答出,否則,這世間可稱先賢者又豈止區區之數?也如此,人才之所以纔會顯得珍貴,這世間總是智者稀,庸者多些。”

“小子受教。”

張昌宗點點頭,這個問題其實是婉兒師父拜師之初用來引導他的,這些年,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有機會也想聽聽別人的說法。

看,人與人之間就是這麼有趣。婉兒師父與未來的女皇陛下,同樣的問題,看待的角度就不同。婉兒師父的答案更偏向於學者型,帶着探索的意味;而女皇陛下的說法則更偏向於上位者視角。

從這個問題女皇陛下看到的是人才難得,爲上者當珍惜人才。與上官婉兒截然不同的角度和答案……作爲受教者,張昌宗真的覺得這種差異非常有意思。

太平公主看探討已然告一段落,擡手拍拍張昌宗的腦袋,道:“今日乃是節日,母親素日忙碌,難得清閒,六郎莫要纏着母親說這些,擾了母親興致不說,還累她勞神,今日且讓母親鬆快些。”

“殿下說的是,是小子不懂事。太后,太后,秀兒妹妹的箏彈得可好了,莫若讓秀兒妹妹彈箏聽可好?”

張昌宗從善如流,投桃報李,太平公主讚許的看他一眼,然後便期盼的看着母親。武氏看在她面前一直十分安靜的薛崇秀一眼,頗感意外:“秀兒這麼小便會彈箏了?”

太平公主道:“回母親,這孩子於音律一道頗有幾分天份,性情好靜,小小年紀竟也學的不錯。”

武氏打量薛崇秀兩眼,在她印象裡,這個孩子打小說話禮儀方面被教的好,若問到她到能落落大方的回答,若問不到她也能安靜自處,一直不活潑,偏文靜。這樣的性情,穩則穩矣,但卻不夠出挑,在她眼裡,對她的印象還不如六郎來得深刻……偏偏這樣的孩子,居然能與活潑頑皮的六郎處的那般好,倒也是奇事。

武氏打量的目光帶着審視的意味,頷首道:“如此也好,今日大家齊聚曲江池,倒也難得,聽一聽秀兒的箏也好,本宮也當效仿前人,享一享天倫之樂纔好。”

太平公主連忙道:“母親既然有興致,那便是秀兒的福分,只是,她還小,宮裡的箏都大,她彈不了,母親既然想聽,女兒這遍使人回府取秀兒的小箏來。”

“小箏?”

“正是。紹郎寵孩子,見秀兒喜好音律,便遣匠人看她手型做了大小適合之箏,讓母親見笑了。”

武氏微笑着點點頭,沒說什麼,只是讓太平公主速速派人回去取薛崇秀的箏來。

說到駙馬薛紹的時候,張昌宗特意留意武氏的神色,然而,她老人家不愧是大風大浪走過來的人,張昌宗這隻小菜鳥即便是兩世爲人也完全看不出她的想法來,心裡不禁有些挫敗——

果然每個女人都不簡單!

第305章 邪思第196章 構想第400章 祖宅第109章 柳暗花明第329章 賽詩會第460章 山陵崩第515章 提點第337章 東宮第五十九章 準備第九十四章 咦!好大一隻汪!第339章 志願第372章 離席第101章 教訓第164章 “雞湯”使我偉大第四十二章 太平公主第146章 講道理第229章 關禁閉第四十九章 童言稚語對朝參第279章 沉迷學習無法自拔第二十六章 爲人母的小驕傲第166章 溫暖的家第五十六章 教做人第165章 援救第112章 巍巍武氏第485章 黎明將來第四十章 突如其來第八章 出手第456章 言明第250章 日久見人心第237章 較勁兒第223章 雙陸第五十三章 歡喜第482章 母女情深第421章 重返長安第183章 月如故第207章 青梅竹馬第409章 透底第501章 莫測第358章 道別第289章 太子寬仁第270章 探病第506章 家宴第225章 良心第385章 撿到寶第175章 算計第208章 關於未來的暢想第519章 上書第二十三章 韋氏教子第328章 大牌雲集第500章 穆尼德吉第271章 安慰第358章 道別第133章 教誨第420章 兄弟第525章 風波引第114章 太平寬慰第三十四章 緩和的關係第十六章 讀書吧,少年第169章 臨別託付第514章 安慰與訴苦第350章 新婚第102章 來意第246章 未婚妻同學第三十章 東邊不亮第340章 往事與未來第185章 “名”滿朝野第354章 夫妻第513章 佈局未來第170章 鄭氏寬慰第115章 互助第300章 胡蘿蔔第472章 夜談第191章 三角平衡第519章 上書第140章 誠與意第344章 婚前恐懼第233章 會面第五十章 被欺負的小孩兒第243章 告狀的藝術第二十二章 褒獎第535章 朝辯請封第377章 鬼畜第五十四章 人窮志短第381章 歐皇附體第101章 登門第253章 嚇懵了第513章 佈局未來第八十四章 上官師父的第一課第465章 委屈這件事第448章 規劃與展望第287章 木槿清香第225章 良心第336章 勸誡第288章 同流第八十七章 曲江池畔第280章 準備第二章 人丁興旺第295章 執念第364章 嘮嗑第471章 然諾
第305章 邪思第196章 構想第400章 祖宅第109章 柳暗花明第329章 賽詩會第460章 山陵崩第515章 提點第337章 東宮第五十九章 準備第九十四章 咦!好大一隻汪!第339章 志願第372章 離席第101章 教訓第164章 “雞湯”使我偉大第四十二章 太平公主第146章 講道理第229章 關禁閉第四十九章 童言稚語對朝參第279章 沉迷學習無法自拔第二十六章 爲人母的小驕傲第166章 溫暖的家第五十六章 教做人第165章 援救第112章 巍巍武氏第485章 黎明將來第四十章 突如其來第八章 出手第456章 言明第250章 日久見人心第237章 較勁兒第223章 雙陸第五十三章 歡喜第482章 母女情深第421章 重返長安第183章 月如故第207章 青梅竹馬第409章 透底第501章 莫測第358章 道別第289章 太子寬仁第270章 探病第506章 家宴第225章 良心第385章 撿到寶第175章 算計第208章 關於未來的暢想第519章 上書第二十三章 韋氏教子第328章 大牌雲集第500章 穆尼德吉第271章 安慰第358章 道別第133章 教誨第420章 兄弟第525章 風波引第114章 太平寬慰第三十四章 緩和的關係第十六章 讀書吧,少年第169章 臨別託付第514章 安慰與訴苦第350章 新婚第102章 來意第246章 未婚妻同學第三十章 東邊不亮第340章 往事與未來第185章 “名”滿朝野第354章 夫妻第513章 佈局未來第170章 鄭氏寬慰第115章 互助第300章 胡蘿蔔第472章 夜談第191章 三角平衡第519章 上書第140章 誠與意第344章 婚前恐懼第233章 會面第五十章 被欺負的小孩兒第243章 告狀的藝術第二十二章 褒獎第535章 朝辯請封第377章 鬼畜第五十四章 人窮志短第381章 歐皇附體第101章 登門第253章 嚇懵了第513章 佈局未來第八十四章 上官師父的第一課第465章 委屈這件事第448章 規劃與展望第287章 木槿清香第225章 良心第336章 勸誡第288章 同流第八十七章 曲江池畔第280章 準備第二章 人丁興旺第295章 執念第364章 嘮嗑第471章 然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