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賞賜

接着,熊槐讓人鋪好幾面席子,然後熊槐自己坐在西面,讓鄧氏帶着兒女坐在北面,讓鄧縣尹葉巡坐在南面,其他人則站在周圍。

做好後,熊槐向鄧氏問道:“夫人,剛剛寡人蔘觀了貴府的廚房,見廚房裡面的廚具已經清洗乾淨了,寡人想問,之前連年征戰,舉國爲了抗擊五國的入侵,全都耗費頗多,不知現在夫人家中的糧食可曾夠用。”

鄧氏一聽,看了看對面的鄧縣尹,露出一絲愁苦,應道:“回大王,糧食已經夠了。雖然爲了先父等人作戰,糧食消耗了許多,但是不久前糧食價格大漲,我們家因此賣了一點陳糧,現在戰爭結束了,糧食價格又跌了下去。

所以,臣妾只需買點菽豆,配合一些糠,再加上一些野菜,就能支撐到來年春季。等來年的麥米收穫,臣妾家中就不缺糧食了。”

聽到鄧氏的聲音,許多跟隨而來的鄧縣老貴族頓時露出不滿之色,大王親自垂問,這個小婦人居然會說自己要吃糠度日,這不是丟鄧地百姓的臉,丟大王的臉嗎?

不過,與貴族不同的是,周圍的村民聽到鄧氏的聲音,全都贊同的點了點頭。

“糠···野菜···”熊槐在心中默默嘀咕了一聲,然後問道:“夫人,不知你們平常都吃些什麼?”

鄧氏聞言,輕輕的道:“回大王,若是豐年,我們一般吃一些菽豆以及粟米,甚至在過節的時候也會吃一些麪粉。

若是荒年,糧食不足,我們則以菽豆爲主,配合米糠與野菜,也可以熬過去。”

說到這,鄧氏有看向楚王,感激的道:“不過,這幾年來,因爲大王仁德,在村中設置了石磨,所有的麥米都能輕易地製成麪粉。所以,這幾年我們村裡人人都會在冬季種上麥米,即便碰上荒年,甚至之前遭遇接連大戰,我們也沒有斷糧。”

周圍的貴族與百姓一聽,紛紛忍不住開口讚道:“大王仁德···”

熊槐聽到衆人的讚揚聲,心中感嘆了一句百姓真淳樸,面上卻不敢據功道:“寡人慚愧,未能早些發現石磨的巨大作用···”

頓了頓,周圍的讚揚聲停下後,熊槐又問道:“夫人,現在你們家中只剩下你一個成人,不知未來你們該如何度日?如何撫養狗兒成人?”

鄧氏一聽,雙眼頓時便溼潤了,只是她一看自己懷中的兒女,便強忍着淚水道:“大王請放心,臣妾正壯,加上大王賜給小狗兒的滕妾,每年都可以耕種七十畝地,每年冬夏耕種兩次,這樣就可以每年收穫兩次,這些收穫的糧食已經遠遠超過我們母子三人再加一個滕妾所需了。

而且,現在大王已經將王田分給了我們,我們只需耕種自己的田地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優先耕種王田。甚至大王還免了我們五年的稅收,而且小狗兒行冠禮之前也無需服役,算算,只要不碰上連年大饑荒,我們家就不缺糧食,甚至再等兩年,往後過節之時,說不定還能吃上肉。”

說着,鄧氏臉上露出憧憬之色,接着,憧憬中的她突然看到周圍的衆人,立即又向楚王行禮道:“全靠大王仁德,我們家未來會慢慢變好的。”

熊槐一聽,卻是皺起眉頭道:“兩個婦人每年耕種七十畝地,再加上國大夫兄妹年幼,不僅幫不上忙,而且還需要有人照料。這樣下來,耕種如此多的地,會不會太過辛勞。”

wωw ★ttКan ★¢○ 鄧氏毫不在意的笑道:“大王,臣妾不怕辛苦,只要一想到每年可以收穫許多糧食,臣妾就充滿了幹勁。”

熊槐聞言長長一嘆,接着又問道:“夫人,寡人聽說,不久前曾有國中大夫想娶你爲妻,並答應照料國大夫兄妹,但是你卻拒絕了。這是爲什麼呢,難道改嫁他人,從此有個依靠不好嗎?”

鄧氏聞言頓時緊緊的抱住身側的子女:“回大王,臣妾不才,不願讓狗兒從小就過寄人籬下的日子,臣妾雖不肖,卻也不願讓亡夫斷了香火。”

熊槐立即感嘆道:“活着的時候不愧對自己兒子,九泉之下不愧對自己的亡夫,這算的上是賢明瞭。對於賢明的人,寡人一向敬重,現在遇到了,卻也不能不表達寡人的心意。

鄧縣尹何在?”

葉巡一聽,立即應道:“臣在。”

“寡人以國大夫之母鄧氏賢,特賜其每月面粉兩石,每年過年祭社之時,賜豬肉一斤,酒一壺,以尚其賢。”

“臣領命。”

葉巡話音一落,那一邊,鄧氏一聽大王每月都有賞賜,而且還是最好吃的麪粉,頓時大喜過望,有些哽咽的拜道:“謝大王,謝大王···”

與此同時,其他人一見鄧氏獲得重賞,看着鄧氏的目光,頓時露出讚揚羨慕之色。

此時,葉巡不失時機地道:“大王,臣有話說。”

“講。”

“是大王。”葉巡拱手道:“大王,臣以爲緊緊只是賞賜鄧氏一人十分不妥,這次漢北之戰,家中成年男丁全都戰死的百姓,不僅我鄧縣還有許多,而且漢北其他各縣也有不少,現在大王卻只賞賜了鄧氏,卻沒有賞賜其他人,臣以爲大王不公。”

“嗯!”熊槐點了點頭:“鄧縣尹說的是,同樣的功勞同樣的悲壯,寡人只賞一人的確有些不公平,既如此,那就將賞賜範圍擴大到漢北全郡十六縣,所有與鄧氏類同,上不愧先祖亡夫,下不愧子女的,全都享有同樣的賞賜。”

“大王仁德。”葉巡大聲讚道,接着,他想了想又問道:“大王,若是婦人享受了賞賜,但是未來遇到良人,又出嫁了,那又如何?”

熊槐皺了皺眉,應道:“既然已經改嫁,那麼她上不愧先祖亡夫,下不愧子女的高尚品質就沒有了,這樣的話,賞賜就暫停吧。”

“是大王,臣明白了。”

很快,楚王慰問鄧地百姓,有感國大夫鄧狗之母賢,決定重賞漢北郡所有獨自撫養子女的婦人的消息,便從這個村莊傳到鄧地各處,並在有心人的傳播下,飛快的向漢北郡各縣傳播開來。

當日下午,隔壁不遠處的一個村莊中,國大夫鄧全瞪圓的眼睛道:“不嫁了,爲什麼突然不嫁了,她連我的聘禮都收了,怎麼說不嫁就不嫁了?”

鄧全的僕從應道:“大夫,據說是大王上午的時候,重賞了在家守寡並獨自撫養兒女的鄧狗國大夫之母,並親口稱讚了鄧氏的高尚品德。所以,對家聽說她只要也向鄧氏一樣堅持守寡,獨自撫養兒子,那也可以獲得大王的賞賜,並得到國人的稱讚,成爲大王口中的賢明婦人。

所以,她聽說後就反悔了,說不嫁了,要獨自撫養兒子。”

“什麼?”鄧全一聽頓時傻眼了,大王上午去鄧狗家慰問的時候,他也跟着去了,本來他還對鄧氏心懷敬意的,但現在···

鄧全猛然一錘自己大腿,抱怨道:“可惡,不是說大王一向都鼓勵寡婦再嫁的嗎,爲什麼大王突然之間就重賞了鄧氏,導致我到手的媳婦就這麼沒了。”

接着,鄧全又想起昨日大王的詔令,要求所有的士大夫都爲自己修建宗廟的事情,好像謀算繼子爵位田地的事情,難度已經成倍的增加。

想着,他不禁搖頭感嘆道:“果然,天下就沒有便宜的事。看來我還是攢點錢娶一個剛剛及笄的貴族淑女吧!”

······

當夜,鄧縣縣府中,當熊槐得知今天白天已經出現多次寡婦退婚的行爲了,不由感嘆道:“若是能剎住這股不正之風,宣揚正義,導人向善,那寡人今日的辛苦,以及未來的花費,那就沒有白費啊!”

陳軫聞言立即拱手道:“聖人君子居一地,則盜賊絕,騙竊盡,百姓夜不閉戶,道不拾遺,今有大王,楚國國風豈能不正。”

熊槐點了點頭。

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三百六十章 高價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動
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七百三十三章 農家墨家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十六章 心有憐惜第一章 楚國懷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五百零一章 楚越會盟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二百四十四章 齊策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九百六十八章 定心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五百三十九章 決戰 四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第七十七章 越國使者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一千兩百六十六章 如同二君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六百八十章 爲人軟弱公子稷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三百七十章 會師第五十五章 秦國之憂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城 上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推行新錢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一千兩百五十章 冷言破心第三百六十章 高價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四百四十章 軍情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鐵第六百六十七章 敗退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三百九十六章 怨念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一百九十一章 互通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三百九十九章 使魏第三百零五章 議聯姻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戰勝於朝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