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舟劈開碧波,白帆揚起,一路向前。
鹹鹹的海風撲面而來,日光曬不到的陰涼處,還能讓人感到一些寒意。
沐英以及平安兩人,分別乘坐於兩條船上。
這是朱元璋專門進行的交代。
海上航行,終究與陸地不同,雖然這個時候海上風暴不多,可萬一要是遇上了,他們在一條船上,都折損在了裡面,那對朱元璋來說,可就讓人心痛了。
爲了安全起見,以防萬一,所以便做了這等交代。
沐英平安兩人,是這次的負責人,且以沐英爲主。
可使團的正副使,卻不是他們兩人,而是兩名千戶。
之所以如此,這裡面有着朱元璋的考慮在其中。
如今局勢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不同。
他已經決定對高麗那邊用強,要將高麗納入華夏。
可畢竟北元未滅,如今滅北元纔是對外的首要任務。
對於高麗,那自然不能集大軍進行攻伐,不然很容易會擾亂計劃。
也是因此,朱元璋纔會想着讓沐英,平安兩人前去,採用外交的手段來解決事情。
只不過這次的外交手段,要比上輩子激烈的太多。
讓平安沐英兩人隱藏身份,所爲的還是方便他人來到高麗那邊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更好行事。
畢竟,以往所派遣的使者,大多都是千戶級別,甚至於還有百戶。
這個時候卻一下子就將沐英,平安這兩個自己的義子給派遣過去,着實太過於反常。
一看就讓人覺得有所謀劃。
會讓高麗那邊的人升起警覺之心。
一旦如此,那有些事兒可就不太好辦了。
所以,朱元璋會在這次的事情上留這麼一手,做出此等安排,沐英平安兩人,對此自然沒什麼異議,都表示認同。
敵在明,我在暗,這乃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而且,他兩個只是名義上不是正副使,實際上整個使團都要聽從他們的。
回想着義父對他們做出的種種交代,對接下來的高麗之行,二人皆是興趣盎然,帶着諸多的期待。
至於說此行的危險……根本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內。
怕危險就別出來做事,在家裡摟着婆姨睡覺也就是了。
在他們滿懷期待之中,鉅艦一路劈波斬浪而行,漸漸地靠近了耽羅島……
……
蘇州,杭州,松江府等地,最近一段時間,不少事情在悄然之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種變化更多的是體現在人心上。
話說,朱棣之前奉命在這邊開設市舶司,又有那些人造反的事實在。
那當真是的在這裡狠狠的殺了一批,以強硬的姿態,把市舶司給搭建了起來,併成功的運營。
活下命的這些人,個個看起來都很老實,表示唯命是從,願在市舶司裡好好做事,絕對不再胡作非爲。
而實際上,又有多少人真的甘心就這般失敗,甘心把衆多的利益拱手讓人?
海貿的利潤很大,他們的胃口早就被養大了。
哪怕是迫於強權,暫時認輸,可心裡面終究還是有些不甘,想要看到一些奇蹟發生。
而他們最爲期待的,便是海上的海寇。
陳、方兩部海寇很能打,這點他們是知道的。
並且也知道,對於朝廷這邊設立市舶司的事情,海上的海寇們反應也必然十分激烈。
遠比於他們還要更加的着急上火,不會輕易妥協。
那麼這一次,朱老四帶人出海,開啓市舶司的第一次外貿,海上那些海寇,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嚥下這口氣。
必然會對其迎頭痛擊。
明朝兵馬在陸地上確實強橫,可是到了海里,那誰輸誰贏還真說不準。
有極大可能是大明的水師,被打的慘不忍睹。
不少人都很有信心,因爲他們對海寇的實力很瞭解。
自從朱棣帶人出海後,就有很多人那是抓心撓肝一般的翹首以盼。
盼着他們所期待的消息傳來,盼着海上海寇能夠立大功,把朱棣打的落花流水。
他們很清楚市舶司的情況。
貨物一直在生產,朝廷一直在貼錢。
若是這一次,貨物沒有賣出去換成錢,在海上遭到了海寇的重創。
那可就把老婆本都給賠掉了。
再想要組織起人手,跨海遠航,基本上已經不可能。
就連國內朝廷組建的國營企業,也將會轟然崩塌。
這次出海可以說,是皇帝他們拼盡全力,才能做出來的。
若在這一次的事情上遭受了這麼大的挫折,今後再想要組織起這麼多的兵馬,再次開海遠航基本上不可能。
就算是真能組織起來,也同樣沒辦法避免再次被海寇攻打?
一旦如此,屬於他們的好日子就來了。
市舶司在今後,將會逐漸的名存實亡。
他們這些人,又可以接着開啓他們的事業。
就算是受此影響,沒辦法再回到以往的輝煌。
可是,只要看朱元璋和朱老四他們遭受這麼大的挫折,吃這麼大的虧,也都是樂意的。
最好是朱老四能直接因此而死掉,被海寇千刀萬剮了,那才最是讓人解氣。
在他們千呼萬喚,日思夜想的盼望之中,海上的消息終於傳了回來。
可結果與他們所想,卻截然不同。
不是朱老四這個朱閻王,吃了大虧,被打的落花流水。
而是被他們給予了極大期望的陳方兩部海寇,遭受了重創。
非但沒能如他們所想那樣,給予朱老四重擊,反而被朱老四給消滅了!
陳方兩部海的首領盡皆殞命,就連他們的老巢,都被朱棣帶着人給端了!
從此之後,海上再也沒有陳方兩部海寇,做生意不必再擔心會被海寇騷擾。
消息傳回,令那衆多翹首以盼,等着聽好消息的人全都懵了。
承受了一萬點的暴擊。
這麼個消息和他們所想,相差實在是太遠了。
以至於得到消息時,許多人都不願意接受,都在懷疑這麼個消息是不是假的。
怎麼可能啊!
明明按照他們的瞭解,朱棣這邊的兵馬在海上和海寇們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
來到海上作戰,只有被海寇打的份兒。
可哪能想到,最終的結果。居然是如此!
面對這些人的疑惑,鄭士元以及很多市舶司的官員,國企的負責人,都非常貼心的給他們進行了答疑解惑。
將更多他們所知道的,海上的戰鬥說與這些人聽。
着重講述了洪武大炮的威力與數量,與戰爭的具體經過。
隨後,又親眼見到了那很多被砍下來後,經過一番醃製處理,帶回來的海寇頭顱。
他們也不得不接受這麼個結果。
哪怕心裡面再震驚,再不可置信,不願意接受此事爲真,也不得不接受這麼一個結果。
那些,以往在海上縱橫多年,在他們看來無敵的海寇,就這般被摧枯拉朽一般的解決了。
朱老四這個朱閻王沒有死,還把事情做成了。
把他們最後的一絲希望也給掐滅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對人心的震懾有多大,可想而知。
那些原本還有着一些希望的人,徹底被斷絕了希望,變得老實起來。
再不敢想七想八。
可以說到了這個時候,市舶司纔算是站穩了腳步,徹底的建立起來。
這一場消滅海寇的戰鬥,是市舶司的立身之戰。
斷絕了那些懷有二心,還有這一些念想的人,最後的一點想法。
等到朱棣他們這次出海的商船能完成貿易,帶着衆多的金錢,還有在外面採購的貨物返航。
那麼市舶司就徹底的安穩下來了。
再沒什麼能夠威脅的市舶司。
鄭士元,以及很多市舶司的官員,能夠明顯的感覺到市舶司裡、以及國營企業中的變化,一個個都顯得很欣喜,並有長鬆一口氣的感覺。
還好!還好!有着陛下的深謀遠慮,又有燕王殿下,身臨前線,與敵拼殺,一舉剿滅海寇,打了這麼一場漂亮的仗。
接下來的很多事兒,就徹底安定了。
他們是真的有些不敢想,一旦這次在海上遭遇了失敗,衆多貨物沒有賣出去,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景。局勢必然會因此而變得無比之艱難。
他們拼盡一切,只怕也很再將國營企業,以及市舶司給運行下去。
這便是武力強橫,打打勝仗的好處。
一拳打出去,獲得大勝利,那麼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陛下威武,燕王殿下威武!
這是很多人發自肺腑的想法……
朱元璋,馬皇后,太子朱標等人也都分外欣喜。
最近一段時間,朱元璋馬皇后他們想起這事兒,臉上的笑容就抑制不住,簡直比吃了蜜還要甜。
哪怕知道,按照重八的安排,還有自己家老四的才能,這一次帶人到海上去,基本上不會出現什麼意外。
可出兵打仗這事,又哪裡有什麼絕對安全的道理?
戰場之上,被流矢射殺的統帥又不是沒有。
再說,海上又和陸地不同,容易有大風浪,很多都不受控制。
這個時候,確切的消息傳回,馬皇后又怎能不開懷,怎能不長鬆一口氣?
同時也更加確定,等到老四回來後,她一定要好好的獎勵獎勵自己家這個兒子,這個被後世尊稱爲永樂大帝的好兒子!
……
沐英和平安一行人來到了耽羅島。
“這是島?這地方可真不小!”
平安看着眼前出現的這麼一大塊兒陸地,忍不住開口出聲說道,帶着一些驚歎。
很顯然眼前的島嶼,打破了他對島嶼的認知。
接連在海上航行一段兒時間,到了此時,他早就已經沒有了初次來到大海上的興奮。
一眼無際的碧海,藍天,海鷗這些事,一開始時看起來確實很新奇。
可看多了後,也會讓人感到枯燥無聊。
尤其是他們這種,不常年在海上的人,一下子在海上度過這麼多天,那是真難受。
此時,看到陸地,還是這麼大塊的陸地,心情激動再所難免。
也是在這個時候,平安一下子就徹底明白,爲什麼義父會對這裡念念不忘。
必須要將之給拿下來了。
這麼一處地方,還真的是好地方。
在地圖上看時,只是那麼一小塊。
可真的來到跟前才發現,那是一點都不小。
關鍵是聽義父所言,這裡還特別適合養馬。
北元韃子在這裡設立了耽羅軍民總管府,在這裡負責養馬。
不僅如此,之前攻伐倭國之時,這裡亦是橋頭堡。
攻打倭國的都督府,就設立在此處。
而也正是知道了這些後,他的心裡面纔會一片火熱。
義父讓他們將耽羅島取到手中,只怕不僅僅是對高麗有想法。
今後未必不會對倭國有想法!
身爲一個武將,他們是從來不怕仗多,而是怕無仗可打。
之前,他聽過一些說法,說是在滅了北元之後,大明這邊在今後就沒有太多的仗可以打了。
沒了他們武人建功立業的機會。
他們武人的地位,也會因此而變得衰落。
平安爲此還擔憂過。
畢竟他的本事都在衝鋒陷陣上,一旦今後無仗可打,對他而言無疑是一個噩耗。
可現在他的心全放回了肚子裡,觀義父之所爲,哪怕是將北元王庭給滅了,也不會輕易的止步。
沒了北元,還有倭國,還有西南,還有更南面的安南等地方。
今後,他們打仗的機會一點兒都不會少。
纔不會如同那些沒見識的人謠傳的那樣。
別的平安或許還不怎麼敏感,可是論起打仗,卻有着不同。
一下子便想到了很多。
而這耽羅島,也確確實實是一個值得爭取的地方。
不僅是因爲這裡位置優越,距離高麗倭國還有大明都很近。
還因爲地方很大,能養很多的馬,能在這裡屯很多兵。
元朝在這裡養的馬,據義父說說,多的時候有一萬多匹。
在戰爭之中,戰馬有多麼的重要,平安自然是知曉的。
這麼一大塊上好的養馬地,對大明的很重要,也必須掌握的大明手中才行。
先不說其重要地理位置,單只是每年所產出的戰馬,都值得他們動手。
“文英哥,這處地方真不錯。是我們大明的了。”
平安轉頭望着沐英出聲說道,眼裡面帶着興奮的光芒。
如今靠近了陸地,所以沐英和平安兩人也來到了同一艘戰船上。
聽了平安所說的話,沐英點了點頭:“說的對,這就是我們大明的了。”
他說這話時,神情依然帶着謙和,可說出來的話卻一點都不謙遜。
也沒什麼好謙遜的,這本來就是一個事實。
而在他們兩人如此交談之時,耽羅島這邊也有船隻靠了過來。
船上面的兵卒,足足近千之多。
手裡面拿着武器,嘰裡呱啦的出聲喊話,看起來很是囂張。
只不過,他們的船看起來不小,可這個時候和大明的鉅艦這麼一比,立刻就顯得很是渺小可笑。
像是嬰兒遇到了兩米高的壯漢一樣,對比太過於明顯。
“這些棒子說些什麼?”平安轉頭詢問。
棒子這個詞兒,是前些時日和他們義父相交談時,從義父口中所聽到的。
平安覺得這個詞兒,稱呼高麗很適合,也特別的貼切。
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將之記住,並活學活用。
聽到平安的詢問,便有人開口了:“在問咱們是什麼人,怎麼敢往這裡來,讓咱們立刻停下來,不能再往前面去。
再靠近島嶼,就不要怪他們不客氣了。”
“嘿!它孃的,這些狗棒子!這不是明知故問嗎?
看看咱們這船的大小,他也該知道我們是大明之人,還敢在這裡裝着明白裝糊塗,口出狂言!
真真不知死活!
來啊,把我大明旗幟掛起來,讓他們好好瞧一瞧!”
聽了平安所言,立刻便有人照做。
很快,“明”字大旗便在船上升起,迎風招展。
小舢板上面爲首的那名高麗將領,在見到此幕之後,明顯是有些意外和慌亂的。
“告訴他們,我們是大明的使者,要到這裡邊休息,讓他們立刻讓開,不得無禮。”
沐英開了口,身邊的翻譯立刻開口,對於他們那邊說了起來。
那小舢板上的高麗也將領,神色變得更加的難看。
但他並沒有讓開的意思,並有嘰裡呱啦的說了一通。
“他說他們這裡從來都不接見使者,我們這裡若是缺少補給了,可以暫時在此處停下,他們等一下就把寄養給送過來。
不讓我們上島。”
“它孃的,這些狗棒子倒是囂張跋扈,還給臉不要臉了!
還不允許上島?
真以爲這島是他們的了?”
平安忍不住罵了一聲,臉上帶着怒意。
“文英哥,你看這事兒怎麼辦?”
別說這次朱元璋說了以沐英爲主,平安爲輔。
就算是朱元璋沒有這樣的命令下達,面對沐英,平安也要老老實實的聽命。
“傳令,船隊轉向,側舷向敵,開炮!
不讓我們去,那就打上去!”
面對沐英的這個命令,平安很振奮。
好!好!不愧是文英哥,一點兒都沒讓人失望。
面對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棒子,就該如此!
隨着沐英命令的下達,很快船隊就開始轉向,準備轟擊。
那舢板上的高麗將領,見到此景不由的長鬆一口氣。
就說嘛,哪怕是明朝的使者,也不敢囂張跋扈!
讓他們離開,他們就得乖乖的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