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暗渡陳倉

糧多的老百姓自然選擇另一條路,即出售餘糧。

但糧食是重要物資,得由政|府統一收購,黑市交易是違法的。農業稅收已經按市面糧價來徵,總不至於讓你在黑市上賣糧賺錢,沒有這個道理!

這樣老百姓把糧食按統購價賣給政|府,政|府再統一對外交易賺差價,這項工作就由商界不死的小強黃獻廷來負責。他被任命爲東北糧食總局的局長,開始用他所擅長的經營之道,爲好女婿張漢卿的掙錢大計出大力。對做這行輕車熟路的黃奉廷來說,有機會集中了全東北的糧食在手,是半生沒有碰到的大考驗,不過他喜歡,這也是黃家東山再起的標誌事件。

無所不至的人民黨基層,通過撲天蓋地的宣傳,給了黃奉廷收糧工作以大力的支持,也讓他有了信心。人民黨組織了大批“政策演講團、工作組”,把政|府的政策向鄉村一級傳達。

平價收糧、高價出售,看起來似乎是一本萬利。畢竟去掉消耗、交通及保管費用和經辦人員的薪資,剩下的差價都是淨賺。但是張漢卿並不滿足,他連現付都不想支出----政|府太缺錢了。

所以他要求收購糧款不直接現付,而是由老百姓選擇國庫券或糧票。

國庫券上標註本金,按一年、兩年或三年,分別約定一定的利息,到期後政|府將以付現的廣式全額支付本息,兌現地點在各鄉之財政所。當然,爲吸引存儲,時間越長,利息會越高。像一年期國庫券利息爲3%,兩年爲7%,三年爲12%。

相當於把糧食存了定期。

這利息會不會高了?張漢卿笑意盈盈:“沒關係,在開始,不會有多少人要這個東西,他們肯定都是去換無利的糧票的。糧票,纔是我們的重頭戲!”

老百姓是最精明的。國庫券的利息再高,一時半刻之間不能兌現也只能是“白條”,要是需要用到錢怎麼辦?還是糧票最好了。這是中國農民千百年來儲糧備荒的習慣,怎能輕易改掉?

相比較國庫券強制的性質,糧票的出現就人性化多了,對政|府的壓力也小些。這是因爲,國庫券是要還本息的,而糧票則不然。

它的設計之初,就是配合國庫券給人們信心的。由於都是政|府發行的,人們自然開始會將信將疑。當抱着試試看的心態把一部分糧食換成糧票後,然後一定有人再把它兌成現糧。

一者手中沒有現糧了,符合政|府的“不準屯積糧食”的法令,二者如果真的能夠兌換自由,只要政|府信譽好,還是方便及時的糧票比國庫券相對安全得多,儘管國庫券有什麼利息。

這纔是張漢卿的本意:他寧可人們使用糧票,而不願意人們使用國庫券,如果可以選擇的話。

因爲,就是因爲糧票沒有利息,在未來可以讓政|府省一筆。

糧票同樣是政|府發行按一定面額(面額爲十斤、五十斤、一百斤)發行的紙鈔,不過與國庫券不同的是,在換取糧票的同時可以搭配一定比例的現金以供其日常使用,通常是九比一。

這是張漢卿的創舉,這其實相當於把糧食存銀行了,不過連利息都沒有!但好處是百姓們不需要爲糧食的儲存發愁,而且兌現方便,所有鄉鎮之糧管所都可以隨時憑票領糧。

不會出現市面上糧票都被兌現成糧食的機會,只要嚴格控制家庭存糧。

出於對未來糧食收成的不信任,也是對於糧食的熱愛,大多數的農民一開始選擇了能夠隨時兌現現糧的糧票。這樣正好,政|府還省得使用爲數不多的大洋呢。

千百年來,農民起義沒有一次是真正成功的,原因,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們已經給出了很中肯的結論:農民意識的狹隘性和政治上的短視,說得好聽點叫小農意識,這也是農民不能成爲革命領導者的原因。

眼前利益爲重、放不開手腳、過得去就好。

不用擔心屆時糧票兌不出現糧----因爲耕地不斷擴大的原因,政|府在下一年度向耕種者徵收的 “地租”即稅收也會更多,而且老百姓餘糧公“存”的數額也會更大。糧食雖然是必須品,但只要政|府信譽良好,能夠隨時憑票換得糧食,沒人願意冒着犯法的風險非要把票變現。由於糧票的可及時兌換性(其實也兌不了多少,政|府對餘糧的管控是很嚴格的,你沒事放些糧食在家裡招賊嗎?),老百姓起初還是很喜歡它的,當然是相對於國庫券而言,至少是心裡安穩些。

這和銀行業的經營是一個道理,只要不擠兌,正常經營的銀行資金有進有出,便沒有事。

至於政|府會不會賴賬?反正我們勞苦大衆一慣是有選擇性地被迫相信了,要不,怎麼對得起口吐橫沫、契而不捨、真情流露的人民黨農工部和宣傳部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工作人員?

這樣,以極少的代價,政|府得以把東北大地上的大部分農業產出集中對外出售,狠賺了一筆。

起步階段是最痛苦的,因爲既要保證最大限度地把糧食賣了,又時刻要注意不要讓糧票兌現落空。無論糧票還是國庫券,都是全新的東西,至少在這個時代是。它的唯一死穴是信用,張漢卿也花了很大代價保證了他的自由兌現,即使是政|府因投資過大而青黃不接的時候。

其實國庫券與糧票都是政|府用一張紙換得實物,只是一個時間較長、一個時間較短而已。

這樣一捂一年。由於糧票和一年期國庫券都安全、及時的可兌現性,一些稍微聰明些的百姓就覺得,放在手裡一年都“用不着”動的糧票,與一年“不能”動的國庫券,安全係數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國庫券在兌現時還能多出幾斗的所謂“利息”來:十畝地的收成“存”入糧管所,一年後能多出鬥半的利息。

因爲糧食的連續豐收,有些靈活的農民想到爲什麼攥着一堆不生錢的糧票呢?國庫券還能有利息呢!這樣,滯銷一年的國庫券開始火起來。

作爲良性循環,普通農民看到它的好處和政|府無條件兌現的決心和事實後,也在當時較少投資機會的條件下,第二年、第三年發行的國庫被越來越多的人購買。而且更利好的是,因爲利息更高,三年期的國庫券的發行情況更好。國庫券的發行從籌備時的不到兩百萬一下子跳到六千萬,第三年又增到一億五千萬。

藉着工業大規模投產的東風,這個數字的擴大不值得擔心,完成最原始積累的政|府財政完全負擔得起。因爲相同規模的工業收入一定會超過農業所得,否則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區分在政治經濟學上就沒有意義。大不了用工業的盈餘再來反哺農業。而且,每年都要發行新一期的國庫券,雖然有些像寅吃卯糧,但總算能緩一口氣嘛。

通過這種方式,政|府所發行的國庫券開始得以比較順暢地進行了。老百姓信任政|府了,一些更大膽的舉措也可以實施而不像開始強制發行國庫券那樣受到各地的抑制。

張漢卿笑了,他把它叫做“暗渡陳倉”。

於是張漢卿再發行各種“券”就順利多了。

通過各種“券”,將東三省雜散在民間的資本用以幣易物的形式逐漸集中到政|府手中。少帥論別的比不上他爹,就整錢的能耐比他爹要強得多了。大帥整錢靠做馬賊、鬍子,那錢來得不地道。少帥“念”過洋書,懂經濟,掙錢的方法要酷得多了。

比如東北特產是大豆,少帥就專門倒騰大豆到國際市場去賣,挺來錢。有人要說了,倒騰大豆能掙幾個錢?倒騰和倒騰不一樣,人家少帥發行的是一種不可兌換的“大豆券”,除了有花以外和廢紙一樣。少帥拿了那個廢紙向老鄉強購大豆,拿了大豆出口去換錢,換了錢去買軍火、搞建設。雖說初期殘酷了些,但是這是積貧積弱的中國要想走向復甦必不可少的第一步。想當初正史上中共政權也是用以農補工的方式行了幾十年才走向工業的發展,而正史上的某個超級大國也就是依靠不斷印製美元來維持其經濟地位的,看來作法異曲同工。不過此張漢卿比正史上的少帥強了些,他可不會幹那些殺雞取卵的矬事。將來發達了,各種“券”還是要兌現的,就權當它目前是一個爲期N年的國債吧。

各種“債”與“券”,本質就是以東北自治政|府控制下的銀行所發行的債、券來易物的交易。由於是在各省政|府管轄範圍內通行,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市面上流通的奉小洋票和現洋,讓曾經在東北金融領域呼風喚雨的外國銀行特別是日資銀行大呼傷不起,因爲他們被合理合法地剝奪了進入東北農村的觸角----農村無款可存,農民只有“債”、“券”和“票”,在工業還不發達的東北地區,光靠着城市裡人那少得可憐的交易量,開銀行不是一個好主意。

他們也想通過政|府向北洋政|府施壓,但因爲東三省實質上是一個獨|立的王國,中|央的財政政策對關外不管用,因爲人家自治了麼。

第874章 圍城打援(中)第350章 暗渡陳倉第29章 君子與小人第174章 風骨第249章 後發制人第535章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第62章 老司機第160章 進攻第402章 同病相憐第247章 利益交換第127章 軍閥時代第848章 用實力說話第949章 美國的正義第672章 大國抱負第512章 姓張還是姓楊第629章 中國向何處去第107章 詭異第976章 統戰第825章 一切盡在掌控第531章 吳冠張戴第619章 三方反直第708章 民族資本的興起第849章 調兵遣將第684章 裁兵(下)第763章 挑撥第342章 廉價勞動力第624章 各領風騷第715章 人民黨萬歲第8章 鼓手與打手第730章 緋聞第166章 唯我韓大將軍第656章 易幟風波第253章 圖謀第84章 論英雄第932章 爭風第619章 三方反直第127章 軍閥時代第510章 入疆第75章 走狗與臉面第248章 摻沙子第439章 用心良苦第482章 且行且珍惜第295章 陸建章之死第18章 吾爲四萬萬人爭人格第319章 頂回去第126章 梟雄之死第608章 閒得蛋疼第431章 天津大買辦第513章 閱兵式第165章 咬第796章 美人揪心第304章 反彈第323章 妥協第236章 建黨第335章 糧食告急第770章 有緣第59章 機鋒第668章 會晤第341章 斬首第424章 出山之邀第862章 擊斃是最好的尊重第467章 試探第180章 被惦記上了第906章 黃海硝煙第71章 錢袋子第212章 了結第790章 那層紗第331章 急轉直下第761章 暗流第404章 手段第795章 得寸進尺第171章 差點閃了老腰第232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419章 一將難求第92章 後院起火第189章 一次豪賭第326章 請願第375章 五四運動第973章 平安夜時不平安第729 爭風吃醋第691章 一則笑話第99章 打上門第785章 如此撫慰第457章 毒瘤第135章 洗腦第374章 弱國無外交第686章 威第349章 國庫券與糧票第269章 行政管理之初體驗(上)第875章 圍城打援(下)第662章 溫水煮青蛙(下)第494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972章 輕舞飛揚第782章 第一次政治危機第87章 同牀異夢第370章 和平談判第81章 打茶圍第625章 空襲之後第965章 刀尖舞蹈第95章 鬥嘴
第874章 圍城打援(中)第350章 暗渡陳倉第29章 君子與小人第174章 風骨第249章 後發制人第535章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第62章 老司機第160章 進攻第402章 同病相憐第247章 利益交換第127章 軍閥時代第848章 用實力說話第949章 美國的正義第672章 大國抱負第512章 姓張還是姓楊第629章 中國向何處去第107章 詭異第976章 統戰第825章 一切盡在掌控第531章 吳冠張戴第619章 三方反直第708章 民族資本的興起第849章 調兵遣將第684章 裁兵(下)第763章 挑撥第342章 廉價勞動力第624章 各領風騷第715章 人民黨萬歲第8章 鼓手與打手第730章 緋聞第166章 唯我韓大將軍第656章 易幟風波第253章 圖謀第84章 論英雄第932章 爭風第619章 三方反直第127章 軍閥時代第510章 入疆第75章 走狗與臉面第248章 摻沙子第439章 用心良苦第482章 且行且珍惜第295章 陸建章之死第18章 吾爲四萬萬人爭人格第319章 頂回去第126章 梟雄之死第608章 閒得蛋疼第431章 天津大買辦第513章 閱兵式第165章 咬第796章 美人揪心第304章 反彈第323章 妥協第236章 建黨第335章 糧食告急第770章 有緣第59章 機鋒第668章 會晤第341章 斬首第424章 出山之邀第862章 擊斃是最好的尊重第467章 試探第180章 被惦記上了第906章 黃海硝煙第71章 錢袋子第212章 了結第790章 那層紗第331章 急轉直下第761章 暗流第404章 手段第795章 得寸進尺第171章 差點閃了老腰第232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419章 一將難求第92章 後院起火第189章 一次豪賭第326章 請願第375章 五四運動第973章 平安夜時不平安第729 爭風吃醋第691章 一則笑話第99章 打上門第785章 如此撫慰第457章 毒瘤第135章 洗腦第374章 弱國無外交第686章 威第349章 國庫券與糧票第269章 行政管理之初體驗(上)第875章 圍城打援(下)第662章 溫水煮青蛙(下)第494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972章 輕舞飛揚第782章 第一次政治危機第87章 同牀異夢第370章 和平談判第81章 打茶圍第625章 空襲之後第965章 刀尖舞蹈第95章 鬥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