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如此給太子放權,朱元璋就不怕今後

文華殿內,太子朱標高居首位,胡惟庸這個中書省丞相,帶着相應的官員向朱標彙報工作。

如同他們之前面對朱元璋時那樣。

朱元璋這要飯花子,對他兒子真好!

如此放權,也不怕今後有一天朱標的翅膀硬了,不甘寂寞了,會也來個玄武門,把朱重八直接從皇位上給趕下去,或是囚禁起來,再或者直接殺了。

以往的歷史證明,過早交出權力的皇帝,過的大多都不怎麼好。

朱元璋如此作爲,今後肯定也很難落一個好。

真要發生這種事兒,那可就讓人捧腹大笑了,想想就開心。

胡惟庸在心中腹誹。

“太子殿下,工部尚書薛祥所上奏章該如何處理,還請殿下明示。”

胡惟庸望着朱標請示。

朱元璋把朱標安排在這個位置,讓朱標做這些事兒,明顯就是在給自己這個中書省的丞相進行爭權。

這讓一向對權力看得很重的胡惟庸,那是一點兒都忍不了。

自從朱標接下這麼個任務後,他一直憤憤不平,心中老大不痛快,也沒少給朱標使絆子,找麻煩。

其中最常規的手法,就是事無鉅細,全部都報告給朱標,讓朱標來處理。

所爲的就是使勁折騰朱標,讓朱標承受不住。

可誰能想到,這麼長時間了,朱標愣是堅持了下來。

不僅如此,在處理政務方面,也變得愈發熟練起來。

胡惟庸在感到有些挫敗的同時,也越發的不滿和急切,想要找到棘手的事兒讓朱標來處理,好好的難爲朱標。

只要朱標感到爲難,心裡面不痛快,他這邊就是開心的。

而這一次,工部尚書薛祥所送的這奏章,就很符合他的心意。

這件事看起來很簡單,也不復雜,好處理,可實際上並非如此。

因爲牽扯實在是太大了。

興修水利從來都是一件大好事,更別說是治理黃河了。

朱元璋在北元未滅的情況之下,就敢投入這麼多去修理黃河。

說他大心胸,大氣魄都是可以的。

可在胡惟庸看來,除了大氣魄大心胸之外,同樣也可以用大傻蛋來形容。

黃河氾濫,是多年以來的沉痾舊疾。

黃河可和別的河不一樣,這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大河。

一到夏秋季多雨之時,就會發狂,瘋了的巨龍一樣咆哮往東而去。

所過之處,房倒屋塌。

自黃河決口以來這麼多年,哪裡有什麼根治黃河的辦法?

之前的那些皇帝,是不想着治理黃河嗎?

不是,而是因爲治理黃河所需要的錢財,人力物力,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最爲關鍵的是,難度還特別大。

並不是說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後,就一定能將黃河給治理好。

種種原因夾雜在一起,所以這兩百多年來,黃河基本上都沒怎麼治理過。

結果到了朱元璋這裡時倒好,這麼快就開始治理黃河。

而且,還是準備從根本上治理黃河。

調子起得如此之高,投入如此之大。

結果現在卻遇到了這麼大的困難。

這下子,有朱元璋受的了。

想想看,投入那麼多,花費那麼大,調子起的那麼高。

結果卻在這個時候,因爲找不到特別好的辦法,而不得不暫時停工,或者是修繕好後沒用上多少年,花這麼大力氣治理的黃河就再次決口,一瀉千里,那這樂子可就更大了。

這玩意兒,與其花大力氣對其進行修繕,反倒不如選擇視而不見。

在這件事情上,可謂是做的越多錯的越多。

朱元璋雄心萬丈,現在就捱了當頭一棒,驚喜吧?

調子氣這麼高,投入又這麼大,只能硬着頭皮做下去。

可硬着頭皮做下去,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做的越多隻會賠的越多。

這就叫做進退維谷,左右爲難,騎虎難下,下不來臺!

這件事處理起來,猛的一看似乎很簡單。

選擇薛祥都給做好了,要麼同意薛祥所言,朝廷發召令,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在水利上面有知識有想法的人,彙集天下智慧,想出根治黃河的辦法。

或者是不同意薛祥提議,讓薛祥接着往下修。

可是,這看似簡單的選擇背後,卻有着太多太多的考量,關係着大明,也關係着朱元璋的臉面,還有實實在在的利益。

就目前而言,在胡惟庸看來,不論怎麼選擇,都不不行。

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薛祥子這個奏章上的好!

接下來,有朱標和朱元璋頭疼的了。

對於薛祥此時的遭遇,胡惟庸同樣是拍手稱快。

這傢伙身爲工部尚書,本該對自己這個丞相畢恭畢敬。

結果這傢伙,在經歷中都城的事上,沒怎麼受到朱元璋的懲罰,反而在後面將其給提拔成爲了正式的工部尚書。

自此之後,這傢伙似乎一副以朱元璋心腹自居的樣子。

不怎麼把自己這個中書省的丞相,放在眼中。

這讓胡惟庸想想就覺得惱火。

這個時候,薛祥主持修黃河,鬧出了這樣的事來,他自然樂得看戲。

薛祥這傢伙,以爲他的智慧纔能有多麼的出衆,覺得他能徹底根治黃河。

怎麼可能!

黃河的問題若是有那麼好解決,何至於決口兩百多年了,這麼長的時間裡,也都沒人能將其給治理好。

這傢伙還妄想着,通過徹底治理黃河,一舉成名流傳千古,拿下這麼個大功績。

現在好了,抓不到狐狸反惹一身騷。

看來經歷了這次的事情後,薛祥還有什麼臉面愛繼續傲氣。

這封奏章,不僅是把天大的難題拋給了朱標,朱元璋,同時也將薛祥的無能,給公諸於衆。

讓天下人都知道,他這個工部尚書,能力也不怎麼行。

這樣的結果,對於一個想要通過修理治理黃河,來求得虛名的人而言,別提有多麼的酸爽。

其實,在胡庸看來,黃河根本就不用去治理。

兩百多年都這樣過來了,不都好好的?

朱元璋非要想不開去治理黃河,這不是吃飽了撐的,自己找給自己找麻煩嗎?

黃河治理好,是能帶來不少的好處,可是修不好的可能實在是太大了。

弄不好就是入不敷出。

當然,最爲關鍵的是,治理黃河這事皇帝盯得緊,又全權交給薛祥進行負責。

薛祥又不懂得做官的人情世故,這麼大的一個工程,又涉及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和錢財,看着就讓人眼饞。

結果,自己這個中書省的丞相,卻從裡面撈不到什麼好處,這就讓他很難受。

對治理黃河抱有的敵意更大。

能讓他從中撈取大量好處的,那就是好工程,撈不到好處那就是壞工程,就是這麼簡單。

皇帝說什麼黃河治理,澤被蒼生,惠及百姓,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善政,歷史將會銘記,子孫後代將會傳揚。

皇帝還說什麼要號召大家一起爲了大明,爲了百姓,爲了華夏能夠更加的昌盛,要一起努力等等……

在胡惟庸看來,這些都是在純粹的放屁,就是皇帝用這些話來騙人的。

這些都是假的,只有能拿到自己手裡的利益,纔是實實在在。

皇帝可以用這些話騙上一些人,卻還騙不住他胡惟庸。

黃河根本就不應該去修,就這樣下去挺好。

每年黃河會氾濫,沖毀房屋,淹沒農田,淹死人……可那又如何呢?

兩百多年來,不是一直都這樣過了的?

那些百姓怎就如此愚蠢,明知道黃河會氾濫,很容易就會發生水患,造成這樣的災難,還偏偏要跑到黃河氾濫的區域去生活,不知道規避危險。

那遭了災,死了人不也純粹是活該嗎?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樣的一些蠢人,給朱元璋和朱標這個豬崽子,帶來了這麼大的麻煩,在他看來還挺不錯。

也算是這些愚蠢之人,所發揮出來的一點兒價值。

朱標聽了胡惟庸的話,略點了點頭,並沒有立刻開口。

目光還在薛祥所上的奏章上停留。

胡惟庸見到朱標的這副反應,禁不住心中得意。

就知道,面對這麼一封奏章,朱標會感到分外爲難。

現在看來,果然如此。

“這件事先放一放,事關重大,不能輕易做決定。

在我請示了父皇后再說。”

沉默了一陣兒後,朱標說出了這樣的一番話。

胡惟庸暗自一笑,他就知道會是這麼個結果。

但,就算是找了朱元璋又能如何?

治理黃河這種事情,是實實在在的事,不好糊弄,專業性太強了,太難做了。

就算是請了朱元璋也白搭。

在場的這些官員,有的如胡惟庸一樣幸災樂禍,看樂子。

也有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掛起。

但也同樣有一些人,心中爲之沉重。

爲不能有效的治理黃河,而感到擔憂。

當今陛下乃是一代雄主,黃河已經氾濫了兩百多年,都沒能將其給治住。

當今陛下也要治理黃河,那可以說是距離徹底治住黃河最爲成功的一次。

若是連當今陛下在位時都不能將黃河給治理好,那麼指望後面的人能把黃河給治理好,基本上是沒什麼可能。

黃河不治理,就會帶來源源不斷的水災。

會有大量的黃泛區存在,將很多的沃土變得不好耕種。

每年黃河氾濫都會帶來大量的災難,不斷的給大明放血!

與此同時,京杭大運河這個連接南北的珍貴水脈,也會因爲黃河氾濫的緣故,導致大量泥沙淤積,通航能力大大下降,不利於貫穿南北。

不說別的,單從這上面來看,杜充這個雜碎都是千古罪人!

掘了黃河,金人沒有淹死幾個,也對局勢於事無補。

可卻讓多少華夏子民百姓,因此而受到滅頂之災。

一直遺禍至今,甚至於還很有可能會繼續遺禍!

有人在幸災樂禍,有人在憂慮,還有人在絞盡腦想的想辦法,看看怎麼能解決這個事兒。

也有的人,不住地祈禱,希望大明能得天助,真的有好辦法把黃河的這個問題給解決。

……

“父皇,薛上書上了奏章,治理黃河遇到了大難題,父皇,你看看吧……”

武英殿裡,朱標單獨拿着薛祥的那份奏章見朱元璋,眉宇之間帶着一抹化不開的憂愁。

朱元璋接過奏章,仔細觀看。

看完後點了點頭,面帶讚許之色。

“薛祥確實不錯,咱沒有看錯人,讓薛祥來治理黃河是對的。”

朱元璋沒說問題,先誇起了薛祥。

他誇薛祥也是有依據的。

對一個喜歡治水的人而言,自己之前對他進行的許諾,加上治理黃河的大名聲,誘惑有多大可想而知。

這樣大的功勞,一般人都會將之給牢牢的握在自己手裡,而不會分潤出去分毫。

可結果現在,薛祥爲了能把黃河治理好,卻公然上了這麼一道奏書。

可見在功名利祿這上面,薛祥選擇了幹實事。

自己給他的那些許諾,還有千古留名的機會,薛祥自然想要。

可是相對於這些,他還是把黃河給徹底治理好,放在了第一位。

這樣的人值得信任,也值得人爲之而欣喜。

朱元璋很相信,依照薛祥在治河上面的能力,真的想要貪圖這些名聲和獎勵。

完全不用上這份奏書,可以採用不少的辦法將黃河給暫時治理好。

至少二三十年間,不出現什麼問題。

依照薛祥的年紀,到了那時黃河決口了,他早就已經塵歸塵土歸土,功成名就了。

又有黃河早些年就經常氾濫的情況在,薛祥治河二三十年後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也沒有多少人會怪罪到他的頭上去。

可薛祥並沒有怎麼做,這種品質很難得。

“薛祥確實很不錯。”

朱標對自己家父皇的這個評價給予肯定。

“只是……父皇,這事兒要如何做纔好?”

朱標自然也希望,黃河能夠被徹底的束縛。

可是黃河的泥沙,確實是個大問題,分外棘手。

“要不……就按照薛祥所言,先暫時放緩修治理黃河的速度,從全國範圍內,召集有才能之士,爲治理黃河建言獻策?”

朱元璋搖了搖頭:“這個倒不必了。”

朱標聽了自己父皇的話,多少有一些意外。

父皇花這麼大的力氣治理黃河,卻不想着根治,這可不像自己家父皇的風格啊!

“治理黃河泥沙的事,咱這邊已經有了辦法。”

嗯?!

朱標眉頓時圍着一揚。

驚喜又意外。

父皇已經有辦法了?這……父皇也太厲害了吧!

怎麼什麼都懂?

“想要治理黃河泥沙,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首先就要弄明白,爲什麼黃河多泥沙。

這是因爲黃河上游經過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土質疏鬆,大雨沖刷很容易就將大量的泥土給帶入到河裡去。

在更之前的時候,黃河的水也沒這麼黃,泥沙含量沒有這麼多。

是黃河上游,也就是關中,以及更上面的一些地方,過度開發,植被破壞的嚴重,沒有辦法保持水土。

所以,想要減少黃河泥沙的一個最爲重要的根本措施,就是恢復黃河中上游地區的植被。

在那些靠近黃河,而且地勢比較陡,不適合耕耘的地方,實行退耕還林。

多種樹,種草,用樹根,用草根來鎖住泥土……”

朱標眼前一亮,這確實是個辦法。

只是這事兒耗費的時間太久了。

還有,如今這黃河的河牀上,就有着大量的泥沙,河道清理也很困難。

而且,就算是如同父皇所說那樣,在上游大量種植樹來減少水土流失。

可還會有數量不少的泥沙,進入黃河河道,並逐漸的在河牀上淤積。

時間一長,河牀還會擡高,還會引發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個事兒,同樣難以解決。

朱元璋道:“這是其一,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針對下游河道清理的辦法。

這個辦法就是束水攻沙。”

提出並實踐束水攻沙的潘季馴,是一個極其有才之人,想到這樣的辦法來治理黃河。

效果很好,成績斐然,

他的思路,其實就是通過一些工程,來製造一把超級大的水槍,利用水的強大沖擊力,來把沉積的河牀上的泥沙給沖走。

爲什麼黃河中下游地區河牀會有大量泥沙淤積,更上游的地方,這個問題並不嚴重?

就是因爲上游地區,河道窄,且落差大,水流湍急。

水中的衆多泥沙,來不及沉澱,就會隨着水往東而去。

到了中下游之後,地勢平坦開闊,河道變寬,水流速度變慢。

河水裡面所攜帶的泥沙,便開始沉澱。

那麼,若將河道變窄了,並在將在一些特定的關鍵地方,修建出一些工程,行束水攻沙之策,讓水流重新快速流動。

泥沙的問題不就被解決了?

而這個辦法,也很符合薛祥所追求的一勞永逸之策。

雖然做不到如同都江堰那樣,一旦建成,便可以萬世沿用。

束水攻沙的工程做好,還需要進行一定的維修。

可是,只要維修得當,用上幾百年,甚至更長時間都不成問題!

朱元璋這邊親自寫信,將植樹造林,以及束水攻沙,還有其餘一些比較零碎的、他在後世所知道的治沙的辦法寫下,讓人加急送往薛祥那邊。

相信依照薛祥的能力,在看到束水攻沙之策,是能夠明白,也能夠將之給做出來的……

……

胡惟庸期待滿滿的等了兩天,等來的消息並不是如同他所想的那樣,同意薛祥提議,將朝廷的臉面以及朱元璋的臉面都給丟了。

或者是讓薛祥按照現在的路數繼續修,對根治黃河的問題置之不理,採取掩耳盜鈴的辦法。

而是說皇帝這邊已經有了辦法,給了薛祥指示。

意外之後,禁不住心中冷笑。

朱元璋他懂什麼治水?也敢在這等事情上瞎指揮?

且看今後,他在這事上丟多大的醜吧!

第206章 老四居然是永樂大帝?!第1章 重回洪武八年第24章 驚不驚喜?第99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70章 這皇帝咋越來越不要臉了?第40章 皇帝的兒子被抓來修中都了?還一次性第72章 對了,就是這個味!這纔是父皇嘛!第210章 得知事情真相,馬皇后繃不住了第71章 馬皇后‘嚴選’第88章 掀桌子第149章 嚐嚐來自封建主義的鐵拳!第81章 收網第94章 朱元璋自曝了第235章 宋濂竟也成了皇帝的走狗?懵逼了第231章 朱元璋:讀書人道德高?嗬!呸!第223章 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犯強漢者第92章 得知真相,眼淚流下來第131章 該死的鬼第55章 誅心第164章 那就如你所願,剝皮揎草!立刻行刑第65章 天,真的變了第178章 發飆!第131章 該死的鬼第135章 大明第一嘴炮朱元璋,活生生噴死大第181章 朱元璋竟然把親兒子派來了?得知真第151章 殺頭!犁一遍江南!第135章 大明第一嘴炮朱元璋,活生生噴死大第63章 咱見過最好的盛世第207章 重八晚年喪子,居然還接連喪了三個第140章 每一條離譜的律法背後,都有過離譜第38章 拉皇帝的兒子造反第221章 僞明使者,絕對沒膽子學班超行事!第21章 監視天下第211章 被朱元璋整破防了第190章 朱元璋:咱在現代留過學第222章 給大明當狗,便已經是最大的幸運第211章 被朱元璋整破防了第236章 驚不驚喜?第64章 看看他們的脖子硬,還是刀硬第149章 嚐嚐來自封建主義的鐵拳!第54章 皇帝不過日子了?第91章 免死鐵券?不,這是閻王爺的點名冊第3章 父皇他不對勁第5章 快去坤寧宮請母后!第31章 釣魚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81章 收網第220章 他怎麼敢啊!第29章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第230章 羅貫中罵死大儒!我從未見過如此厚第21章 監視天下第3章 父皇他不對勁第15章 社稷主,天下王第74章 呂氏作大死第136章 在洪武朝造朱元璋的反第106章 收手吧爹第72章 對了,就是這個味!這纔是父皇嘛!第19章 清理門戶第58章 上架感言第219章 錦衣衛竟已恐怖如斯?!第138章 沒白來,真沒白來!第113章 市舶司的事皇帝也知道了?!吳禎慌第78章 屠龍術?皇帝竟然會屠龍術?!第178章 發飆!第152章 完了!所有謀劃都被朱元璋預判了!第14章 破防了第83章 空印案爆發第85章 預判了你所有的預判第79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97章 血壓飆升第59章 不好意思,你在皇帝這裡還真就沒面子第166章 呂氏受極刑而死,朱標親自監斬第45章 錘殺第88章 掀桌子第122章 完了!解釋不清了!第108章 主打一個該省省,該花花,這果然很第193章 朱元璋:說出來,肯定能嚇妹子你一第107章 當爆肝帝朱元璋開始養生第6章 什麼叫父慈子孝啊第66章 長纓在手,縛住蒼龍第222章 給大明當狗,便已經是最大的幸運第234章 都撞上門來了,還能讓你跑掉?第128章 簡化字必須推行!聖人做得,咱就也第56章 皇帝怎麼變得如此陌生?第16章 大明的共同理想第204章 老四一定被景隆揍的很慘吧?第121章 呂氏作死:我兒有大帝之資第194章 朱元璋:妹子,咱重生了第185章 朱元璋把羣臣整麻了第52章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第222章 給大明當狗,便已經是最大的幸運第140章 每一條離譜的律法背後,都有過離譜第51章 丟進糞坑裡第109章 錦衣衛!好個錦衣衛!!第212章 如此給太子放權,朱元璋就不怕今後第62章 朱元璋:咱大明要亡了第33章 妖僧第117章 朱棣:我先莽了,你們隨意!第138章 沒白來,真沒白來!
第206章 老四居然是永樂大帝?!第1章 重回洪武八年第24章 驚不驚喜?第99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70章 這皇帝咋越來越不要臉了?第40章 皇帝的兒子被抓來修中都了?還一次性第72章 對了,就是這個味!這纔是父皇嘛!第210章 得知事情真相,馬皇后繃不住了第71章 馬皇后‘嚴選’第88章 掀桌子第149章 嚐嚐來自封建主義的鐵拳!第81章 收網第94章 朱元璋自曝了第235章 宋濂竟也成了皇帝的走狗?懵逼了第231章 朱元璋:讀書人道德高?嗬!呸!第223章 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犯強漢者第92章 得知真相,眼淚流下來第131章 該死的鬼第55章 誅心第164章 那就如你所願,剝皮揎草!立刻行刑第65章 天,真的變了第178章 發飆!第131章 該死的鬼第135章 大明第一嘴炮朱元璋,活生生噴死大第181章 朱元璋竟然把親兒子派來了?得知真第151章 殺頭!犁一遍江南!第135章 大明第一嘴炮朱元璋,活生生噴死大第63章 咱見過最好的盛世第207章 重八晚年喪子,居然還接連喪了三個第140章 每一條離譜的律法背後,都有過離譜第38章 拉皇帝的兒子造反第221章 僞明使者,絕對沒膽子學班超行事!第21章 監視天下第211章 被朱元璋整破防了第190章 朱元璋:咱在現代留過學第222章 給大明當狗,便已經是最大的幸運第211章 被朱元璋整破防了第236章 驚不驚喜?第64章 看看他們的脖子硬,還是刀硬第149章 嚐嚐來自封建主義的鐵拳!第54章 皇帝不過日子了?第91章 免死鐵券?不,這是閻王爺的點名冊第3章 父皇他不對勁第5章 快去坤寧宮請母后!第31章 釣魚月末了,求張月票大佬們第81章 收網第220章 他怎麼敢啊!第29章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第230章 羅貫中罵死大儒!我從未見過如此厚第21章 監視天下第3章 父皇他不對勁第15章 社稷主,天下王第74章 呂氏作大死第136章 在洪武朝造朱元璋的反第106章 收手吧爹第72章 對了,就是這個味!這纔是父皇嘛!第19章 清理門戶第58章 上架感言第219章 錦衣衛竟已恐怖如斯?!第138章 沒白來,真沒白來!第113章 市舶司的事皇帝也知道了?!吳禎慌第78章 屠龍術?皇帝竟然會屠龍術?!第178章 發飆!第152章 完了!所有謀劃都被朱元璋預判了!第14章 破防了第83章 空印案爆發第85章 預判了你所有的預判第79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197章 血壓飆升第59章 不好意思,你在皇帝這裡還真就沒面子第166章 呂氏受極刑而死,朱標親自監斬第45章 錘殺第88章 掀桌子第122章 完了!解釋不清了!第108章 主打一個該省省,該花花,這果然很第193章 朱元璋:說出來,肯定能嚇妹子你一第107章 當爆肝帝朱元璋開始養生第6章 什麼叫父慈子孝啊第66章 長纓在手,縛住蒼龍第222章 給大明當狗,便已經是最大的幸運第234章 都撞上門來了,還能讓你跑掉?第128章 簡化字必須推行!聖人做得,咱就也第56章 皇帝怎麼變得如此陌生?第16章 大明的共同理想第204章 老四一定被景隆揍的很慘吧?第121章 呂氏作死:我兒有大帝之資第194章 朱元璋:妹子,咱重生了第185章 朱元璋把羣臣整麻了第52章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第222章 給大明當狗,便已經是最大的幸運第140章 每一條離譜的律法背後,都有過離譜第51章 丟進糞坑裡第109章 錦衣衛!好個錦衣衛!!第212章 如此給太子放權,朱元璋就不怕今後第62章 朱元璋:咱大明要亡了第33章 妖僧第117章 朱棣:我先莽了,你們隨意!第138章 沒白來,真沒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