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

沒有購買就沒有銷售,沒有銷售就沒有生產,沒有生產就沒有拖拉機廠的擴大再生產動力,就沒有發展。怎麼辦?

政|府有的中辦法!一家買不起?那就把五戶或十戶農民的財力集中起來添置一臺共用。還是買不起?貸款唄!農民資金信用合作社就是搞這個的,通過五戶或十戶聯保,先把設備拉回家裡用。這樣,通過大家的集資,讓它的大規模使用成爲可能。

農閒時閒置怎麼辦?出租啊!在閒暇時間,一些腦筋開闊的人用它做起了運輸。便利、可承受的價格,使東北拖拉機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其使用率在全球也是頂尖的,同時也迫使交通情況得到好轉----需求導致政|府的作爲,花大力氣鋪設的公路不就是讓大家發財的麼。

因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進行規模化生產,從而降低了單位成本;因爲增添的必要性和方便性,老百姓們歡天喜地地紛紛搶購,很多地方出現一機難求、排隊預約的局面。

市場熱情飽滿,拖拉機廠的生產紅紅火火,這種場景,是致力於工業救國的薛廣森從來沒有想到過的,他覺得自己爲國家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對於繼續研究不同地形下使用的拖拉機也有了激情。

而如果不是限於當前的資金及設備,奉天拖拉機廠完全可以擴大它的規模,以更好地降低成本和造福更多的老百姓。

當然,爲拖拉機的落戶立下汗馬功勞的兩位少帥岳家人也得到了極大的利潤:通過主管大規模糧食交易,使黃奉廷敏銳地認識到拖拉機這一能夠使可耕地數量有大幅增加機會的機器的遠景,也是在他的牽頭下才順暢地成立了奉天第一柴油機廠。黃家的又一次致富,正是由此開始拉開帷幕。

而於翱舟,則是代表東北農業銀行的最大出資方。他的利潤之大,你懂的。

不怕人有私心,水至清則無魚。張漢卿不會要求別人有他那種悲天憫人的覺悟,只希望能夠跟隨他的腳步讓國家發展得再快一點,適當地取得好處也是必要的。有好處不給自己人,傻嗎?自己要坐穩地位指點江山,沒有強大的力量是不行的。

不要強求那種天下爲公的理想,後世的政治書和事實告訴我們,歷史的發展有其固有的軌跡。無論現階段國家怎樣發展,總會出現一個或幾個利益集團控制國家的命脈----在後世的美國,有所謂的權貴資本主義和龐大的中產階級;在後世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的中國,同樣有一小批人主導着國家、社會和輿論的話語權。這種局面,在短期內不會改變。

而且現在可以做到子承父職,像自己的前身那位就是血泊裡繼了奉系大統而被時人認爲理所當然。但是這個局面會改變的,隨着皿煮化的政治制度越來越深入人心,那種萬年老大、世襲總統是註定不符合時代的,後世執政|黨不是廢除了幹部終身制嗎?連國家最高|領導人都只有兩屆任期!

沒有人甘心自己退出,至少張漢卿不是這樣的人。理念需要人貫徹,理想需要人傳承,這些都需要有影響力,而且是長久的。在資本時代,最有影響力的就是掌握資本,這就有話語權、有影響力、有自己的聲音。

何況現在生逢亂世,連自己的命都運都不由自己支配。奉系只露出雛形,自己在奉系也只是算作有所作爲,沒有自己的力量,那些宏圖大業,只能是紙上談兵。

所以對於自己的絕對支持力量,他深恨不能夠再強大一點。只要自己的初心不改,總有機會在未來做出修正,或者創造出一個相對公平的世界的。

且放長遠。

所以,對於財富開始有向兩位岳家集中的傾向,他是抱着樂見其成的心態的。無論是農業銀行還是黃獻廷私下成立的東北糧油公司,自己都是有股份的。錢在自己人手裡,總比在別人手裡用着要方便些吧?而且這些錢,目前走的都是正道。

集中了全東北糧食的東北自治政|府,將糧食大量賣到關內:京津、上海、濟南,賺回不少銀子。靠這些方法,東北新政有了財政支持,建設領域開始拓寬到重要的且需要長期才能見效的交通和教育方面來。

鐵路交通方面,成立安奉(丹東----奉天)、平齊(四平----齊齊哈爾)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打通奉天南北以及繞開北滿鐵路另建吉林連接黑龍江的通道,以加快對遼北勢力真空的控制。由於都是政|府財政支持及政|府控制下的東北銀行出資興建,並不對外借款,所以日本人所謂的優先借款權無效了。

水運方面,以松花江流域爲中心建立內河水運系統,並組織專家規劃該流域的水利設施。這個區域將興建若干個水庫,以有效地灌溉農田及減旱排澇。爲此,東三省水利委員會經過長達一年的調研,完成了《松花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報告》和《松花江水力發電計劃概要》這兩份極有份量的開發指南。

海運方面,開始舉東北之力開發葫蘆島並在此建設船塢、貨運碼頭和船舶修理廠。未來將進行適合於內河及淺海的船舶建造,爲中國造船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之所以放棄建設更重要的營口港,是因爲離日本控制的關東州太近,而且日本有讓當時中國望而生畏的海軍,張漢卿自知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建立可與日本相媲美的海上力量,與其花費精力錢財便宜日本人,還不如在蘇俄境內----歷史上蘇聯政時期並未對東北提出進一步要求,相對雄心勃勃要滅亡的日本來說要安全得多----雖然在本質上與日本是一丘之狢----從正史上蘇聯在擠出東北前大肆掠奪可見一般。

財政方面,統一稅制,分鴉片稅(非常時期,鴉片仍然保留,這可是財政收入大戶)、菸草稅、農業稅、牲畜稅、營業稅、關稅、戶口稅。以工業爲地方政|府投資爲由,收入全歸東三省。地方土地因由政|府借款“贖買”,以政|府需“還”利息爲名,將稅收收入的大部分劃歸地方,國稅僅佔所收稅項的9%。當然,就是這一部分算起來微薄的稅收,竟支撐了中|央政|府運作了很長時間----其它很多地方的稅收狀況極差,當地入不敷出,又拿什麼交給中|央?

第576章 別開生面的訓話第849章 調兵遣將第205章 營救第426章 招商引資第12章 君前奏對第647章 張府的座上客第107章 詭異第1011章 朝鮮戰爭的尾聲第389章 西北望第282章 中國人的脊樑第846章 中國已經崛起第316章 強硬接收第43章 少年人有朝氣第833章 強勢出擊第413章 分贓第81章 打茶圍第581章 婚禮內外第29章 君子與小人第678章 收伏第115章 借花獻佛第298章 冷槍第132章 折服第63章 找茬第762章 代號574第179章 擦屁股第743章 借雞生蛋第253章 圖謀第290章 搶械 (上)第382章 鐵漢柔情第249章 後發制人第980章 忍辱第640章 又見皇后第8章 鼓手與打手第458章 抓虎第756章 變化第914章 影響第572章 金融風暴第842章 日本式裁軍第63章 找茬第890章 各有所謀第3章 各有所思第104章 說客第139章 軍營女人第284章 欠錢的果然是大爺(上)第370章 和平談判第329章 沒有身份證第549章 炮擊總統府第508章 追逃第43章 少年人有朝氣第486章 東北義勇軍第246章 突破第795章 得寸進尺第642章 權力的第二次轉移第959章 嚴防死守第156章 出來溜溜第582章 舊瓶裝新酒第879章 誘餌第672章 大國抱負第509章 謎局第107章 詭異第447章 開府建衙第940章 少帥的怒火第795章 得寸進尺第719章 邂逅第190章 商業帝國之雛形第343章 後院第421章 崑崙壓頂第934章 撞破第346章 進門之辯第162章 一戰成名第814章 金蟬脫殼第20章 高低第373章 說客(下)第531章 吳冠張戴第216章 非常手段第683章 裁兵(上)第340章 親密接觸第239章 有情有義第758章 呼聲與應對第212章 了結第766章 火辣第254章 敘舊第78章 裂痕第162章 一戰成名第167章 獎賞第167章 獎賞第369章 呼倫貝爾頭籌第579章 外交家第38章 借東風第274章 西原借款第517章 民族政策之初體驗第364章 人盡其用第235章 軍訓總監第656章 易幟風波第505章 出塞第586章 詩壇先鋒第275章 賑災(上)第511章 推心置腹第835章 轟動民國的離婚案第56章 結義
第576章 別開生面的訓話第849章 調兵遣將第205章 營救第426章 招商引資第12章 君前奏對第647章 張府的座上客第107章 詭異第1011章 朝鮮戰爭的尾聲第389章 西北望第282章 中國人的脊樑第846章 中國已經崛起第316章 強硬接收第43章 少年人有朝氣第833章 強勢出擊第413章 分贓第81章 打茶圍第581章 婚禮內外第29章 君子與小人第678章 收伏第115章 借花獻佛第298章 冷槍第132章 折服第63章 找茬第762章 代號574第179章 擦屁股第743章 借雞生蛋第253章 圖謀第290章 搶械 (上)第382章 鐵漢柔情第249章 後發制人第980章 忍辱第640章 又見皇后第8章 鼓手與打手第458章 抓虎第756章 變化第914章 影響第572章 金融風暴第842章 日本式裁軍第63章 找茬第890章 各有所謀第3章 各有所思第104章 說客第139章 軍營女人第284章 欠錢的果然是大爺(上)第370章 和平談判第329章 沒有身份證第549章 炮擊總統府第508章 追逃第43章 少年人有朝氣第486章 東北義勇軍第246章 突破第795章 得寸進尺第642章 權力的第二次轉移第959章 嚴防死守第156章 出來溜溜第582章 舊瓶裝新酒第879章 誘餌第672章 大國抱負第509章 謎局第107章 詭異第447章 開府建衙第940章 少帥的怒火第795章 得寸進尺第719章 邂逅第190章 商業帝國之雛形第343章 後院第421章 崑崙壓頂第934章 撞破第346章 進門之辯第162章 一戰成名第814章 金蟬脫殼第20章 高低第373章 說客(下)第531章 吳冠張戴第216章 非常手段第683章 裁兵(上)第340章 親密接觸第239章 有情有義第758章 呼聲與應對第212章 了結第766章 火辣第254章 敘舊第78章 裂痕第162章 一戰成名第167章 獎賞第167章 獎賞第369章 呼倫貝爾頭籌第579章 外交家第38章 借東風第274章 西原借款第517章 民族政策之初體驗第364章 人盡其用第235章 軍訓總監第656章 易幟風波第505章 出塞第586章 詩壇先鋒第275章 賑災(上)第511章 推心置腹第835章 轟動民國的離婚案第56章 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