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挖馮玉祥的牆角

“十三太保”在西北軍中是怎樣叫起來的,說法不一,不過一般認爲是在1917年前後馮玉祥任陸軍第十六混成旅旅長駐防湖南常德出任湘西鎮守使的時候。

當時馮部擁有步兵四團,炮兵一團及騎兵、工兵各一營。以李鳴鐘爲步兵第一團團長,張之江爲第二團團長,張樹聲爲第三團團長,張維璽爲第四團團長,鹿鍾麟爲炮兵團團長,劉鬱芬爲參謀長,至此第十六混成旅全體軍官均爲馮玉祥親信,這是馮玉祥軍事集團形成的開始。

所謂“五虎將”,即宋哲元、鹿鍾麟、張之江、劉鬱芬、李鳴鐘等當初的5大團長。他們久隨馮玉祥,在馮部極有威信。因勤奮好學,埋頭苦幹,逐步嶄露頭角,歷任管帶、營長、團長,治軍才能得到充分施展。

在任湘西鎮守使期間,他一面招募士兵、網羅|幹部,一面將陸建章安插在第十六混成旅中的人陸續排擠出部隊。他按照自行制定的標準招募的新兵,大多身材高大,體格健壯,作風淳樸,能吃苦耐勞,也易於接受組織和訓練。

他打破了當時一般軍隊因循守舊的陳規陋習,創造了獨具特色的練兵方法,又培養造就了一批能征善戰的青年軍官。即:機關槍營營長韓多峰、一團二營營長孫良誠、三團一營營長韓復榘、三團二營營長石友三、三團三營營長趙席聘、四團一營營長劉汝明、四團二營營長佟麟閣、以及炮兵營長孫連仲,其餘也都是營級軍官。

這些營級軍官,特別爲馮氏信任和倚重。馮部官兵在豔羨之餘,於是套用了京劇《珠簾寨》中李克用寵用十三太保的故事,將孫良誠、孫連仲、韓復榘、韓多峰、佟麟閣、劉汝明、石友三、張維璽、程希賢、過之綱、聞承烈、葛金章、趙席聘等13名軍官,也稱之爲“十三太保”。這名稱的內涵既有戲謔,也有諷刺。

“太保”本是我國古代官職的名稱,是輔佐太子的官。西北軍中的所謂太保,顯然是借喻

馮玉祥的這13名“太保”,從年齡上來說,大都是1890年前後生人,比馮玉祥年青一些。從籍貫上來說,都是北方人(淮河以北),比如石友三是吉林省人,過之綱是安徽省蒙城人,韓復榘是河北人,韓多峰是山東人,我把他們都稱之爲北方人。實際上馮玉祥西北軍的成員,大抵也是北方人。

西北軍的“十三太保”之所以得到馮氏的信任和倚重,除了這些人稟承了西北軍的傳統能忍艱耐苦外,還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勇敢善戰,一是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憑心而論,在正史上馮玉祥的“西北軍”是各路軍閥的部隊中戰鬥力最強的。

但真正有規模的“西北軍”是在“北京政變”後、馮任國民革命軍司令後獨佔大西北後才逐漸形成的,此時馮系勢力因無發展空間,遠沒達到那種規模。

這些將領中,張漢卿最熟悉的莫過於宋哲元、佟麟閣、張維璽、韓復榘了。在這風雲突變之際,張漢卿決定先從張維璽下手。此時他駐守在六安,正與人民軍先頭部隊接上頭。

張維璽在幼年時代曾經讀過幾年書,從軍後又勤奮好學,博覽兵書,在西北軍裡有“儒將”之稱。

他不僅自己好學,對部下軍官隨時組織讀書會,親自督促他們學習文化和鑽研武學書籍。張維璽當營長的時候,馮玉祥曾委託他編撰一本《軍士勤務書》,作爲連隊中當班長的平、戰兩時職責、任務的規範準則。

這是因爲張維璽是從當學兵出身,對於軍士勤務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而這本書寫得很好,深受馮玉祥讚賞,印發全軍軍士人手一冊,奉爲圭臬。張維璽爲撰寫這本書而勞累過度,影響了目力,成了近視眼。

當時馮先生所部第十六混成旅,上自旅長,下至伙伕,全旅沒有一個戴眼鏡的。當張維璽向馮玉祥請示配製眼鏡時,馮曾問他不戴眼鏡能看多遠?他答說能看五、六米達。從此軍中就給他起了兩個綽號:“六米達”和“張瞎子”。

張維璽擅長練兵,他對於練兵有獨到之處,在西北軍的同行中很少能出其右者。每屆年終校閱時,無論是學科、術科、操場、野外或內務、衛生、軍紀、風紀,張維璽部部是名列前茅。

就這樣一個人才,卻爲馮玉祥所不容。據“奉情局”的消息,原因如下:

1921年春,馮玉祥得知曾與已結下夙怨的鄂督王佔元將由武漢乘京漢路火車晉京公幹的消息,曾經召集營長以上軍官密議,在王佔元路過信陽車站時把他扣留,要挾他清還積欠半年的全旅糧餉。

由於張維璽與王佔元同爲館陶縣的小同鄉,張維璽竟把這個秘密計劃偷偷地透露給王佔元。王佔元遂改道乘船至南京,轉乘津浦路火車北上。馮玉祥對於王佔元的忽然改道,斷定有人泄密,經過百般訪察,始知是張維璽所爲。

但一因此事不便向外張揚,二因正值部隊即將開拔,張維璽身任團長,且系一員有勇知方的戰將,當時馮玉祥姑且隱忍未發。及至蕭耀南從信陽搶佔列車運兵鄂省時,張維璽知道馮玉祥不敢在明面上反對吳佩孚,因此駐守車站的他下令不予阻擋。

於是馮對他新舊賬一齊算,用這個理由就把張維璽的團長職撤掉,轉任師屬修械所所長,這是一種降職降級的待遇。張漢卿就利用這一點,他派于學忠夜會張維璽,進行勸降。

于學忠在武漢與張維璽曾有一面之緣,彼時不過是一營長,不出兩年時間,一躍而團長、旅長,現在是代理第8師管有1萬5千人的少將師長了,估計要不了多久,第三顆星將會讓他的星輝更燦爛。兩人多年前即已惺惺相惜,此時相見,大有不勝唏噓之感。

張維璽還在等待馮玉祥再復召用:馮一手訓練出來的官和兵,尤其是軍官,是輕易不讓走開的。犯了過失的,或撤職或降級,過了一段時間,仍可恢復原職原級,並且不影響升遷。

但是于學忠帶來張漢卿對他的讚賞卻讓他非常動心。張漢卿允諾:只要張維璽肯加入人民軍隊伍,立即將是少將旅長軍銜。有于學忠這個例子,張維璽不由得不心動。張漢卿知人善任的名聲在外,而且人民軍如今的力量也大有席捲天下之勢,作明星還是泯然衆人不用多說了。

馮玉祥出身平民,因而能接近下層,與士兵同甘苦,從而得到下級的擁戴。但馮氏的帶兵方法卻是封建家長式的,甚至對師長以上的高級軍官也是呼來喚去像對小孩子一樣,像韓復榘當了師長以後還曾被馮氏當着士兵的面打了40軍棍,毫不留情面。

這種帶兵方法加上其它因素,導致馮系軍官後來的紛紛背叛。張維璽也曾被當衆打過耳光,記憶深處對馮玉祥的管教非常不滿。

直奉交手已落於下風,與其碌碌在馮玉祥帳下做一敗軍之將,何如另起爐竈,打開一片新天地?於是在一個月高夜黑的晚上,張維璽投奔了張漢卿。

張維璽的到來,讓張漢卿非常高興,他興奮地對張維璽說:“你來了,人民軍中多了一員猛將。”可是在他心中,讓他最感興趣的還是此時名不見經傳、正史上後來成爲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的張自忠。

張自忠剛毅寡言,但有較高的帶兵天賦。在他就任連長三個月後,他的第二連便在全旅各連軍事考覈中奪得第一,成爲十六混成旅的“模範連”。

模範連是馮玉祥治軍的樣板,張自忠得此殊榮,幹得更加起勁了。經他訓練出來的全連126名士兵,後來幾乎個個成才,僅軍長、師長就出了十個,旅長、團長就更多了。從這時起,張自忠注重軍紀、治軍嚴厲的風格已經十分突出。遇有違反軍紀者,他初則說服教育,再則嚴厲訓斥,三則軍棍伺候。正如士兵們在歌謠裡所唱的:“教你學好不學好,鴨嘴軍棍捱上了。”

後來,因張自忠對於違反軍紀的官兵常說一句口頭禪:“看我扒不了你的皮!”於是,被官兵們冠以“張扒皮”的諢號,全軍上下無人不曉。一首順口溜說:“石友三的鞭子,韓復榘的繩,樑冠英的扁擔賽如龍,張自忠扒皮真無情!”

“張扒皮”的渾號使人誤以爲此公是個無情無義、粗暴蠻橫的武夫,實則不然。張自忠愛兵如子,嚴中寓恩,深知“治兵先治心”的含義和“恩威並用”的運用之妙。以打軍棍爲例,張自忠並不是遇過即打,濫施棍杖,而是實行“八不打”,即:有病不打,盛氣不打,盛暑不打,飯前不打,無恩不打,罰過不打,夯兵不打,不知不打。

可見,張自忠對於如何使用軍棍是十分講究輕重分寸的。

這樣一個人才,怎樣才能招到帳下?用金錢、名譽來引誘這位一身正氣的年輕軍官無疑行不通。如果可行,搞不好張漢卿會對自己的看人能力表示懷疑。

第470章 歡笑之外第811章 腰間仗劍斬愚夫第838章 國殤第588章 碰撞第994章 如此示範第165章 咬第638章 你要聽我話第783章 皇帝的尊嚴第1000章 合圍第663章 蘇聯之行第375章 五四運動第256章 各立山頭第303章 接班人(下)第604章 我就是李剛第280章 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下)第645章 長江上的炮擊第293章 福兮禍兮第433章 與吝嗇鬼打交道第379章 外蒙|獨立事件第44章 燈市口的追逐第748章 空軍致勝的擁躉(上)第733章 見好就收第576章 別開生面的訓話第756章 變化第96章 三個有利於第882章 犬牙交互第860章 鋼鐵怪物(中)第498章 空城魅影第346章 進門之辯第584章 你是人間四月天第238章 悲第736章 進退第427章 汽車第2章 角逐第933章 煽情第990章 家事國事事事關心第529章 通衢第628章 戰後(下)第528章 王倒第990章 家事國事事事關心第570章 送上門的交易第406章 海軍的三駕馬車第642章 權力的第二次轉移第339章 就這樣被你征服第810章 新一任張女郎第323章 妥協第229章 恩怨仍未結束第185章 少帥的點子第997章 清酒櫻花和鯉魚第392章 求和第47章 惡搞第469章 統戰第456章 取姓法第180章 被惦記上了第415章 分化第707章 政治遺言第792章 紳士與野獸第96章 三個有利於第74章 拜碼頭第332章 土匪來了第577章 人民黨政|府的優越性第62章 老司機第501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349章 國庫券與糧票第125章 衆叛親離第980章 忍辱第690章 閱第704章 整軍經武第805章 川島芳子第420章 隱憂第631章 聯省自治與統一第963章 堅如磐石第417章 兩顧茅廬第555章 血性在否第825章 一切盡在掌控第433章 與吝嗇鬼打交道第961章 針對平民的襲擊第635章 開打的前奏第784章 曇花一現的強硬第844章 對比鮮明第988章 女權運動的偉大勝利第940章 少帥的怒火第331章 急轉直下第6章 袁世凱的心思(上)第575章 利好第603章 膠濟線易主第138章 玩命的小張第773章 如謝安故事第990章 家事國事事事關心第950章 將戰爭進行到底第415章 分化第844章 對比鮮明第733章 見好就收第374章 弱國無外交第98章 問訊第74章 拜碼頭第537章 救命的糧食第354章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第150章 兩塊大洋第250章 府院之爭
第470章 歡笑之外第811章 腰間仗劍斬愚夫第838章 國殤第588章 碰撞第994章 如此示範第165章 咬第638章 你要聽我話第783章 皇帝的尊嚴第1000章 合圍第663章 蘇聯之行第375章 五四運動第256章 各立山頭第303章 接班人(下)第604章 我就是李剛第280章 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下)第645章 長江上的炮擊第293章 福兮禍兮第433章 與吝嗇鬼打交道第379章 外蒙|獨立事件第44章 燈市口的追逐第748章 空軍致勝的擁躉(上)第733章 見好就收第576章 別開生面的訓話第756章 變化第96章 三個有利於第882章 犬牙交互第860章 鋼鐵怪物(中)第498章 空城魅影第346章 進門之辯第584章 你是人間四月天第238章 悲第736章 進退第427章 汽車第2章 角逐第933章 煽情第990章 家事國事事事關心第529章 通衢第628章 戰後(下)第528章 王倒第990章 家事國事事事關心第570章 送上門的交易第406章 海軍的三駕馬車第642章 權力的第二次轉移第339章 就這樣被你征服第810章 新一任張女郎第323章 妥協第229章 恩怨仍未結束第185章 少帥的點子第997章 清酒櫻花和鯉魚第392章 求和第47章 惡搞第469章 統戰第456章 取姓法第180章 被惦記上了第415章 分化第707章 政治遺言第792章 紳士與野獸第96章 三個有利於第74章 拜碼頭第332章 土匪來了第577章 人民黨政|府的優越性第62章 老司機第501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349章 國庫券與糧票第125章 衆叛親離第980章 忍辱第690章 閱第704章 整軍經武第805章 川島芳子第420章 隱憂第631章 聯省自治與統一第963章 堅如磐石第417章 兩顧茅廬第555章 血性在否第825章 一切盡在掌控第433章 與吝嗇鬼打交道第961章 針對平民的襲擊第635章 開打的前奏第784章 曇花一現的強硬第844章 對比鮮明第988章 女權運動的偉大勝利第940章 少帥的怒火第331章 急轉直下第6章 袁世凱的心思(上)第575章 利好第603章 膠濟線易主第138章 玩命的小張第773章 如謝安故事第990章 家事國事事事關心第950章 將戰爭進行到底第415章 分化第844章 對比鮮明第733章 見好就收第374章 弱國無外交第98章 問訊第74章 拜碼頭第537章 救命的糧食第354章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第150章 兩塊大洋第250章 府院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