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裁兵(上)

“統一軍令”是建立一箇中央集權政|府所必須的政策,東南方軍事節節勝利之時,國際裁軍的呼聲已經無法可以忽視。國際上對於段祺瑞爲執政的政|府表示支持,但也呼籲中國裁兵----一個並不富裕的國家竟然在此時擁有了120萬人的陸軍!

奉系也需要精減兵源:在奉軍和人民軍壯大的過程中,吸收了大量的俘虜官兵,難免有良莠不齊之現象。此外因爲東北講武堂和人民軍政治教導團培養出來的軍事與政治幹部供不應求,許多部隊無論從戰鬥力還是政治素養上都有待提高。

由於中國在形式上達成統一,預計在國內,人民軍有完全的能力壓制任何反對力量。在這種情況下,繼續單純的比較軍隊的數量意義不大。

在經濟上繼續供養這麼龐大的軍隊也很吃力:隨着五年制義務教育在中央控制各省展開,接着從德國進口的上千臺機牀陸續到港,以及擴大建設漢陽兵工廠、江南機器製造局,建設西安飛機制造廠、瀋陽飛機制造廠、哈爾濱水上飛機制造廠等軍工項目耗資巨大。

而且連續經歷了一番大戰,中原各地均需休養生息,維持這麼多的兵力在國家財政上也確實有心無力。

二十世紀國際形勢都是以休養生息爲主,各國都沒有能力、也沒有合適的土壤來支持政|府的軍事行爲,所以此後一段時間內將是中國發展經濟的黃金時期。

於是精兵減政迅速成爲此一階段的重要事項,國家把有限的財力投入到經濟建設中來。對於這點,國民黨還是贊同的----反正孫逸仙先生目前手下已經無兵,那就徹底爲國家謀和平、爲百姓謀福祉吧!人民黨要自斷臂膀,求之不得呢。

所以根據張漢卿的意見,經過一個多月的醞釀和協商,“國防委員會”定下基調,要召開各方會議,討論裁兵事宜。

在佔支配性地位的人民軍總部及“國防委員會”的要求下,川、滇、桂、黔諸地方勢力派出代表到達北京舉行會談。

四川自民國初經歷了尹昌衡督川、熊克武反袁、陳宦圖川、劉存厚亂川、熊克武時期、速成系的崛起、劉成勳短暫主政、討賊之戰後,北京政|府任命楊森爲四川軍務督理,鄧錫侯爲四川省長,劉存厚爲川陝邊防督辦,劉湘爲川滇邊防督辦。

楊森被委任爲四川軍務督理,大權在握。於是,速成系分裂成劉湘的舊二軍和楊森的新二軍兩個系統。對於楊森的後來居上,劉湘表面上不動聲色,但暗中聯絡劉成勳、劉文輝、賴心輝等,形成“三劉一賴”的反楊聯盟,並對楊森之王纘緒等部進行策反。

四川內戰已是必然,張漢卿對於川中亂局倒不在意,亂就亂吧,他正好各個擊破。

黔軍暨響應孫逸仙討伐桂系陸榮廷後,黔軍遂歸於袁祖銘。袁任黔軍總司令後,將黔軍編爲6個師。好不容易擴充的部隊,怎忍一朝棄之?只是以張作相爲首的“裁兵委員會”有不容置疑的堅毅,袁祖銘不得已嚥下了口水,但表示自己人少,須等待人民軍先行裁撤。

滇軍的前身是清末的雲南新軍。20世紀初,清政|府在雲南設立新軍兩鎮,以守衛邊疆、強化統治,未料想卻反被新軍推翻。隨後,在蔡鍔將軍的引領下,滇軍率先反對袁世凱稱帝,打響了護國戰爭的第一槍,一時名噪全國,成就了滇軍最早的光榮。

唐繼堯上任雲南都督時,滇軍由只有兩個師的陸軍,短短的時間裡擴充到三個軍,人數在十萬人上下,並以先進的軍事理論技術及優秀的軍事領導人員充實部隊。當時的滇軍骨幹指揮人員,百分之八十來自雲南講武堂,講武堂於滇軍的意義,不亞於黃埔軍校於國民黨軍隊的意義。

唐繼堯上任雲南都督以後,整軍治武,以辦訓練團的名義,從北洋軍閥手裡騙取了不少武器裝備(護國戰爭之前)。另外,他還四處派人,從德國,日本,法國(法國的武器主要由當時的法殖民地越南運入雲南)購進不少武器,這些武器充實到滇軍裡,大大提升了滇軍的戰鬥力。

在行政管理方面唐繼堯也做了不少事情,例如在會澤組建銅業有限公司,在全省對礦業實行統一管理,鼓勵商業活動等等。這些措施,有力的保證了全省的財政收入,成爲後來護國戰爭的重要經濟支撐。

這樣的局面之下,若是統一於中央,無疑多年的心血爲他人作嫁衣裳,唐自然心裡不痛快。

桂系方面,李宗仁的定桂軍和黃紹竑的廣西討賊軍曾聯合組成定桂討賊聯軍,先後擊敗陸榮廷和沈鴻英部,結束了舊桂系軍閥的統治。

桂軍後來整編爲廣西陸軍第1、第2軍,李任廣西綏靖公署督辦兼第1軍軍長,黃任會辦兼第2軍軍長,白崇禧任公署參謀長。這支軍隊共轄12個縱隊、1個獨立旅和1個支隊,約3萬人。

雖然兵少,但廣西兵在南方諸省中最能打仗,有句話形容得好“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

究其原因,廣西地處邊陲一隅,自古經濟文化較爲落後。秦始皇吞併六國之後向百越用兵,秦軍苦戰三年,卻毫無進展,逼得始皇帝傾盡國力開鑿靈渠,才征服了這片“蠻荒之地”。由於遠離帝國的中心,廣西成爲了流放之地,加上歷代王朝與越南的征戰,孕育出廣西好勇鬥狠、強勁剽悍的民風。

在近代,廣西兵逐漸顯示出強大的戰鬥力:席捲中國的太平天國,洪秀全最初靠的就是一支2萬多男女老少組成的“民兵”,從廣西金田一路殺到江蘇南京,幾乎推翻清朝統治。但到最後,廣西的“老兄弟”們消耗殆盡,太平天國也走向了最終的敗亡。

正史二戰中連美國名將史迪威也曾承認:“廣西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即便這樣,桂系主腦李宗仁面對人民黨摧枯拉朽的力量也不敢硬頂,主動派代表參加不說,還向張漢卿遞話說“桂軍將以少帥之馬首是瞻。”

第719章 邂逅第278章 泥巴里的陽春白雪第536章 武漢軍校第339章 就這樣被你征服第237章 政治新星第704章 整軍經武第122章 網羅第699章 大義所在第131章 問道第938章 示敵以強第531章 吳冠張戴第477章 長遠佈局第839章 昭和不和第333章 剿匪第119章 治警第848章 用實力說話第513章 閱兵式第206章 以身伺虎第647章 張府的座上客第902章 遭遇第481章 碰撞第2章 角逐第446章 筷子的哲學第11章 覲見第174章 風骨第514章 下馬威第53章 民國第一外交家第745章 德國的憤怒是中國的福音第87章 同牀異夢第712章 影響深遠的舉措第494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225章 財閥的形成第614章 坦白從寬第901章 僵持第647章 張府的座上客第226章 傾銷第703章 統一第720章 半生緣第442章 擊斃了日本浪人第525章 倒王運動第689章 文化戰線上的較量第119章 治警第196章 上門第441章 誠意第750章 海空之爭第85章 溫柔鄉第350章 暗渡陳倉第252章 跳樑小醜第418章 亮相第300章 親情第511章 推心置腹第612章 逼宮第586章 詩壇先鋒第349章 國庫券與糧票第74章 拜碼頭第520章 一場影響深遠的宴會第334章 雙管齊下第151章 好運氣的小高第697章 飄渺纏綿第519章 舌尖能抵百萬兵第913章 中華魂第418章 亮相第193章 小張縣長的強硬第386章 唐努烏梁海第169章 成婚第71章 錢袋子第984章 恩威並施第730章 緋聞第962章 得道多助第352章 拖拉機第588章 碰撞第44章 燈市口的追逐第307章 示弱第886章 危局第146章 試探第585章 不服來戰第59章 機鋒第8章 鼓手與打手第433章 與吝嗇鬼打交道第429章 迷失第54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743章 借雞生蛋第70章 少將軍的生意經第215章 皿煮集中制的第一次實踐第827章 做案與作案第78章 裂痕第587章 京漢鐵路大罷工第645章 長江上的炮擊第628章 戰後(下)第11章 覲見第90章 東風吹,戰鼓擂第576章 別開生面的訓話第347章 被窩裡的商務第96章 三個有利於第477章 長遠佈局第1000章 合圍第495章 災情如火第39章 變生卜測第473章 以史爲鑑第289章 緣份
第719章 邂逅第278章 泥巴里的陽春白雪第536章 武漢軍校第339章 就這樣被你征服第237章 政治新星第704章 整軍經武第122章 網羅第699章 大義所在第131章 問道第938章 示敵以強第531章 吳冠張戴第477章 長遠佈局第839章 昭和不和第333章 剿匪第119章 治警第848章 用實力說話第513章 閱兵式第206章 以身伺虎第647章 張府的座上客第902章 遭遇第481章 碰撞第2章 角逐第446章 筷子的哲學第11章 覲見第174章 風骨第514章 下馬威第53章 民國第一外交家第745章 德國的憤怒是中國的福音第87章 同牀異夢第712章 影響深遠的舉措第494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225章 財閥的形成第614章 坦白從寬第901章 僵持第647章 張府的座上客第226章 傾銷第703章 統一第720章 半生緣第442章 擊斃了日本浪人第525章 倒王運動第689章 文化戰線上的較量第119章 治警第196章 上門第441章 誠意第750章 海空之爭第85章 溫柔鄉第350章 暗渡陳倉第252章 跳樑小醜第418章 亮相第300章 親情第511章 推心置腹第612章 逼宮第586章 詩壇先鋒第349章 國庫券與糧票第74章 拜碼頭第520章 一場影響深遠的宴會第334章 雙管齊下第151章 好運氣的小高第697章 飄渺纏綿第519章 舌尖能抵百萬兵第913章 中華魂第418章 亮相第193章 小張縣長的強硬第386章 唐努烏梁海第169章 成婚第71章 錢袋子第984章 恩威並施第730章 緋聞第962章 得道多助第352章 拖拉機第588章 碰撞第44章 燈市口的追逐第307章 示弱第886章 危局第146章 試探第585章 不服來戰第59章 機鋒第8章 鼓手與打手第433章 與吝嗇鬼打交道第429章 迷失第54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743章 借雞生蛋第70章 少將軍的生意經第215章 皿煮集中制的第一次實踐第827章 做案與作案第78章 裂痕第587章 京漢鐵路大罷工第645章 長江上的炮擊第628章 戰後(下)第11章 覲見第90章 東風吹,戰鼓擂第576章 別開生面的訓話第347章 被窩裡的商務第96章 三個有利於第477章 長遠佈局第1000章 合圍第495章 災情如火第39章 變生卜測第473章 以史爲鑑第289章 緣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