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狂生

有發現問題的眼光,還需要有解決問題的智慧,否則,再好的眼光也只是枉然。這個世界上最缺的從來都不是有眼光的人,而是有眼光發現問題又能解決問題的人。

張昌宗是個務實的人,是不是真有才,拉出來做做事就知道了。當然,有些人擅長計劃,不擅長做實事,但不論是什麼專長的人,不試是不會知道的,俗話說得好,是騾子是馬,總要拉出來遛遛。高博通是真有本事?有多少本事?張昌宗想看看。

張昌宗說得客氣,高博通連道不敢,許是看出張昌宗的性子來,也不故作神秘或是拿喬,而是很實在的道:“若說辦法,學生不才倒也想了些,只是,如何選擇……端看將軍。”

給自己的定位也很清晰!

張昌宗點點頭,擺手:“高郎請指教。”

“指教不敢,不過是一點愚見,請將軍聽了。”

“說來便是。”

“喏。”

高博通道:“稟將軍,學生這裡……若說辦法,有難易兩個,容學生先稟難者,請將軍過目。”

說着,從袖籠裡拿出一份書紙,遞了過來,顯然是有備而來。張昌宗看他一眼,沒多說什麼,接過看了起來,確是一份對目前朝中權力構架和官制構架的分析和改革計劃——

以一個只有舉人功名,連進士、明經也不是的不名書生來說,這份計劃書可謂大膽又極具謀略,張昌宗越看越心驚,最具有眼光的是,高博通這份計劃竟然還看到了朝廷剛剛施行的節度使制的弊端和利處,並善加利用了一番。

“節度使?”

張昌宗神情沉凝,作爲後世傳來的僞土著,即便歷史不咋地,但唐朝的節度使制他還是知道的,也是後期武官集團勢大,尾大不掉,軍閥割據的始端。

高博通拱手躬身:“回將軍,便是節度使。”

張昌宗道:“節度使一職,首設於高宗朝,不過,彼時不過是臨時設置的官員,持節不僅可以統管一方武事,還可治理地方,府中屬員皆有節度使遴選之後上報朝廷,交由朝廷任免,非是常設官職。”

高博通道:“可是,將軍,前些時日,涼州都督賀拔延嗣被陛下任命爲河西節度使,總領河西事務,自此之後,節度使一職恐成常例。軍政大權操之於一人之手,若朝廷強勢則四方安,若朝廷有個什麼,則是大亂之始,遺禍無窮,兵在朝廷手裡纔是朝廷的兵。”

這人真是好眼光!

張昌宗沉默了片刻,目光深沉的看着他,點點頭,道:“接着說。”

“喏。”

高博通應着,續道:“除節度使制外,還有朝廷目前的宰相人數。自武氏朝開始,宰相人數增至五位。宰相位極人臣,掌朝廷事務,調和四方,俸祿豐厚,於朝廷、於天下來說,需要這麼多宰相嗎?若是國泰民安也罷,若是有個什麼,遇到災年,一位宰相的俸祿便能賑平一方了!”

確實,宰相的俸祿是極爲豐厚的,不說各種年節上的慰問品,不說錢只說絹帛,每年發的數目便是以萬匹論,對國庫來說,確實是一大開支。再者,張昌宗猜測,高博通未說明的意思裡,還有一個就是集權。

五個宰相論證實際並沒有什麼效率上的提升,相反,因爲人數多了,相應的扯皮也多了,於朝政來說並非好事。宰相不能只有一個,但五個真的太多了。

張昌宗沉吟片刻,道:“節度使與宰相人數,確實需要改革一番,只是,這與我岳母大人何干?與我有何利處?”

高博通道:“敢問將軍,三位宰相中,難道不需要一位知兵事者?節度使雖爲一方大吏,但是,如何比得上宰相之職?”

張昌宗懂了!

把三個宰相的位置,留一個給武人出身知兵事的,可算作軍方利益的代表。做官總要做大官,相比起權傾天下的宰相,節度使反而弱了一些,只要設置得當,還可與兵部、衛尉等幾方互相制衡,限制一下節度使的權利。但是,張昌宗還是傾向地方上軍政要分開,不可全操於一人之手。

再有就是,縱觀女皇、中宗以及當今三朝,若論武功,並無旁地將領可與他爭雄,這個高博通是拿宰相的位子在釣他,想他支持這份計劃。

再延伸一下想,以他在軍中的資歷,跟過他的將領有許多,他只需要支持一下,幫着爭一兩個節度使的位置或是都督的位置,於他來說就是一份臂助,若能連成一氣,那太平公主就安了。

張昌宗沉默地思考着,思考着這份計劃的方方面面,務必看個清楚明白,想了一陣,張昌宗纔開口:“此計雖好,但是,耗時日久,慢了,恐計尚未成,我已身首異處。”

高博通道:“事關重大,須得慎之又慎,小火慢燉,不可急切,否則恐功敗垂成。”

說完,頓了頓,復又道:“若要快,也不是沒有辦法,只是,先請將軍答應不要治學生的罪。”

張昌宗微微一愣,心裡有種預感,不過還是答應道:“好,我答應你,高先生請說。”

不再稱他高郎,張昌宗算是認可了他的才華和眼光。

高博通眼裡閃過一絲喜色,但還是剋制住保持着表面的平靜和恭敬,咬牙道:“若要快,可引太子出宮,以弓箭手圍之!”

“大膽!”

張昌宗立即斥責一句:“太子乃是一國之儲君,關係江山社稷,又平韋后之亂,於國有功,豈是你這狂生可謀之人?此話休要再提,我不想再聽到。”

高博通立即跪下請罪,低着頭低聲道:“稟將軍,太子非嫡子,陛下豈止太子一子。”

“咳咳咳咳!”

媽蛋,這傢伙好大的膽子!

張昌宗趕緊又罵他兩句,不許他再提,嚴厲的道:“因我先前答應過你不治罪,這些話本將軍便當沒聽見,以後休要再提!今日到此爲止,你且回去。”

沒讓他把計劃書帶走,高博通悄悄鬆了口氣,也不意外會被罵,只態度恭敬的告退而出。待高博通出去,張昌宗才又嘆了口氣,捏捏眉心,這個高博通,才第一次見面就敢建議他伏殺太子,真真輕狂!不過他的改制計劃倒是給他提供了新思路,可以仔細想想。最重要的是,才第一次見面就敢提這種意見,這個人……倒是要好好查查。

第147章 立FLAG第215章 各有風采第392章 擔憂第272章 銷假第六章 爲保護貞操而讀書第七十二章 太平進宮第220章 蘋果臉第339章 志願第117章 師徒交心第334章 笄禮第340章 往事與未來第三十三章 這特麼就尷尬了第413章 則天大行第349章 花燭第五十章 被欺負的小孩兒第七十三章 再度進宮第267章 尷尬的坦白第222章 出師第400章 祖宅第426章 決斷第159章 心機第二十三章 韋氏教子第231章 敘舊第538章 事終成第216章 飛醋第408章 天倫之樂第170章 鄭氏寬慰第262章 賓客第526章第304章 來了第204章 家人團聚第489章 鄭氏南下第九十二章 WIIFM表格法第392章 擔憂第109章 柳暗花明第240章 過房州第359章 到達第352章 變化第484章 形勢第110章 得償所願第三十五章 “名”動長安第九十章 名師名徒第152章 開張大吉第320章 敘別情第306章 意願第209章 三姐歸家第364章 嘮嗑第122章 小狼狗與老刺蝟第447章 順水推舟第210章 “家學淵源”第212章 告黑狀第524章 不幸自有因由第436章 閉門謝客第362章 商討第405章 不解第151章 滎陽鄭氏第150章 “無證駕駛”第三十八章 走失兒童張昌宗第498章 開恩科第294章 長大的孩子第413章 局勢第454章 師徒共商第474章 朝會第409章 透底第366章 帥不過三秒第216章 飛醋第151章 滎陽鄭氏第456章 言明第124章 經濟第206章 經年第407章 貴在相知第434章 大佬第七十五章 拜師被拒第248章 長大後第531章 追根尋由第269章 韋氏生病第436章 閉門謝客第十三章 重視第189章 有所求第517章 世情偏見第189章 有所求第475章 參奏第436章 閉門謝客第268章 相見第367章 回家第181章 君臣師徒第409章 透底第114章 太平寬慰第237章 較勁兒第143章 廣而告之第179章 行卷詩第407章 貴在相知第二十七章 機緣巧合第四十二章 太平公主第190章 暗示第360章 初來乍到第288章 同流第450章 京城大八卦第290章 敲打
第147章 立FLAG第215章 各有風采第392章 擔憂第272章 銷假第六章 爲保護貞操而讀書第七十二章 太平進宮第220章 蘋果臉第339章 志願第117章 師徒交心第334章 笄禮第340章 往事與未來第三十三章 這特麼就尷尬了第413章 則天大行第349章 花燭第五十章 被欺負的小孩兒第七十三章 再度進宮第267章 尷尬的坦白第222章 出師第400章 祖宅第426章 決斷第159章 心機第二十三章 韋氏教子第231章 敘舊第538章 事終成第216章 飛醋第408章 天倫之樂第170章 鄭氏寬慰第262章 賓客第526章第304章 來了第204章 家人團聚第489章 鄭氏南下第九十二章 WIIFM表格法第392章 擔憂第109章 柳暗花明第240章 過房州第359章 到達第352章 變化第484章 形勢第110章 得償所願第三十五章 “名”動長安第九十章 名師名徒第152章 開張大吉第320章 敘別情第306章 意願第209章 三姐歸家第364章 嘮嗑第122章 小狼狗與老刺蝟第447章 順水推舟第210章 “家學淵源”第212章 告黑狀第524章 不幸自有因由第436章 閉門謝客第362章 商討第405章 不解第151章 滎陽鄭氏第150章 “無證駕駛”第三十八章 走失兒童張昌宗第498章 開恩科第294章 長大的孩子第413章 局勢第454章 師徒共商第474章 朝會第409章 透底第366章 帥不過三秒第216章 飛醋第151章 滎陽鄭氏第456章 言明第124章 經濟第206章 經年第407章 貴在相知第434章 大佬第七十五章 拜師被拒第248章 長大後第531章 追根尋由第269章 韋氏生病第436章 閉門謝客第十三章 重視第189章 有所求第517章 世情偏見第189章 有所求第475章 參奏第436章 閉門謝客第268章 相見第367章 回家第181章 君臣師徒第409章 透底第114章 太平寬慰第237章 較勁兒第143章 廣而告之第179章 行卷詩第407章 貴在相知第二十七章 機緣巧合第四十二章 太平公主第190章 暗示第360章 初來乍到第288章 同流第450章 京城大八卦第290章 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