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咱見過最好的盛世
大明要亡了?!
朱元璋說出來話,瞬間就給幾個兒子來了一個暴擊。
將朱標,朱棡,朱棣幾人都給整的腦袋嗡的一聲響。
大明亡了的這事,他們從來沒有想過。
畢竟大明纔剛剛建立了八年,正是兵強馬壯,蒸蒸日上的大好光景。
雖也有着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整體上還是很不錯的。
結果現在,他們卻聽到了大明要亡了的話!
而且,說這話的人,還是親手締造了大明的自己父皇!
這一刻,所承受的衝擊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唯有秦王朱樉,一臉淡然,完全不受自己父皇,這驚天言語的影響。
任誰看到,都要誇讚一聲秦王殿下好氣度,好定力。
“父皇,這……我大明怎麼可能會亡?”
目瞪口呆了一會兒的朱標,忍不住望着朱元璋詢問,神色顯得不太自然。
哪怕最近一段兒時間,他已經從自己父皇口中,聽到了不少驚人的虎狼之詞。
但這個時候,還是再一次被自己父皇的話給驚到了。
朱棡,朱棣也都紛紛將目光,投向他們的父皇。
等着聽接下來的話。
“啥?咱大明要亡了?!”
也是在這個時候,秦王朱樉方纔一臉震驚的說出了這話。
引得朱元璋,朱標朱棣幾人,忍不住看了他一眼。
“怎麼不可能亡?歷來就沒有不亡國的王朝。
從秦到宋,這中間多少王朝都消亡了,不然也不可能有咱們大明出現。
咱大明,今後也必然會消亡。
而且,若是不加以改變,撐死也不過存在兩百多年。”
朱元璋決定給自己幾個兒子,好好上一課,灌輸一些自己在現代學到的知識,並增加一些他們的危機感。
“這……不可能吧?最多才兩百多年?
連三百年都達不到?
這也太短了吧?
咱們大明怎麼不得存在個五六百年?”
朱棣禁不住驚訝出聲。
朱元璋搖頭:“兩百多年已經不短了,三百年是一個坎,目前爲止,所有的王朝都沒有邁過這個坎。”
朱棣像是聽到了什麼難以置信的事情一般,立刻就開始在心裡計算各個王朝存在的時間。
再然後……
他撓撓頭,望着朱標求助道:“大哥,那個……父皇說的對嗎?”
大本堂學習的東西,他還沒有結束學業,就大多都還給先生們了。
讓他來算各個朝代存在的時間,是真的難爲他了。
朱元璋忍不住又看了老四一眼。
這個表現,果然很老四。
讓他去讀書,他非要去餵豬。
但凡好好學學,也不至於在今後,弄個永樂當年號。
這年號是當年造反的方臘用過的,那些提議老四用永樂當年號的人,是個什麼居心可想而知。
這就在暗戳戳的說,老四這傢伙起兵造反,奪了侄子江山,是個反賊
結果老四學問不夠,沒有看破這裡面的險惡用心。
頂着永樂這個年號,過了一輩子。
不過,話又說回來,老四當上皇帝后挺爭氣,一掃朱允炆這個狗東西弄出來的一系列亂政,帶着大明走上了輝煌。
被後人稱之爲永樂大帝,和自己一起,成爲了自己大明最能拿得出手的皇帝之一。
永樂這二字,因爲老四而熠熠生輝。
後世人提起永樂,最先想到的是老四,以及老四幹出來的那一系列輝煌成績。
就連自己,不也一樣沒有怪罪老四起兵靖難,反而覺得老四乾的好嗎?
所以,身爲皇帝,私德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把本職工作給幹好。
當皇帝時,要幹出相應的政績來,方纔是正經。
“秦朝十五年,西漢存在兩百一十年,東漢存在一百九十五年。
西晉五十一年,東晉一百零三年。
後面的宋齊樑陳,四個朝代加到一塊,才一百六十九年。
北面的三魏,加上北齊、北周也是一百多年。
統一的隋朝和秦朝一樣,二世而亡,一共存在了三十七年。
大唐一共兩百八十九年,五代十國的那些小朝廷就不用說了,總共加起來,也纔不過是七十二年。
兩宋加起來一共三百一十九年。
後面的元韃子,無百年之國運……”
說話的不是朱標,而是晉王朱棡。
作爲大本堂裡面的佼佼者,一開口就盡顯學霸本色,各個朝代存在的時間,信手拈來。
說完這些,衝着老四微微揚起了下巴。
什麼都沒說,又什麼都說了。
“大哥,是這樣嗎?”
朱棣卻沒有理會老三,而是向大哥朱標求證。
朱標神色有些異樣的點頭:“對。”
顯然他也有被這個,之前從未注意過的答案給驚到了。
若非父皇今日明確指出,他還真的沒有注意到,竟是沒有王朝超越三百年!
朱棡,以及朱棣都陷入到了沉默裡。
“漢朝不是四百年,宋朝也有三百多年,這不是都超過了嗎?”
秦王朱樉撓着自己的後腦勺,顯得有些疑惑的詢問。
“西漢後面被王莽篡了,建立了新朝,後面光武中興,建立東漢。
雖都是漢,但中間滅過一次,算不得一個完整的王朝。
宋朝分爲北宋和南宋,也是同樣的道理。”
朱元璋開口解釋。
朱樉這才恍然大明白。
“父皇,爲什麼沒有王朝超過三百年?”
一陣兒的沉默之後,太子朱標望着他爹朱元璋開了口詢問。
朱棡,朱棣,以及朱樉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道:“造成這個問題原因有很多,咱今天只與你們說其中一個。
剩下的你們自己去多多思索,看看能不能自己得到答案。”
老朱開始給他的兒子們留作業了。
在現代被人教育了多年,然後又教育了一些時間學生,朱元璋已經熟練的掌握了不少教育人的辦法。
比如,直接告訴學生的答案,遠沒有讓學生經過一番苦思冥想,自己得到答案效果好。
就算是經過一番苦思冥想,沒有得到正確答案,再把答案告訴他們,也比直接告訴答案效果好的多。
記憶會更加深刻。
“咱過段兒時間會就這個事,詢問你們,你們到時候告訴咱你們思索的結果。”
只留作業讓學生去思索還不行,一些人不會放在心上。
那麼在這個時候,再加上一條日後考覈,就比較完美了。
果然,在朱元璋說了這話後,朱棣和朱樉,都是先後身體爲之一震。
態度上明顯不一樣了。
自現代歸來之後,朱元璋在對待自己兒子們上,態度也和之前有了很大的變化。
標兒自然還是最好的,地位無可替代。
但對於其餘兒子,朱元璋也決定要增加一些關注,多傾注一些心血,更好的去培養他們。
對於自己這些兒子們今後的未來,他也有了一定的考慮,想要他們走上一條和上輩子,截然不同的路。
儘可能的解決藩王宗室對大明帶來的危害,同時也能儘可能的給藩王們自由,不將藩王當豬養。
“咱所說這個原因,算是一個表面原因,不是根本原因。
就是衆多百姓活不下去,不得不揭竿而起,去推翻這個國家。
歷朝歷代亡國之時,都是災民遍地。
沒有衆多百姓參與其中,想要改朝換代,可沒有那般容易。
這也是咱爲什麼說,大明除了是皇帝的大明,是朱家的大明,還應該是百姓們的大明的原因之所在!”
“父皇的意思是說,皇帝緊緊的和百姓站在一起,依靠百姓,就能讓一個王朝,存在的時間超過三百年?”
朱標總結了一下,望着朱元璋認真詢問。 ……
遠處,有一些官員,正一路急匆匆往朱元璋這裡趕。
這是爲了禮部尚書牛諒求情,請朱元璋饒恕牛諒的人。
皇帝因爲這點小事,就要處死堂堂禮部尚書。
這是亂命,必須要阻止!
“咱也不知道。”
出人意料,面對太子朱標的這個詢問,朱元璋並沒有一口將之認下,而是說出來這樣的話。
“但,歷史已經證明,依靠宦官,依靠外戚,和世家門閥,士大夫,勳貴武將都不成。
突破不了三百年王朝週期。
而歷來改朝換代,都是民怨沸騰,衆多百姓揭竿而起方纔成功。
既然這樣,那爲何還不做出改變,不依靠百姓,和百姓共天下,以民爲本?”
如此說着,朱元璋腦海當中不自覺就浮現出來一些話。
“人……百姓!只有百姓纔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
江山就是百姓,百姓就是江山!”
這話,聽的朱標幾人心神一陣兒動搖。
眼中神色,從震動、思索,到一些將信將疑,又到逐漸堅定。
他們父皇說的這話,若是在以往,他們聽到後感觸絕對不會這般深。
甚至於還會覺得自己父皇說的不對,將百姓捧得太高了。
高到了完全不符合百姓地位的程度。
但是現在,經歷了中都城一行,他們看到了太多之前沒有看到的事。
接觸了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這時候再去聽,去想父皇說的這些話,領悟雖不盡相同,程度也有深有淺,但是,卻真的能將這話給聽進去了。
“江山就是百姓,百姓就是江山……”
朱棣喃喃的重複着這句話,越是重複,越是覺得有味道,越覺得有道理。
雖只是短短的一句話,卻讓人回味無窮,這是足可以一生奉行的至理。
關於江山是什麼,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是什麼,需要依靠誰來治理好國家……
這些問題,他們在此之前,沒有進行過系統性的思考。
也是因此,對這些並沒有太過於清楚、系統的認知。
現在,被自己父皇這麼一說,再結合着中都城的親身經歷和種種見聞,一下子就變得不同了。
雖然朱標等人心裡,多多少少還有一些疑惑,短時間內想要全盤接受這些,並不現實。
但朱元璋確信,自己已經在自己的這幾個兒子心裡面,種下了一顆種子。
這顆種子,終究會生根發芽。
在自己持續性的影響下,後續將會茁壯成長,成爲影響他們一生的東西。
“王朝兩百多年,和三百之間,看起來沒差多少。
尤其是唐朝,只差了十幾年,就能摸到三百年的門檻。
但就是這短短的十幾年,卻成爲了一個不可逾越的深溝。
有句話叫做行百里者半九十,咱覺得用在這件事情上,也很合適。
想要國家擺脫三百年的王朝週期,需要有着各種方面的努力和改變。
咱說的依靠百姓,讓大明也成爲百姓們的大明,只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除此之外,還需多方面的努力,拼盡全力方纔可以。
比如,發展農業,工業,商業,弄出合理的分配方式……”
朱元璋說着,腦海之中有着一幕幕的畫面,在不斷的浮現。
有無人機噴灑農藥,大型拖拉機翻耕土地,聯合收割機收割成熟的麥子……
有高鐵如銀蛇飛馳,天宮升空駐人,各種各樣的工廠,生產出各種各樣的工業品……
有物流來來往往,各處城市,街道商鋪林立,各種商品琳琅滿目。
手機裡各類購物軟件上,商品更是五花八門,只有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
這纔是真正的盛世!
與之相比,不論是文景之治,還是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亦或者自己的洪武之治,老四的永樂盛世,那都是差的太遠太遠了。
見過最好的風景,回來之後自然會朝着這方面去努力。
重活一世,又沉浸式體驗了那等盛世,要是還一切照舊,還在原地踏步走,那可真的是活到狗身上去了!
王朝三百年規律,自己必然要將其打破!
要給大明打下一個好底子!
讓大明因自己而改變!
“世事艱難,三百年王朝週期難以打破……”
聽到自己父皇說出來的話,朱標,朱棡,朱棣三人都是跟着點頭,心頭沉重。
之前沒從自己父皇這裡得知王朝三百年週期這個事情時,他們還不覺得一個朝代,存在三百年有多難。
可是現在,在知道了強如漢唐,也都沒能跨過這個坎。
再去想讓自己大明突破這三百年的週期,頓時覺得很是心累。
這可以說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父皇此時所說的話,可謂是說到了他們的心坎裡。
‘父皇,這是漢唐都沒有完成的事,咱們大明要是完不成,也不算丟人……’
晉王朱棡準備對他父皇進行安慰。
卻聽的他爹朱元璋的聲音,停頓了一下後,又一次的響起。
“可,那又能如何?
我大明爲何就不能超越漢唐?
打破王朝三百年週期,且看恁爹我施爲!”
朱元璋雙手不自覺背到身後,昂然而立!
一股強烈的氣勢,從他身上散發出來。
他又轉頭望向自己的幾個兒子,伸手對着他們虛空一一點過。
“也看你們施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