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

“那麼,便視士卒性命爲草芥嗎?士卒之命便不是命嗎?”

那書生竟然不避不讓,直接反問道:“將軍可知,在這些士卒身後,關聯着多少家庭?”

張昌宗不氣不惱,反而笑起來,神情自若的轉向主持人冷子暢:“冷主編,可能順勢展開第二主題?這位兄臺的問題,若讓我談來,連主題都可以一併說了。”

冷子暢略略頷首,轉向臺上的大佬們:“諸位先生的建議呢?”

王琰道:“若細論起來,其實方纔世茂所述,已可說是第二主題範圍之內的論題,既然世茂有談興,依老夫看,順勢進入第二議題恰當其時。諸位以爲呢?”

廣陵先生點點頭,表示附議,其他幾位老先生也沒意見,張昌宗看着,不止沒意見,怕是還滿心期盼他們這些小年輕辯論,看能說出什麼個所以然來。

張昌宗見大家都沒意見,笑了一下,笑容在俊美的臉龐上分外的英俊好看,從容不迫,氣定神閒:“這位兄臺如何稱呼?”

那書生朗聲答道:“河東桑泉張思讓。”

張昌宗訝然道:“原來還是同姓本家?也是巧了。既然張兄問了,在在下答之前,請問張兄,面對四夷,對朝廷有何建議?和或戰?可有主張?”

張思讓道:“既然將軍動問,那在下這裡倒有些愚見。”

“請講。”

“喏。”

張思讓昂然道:“張將軍方纔說,戰略主張對突厥施行長期削弱的策略,於此,在下不同意。所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削弱敵方的同時,我方不也在損傷嗎?”

張昌宗道:“說到損傷,我認爲不能撇開戰爭的本質去談損傷,枉顧根基空談損傷以講仁義的做法,那就是耍流氓。戰爭的本質是什麼?是爲國家利益服務!不是爲國爲民而發動的戰爭,那是不得人心的,國雖大,忘戰必危,好戰必亡。唯有本着利國利民的基礎上發動的戰爭,纔是得人心的戰爭。而若是爲國爲民,若是保家衛國,以少量的損傷換取家國民族的存續,難道不是應該的嗎?不是軍隊應該盡到的責任嗎?若軍隊都怕犧牲,還還談何保家衛國?那軍隊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張思讓啞然。而聽衆們,臺上的大佬和臺下的年輕人們,不少人爲張昌宗的發言擊節讚歎不已,顯然是覺得他說的有道理。

張昌宗笑着抱拳致意表示感謝,謝完了,張昌宗又道:“方纔張兄所言,似乎是出自憐惜士卒,出自仁義之心?”

張思讓道:“正是。前隋廣加征伐,死傷壯丁無數,乃至暴政而亡,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將軍以爲然否?”

張昌宗依舊微笑着,慢條斯理的道:“說來說去,還是仁義的問題。既然張兄說到仁義,是該論一論。論及仁義,先賢們曾各有論點,而我這裡來說,我的仁,唯有四字,知行合一。心之所向,行之所終,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爲行,知決定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何謂知?”

張思讓分毫不讓,咄咄逼人的繼續追問。張昌宗自然也不懼他,朗聲道:“知者,良知也。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於良知之上立志、勤學、修身、篤行,便是我的仁。此是我私德之仁,還有大仁。爲君者各修其德,爲臣者各盡其忠,爲民者各思其職,則天下太平,是爲大仁。”

“叮!”

竟一起響起好多聲敲磬的聲音,冷子暢左右看看,不止臺上的大佬們,便是臺下的後輩們,都有許多人敲了磬。

冷子暢滿臉笑的勸道:“還請大家不要着急,一個一個來,否則,大家擠在一起發言,亂糟糟地,豈不是說什麼都聽不清了?不如,請臺上的先生們先來可好?”

“大善。”

衆人紛紛點頭。臺上的大佬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王恭顯然是急性子,立即搶着道:“王某先來?”

衆大佬不禁苦笑,只得讓他先來。王恭立即問道:“孟子云,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汝之良知,便是仁乎?”

張昌宗理所應當:“便是仁。君王、臣子、百姓,大家都在一個國裡,各司其職,各擔其事,君王治理好國家,臣子輔佐好君王,士農工商諸百姓做好自己分內之事,例如,農耕好田,士做好教化工作,爲國家開啓民智,輸送更多的人才,格斯其中,難道不是一副國泰民安的景象嗎?這不是仁政嗎?”

河汾學派的根本依舊是儒家的仁政愛民爲本,講究君王勤於納諫,重視民生。太宗朝的魏徵便是河汾學派的佼佼者。

張昌宗的觀點出自王陽明的心學,但又不全然是心學的東西,有他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在其中。當今的形勢,自兩晉南北朝以來,一直都有談玄之風。大唐立國,以老子後人自居,談玄之風並未斷絕。如今女皇又崇佛,佛教一時興起,論禪之風盛行。

相比佛道,儒家這時的情況有些弱勢,雖說科舉選士,但科舉重詩賦而輕經學之風漸起,對儒學發展並不利。有識之士中,已漸漸有了儒學需改革的認識,

張昌宗今天提出的觀點,並不是所有大佬都贊同,但卻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和思路,一個與佛道截然不同的,根植於儒家仁義爲本的根基上的新方向。

於是,本來是要辯論針對四夷的政策,最後卻歪樓成了儒學討論會。張昌宗自然是樂見其成的,他覺得對畏威而不懷德的四夷來說,唯有戰爭才能換來長久的安寧。四夷就像對中原虎視眈眈的餓狼,只要中原王朝露出一絲軟弱,他們就能羣起而上,分食中原。

張昌宗拋出的知行合一的觀點就像是引子,徹底引燃了大佬們和與會人士的熱情,支持佛家觀點也好,支持道家觀點也好,儒家子弟也好,各自暢所欲言,闡述觀點,各種觀點、思想相碰撞,交匯出精彩的思想火花。

張昌宗堅持着自己的觀點,與各家思想相碰撞,以辯論做交流,互相說服,互相駁斥,頗有興致勃勃之感,說到興起時,拍桌子、擼袖子,什麼斯文,什麼教養都忘記了,先說服對方再說。

看着侃侃而談的張昌宗,東正先生跟廣陵先生低聲附耳道:“悟觀兄,你說這張昌宗真是上官修儀的弟子?”

曹參:“據聞,張昌宗的蒙師是義豐李欽讓,座師卻是上官修儀,是否還有旁地師承……倒未曾聽說。”

東正先生有些嘀咕:“上官擅詩文,此事聞名天下,也多有筆墨流出,但於儒學……能教出張昌宗這等弟子的,非大儒不可爲之,上官嘛……”

東正先生笑着搖搖頭,雖未明說,但意思已然明瞭。曹參心頭一動,道:“此事不急,且先看看再說也不遲。”

這一場文會,從白天一直進行到晚上,與第二主題的熱鬧相比,賽詩會上的詩作雖然算得上佳作,但第二主題後投到季刊的衆多文章相比,卻顯得相形見絀。

與詩篇相比,更精彩的是衆多文章中精彩的思想碰撞,這些思想的產生和交流,不止影響到本朝儒學的發展,成爲文化史上的一大盛事,亦發展出許多流芳千古的學說、學派,史稱“洗月臺爭鳴宴”。

這些都是後話,最直觀的影響是,張昌宗一宴成名,成爲了天下共知的才子,儒學造詣過人的年輕士子,爲士林看重。

第七十七章 千金公主第五十四章 人窮志短第199章 設擂第135章 贈風扇第317章 驚變第318章 失望第396章 退意第477章 小人得志第122章 小狼狗與老刺蝟第382章 名士之後第163章 時機第407章 貴在相知第219章 吟詩第130章 物是人非第四十九章 童言稚語對朝參第九十九章 豁然開朗第三章 張氏兒郎第261章 論局第347章 迎親第376章 馬腳第415章 難圓第131章 膽大心細第349章 解惑與坦言第六十三章 崇秀第十九章 話果然不能亂說第128章 小發現第184章 蓮……蓮花?!第九十三章 剖析第116章 營生第221章第491章 難解之局第261章 論局第252章 下雪天清閒日第七十一章 笨拙的勉勵第331章 戰論第五十三章 歡喜第六章 爲保護貞操而讀書第143章 廣而告之第222章 出師第391章 妙計第499章 終於出孝第189章 有所求第117章 師徒交心第476章 定計第125章 好好學習第360章 初來乍到第373章 經由第三十五章 “名”動長安第381章 歐皇附體第261章 論局第242章 三陽宮第284章 志得意滿第146章 講道理第六十章 千古立忠義第四十五章 想不明白的事兒第一百章 枉然第428章 進宮第242章 三陽宮第四章 形勢比人強第244章 不是花中偏愛菊第296章 命運第468章 疑惑第274章第352章 變化第九十七章 兩兩驕縱第七十五章 拜師被拒第340章 往事與未來第412章 頓悟第257章 大賓第244章 不是花中偏愛菊第三十二章 上陣親兄弟第448章 規劃與展望第477章 小人得志第342章 備婚第346章 前夜第225章 良心第226章 平凡的真實第201章 張大將軍第200章 其人神勇第十一章 打賭第286章 狗膽包天第535章 朝辯請封第十五章 道理第九十七章 兩兩驕縱第140章 誠與意第481章 報訊第295章 執念第161章 盡在掌中第183章 月如故第318章 失望第219章 吟詩第302章 人心第八十四章 上官師父的第一課第508章 良心第373章 經由第121章 安頓第511章 共議未來第177章 狀似無意第221章
第七十七章 千金公主第五十四章 人窮志短第199章 設擂第135章 贈風扇第317章 驚變第318章 失望第396章 退意第477章 小人得志第122章 小狼狗與老刺蝟第382章 名士之後第163章 時機第407章 貴在相知第219章 吟詩第130章 物是人非第四十九章 童言稚語對朝參第九十九章 豁然開朗第三章 張氏兒郎第261章 論局第347章 迎親第376章 馬腳第415章 難圓第131章 膽大心細第349章 解惑與坦言第六十三章 崇秀第十九章 話果然不能亂說第128章 小發現第184章 蓮……蓮花?!第九十三章 剖析第116章 營生第221章第491章 難解之局第261章 論局第252章 下雪天清閒日第七十一章 笨拙的勉勵第331章 戰論第五十三章 歡喜第六章 爲保護貞操而讀書第143章 廣而告之第222章 出師第391章 妙計第499章 終於出孝第189章 有所求第117章 師徒交心第476章 定計第125章 好好學習第360章 初來乍到第373章 經由第三十五章 “名”動長安第381章 歐皇附體第261章 論局第242章 三陽宮第284章 志得意滿第146章 講道理第六十章 千古立忠義第四十五章 想不明白的事兒第一百章 枉然第428章 進宮第242章 三陽宮第四章 形勢比人強第244章 不是花中偏愛菊第296章 命運第468章 疑惑第274章第352章 變化第九十七章 兩兩驕縱第七十五章 拜師被拒第340章 往事與未來第412章 頓悟第257章 大賓第244章 不是花中偏愛菊第三十二章 上陣親兄弟第448章 規劃與展望第477章 小人得志第342章 備婚第346章 前夜第225章 良心第226章 平凡的真實第201章 張大將軍第200章 其人神勇第十一章 打賭第286章 狗膽包天第535章 朝辯請封第十五章 道理第九十七章 兩兩驕縱第140章 誠與意第481章 報訊第295章 執念第161章 盡在掌中第183章 月如故第318章 失望第219章 吟詩第302章 人心第八十四章 上官師父的第一課第508章 良心第373章 經由第121章 安頓第511章 共議未來第177章 狀似無意第2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