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年樹人

確定了重賞遺孀守寡,以表明他這個楚王並不支持遺孀改嫁,也不支持貴族迎娶遺孀的態度後。

接着,熊槐看了看面前的葉巡,雖然沒有全盤接受葉巡的建議,但是,總體上還是基本接受了他的建議。

此時,熊槐心中更加好奇,這葉巡對於那些已經娶妻的貴族,又有什麼驚人的言論。

想着,熊槐面無表情的問道:“賢卿,防範於未然的事情,寡人已經答應了。只是,對於各地已經娶妻的人,不知賢卿有什麼辦法嗎?”

葉巡微微出了一口氣,拱手應道:“大王,此事比剛剛防範於未然的事情簡單。現在各地娶遺孀爲妻的行爲纔剛剛興起,娶妻的人也並不多,所以解決此事並不難。

禮雲:天子立七廟,諸侯爲五,大夫三,士一,如今漢北郡的百姓已經被大王提拔爲士大夫,那麼他們自然就要遵從禮制,爲自家建立宗廟,以讓先人得到血食。”

“建立宗廟!”熊槐聞言眼前一亮,這個辦法是他剛剛沒有想到的。

爲自家建立宗廟,這本是十分榮耀的事情,同時,這也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

國家建立宗廟後,不禁可以要求各地貴族貢獻祭祀的祭品,還可以用祭祀的福肉來籠絡人心,併爲自己正名。

國家如此,士大夫哪裡同樣也是如此,每次祭祀的時候,都是他們家族凝聚人心的最終要的時刻。

如此,士人周圍聚集了一羣百姓,大夫周圍聚集了一批士人,諸侯周圍聚集了一批大夫,天子身邊聚集了已大幅諸侯大夫。

這樣,國家的凝聚力就在這一次一次的祭祀活動中凝聚起來。

雖然新晉的士大夫未必知道宗廟這個東西,但是,只要他這個楚王知道了,那就可以了。只要讓新晉的士大夫全都給自己建好宗廟,然後每年都進行拜祭,如此,即便是襁褓之中的幼子,又豈會忘記自己的父親祖先。

同時,宗廟建立後,必然會有一羣同宗同源的人聚集到一起,這樣一來,血脈以及爵位就沒有那麼容易斷絕了,即便主脈的人死完了,只需從支脈過繼一個孩子繼承爵位便可。一脈的人死絕了,從另一脈哪裡過繼一個孩子就行了。

這樣一來,那些娶妻目的並不單純的人,見到他們即便將繼子害死,也無法得到對方的爵位以及土地。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那些年幼的孩子必然就安全了許多。

而且,從某方面來說,給新晉士大夫建立宗廟,也從根本上杜絕了那些不懷好意的娶妻行爲,因爲有着宗族的力量在,他們已經很難從繼子那裡獲利了。

同時,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國中的士大夫又有誰不願娶一個正當其年的少女,而滿心歡喜迎娶一個寡婦呢。

若是真有貴族依舊願意娶寡婦爲妻,而勇士的遺孀也願意放棄每月的賞賜嫁人,這就是真愛,熊槐也樂見其成。

畢竟人多力量大,他當然希望自己國家的人口越多越好。

想着,熊槐當即應道:“爲百姓建立宗廟的事情,寡人準了。所謂國之大事,在祭在戎,寡人稍後就下詔書給各縣縣尹,要求他們儘快督辦此事。”

“大王英明。”葉巡見楚王同意了他的建議,立即拱手一拜,接着,直起身軀後,又拱手道:“大王,臣還有一事進諫大王。”

“賢卿儘管道來。”

“大王,之前一戰,大量百姓戰死沙場,以致許多孩子失去了父親,無法得到父親的教導。

而之前大王徵召百姓之時,曾許諾百姓,要重啓鄉學以及縣學,以教導百姓,是百姓的爵位得以延續下去。

是故,爲了避免郡中孩子虛度光陰,臣請大王立即重啓鄉學與縣學,先賢良之人教導各縣百姓。”

熊槐聞言哈哈一笑,葉巡的這個建議正與他剛剛得到消息時,內心所想的對策相同。

廣建鄉學與縣學,下詔士大夫家中的子弟必須有一個入學學習,如此,必然能使衆多喪父的孤兒暫時脫離他人的控制(不僅是繼父,而且還包括同宗的長輩)。

如此,內外勿憂,這才保證漢北郡的未來不會輕易地斷送在不必要的麻煩之中。

想着,熊槐笑道:“賢卿可知現在令尹正在郢都幹什麼?”

葉巡一怔,遲疑的問道:“大王,莫非令尹已經在郢都開始籌備漢北郡的鄉學與縣學了。”

“不錯。”熊槐點了點頭:“舉賢任能,此爲令尹的職責,而且這次重開鄉學,不是如以前一樣,只是簡單的教導百姓行爲規範禮節,而是按照貴族的模式,教之以六藝。

所以,現在令尹正在郢都招募先生,以讓漢北郡各鄉各縣能有足夠的先生。”

葉巡聞言倒吸一口冷氣。

君子六藝可並不簡單,自武王伐紂建立周室之後,就要求貴族必須掌握禮樂射御書數等六種基本技藝。而學習這六種技藝,每一項都要耗費相當的財物,非貴族子弟難以支撐其中學費。

可問題是,之前楚王曾對百姓許諾,只要是爵位達到縣士的,就可以免費舉薦一人去鄉學求學。而這次漢北之戰後,郡中縣士爵位者不少,甚至連國大夫以及列大夫都出現了一些,他們都是可以免費就學,這一大批集中在一起就學,必然耗費巨大。

原本葉巡只是以爲鄉學只會交一些禮儀,再多就是學一些射技以及初等數學,等到縣學,再教授一些初等的其他技藝。如此,漢北十六縣,一共十六座縣學,所花費的也就沒多少了。

不想,楚王之意卻是要將六藝在鄉學就展開,一個縣小的也有三鄉,一般的五鄉,像鄧縣這種可比小郡的大縣,則接近十鄉。

如此,漢北十六縣每一個鄉都建一座完整的鄉學,其中耗費必定驚人。

若是早知道楚王會這麼做,他剛剛一定不會提出儘快重建縣學鄉學的建議。

想着,葉巡立即勸道:“大王,學習六藝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竹簡、樂器、弓矢、馬匹、車輛等等,全都是難得之物。

而且常人學習這些,全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普通的士族還需要自己耕地,免得誤了農時。

全郡展開,必定花費的人力物力巨大,甚至即便耗盡國家的物力,恐怕也未必會滿足漢北一郡所需,臣請大王三思!”

熊槐聞言不容置疑的搖了搖頭,漢北郡不禁是楚國其他地方的榜樣,同時也是他未來對抗公族貴族的利器。

他也沒有奢望每個去求學的人都能成爲一個合格貴族,但是,只要每十個人出現一個可供培養的苗子,甚至是一百個人中出一個,讓這些可用之纔對現在的貴族進行衝擊,以及爲他之後的變法保駕護航,那他就心滿意足。

現在雖然耗費大了一些,但以楚國之大楚國之富,承擔漢北一郡,這也並不是很勉強。

而且,只要漢北這邊成功了,那麼現在的付出,那都是值得的。

想着,熊槐笑了笑:“賢卿不必再勸,此事寡人自有計劃,既是賢卿現在不提,待令尹準備就緒,那寡人也一定會實施這個計劃。”

葉巡一怔。

接着,熊槐笑着擺了擺手道:“賢卿稍後可以去做一些準備,明日,寡人將會接見鄧縣所有迎娶遺孀並接納繼子的貴族,並還會慰問獨自撫養子嗣的遺孀,其中的人選,還請賢卿準備好。”

葉巡一聽,只好拱手應着:“唯!”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四百四十二章 議論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戰 五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齊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殺機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聚兵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解後憂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國使者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三百二十章 戰起第四百四十二章 議論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七百七十七章 上庸之戰 五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風起兮 上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二章 滿朝恭賀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五百零八章 風起吳城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七百一十一章 推舉與考覈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一千兩百二十一章 拂袖而去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九百五十五章 承諾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五百四十三章 自殺第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王孫乂歸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猶如此案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三百六十五章 伐齊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七百一十四章 漢北第五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障礙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七百四十章 遊說第九百八十四章 逃亡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不遲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建滕國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殺機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二百零二章 秦齊聯盟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八百六十七章 淮北之地兩百里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劍的問題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屬意江淮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賞賜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第四百五十五章 兵進滕城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八百八十三章 初衷易忘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一百五十二章 始築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