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二章 棄我去者

就在熊槐暗暗猜測燕王用意的時候,屈原走到公子安身側,一臉沉重的道:“大王,燕王不暗藏石磨,反而千里迢迢的送來楚國,解了我楚國的燃眉之急,這等情誼,非重禮無以酬謝。”

熊槐聞言一怔,詫異的看向屈原。石磨本就是楚國最先發現的東西,燕王送給楚國本來已經有的東西,來成就自己的德行。

面對這種事情,楚國不暗罵燕王也算心胸寬廣了,怎麼還要重禮酬謝燕王呢?

這不是已經被燕王踩了一腳,然後又伸出頭,再讓燕王打一巴掌麼?

只是,熊槐見屈原一臉沉重,不像是在說笑,更不像是在說反話。

見此,熊槐心中一沉。

接着,陳軫像是想起了什麼,臉色一變,急忙走到屈原一旁,亦開口道:“大王,左徒言之有理,燕王大恩,我楚國必重謝之。”

熊槐見狀,皺了皺眉,接着思緒一轉,然後臉色一變。

石磨的事情已經不是秘密,即將公之於衆,那麼之前齊楚兩國的所作所爲,就瞞不過其他人,其他人必然會知道他們所享用的麪粉,肯定被齊楚兩國狠狠的坑了一筆。

其他國家奈何不了齊楚兩國,其他國家貴族更加奈何不了齊楚兩國。

他們從來都沒有被齊楚兩國放在心上。

但是,楚國之內的人呢?

熊槐此時已經想起來,當初賣麪粉的時候,不僅賣到三晉宋齊等國去了,而且還在國中賣出了許多。

要是等國中權貴富人得知,他們所享用的麪粉,本是尋常之物,卻被楚王坑走了一大筆錢財。

這···

若是其他時候,他們肯定還得大讚一聲楚王賢明。

但是,在百姓遲疑,貴族離心的時候,讓他們知道這事,這肯定會讓他們更加痛恨他這個楚王。

所以,燕王送來的不是石磨,而是一個臺階,更是一個可以提前公佈於衆,安撫那些勳貴,趁機收攏民心的機會。

想着,熊槐臉色一變,然後一臉肅然道:“燕王有心了,此等情義非重禮難謝。”

說着,沉吟了一下,正色道:“敝國有珍獸犀牛,其皮製成皮甲,堅固非常刀箭難傷。寡人願意以五百副犀牛甲相贈。另,楚國東部河水入海口處有一地名爲堂邑,寡人願爲以此地爲燕王湯沐地,以答謝燕王。”

公子安見此,不由笑了笑,這次送出石磨與石碾的目的全部達成了。

其實他這一次來楚國,不僅僅只是送禮,也不是爲了踩着楚王的身軀成就燕王的德行,實則乃是爲了試探楚國。

不久前楚王在國中大肆殺戮羣臣的消息傳到燕國,不僅讓已經準備回國的鄂君停住了腳步,同樣也讓燕國上下對楚國充滿着遲疑。

楚王是不是已經老邁,已經老糊塗了,才做出這種親者痛而仇者快的事情。

因爲齊楚兩國的敵對關係,讓燕國不由自主的將外交重心放在楚國,若是楚國衰弱,這對燕國極爲不利。

一旦齊國沒有了楚國的牽制,再次將重心放在燕國身上,以燕國那瘦弱的小身板,根本扛不住。

故而,爲了試探楚王是不是已經老邁昏庸,爲了決定燕國接下來的外交重心在哪裡,纔有了這次的行動。

現在看來,楚王雖然殺戮大臣,卻並非毫無顧忌,依然顧及名聲。

而且···

公子安看了看一旁作陪的屈原與陳軫,心中不由稱讚,楚國之中依然有諸多大賢,而且還被楚王所信任。

這樣的楚國,肯定不會輕易衰弱,還能成爲齊國未來十幾二十年內的力敵。只有一個強大的楚國,才值得燕國繼續下注。

如此···

公子安心中有了決斷,於是,對楚王送出的禮物毫不推辭道:“謝大王饋贈。”

熊槐見公子安接受了自己饋贈,微微鬆了一口氣,頓了頓,再次開口道:“不知公子所來的第三件事是?”

公子安聞言,笑了笑道:“大王,自鄂君去燕,已近兩年矣。寡君數見鄂君,與其語,多稱讚其能。故而寡君又一個不情之請,希望鄂君能留在燕國輔佐寡君。當然,作爲回報,寡君希望大王不要嫌棄在下愚鈍,能讓在下有幸能侍奉大王。”

熊槐一怔,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三件事,竟是燕王與楚國交換大臣,而且交換的對象還是楚國最富有的鄂君。

交換大臣,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在交換人質。

鄂君啓身爲自己的臣子,當然可以做人質。

但是,鄂君去燕兩年,至今未歸,現在燕國突然說要留鄂君在燕。

這是燕王的請求,還是鄂君主動提出的請求呢?

這其中的差距極大。

此時,熊槐目不轉睛看着公子安,意圖從他的臉上看出些什麼。

只是,公子安一臉坦然。

見此,熊槐突然長嘆一聲。

是了,燕國如今還需楚國牽制強大的齊國,所以燕王是萬萬不可能扣押鄂君的。

所以,燕王之所以要留下鄂君,恐怕是鄂君主動請求的吧。

至於爲什麼!

熊槐自然是知道的。

雖然上次各國伐楚之時,熊槐擔心鄂君遭遇不幸,故而主動將鄂君送到燕國去了。

但是,秦韓兩國肆虐漢北只是,鄂君的封地同樣也遭到了肆虐,接着,熊槐趁機將漢北的所有封地全都收回,轉爲食邑。

雖然當時的情況,鄂地已經被韓國所取,他將封君轉爲食邑乃是恩賜。

但是,封地依舊是沒有了。

尤其是鄂君多有功勞的情況下,鄂君得知此事後,想來心中也是不知道怎麼面對他這個楚王,故而滯留燕國遲遲未歸。

然後纔有了這次交換大臣的事情。

對鄂君的選擇,熊槐可以理解,但是,此刻他心中卻很難受。

連一向忠心耿耿的鄂君,連一向都對封地不怎麼在意的鄂君,都對失去封地如此在意,更何況其他人呢?

誠然,鄂君不願歸來,算是他這個楚王對不起他。

但是!

熊槐想起事後的種種的情況,目光變得異常堅定:寡人也沒有錯!

想着,熊槐看着公子笑了笑:“可,寡人早就知道公子的賢名,承蒙公子不棄,願意從燕國來輔佐寡人,這是寡人的榮幸。”

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一百二十章 秦韓退兵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二十九章 魏國犀首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殺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
第八百零七章 欲都壽縣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反了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戰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一百二十章 秦韓退兵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八百七十四章 齊燕決戰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二十三章 美人變法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八章 今時往日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四百四十六章 面見太子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主動出手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拼死一搏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三百四十九章 封鎖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反省宗廟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四十八章 昭陽之後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一百一十九章 韓使入楚第九百章 人心難得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二十九章 魏國犀首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殺第七百二十一章 免稅安民第一百九十三章 三件禮物第六百八十二章 越王臼的首級第二百三十七章 扣留蘇代第六百三十八章 智慧出有大僞第二百四十一章 秦王崩 (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四百五十章 提議換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一百八十三章 盟誓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二百七十四章 破城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四十五章 楚宮反應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三百二十二章 抉擇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出宮慰問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九百一十六章 逼迫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八十二章 秦齊之重第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