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悲

日本福岡,醫科大學醫院,一羣人在忙亂着做最後的努力。

中國駐日本福岡總領事來了、北海道中國留學生社團代表來了、旅居當地的華人華僑也一直在爲病牀上的一位勇士打氣,但是這一切在疾病面前顯得那麼徒勞。蔡鍔,這位護國運動的主將,已經陷入彌留之際。

蔣百里全程陪同他到日本看病,他對這位老友已經盡了最後的心力。現在,望着憔悴的蔡鍔,他的眼角浸滿淚水。這一刻,還是終於來臨了,這位有淚不輕彈、甚至可以毅然用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向學生表達失信之恥的鐵漢也禁不住埋頭灑淚。

“方震兄,不要爲我難過了”,不知什麼時候,蔡鍔忽然清醒過來。“人終有一死,你我又何須做兒女態?只是我還有些牽掛,想和你再說說。”

蔣百里知道他這是迴光返照,忍着悲痛說:“鬆坡兄,你我兄弟一場,你有什麼未了之事儘管吩咐。”兩人同爲“士官三傑”,關係莫逆,這種時候就無需藏着掖着了。

“倒不是我的事,而是你。”蔡鍔直視蔣百里:“我的志向是把袁世凱趕下皇位,這個目標已經完成,我也沒有什麼遺憾了。可是你,空有一身本事和志向卻無法施展,這對你、對國家都是不公平的。”

蔣百里搖搖頭說:“國事糜爛如此,我又有什麼辦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中樞黎總統前段時間給我來電,邀我作總統府顧問,我尚在考慮。”

蔡鍔怔怔地望着他說:“兄是軍事大才,豈能埋沒於案牘、棲身作紹興師爺?何不降階奉天與漢卿成就一番大業?前段時間我推薦勁成到彼即獲重用,以我對漢卿的瞭解,他是很有雄心和氣魄的,必然舉雙手歡迎兄長。”

蔣百里笑笑不答。蔡鍔看重張漢卿,他卻認爲未必,他始終認爲一個毛孩子值得他不遠千里投奔有些誇張,而且他昔年與張作霖的一段夙怨仍然掛在心間未去。所以即使蔡鍔勸說他多次、甚至連張漢卿建黨獲得多方讚歎之事都不能讓他有半分心動。他是一個驕傲的人,唯其驕傲,不能容許他有任何判斷上的錯誤。

蔡鍔嘆了口氣,他這一口氣既出,便覺十分不好了,覺得喉間發癢,想咳又咳不出來,頭腦也陣陣發暈。蔣百里見狀急忙要喊醫生,卻被他止住。

“一飲一啄,自有分定,我知道你驕傲的性子,只看隨緣了。”蔡鍔說話越來越急促,蔣百里想制約他卻被他揮手擋住:“我知道不行了,大限就在今天。我有幾句遺言,請你轉告政|府和中|央諸公。”

“願我人民、政|府,協力一心,採有希望之積極政策;

意見多由爭權利,願爲民望者,以道德愛國;

此次在川陣亡及出力人員,懇切羅督軍、戴省長覈實呈請恤獎,以昭激勵;

鍔以短命,未克盡力民國,應行薄葬。”

蔣百里懷着悲痛的心情逐字記下他的話,在記錄到第四條時,禁不住再一次淚留滿面。再要聽蔡鍔說些什麼時,身邊的護士輕輕說:“蔡將軍已經去世了!”

歷史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11月8日,張漢卿穿越以來第一個好朋友蔡鍔將軍病逝於福岡大學醫院,年僅34歲。噩耗傳來,舉國震驚。無論是敵是友,都紛紛表達對這位英年早逝的人傑的懷念。他的遺體由日本運回國,將葬於長沙嶽麓山上。

蔡鍔之喪,全國唁祭,其祭辭和輓聯均有可傳者。半知半友在南方的孫逸仙來唁電:“平生慷慨班都護;萬里間關馬伏波。”

他的恩師梁啓超大慟:“知所惡有甚於死者;非夫人之慟而誰爲?”

康有爲親筆手書:“微君之躬,今爲洪憲之世矣;思子之故,怕聞鼙鼓之聲來!”

蔡鍔是張漢卿穿越以來第一位摯友,是他引領張漢卿走上民國初年的舞臺,並從此風聲鶴起。雖然在戰火連天的南方指揮以少擊多,蔡鍔不忘這位東北小友,常和張漢卿通電暢談時局,對張漢卿的每一點進步都很欣慰。對張漢卿進入講武堂、組建衛隊旅、剿匪一戰成名乃至建黨,他都瞭如指掌並給予及時的讚譽和支持。他的遙相發聲,確實讓張漢卿在人望上更進一層,至少在對衛隊旅的控制和人民黨聲勢的擴大上,讓他有相當的把握。

幾個月前,在雲南的蔡鍔還在張漢卿結婚時發了一個讓人啼笑不盡的喜聯,然而風雲突變,這樣一位天才般的人物、良師兼益友,在他的英年,如流星般早逝,給中國留下長久的痛和惋惜,也給張漢卿以警醒:歷史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該來的,總該來,例如疾病和死亡,還有可能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戰爭和屈辱。

斯人已逝,繼承他的遺志及完成他的心願纔是最好的懷念。縱觀當今的中國,皖系做不到、直系做不到、南方的國民黨也做不到。“微斯人,吾誰與歸?”這是張漢卿的哀慟。

鑑於蔡鍔將軍在他人生中第一段道路上給予的不吝幫助,張漢卿決定盡己所能給其後事一個哀榮,無論是作爲良師益友的懷念,還是作爲人民黨主席對這位建黨發起人的致敬。他堅定地要求父親向中|央提出國葬。

雖然與蔡鍔沒有交集,但衝着人家對自己長子的無私力挺,張作霖也決定大義一把。就在噩耗傳來的第二天,他即通電中|央:“蔡公鬆坡,以義立人,以勇殉志,捨生負氣,異口同悲。溯自辛亥以來,此公義旗首起,艱險備嘗;締造共和,厥功最偉。且積年爲國宣勞,家無積資,尤堪慟惜。國家追念元勳,自應賜予國葬,並於京師及立功省份特建專祠鑄像,遺族從優議恤,益彰國家崇德報功、矜式來茲之至意。”

張作霖的錦上添花換來了迴應,上至黎總統、段總理,下至各省督軍各黨派各勢力集團都紛紛贊同。爲了給國葬大開方便之門,中華民國國會還迅速通過了中國第一部《國葬法》。

黎元洪以大總統名義給銀二萬元治喪,並以私人名義賻贈4000元,以示尊崇。

袁世凱的三個兒子也先後致電弔唁,併爲其父所爲而愧疚道歉。袁克文輓聯最具代表性:“國民模範軍人表率;自由魂魄共和精神”。

蒼松嗚咽,舉國同悲。張漢卿給蔡鍔的身後事給予了極盡哀榮,尊崇其爲“擎天巨擘、古今完人”。他安排在奉天設立祭壇,並親臨致奠,以感念他的知遇之恩、朋友之情。

他嘔心瀝血地大作了一篇文章,悲痛地在《奉天時報》上詳細回憶了與蔡鍔相識、相知、相友的過程,字裡行間滿是深情,當然都是高大上的一面。在文中,他悼念蔡鍔是“一代完人”,並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人終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鬆坡先生無疑是重於泰山的。”在最後,他代表人民黨主席親切地讚揚蔡鍔爲“人民黨忠誠的戰士,黨的奠基人之一”。

這是蔡鍔應得的。雖然在人民黨籌備、建立的過程中他沒有親自醞釀過哪怕一條規章、制度或者方針、政策,但張漢卿屢屢扯起他的虎皮爲人民黨的誕生增加知名度,也算是間接了做出了貢獻。從這一意義上說,他被張漢卿稱爲“人民黨的奠基人之一”,是名符其實的。

當然張漢卿不會提及他們“一起嫖過娼”的友情。兒女情長的另一面,就讓它隨風飄去吧,死者爲大,爲尊者諱,都是中國美好的傳統呢。

不過也有不識趣的。作爲歷史上出名的楹聯聖手,楊度一生可傳的輓聯甚多,可是他挽蔡的一副輓聯,並不高明,在如蝗的讚譽中,因此顯得最引人注意:“魂魄異鄉歸,於今豪傑爲神,萬里河山皆雨泣;東南民力盡,太息瘡痍滿目,當時成敗已滄桑。”

因爲兩人政見立場相對立的緣故,所以他的下聯可說完全是對蔡的成就唱反調。但是考慮場合,他的這點小伎倆徒讓人覺得甚沒意思,無怪乎他的老師王闓運說他“憨直”、不圓通,並評價他:“弟子楊度,書癡自謂不癡,徒挨一頓罵耳。”將他與蔡鍔比較,認爲楊度才高氣傲,以澄清天下自許,往往是考慮不周,急於求成;而蔡鍔智慮深沉,胸懷大志而不露鋒芒。如果蔡鍔能與楊度合作,他們的成就不可限量。

在帝制運動失敗後,蔡鍔還爲帝制首惡楊度辯解:“湘人楊度,曩倡《君憲救國論》,附袁以行其志,實具苦衷,較之攀附尊榮者,究不可同日語。望政|府爲國惜才,俾邀寬典。”相比較於楊度的氣度,高下可見。

作爲蔡鍔的紅顏知己,小鳳仙也陷入深深的悲痛中。在北京中|央公園舉行隆重公祭時,她乘坐白馬素車,身穿藍布長衫步入靈堂,向蔡鍔遺像慟哭,並三鞠躬,隨後即急速掩面退出靈堂,生怕人認出自己。也許在她心中,自己如此卑微的身份根本上不得檯面,在舉國同哀的日子,又怎麼能讓身後哀榮不衰的蔡大將軍被人說三道四呢?

第238章 悲第985章 回馬槍第23章 亮劍精神第416章 故人來第157章 動員第1002章 漢城談判第7章 袁世凱的心思(下)第672章 大國抱負第169章 成婚第941章 奪情第838章 國殤第227章 臨危救助的山西客第959章 嚴防死守第444章 天堂第19章 商機第372章 說客(上)第502章 大吃一驚的好消息第887章 三路進逼第367章 人事與人勢第92章 後院起火第903章 僥天之倖第312章 圍殲戰第770章 有緣第205章 營救第286章 督軍團天津會議第823章 給一記重磅炸|彈第685章 有人有意見第282章 中國人的脊樑第123章 同城德比第878章 幸福來得如此突然第863章 不可思議的24小時第686章 威第226章 傾銷第622章 直奉大戰(下)第370章 和平談判第720章 半生緣第746章 人民戰爭論第743章 借雞生蛋第16章 不速之客第54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185章 少帥的點子第271章 中日關於一戰的較量(上)第390章 射天狼第792章 紳士與野獸第88章 坦誠第980章 忍辱第393章 中衛改編第763章 挑撥第332章 土匪來了第430章 驚豔第907章 危急時刻第649章 接收上海(下)第842章 日本式裁軍第375章 五四運動第473章 以史爲鑑第231章 對工業體系的一次籌劃第215章 皿煮集中制的第一次實踐第13章 在北大讀書的日子第86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4章 論英雄第785章 如此撫慰第758章 呼聲與應對第735章 宋子文身陷囹圄第225章 財閥的形成第54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273章 中國參戰軍第237章 政治新星第443章 要過好日子來東北第12章 君前奏對第835章 轟動民國的離婚案第957章 戰爭決心第283章 分裂第327章 陰謀與陽謀第636章 意志的較量第316章 強硬接收第792章 紳士與野獸第221章 壟斷第991章 深謀遠慮第103章 交心第446章 筷子的哲學第745章 德國的憤怒是中國的福音第230章 包產到戶第135章 洗腦第189章 一次豪賭第534章 大勢第664章 列車上第22章 仍是神棍第777章 貴圈很亂(上)第712章 影響深遠的舉措第253章 圖謀第809章 東北大學的大學問第651章 徐樹錚的宿命第27章 此間有美女否第564章 海警處第694章 911工程計劃第141章 往事第183章 打算賴賬的貸款第972章 輕舞飛揚第610章 孫文北上(上)第177章 對峙
第238章 悲第985章 回馬槍第23章 亮劍精神第416章 故人來第157章 動員第1002章 漢城談判第7章 袁世凱的心思(下)第672章 大國抱負第169章 成婚第941章 奪情第838章 國殤第227章 臨危救助的山西客第959章 嚴防死守第444章 天堂第19章 商機第372章 說客(上)第502章 大吃一驚的好消息第887章 三路進逼第367章 人事與人勢第92章 後院起火第903章 僥天之倖第312章 圍殲戰第770章 有緣第205章 營救第286章 督軍團天津會議第823章 給一記重磅炸|彈第685章 有人有意見第282章 中國人的脊樑第123章 同城德比第878章 幸福來得如此突然第863章 不可思議的24小時第686章 威第226章 傾銷第622章 直奉大戰(下)第370章 和平談判第720章 半生緣第746章 人民戰爭論第743章 借雞生蛋第16章 不速之客第54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185章 少帥的點子第271章 中日關於一戰的較量(上)第390章 射天狼第792章 紳士與野獸第88章 坦誠第980章 忍辱第393章 中衛改編第763章 挑撥第332章 土匪來了第430章 驚豔第907章 危急時刻第649章 接收上海(下)第842章 日本式裁軍第375章 五四運動第473章 以史爲鑑第231章 對工業體系的一次籌劃第215章 皿煮集中制的第一次實踐第13章 在北大讀書的日子第86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4章 論英雄第785章 如此撫慰第758章 呼聲與應對第735章 宋子文身陷囹圄第225章 財閥的形成第54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273章 中國參戰軍第237章 政治新星第443章 要過好日子來東北第12章 君前奏對第835章 轟動民國的離婚案第957章 戰爭決心第283章 分裂第327章 陰謀與陽謀第636章 意志的較量第316章 強硬接收第792章 紳士與野獸第221章 壟斷第991章 深謀遠慮第103章 交心第446章 筷子的哲學第745章 德國的憤怒是中國的福音第230章 包產到戶第135章 洗腦第189章 一次豪賭第534章 大勢第664章 列車上第22章 仍是神棍第777章 貴圈很亂(上)第712章 影響深遠的舉措第253章 圖謀第809章 東北大學的大學問第651章 徐樹錚的宿命第27章 此間有美女否第564章 海警處第694章 911工程計劃第141章 往事第183章 打算賴賬的貸款第972章 輕舞飛揚第610章 孫文北上(上)第177章 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