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

此時,昭雎看着楚王臉上的笑容,聽着楚王的詢問,感覺到身後一道道如利箭一般熾熱的目光,這一瞬間,他算是真正的體驗了一把如芒在背。

接着,昭雎不禁停頓了一下,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纔開口道:“大王,江東不久前纔出現動盪,當地百姓對我楚國還有顧慮,而且用我楚人取代吳侯越侯,很容易就會引起江東動盪。

是故,臣以爲,這吳郡與會稽郡的第一任郡守,不能選擇楚人,而應該用江東人,以安民心。”

說着,昭雎拱手道:“故,臣以爲將軍吳炳可爲會稽郡守,而沅君公孫海可爲吳郡守。另,司馬唐昧久在江東,通曉江東之事,且江東新附,可爲特例,可以讓司馬依舊鎮守江東,統領江東兩郡。”

熊槐一聽昭雎的答案,頓時一愣,這兩個人全都出乎熊槐的意料之外。

尤其是吳炳這個人,熊槐想了想,這才反應過來。

這吳炳本是吳國公室,吳國滅亡之後家族便沒落,淪爲地方豪強。之前楚國滅越,吳炳投靠將軍昭滑,立下不小功勳。

不過因爲季氏在吳地的聲望更高,實力更強,所以之前決定立吳侯的時候,才選擇了季氏季歆,而沒有選擇選擇吳炳。

讓吳炳去做會稽郡守,身份地位,倒也足夠了。

而且,吳炳本是吳人,他去會稽郡做郡守,沒有楚國的支持,他很難在會稽立足。所以根本不用擔心吳炳會在會稽搞事,他只會一心一意的爲楚國辦事。

至於沅君公孫海,因在楚越決戰中拿着越王無強的人頭求降,這才被封在荒蕪的沅地,做爲越國亡國的靶子,吸引越人的仇恨。

若是用他去做吳郡守···

公孫海弒君的消息早已傳遍江東,他做吳郡守,當地的吳人肯定不會依附他,而且吳郡的越人肯定大部分都不會依附他,甚至恨不得他去死。

所以,就算他做了吳郡守,也只是一個無本之木。

他在吳地能幹什麼,什麼也幹不了,甚至不僅幹不了,而且還得時刻小心來自仇恨他的越人的刺殺。

故,公孫海到了吳郡,除了緊緊的抱住楚人的大腿,尋求楚人的保護,其他的就別想了。

而且,自從公孫海帶着部分越國降軍前往沅地墾荒後,從沅地那邊傳來的消息,似乎哪裡的越人對楚國多有不滿。

能用一個光明正大的藉口,將公孫海與他的附屬分開,免得他們一天到晚沒事幹,總是唉聲嘆氣怨聲載道,想東想西想這想那。

所以,用這兩個人做郡守,而且依舊讓司馬唐昧統領江東大局,對現在的江東而言,基本上沒有任何變化。

若是兩人主動效力,那就好辦,要是兩人有其他心思,不過是多了兩個傀儡罷了,他們根本沒有反抗的於地。

熊槐也不用擔心江東郡變成兩個郡之後,新任郡守會阻礙江東變法。

不僅如此,現在就將江東分成兩郡,等將來江東變法完成,就好處理多了。

此時,殿中的其他人,雖然大多數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但也有一些想明白了用文雀公孫海二人做郡守的好處。

“大王,令尹言之有理,臣附議。”屈原最先開口附和。

熊槐一聽,見屈原也同意這兩人做郡守,心中再無疑慮,立即拍板道:“善,準令尹所奏。傳詔,以將軍吳炳爲會稽郡守,以沅君公孫海爲吳郡守,讓他們立即上任。”

“大王英明。”楚王話音一落,昭雎立即拱手一拜。

直到此時,江東大局已定,那些反應慢的大臣才反應過來,然後難以置信的看着前面的令尹昭雎。

變革派看着昭雎,不僅詫異詫異他沒有舉薦變法派的人,而且更詫異他沒有舉薦朝中的大臣,反而舉薦了一個越國公族一個吳國公族。

這···對於未來的變法大局來說,不僅不會產生影響,還將楚國在江東的隱患給解除了。

對此,變法派的人全都深深了看着昭雎,然後默默猜測昭雎的用意以及態度來。

而另一邊,對於其他人而言,卻是很失望。

原本他們以爲昭雎在江東打開一個缺口,會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將觸手伸進江東。

但是,他們失望了,昭雎舉薦了兩個江東本地人。

接着,又有人反應過來。

會稽郡吳郡新立,不僅需要郡守,還需要郡丞郡尉。

此時,大夫景邵拱手道:“大王,既然郡守已定,那麼郡丞郡尉也需要定下。”

熊槐聞言點了點頭,然後再次看向昭雎,他還想繼續試探昭雎,想看看他究竟是怎麼想的。

想着,熊槐笑了笑道:“舉賢薦德,乃是令尹之職,既然令尹已經舉薦了兩位郡守,那麼郡丞郡尉也由令尹推舉吧。”

“臣領命!”昭雎應了一聲,然後沒有半點遲疑,張口就道:“大王,越地大賢文雀,久在越地,深知越地詳情,臣以爲其可爲會稽郡丞。”

文雀!

文雀雖是越人,但是越地文氏跟楚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且文雀本人在越地的威望不小,用他做會稽郡丞,倒也足夠了。

而且,文雀與唐昧的關係很好,而與吳人關係並不好,若是文雀做會稽郡丞輔佐吳炳,一可籠絡會稽貴族,二可限制會稽郡守吳炳。

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文雀的確是一個極佳的人選。

“善!那就依令尹所言,以文雀爲會稽郡丞。”熊槐點了點頭,立即決定下來。

“至於吳地郡丞,臣以爲原朱方縣縣尹張彤可以勝任。”

“張彤?”熊槐一怔,這個人有些熟悉,仔細想了想,這纔回憶起來。

這也是之前被楚國收買的吳人,原越國朱方縣縣尉,因協助昭滑破越有功,故而越國滅亡後從縣尉升任縣尹。

可以說,張彤的升遷,全都是站在越國的廢墟上的。用他做郡丞,忠心沒有問題,也不用擔心他跟吳郡守公孫海攪和到一起去。

而且,張彤短短兩三年間,從縣尉升縣尹再到郡丞,升遷速度的確快了些。

但是,這並不是問題。相反,楚國還可藉此告訴所有的江東百姓豪強,只要投靠楚國,權勢地位全都不是問題。就好比張彤,從一個縣尉升到郡丞,已經大夫爵的極限,再立下功勞,更進一步,那就是實權重卿。

這也是拉攏江東豪強的一種手段。

至此,熊槐對昭雎推薦的四個人都很滿意。

這四個人,既不會阻礙江東的變法,又能避免楚國的貴族將觸手伸到江東,還能安撫並拉攏江東百姓豪強。

對這,熊槐還有什麼不滿的呢!

想着,熊槐立即開口道:“善,依令尹之言,升朱方縣尹張彤爲吳郡郡丞。”

見楚王全部答應了自己的提議,昭雎頓時鬆了一口氣。

“對於兩郡郡尉人選,不知令尹有何建議。”

此時,昭雎又聽到楚王詢問,不禁笑了笑,應道:“大王,舉賢薦德雖是臣的職責,但是兵事調動,乃是司馬之職。且司馬唐昧久在江東,對江東知之甚詳。

是故,臣以爲兩郡郡尉人選,大王可以下詔詢問司馬。”

此時,對於昭雎的推脫,熊槐沒有半分不快,而是哈哈大笑道:“善,令尹所言極是···”

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鳥之飛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七百七十六章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動員全郡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詐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國攻城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
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竹鳥之飛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薦之策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謀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亂中有治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二十六章 寡人有疾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八百六十五章 抵達淮陰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公子之憂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太子夜宴第五百六十四章 宛城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亂其心志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七百七十六章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燕使來楚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行賞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五百六十三章 攻城 下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七百八十四章 秦軍大崩第三百六十七章 使者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動員全郡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九百七十四章 欺詐第三百二十三章 親臨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七百八十五章 兵臨南鄭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農家許行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第九百三十七章 五國攻城第九百四十二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五百一十五章 將死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五百九十七章 請辭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崩塌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九百一十二章 苗頭初現第八百七十五章 燕國慘敗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