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3-EP2:激流(2)

OR3-EP2:激流(2)

有些人彷彿天生具備一種與衆不同的運氣,他們走到哪裡,就會將這種奇怪的運氣帶給周圍的人。一些偵探成了死亡的化身,隨便外出也能碰到各類離奇的兇殺案,和這些兇名在外的索命惡鬼走在一起怕是相信了類似傳聞的人最不想做的事情。那麼,倘若讓麥克尼爾爲自己的身份下一個定義,他一定會說自己的出現帶來了戰爭。沐浴在和平中幾十年的韓國終於沒能避免被捲入這場席捲了大半個世界的混戰,積蓄已久的矛盾爆發了。

在聖誕節當天夜間,麥克尼爾同任在永一起返回首爾市區,並隨後到附近的旅館中和自己的兩名同伴匯合。戰爭開始了,這不是演習,來自北方的威脅爲報復襲擊了開城的韓國(至少他們自己是這麼說的)而發動了戰爭,無論韓國人還有滯留在韓國的難民們是否做好了心理準備,他們都必須認真地接受這個事實。古往今來,因各種離奇理由而發生的戰爭實在是太多了,但像這樣由本應竭力避免戰爭到來的國家以炸死鄰國的元首這種明目張膽的挑釁行爲開啓的一場戰爭,實屬麥克尼爾此前聞所未聞的怪事。

“想不到我們會碰上這種事。”憂心忡忡的伯頓和麥克尼爾站在客房的窗戶旁,一起觀望着下方的行人。出生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韓國人,從小聽着各種和戰爭有關的新聞而逐漸長大成人,戰爭新聞變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誰也沒有想到戰爭會在有生之年真的到來。所有人的心中都懷着僥倖,既然自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韓國成功地繼續保持了將近三十年的和平,將這和平延續下去也並非是幻想——事實給了他們重重一記耳光,延期破滅的幻想只會令那些在空氣搭成的高塔上繼續攀爬的執迷不悟者摔得粉身碎骨。

“官方理由肯定是假的,或者說這個理由只是官方目前認定的真相。”麥克尼爾根據自己的直覺判斷朝鮮的動向,“先前,朝鮮的二號人物出了意外,如今一號人物也出了意外,但這兩次意外事件可能跟韓國毫無關係……不說這個。我們儘早做好打算,別留在這裡看戲。”

麥克尼爾的決定並不令伯頓感到意外。麥克尼爾有着一顆依舊躁動的心,假如危機遲早會到來,他會選擇迎難而上、直面挑戰,這是伯頓迅速地在同麥克尼爾的相處中看清的事實。他們總歸會遇到危機,也許在這聲勢浩大的浪潮中他們不過是被裹挾着前進或是後退又或者是在礁石上撞得粉身碎骨的無關緊要的組成部分,但麥克尼爾堅信自己的行動在保證方向正確的前提下能夠改變一些人的命運。在和平中沉睡幾十年的國家不一定能對付北方那個枕戈待旦的對手,麥克尼爾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首爾市發生的抗議持續多日,一些自認爲得到了靈通消息的內部人士猜測總統會採取強硬措施例如戒嚴等手段來對抗反對派,沒想到首先到來的不是戒嚴,而是戰爭。當然,這倒是戲劇性地促成了一些強硬派希望看到的結果,如今他們有了十足的理由對付那些在他們眼裡只會鬧事的反對者。全面的戰爭動員還沒有開始,坦克和裝甲車也沒有出現在街道上,在風暴來臨前的最後幾個小時裡,因重磅消息而不知所措的市民們亂作一團。

當一些恐懼戰爭的市民們迫不及待地尋找着逃跑的方法時,誰也不會知道有兩個外國人正留在一家旅館內計劃着以合理的方式趕往前線。麥克尼爾的理由很充分,上一次他還有機會離開烏克蘭,這次他不可能再離開韓國。戰爭已經開始,逃離戰區的船票、機票會有價無市,而原本就藉着偷渡才能抵達韓國的難民們更沒有機會和普通公民爭奪逃跑的生路。除此之外,麥克尼爾也不知道自己還能逃到哪裡,與其繼續疲於奔命地躲避帝國軍情報部的追殺,不如想辦法爲結束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做一點貢獻。

“但是,我們手頭缺乏物資。”伯頓指出了其中一個關鍵,“比如說槍械和必要的補給品,這些東西現在很難弄到。”

“沒有槍,沒有裝備,就去敵人那裡搶。”麥克尼爾似乎毫不在意,“別和我說您不擅長這種事。只要咱們能順利離開首爾,到了前線,朝鮮人的軍隊就是我們的軍火庫。”

“你太樂觀了。”伯頓以自己的經驗告誡麥克尼爾保持謹慎,“我工作的地方相當混亂,當地人恨不得全體持槍,這纔給了我很多機會……就咱們兩個,什麼裝備也沒有,漫無目的地來到前線到處亂撞,遲早被朝鮮人抓起來。”

麥克尼爾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他比伯頓更瞭解自己的義體具備什麼功能。單就光學迷彩一項,便能讓他穿梭在槍林彈雨之中,只要他再想辦法防止自己的信號被外人發現,交戰的兩支軍隊不會知道有人偷偷地來到了戰場附近。再說,最近剛剛解鎖的新功能也需要一些測試的機會。他只是個寄居在韓國的過客,名義上則是一個難民,即便他在最近的工作中更多地瞭解了韓國人的真實生活,這也不足以讓他對韓國人產生額外的好感或是同情心。因此,麥克尼爾更不會因爲對着朝鮮人開槍就感到良心不安,要是他被下令殺死孩子,他也許會猶豫片刻。

讓兩人迷惑不解的一幕出現了。經歷了些許混亂後,街道上的人羣不僅沒有散去,反而繼續舉行着抗議。原來,他們相信這場莫名其妙的戰爭確實是由於軍隊的挑釁引起的,並認爲李璟惠總統應當爲此承擔主要責任。平白無故地對屬於朝鮮領土的開城發動襲擊還導致對方的首腦死亡,這等行爲是明目張膽的宣戰,假如李璟惠總統確實下達了這個命令,她就更應該爲此負責到底。

望着街上那些臉上洋溢着熱情的女青年們,麥克尼爾調侃着說道:

“誰說讓女人來做總統就能保持和平的?你看,這些女人不會因爲總統也是女人就放下敵意。”

“老兄,女人和女人之間的差異也很大,就像男人之間的差異同樣大得離譜一樣。”曾經扮演花花公子多年的伯頓似乎很有經驗,“有些女人啊,表現得完全和我們所能想象出的最不通情理的老父親一樣,這種女人怎麼可能被其他女人擁護呢?”

“你在這方面是行家了,伯頓。”麥克尼爾擺了擺手,“我們要不要把這件事告訴基利安女士?沒有她提供幫助,我們在電子戰方面無能爲力。”

“爲什麼不呢?”伯頓不認爲米拉存在威脅,“不管她過去曾經是誰、在哪裡獲得了這種簡直超出人類極限的本領、爲什麼接受了全身義體化改造,你說得對,她對我們沒有敵意,這就足夠了。而且……”伯頓露出了無奈的笑容,“如果她想對我們不利,就會學着那位任隊長,直接讓我們癱瘓,而不是裝作夥伴。”

提起任在永,兩人心照不宣地迴避了任在永本人的態度。其實,他們一早看出任在永打算把他們帶到首爾後找機會僱傭他們爲正式探員,韓國的情報機構需要在難民中擁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時候麥克尼爾等人要是擅自逃離首爾(而且還是去了前線),也許會讓之前爲他們提供了一定幫助的任在永產生反感。鑑於任在永的恩師是在軍隊中有一定影響力的安忠煥將軍,麥克尼爾認爲或許任在永會同意他們的想法。

“我去和基利安女士談一談。”麥克尼爾把溝通工作交給了伯頓,“你先和任先生說一下。”

平時沒有任務或緊急工作時,米拉總是很安靜地坐在沙發或是椅子上看電視。麥克尼爾一生中見過不少沉迷看電視的熟人,有些人會懶散地躺在沙發上、拿着薯片和可樂大快朵頤,直到把自己養成胖乎乎的【沙發土豆】。這怪不得他們,許多娛樂需要錢來支撐,玩電子遊戲需要花錢,聽音樂需要付費,上街跟着脖子上掛着金鍊子的閒散人員一起打架鬥毆倒是不用花錢,那正是一些窮人最後的歸宿。熱衷於看電視在麥克尼爾看來沒什麼不好的,這些人安分守己地變成無害的廢物也比成爲狂躁的不穩定因素更有利於麥克尼爾心目中的事業。

但是,沒有任何人看電視時的姿態會比米拉更讓麥克尼爾產生一種無跡可尋的不安。會和他開玩笑並一本正經地幫他處理技術問題的米拉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即便她的大腦是充滿了微型智能器械的電子腦、全身上下和麥克尼爾一樣是由工廠裡生產出的零件拼接而成的,麥克尼爾依舊會把她看作一個人,這是那些逼真的自動機器人無法模擬的。再怎樣高明的機器人不過是會依照特定程序活動的人造物,永遠做不到自己思考,更不能產生【靈魂】。

人不是某系特定元素堆積而成的混合體,麥克尼爾相信這一點。那麼,他在米拉身上偶爾察覺到的【非人】部分,一向顯得格外刺眼。靜靜地看電視的米拉更像是一個人偶,讓這人偶具備了活力的靈魂不知藏匿在何處。經常從伯頓那裡諮詢意見的麥克尼爾從未聽伯頓說過自己也會出現類似的狀況。

“基利安女士,我們打算離開首爾,去前線。”麥克尼爾沒有多做掩飾,開門見山地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對方,“留在這裡,說不定會被送進收容設施,或許還會迎來更加悽慘的下場。”

這是麥克尼爾的真心話,他知道合衆國和GDI如何對待那些可能反叛的異類。在戰爭期間把有通敵嫌疑的某些特殊人羣全部關押起來,是合衆國的常見做法,後來GDI也繼承了這一傳統,而公民自然不會不合時宜地抗議這些行動侵害了公民的自由。只要拳頭不落到自己身上,幸災樂禍纔是陌生人之間發現彼此遭難時的真正態度。

軀殼中的靈魂回來了,米拉偏過頭,凝視着手扶門框的麥克尼爾,以略帶詼諧的語氣回答道:

“你們不擔心自己被當成間諜抓去槍斃?”

去前線並從參戰士兵身上獲取槍械和裝備,目標只能定在朝軍士兵身上。然而,穿着敵國士兵軍服作戰屬於間諜行爲,更不用說萬一他們被韓軍誤認爲是朝軍士兵後會迎來什麼下場。

“難民在這裡是沒有地位的,只能隨波逐流。”麥克尼爾嘆了口氣,“不管是被驅逐還是被關進收容設施,就算我們對他們而言存在利用價值,他們也不會正視我們。戰爭開始之後,一切都要爲戰爭服務,不能爲戰爭動員賣力的人只會造成隱患。我敢保證韓國人會想辦法加緊將難民送進收容設施,參加戰爭是個宣誓效忠的機會。”

麥克尼爾耐心地解釋道,雖然伯頓也提出過按照正規程序參加戰爭等方法,但難民的身份限制了一切,這一層濾鏡會讓大部分韓國人近乎本能地對他們持有負面看法,那麼軍隊也不會放心讓難民參加戰鬥。反之,私自跑到前線參戰必然帶來嚴重後果,而麥克尼爾相信這種誤會可以在引發最嚴重的衝突前得到解除。

正常人的想法是離戰爭越遠越好,麥克尼爾則相反。他依舊因自己曾經的選擇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損失而苦惱,逃離戰爭有時並不會讓他面對的局面好轉,也不能讓他有機會拯救更多的人,甚至還會把原本不該受害的無辜者置於死地。直面戰爭呢?等待着他的可能是徹底的死亡,李林警告過他。麥克尼爾還保存着執念,他堅信自己的理想是正確的,世界的毀滅只是一連串的錯誤綜合造成的結果,假如他有更多的機會、更大的權力和更多的資源,一切悲劇都可以被挽回。

無法避免的事情,應當更快結束。馬克沁也是抱着這個想法發明了機槍——結果,戰爭不僅不會更快地結束,反而變得更加血腥而殘忍。

“逛街都能迷路的人,去前線肯定會碰上麻煩的。”米拉以對麥克尼爾開的玩笑表明的自己的態度,“你也算是我的半個恩人,我會保證你安全回來的。”

“什麼叫做你來保證我的安全?我不需要……”這種話似乎嚴重地挫傷了麥克尼爾的自尊,“……多謝理解。我們就怕你不同意,那樣一來我們只能摸黑前進了。”

任在永把他們扔在旅館後就離開了,直到伯頓發現第一輛坦克出現在街道上時,任在永依舊沒有返回。軍隊採取行動只是時間問題,首爾離前線太近了,隨時會成爲朝軍的重點打擊目標。來到伯頓的房間詢問情況的麥克尼爾不經意地往街道上望去,發覺坦克和裝甲車的出現沒有讓市民迅速退卻。

“他們確實應該回到家裡或是地下掩體裡。”麥克尼爾能夠感受到氣氛變得愈發緊張,“這是戰爭,不想捲入戰鬥的平民應該離開。”

“這些人可能認爲事情還有迴旋餘地。”伯頓不看好希望渺茫的迴旋,“然而,他們會抱着一絲幻想,或許也是由於朝鮮人的行動略顯反常。”

“你是說,明明那位委員長是上午被火箭彈轟炸的,而朝鮮卻是到了晚上才正式決定宣戰?”麥克尼爾點了點頭,“這很好理解。朝鮮目前的實際首腦是護衛司令官樸光東,他在當天上午還將包括國防相在內的軍方首腦殺了個遍。親信奪權這種事,在亞洲很常見。”

把坦克開到街道上的士兵們還不太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有些士兵將坦克開到指定位置後,便從坦克上探出頭來,迎接着市民的審視和關注;一些更加大膽的士兵甚至跑去和市民合影,也不知道市民們是否願意看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承擔了無數惡名的軍人。

附近傳來了喧鬧聲,也許是市民和士兵之間發生了衝突。逃避現實雖然可恥,承認失敗和進行妥協帶來的恥辱和挫敗感更是難以磨滅。即便戰爭爆發,那些對李璟惠總統感到不滿的市民仍然不願退去,他們不想相信對於總統閣下的彈劾可能因戰爭的爆發而中止的事實。一些市民不顧同伴的拉扯,堅稱總統閣下原本就打算戒嚴,甚至不惜炸了北面的委員長來提供藉口。爲保住權力不惜發動戰爭,同樣是大人物的必修課之一。

探照燈的光束來回在窗戶上晃過,伯頓厭惡地拉上了窗簾,隔着縫隙繼續觀察着。他呼喚麥克尼爾來認真地看看另一個世界的韓國人使用什麼坦克,卻發現麥克尼爾若有所思地坐在沙發上,作思考者雕塑姿態。

“不對,巧合過於明顯了。”麥克尼爾讓伯頓坐在另一側,兩人在昏暗的房間內討論着在這一天之內發生的種種怪事,“手握生殺大權的絕對領袖出訪外地,親信藉機造反,這樣的例子確實很多。但是,樸光東只是護衛司令,更何況一次性地殺了這麼多軍方首腦並不能讓他迅速地接管軍隊的指揮權,如果委員長得知情況後下令討伐樸光東……”

“要麼是樸光東迅速被擊潰,要麼就是二者陷入拉鋸戰而韓國成爲最大贏家——前提是大東合衆國不介入。”伯頓贊同麥克尼爾的看法,“你這麼一說,我也覺得這件事很蹊蹺。樸光東作爲護衛司令,犯下這麼大的事情,如果不是他得到了委員長的授意,那就是他確實準備要造反了。咱們暫時不討論朝鮮人自己的問題到底有沒有嚴重到需要同時幹掉所有軍方首腦來立威的地步,就說後一種情況,樸光東唯一的生路是想辦法拖住所有他無法直接指揮的部隊。”

兩人對視了一陣,各自從對方的目光中看到了相同的答案。

“……唯一的辦法就是出現戰爭,而戰爭的最好藉口就是作爲元首的絕對領袖被敵人所害。”麥克尼爾嚴肅地說道,“不僅如此,伯頓,你再想一想,我們來首爾的時候,到處在謠傳說總統要實施戒嚴。現在戰爭爆發了,那麼不管韓國的總統原來有沒有打算戒嚴,軍事管制都必須實行。我開始懷疑往開城發射的火箭彈真的是韓國人打過去的,不是朝鮮人的自導自演。”

“不是吧?”儘管伯頓贊同麥克尼爾的部分大膽設想,他還是被這個結論嚇得有些畏懼,“你是說,他們兩個國家各自有一派想要奪權的人私下做了交易?朝鮮一方的護衛司令給韓國的總統提供一個戒嚴的藉口,韓國人的總統給朝鮮的護衛司令那邊提供鞏固權力的機會?他們瘋了?這……兩國之間不是互相對峙的死敵嗎?”

“伯頓,在分裂和對峙中獲利最多的是誰呢?喊着口號的人真的打算完全消滅或用和平手段收復另一側嗎?恐怕雙方早就忘記了自己的理由,對峙本身才是他們竭力爭取的。”麥克尼爾鄭重地拍着伯頓的右肩,“也許這只是我的猜測——如果完全成立,樸光東的宣戰就會是假宣戰,宣而不戰。我們先不考慮其他問題,前線還是要去的,也許那裡目前保持着對峙而沒有出現實質交火。”

坦克和裝甲車趁着半夜接連開進首爾時,一個意想不到的突發新聞讓麥克尼爾的樂觀打算變成了泡影。原來,一些原本就支持朝鮮的組織聽說雙方發生戰爭,毫不猶豫地以實際行動表明了他們對朝鮮的擁護,手段則是破壞各地的設施以最大限度地阻礙韓軍的行動。這當然不是媒體杜撰的,因爲麥克尼爾自己就在預備搶劫超市時發現了行動鬼鬼祟祟的不明羣體。等到他帶着從超市中搶到的商品返回旅館時,伯頓告訴他,新聞裡說雙方發生了交戰。

“……我猜錯了。”麥克尼爾立即承認了錯誤,“看來事情沒那麼複雜,是我自己慣於胡思亂想。那麼,我們得做好離開首爾的準備,別被這些人攔截了。”

“你能在他們的封鎖下跑進超市偷東西,看來他們的封鎖形同虛設啊。”伯頓驚訝地幫着麥克尼爾從口袋裡向外翻東西。

“要是沒了光學迷彩,我早就被發現了。”麥克尼爾不以爲然,“被抓的市民倒是不少,願他們長壽。”

TBC

OR3-EP3:白頭(5)OR2-EP1:佩倫覺醒(5)OR5-EP3:圍剿(15)OR5-EP5:共榮(13)OR5-EP2:坦途(14)OR1-EP2:羅德西亞戰記(13)OR8A-EP2:三分時(14)OR2-EP3:末日鍾(7)OR7-EP3:所羅門納(14)OR8A-EP1:圓滿時(12)OR2-EP1:佩倫覺醒(3)OR4-EP1:皇家煙火(6)OR9-EP1:鐵幕(6)OR4-EP1:皇家煙火(13)OR7-EP2:穿刺公(9)OR8B-EP1:咖啡園(15)OR8B-EP4:三色(20)OR2-EP4:旭日東昇(15)OR8A-EP3:二分時(1)OR3-EP0:傀儡OR8A-EP4:爭鬥時(18)OR6-EP2:尼布甲尼撒(8)OR6-EP3:巴比倫之囚(7)OR8B-EPXD:疑雲OR2-EP3:末日鍾(12)OR2-EP3:末日鍾(11)OR2-EP4:旭日東昇(16)OR4-EP2:威廉·退爾(7)OR3-EP4:血海沸騰(15)OR7-EP2:穿刺公(19)OR8B-EP5:整合(7)OR7-EP5:龍之子(1)OR1-EP3:血之紋章(8)OR5-EP5:共榮(17)OR6-EP2:尼布甲尼撒(16)OR5-EP3:圍剿(18)OR8A-EP2:三分時(9)OR5-EP5:共榮(7)OR6-EP1:羣山之巔(15)第六卷(OR6)BGMOR4-EP4:莎樂美(15)OR3-EP4:血海沸騰(17)OR8A-EP3:二分時(1)OR7-EP4:布拉吉尼(20)結算OR5-EP4:戡亂(18)OR4-EP4:莎樂美(5)OR8B-EP2:棕櫚樹下(12)OR8B-EP1:咖啡園(14)OR1-EP1:彩虹之國(13)OR1-EP2:羅德西亞戰記(20)OR3-EP1:釜山行(14)OR7-EP5:龍之子(20)OR5-EP1:合流(2)OR6-EP1:羣山之巔(11)OR8B-EP3:進取(8)OR9-EP1:鐵幕(12)OR8A-EP4:爭鬥時(15)OR8A-EP3:二分時(2)OR2-EP2:先輩子弟(12)OR6-EP5:朝覲(16)OR2-EP4:旭日東昇(15)OR2-EP5:地獄樂(7)OR1-EP1:彩虹之國(6)OR1-EP4:千禧年前奏(20)OR6-EP4:歌利亞(15)OR8A-EP1:圓滿時(1)OR7-EP2:穿刺公(20)OR8B-EP5:整合(1)OR3-EP1:釜山行(13)OR5-EP1:合流(14)OR5-EP4:戡亂(17)OR8B-EP1:咖啡園(16)OR6-EP5:朝覲(18)OR2-EP4:旭日東昇(17)OR6-EP1:羣山之巔(11)OR2-EP2:先輩子弟(7)OR3-EP1:釜山行(4)OR8B-EP1:咖啡園(18)OR8B-EP4:三色(16)OR9-EP1:鐵幕(10)OR3-EP1:釜山行(20)OR5-EP3:圍剿(17)第七卷(OR7)BGM(更新中)OR2-EP4:旭日東昇(11)OR2-EP1:佩倫覺醒(18)OR7-EP2:穿刺公(17)OR2-EP2:先輩子弟(13)OR2-EP3:末日鍾(16)OR7-EP3:所羅門納(9)OR6-EP2:尼布甲尼撒(11)OR1-EP4:千禧年前奏(17)OR6-EP5:朝覲(15)OR5-EP3:圍剿(20)OR1-EP2:羅德西亞戰記(15)OR2-EP1:佩倫覺醒(20)OR1-EP3:血之紋章(1)OR2-EP2:先輩子弟(18)OR2-EP5:地獄樂(12)OR1-EP4:千禧年前奏(20)
OR3-EP3:白頭(5)OR2-EP1:佩倫覺醒(5)OR5-EP3:圍剿(15)OR5-EP5:共榮(13)OR5-EP2:坦途(14)OR1-EP2:羅德西亞戰記(13)OR8A-EP2:三分時(14)OR2-EP3:末日鍾(7)OR7-EP3:所羅門納(14)OR8A-EP1:圓滿時(12)OR2-EP1:佩倫覺醒(3)OR4-EP1:皇家煙火(6)OR9-EP1:鐵幕(6)OR4-EP1:皇家煙火(13)OR7-EP2:穿刺公(9)OR8B-EP1:咖啡園(15)OR8B-EP4:三色(20)OR2-EP4:旭日東昇(15)OR8A-EP3:二分時(1)OR3-EP0:傀儡OR8A-EP4:爭鬥時(18)OR6-EP2:尼布甲尼撒(8)OR6-EP3:巴比倫之囚(7)OR8B-EPXD:疑雲OR2-EP3:末日鍾(12)OR2-EP3:末日鍾(11)OR2-EP4:旭日東昇(16)OR4-EP2:威廉·退爾(7)OR3-EP4:血海沸騰(15)OR7-EP2:穿刺公(19)OR8B-EP5:整合(7)OR7-EP5:龍之子(1)OR1-EP3:血之紋章(8)OR5-EP5:共榮(17)OR6-EP2:尼布甲尼撒(16)OR5-EP3:圍剿(18)OR8A-EP2:三分時(9)OR5-EP5:共榮(7)OR6-EP1:羣山之巔(15)第六卷(OR6)BGMOR4-EP4:莎樂美(15)OR3-EP4:血海沸騰(17)OR8A-EP3:二分時(1)OR7-EP4:布拉吉尼(20)結算OR5-EP4:戡亂(18)OR4-EP4:莎樂美(5)OR8B-EP2:棕櫚樹下(12)OR8B-EP1:咖啡園(14)OR1-EP1:彩虹之國(13)OR1-EP2:羅德西亞戰記(20)OR3-EP1:釜山行(14)OR7-EP5:龍之子(20)OR5-EP1:合流(2)OR6-EP1:羣山之巔(11)OR8B-EP3:進取(8)OR9-EP1:鐵幕(12)OR8A-EP4:爭鬥時(15)OR8A-EP3:二分時(2)OR2-EP2:先輩子弟(12)OR6-EP5:朝覲(16)OR2-EP4:旭日東昇(15)OR2-EP5:地獄樂(7)OR1-EP1:彩虹之國(6)OR1-EP4:千禧年前奏(20)OR6-EP4:歌利亞(15)OR8A-EP1:圓滿時(1)OR7-EP2:穿刺公(20)OR8B-EP5:整合(1)OR3-EP1:釜山行(13)OR5-EP1:合流(14)OR5-EP4:戡亂(17)OR8B-EP1:咖啡園(16)OR6-EP5:朝覲(18)OR2-EP4:旭日東昇(17)OR6-EP1:羣山之巔(11)OR2-EP2:先輩子弟(7)OR3-EP1:釜山行(4)OR8B-EP1:咖啡園(18)OR8B-EP4:三色(16)OR9-EP1:鐵幕(10)OR3-EP1:釜山行(20)OR5-EP3:圍剿(17)第七卷(OR7)BGM(更新中)OR2-EP4:旭日東昇(11)OR2-EP1:佩倫覺醒(18)OR7-EP2:穿刺公(17)OR2-EP2:先輩子弟(13)OR2-EP3:末日鍾(16)OR7-EP3:所羅門納(9)OR6-EP2:尼布甲尼撒(11)OR1-EP4:千禧年前奏(17)OR6-EP5:朝覲(15)OR5-EP3:圍剿(20)OR1-EP2:羅德西亞戰記(15)OR2-EP1:佩倫覺醒(20)OR1-EP3:血之紋章(1)OR2-EP2:先輩子弟(18)OR2-EP5:地獄樂(12)OR1-EP4:千禧年前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