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蔡家大門,看到擺在院子裡晾曬的竹簡,劉協吸了口涼氣:“竟有這麼多?”
確實很多,關鍵是滿院子都曬着,看起來就更多了。
竹簡和皮帶容易受潮發黴,是要經常拿出來曬的,當然,眼下曬得這麼多,顯然是蔡琰爲了整理藏書順帶而爲。
蔡邕家裡的藏書大多都是有規制的。
若是七經(詩、書、周易、春秋、公羊傳、禮、論語)或儒學名家解讀的經典,簡長一般兩尺四寸(56釐米)。
一卷通常百餘片或更多竹簡,展開能有六七尺長,往往重達十來斤,所以說讀書是個力氣活……
不過字數嘛……一卷也就幾千字。
若是諸子百家傳記,簡長一般一尺二寸(28釐米)——比儒家經典短一半,這是儒家一統江湖後特意定的規制,是爲了顯示以儒學爲主。
但實際上短簡反而更方便閱讀……因爲捧着沒那麼累,一尺出頭的長度也適合一眼辨讀,不至於點頭啄米。
官吏門平時使用的日常文書一般是八寸的木牘,勳傳、過所也屬於官方文書,木牘有時會做得比較寬,這也是爲了方便攜帶和辨讀。
能有標準規制,這當然說明蔡邕的藏書大多都來自宮裡。
蔡琰見劉協驚歎,頗有些自豪的指着院內已經準備好的一堆大箱子:“家中藏書共一萬三千餘卷,我已選出名家經典四百餘卷裝入書箱,若是需要其它書卷,將軍也可自行挑選。”
劉備上前看了看那些箱子,裡面整整齊齊的碼着各種儒家經典,包括很多經學大師所作的註解。
這四百多卷經典有幾千斤重,已經要裝五輛車了,對於一般人而言確實夠多了——已經達到了“學富五車”的水平。
但對劉備而言,五車當然是不夠的……
“嗯,昭姬豪氣遠勝天下男兒!”
劉備點了點頭,揮手叫來趙雲:“子龍,讓弟兄們都過來……把這兒的書全搬走。”
“啊……啊?”
蔡琰傻眼了,回頭看了看滿院子的書:“全搬走?”
“是啊,昭姬不是說我若需要就可以自行挑選嗎?”
劉備理所當然的點着頭:“我覺着全部都需要……”
“這……這不是搶……”
蔡琰有點急,估計是想說‘搶劫’,但看了劉協一眼又收住了嘴:“將軍,其中有很多孤本,若途中遺落,便再無傳世了!”
“是啊,所以得有大軍保護好這些孤本,免得失傳……陳留逆賊頗多,兗州各郡皆有附逆之賊,珍貴典籍留在此處實在是不安全。某身爲少師,保護先賢著作,責無旁貸啊!”
劉備回頭招了招手,讓趙雲帶兵進門:“子龍,讓弟兄們小心些,不可遺落了一片竹簡。”
貂蟬在旁邊捂嘴暗笑。
劉協則好奇的上前尋摸那些沒見過的奇書。
貂蟬的啓蒙教育做得挺不錯,劉協此時已經認得絕大多數常用字,已經可以自己讀書了。
其實宮內藏書數量原本並不比蔡邕家裡少,但宮內沒有那麼多的雜書——以前是有的,自從漢代天子選秀大行其道之後,宮內的藏書就以經典爲主了。
東觀藏書也大多隻剩了各種經典的古今文釋義,太學門前的熹平石碑則只有精校之後的七經。
其實蔡邕的藏書有大半都是因爲修書而得到的,但並不是把書偷出來了,而是重新抄的——蔡邕是東觀修書的主要負責人,修書時當然會讓手下門人謄抄。
但確實有很多孤本,是被宮人偷偷賣出來的。
劉備的部曲還是有素質的,一個個都輕手輕腳,爲了避免不慎毀壞,甚至一個人只捧一卷,出門放到車上再回來取。
趙雲甚至還讓弟兄們用茅草墊在馬車上爲竹簡做緩衝。
幾百輛大車被推了過來,在蔡家門口排成了長長一列,很有點後世貨車在批發市場排隊進貨的樣子……
蔡琰無奈的嘆了口氣:“劉將軍此等行徑,是做慣了賊嗎?行此劫掠之事,豈非污了名聲?”
“嗯?昭姬眼力不錯……”
劉備點頭大笑:“做賊就做賊吧……但借書這種事,怎麼能算劫呢?此事當爲萬世流傳之美名啊!”
蔡琰很是不滿:“怎麼?將軍這種借法,難道還會還嗎?”
“當然要還……借你萬卷書抄錄,明年還你十萬卷!”
劉備很正經的說着:“若是昭姬不信,也可以隨這些書同行,親自守着它們……這麼多書,正好需要個校書郎……”
劉備臉皮甚厚,蔡琰毫無辦法,想罵卻又顧忌劉協在此,幾度欲言又止,最終只得恨恨的瞪着劉備。
看那樣子似乎打算用眼神把劉備幹掉。
正好此時劉協尋摸了一圈書卷,拿了卷短簡舊書過來,舉着問劉備:“少師,這是何書,爲何字字能讀,卻又晦澀難懂?”
劉備伸手接過一看,是卷道藏,書名秘戲·房中八術……
用詞考究,文藻樸實,只單看文筆就已經很有文學價值了。
如果結合內容……那就更有價值了!
不僅涉及醫學養生,還涉及社會學和道家心學,甚至還詳細描寫了肢體動作……唯一的遺憾是竹簡沒法配插圖。
這玩意當然不適合年僅八歲的劉協。
於是劉備往懷裡一揣,打算親自研究批判一番,也好爲大漢的人口增長做貢獻……
蔡琰轉頭看到了,她當然知道那是什麼書,臉上有些尷尬,但那確實是實實在在的傳世典籍,倒也沒什麼不好意思的。
見劉協轉悠了一圈拎了本房中術回來,劉備也看了看蔡琰,然後拍了拍劉協的肩:“此處藏書昭姬最熟悉,昭姬博聞強記,腹有詩書千卷……當拜昭姬爲郎,以師稱之。”
劉協點頭,轉向昭姬,很是崇拜的行禮:“協請拜蔡先生爲師,蔡先生可願教協博覽羣書?”
蔡琰知道這就是天子,見天子向自己行禮拜師,愣愣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昭姬素有才名,京中皆知昭姬博識,又精通音律書法,乃女中英傑。陛下是進學之齡,確實需要校書之師。”
貂蟬和藹的上前拉着蔡琰:“宮禁森嚴,男子出入不便,少師要領軍平定四方,不能一直陪同陛下。昭姬對這些藏書最熟悉,若捨不得這些書卷,那便正該做陛下的校書郎。”
……
兩天後,劉備率軍離開,蔡邕家中藏書被席捲一空,家裡看着跟遭了兵災一樣。
數百輛大車載着書卷繼續向東而去。
蔡琰確實做了校書郎,畢竟是天子親自上門拜請的,不做不行。
貂蟬能做女官,蔡琰自然也做得,而且蔡琰確實捨不得家裡的藏書……
說起來,搶劫萬卷藏書確實能算美談,尤其是八歲的天子親自上門來搶,這就更是美談了,連帶着蔡家的名望都得提高兩級。
雖然蔡琰多少有那麼點不開心……
但蔡家的僕人眼見劉備等人離去,倒是各個歡欣鼓舞——他們以後不用一到晴天就忙活曬書了,少了個大活兒!
由於車輛緩慢,又繞了路從陳留到圉縣,待劉備再度返回河南馳道,竟落到了天子鑾駕的後面,也就是賈詡的後面。
之前百官與賈詡在北邙山下商量得比較順利,隨駕東巡的車隊只隔了一天就啓程了,由於全都想追上先出發的劉備和劉協的行程,車隊走得比較快,結果此時竟走到了劉備前面。
賈詡知道劉備要去“借書”,能意識到劉備多半會落在後面,但其他人並不知道劉備行蹤,還催着賈詡加快速度。
於是除了天子不在啥都在的鑾駕在前面開路。
而劉備帶着劉協慢悠悠的在後面跟着卻沒人知道。
鑾駕先行當然是很容易出狀況的……
到了東郡頓丘附近,也就是曹操曾經當過縣令的頓丘,兩夥人都盯上了“天子行在”。
一夥是不知道該往何處去的張遼以及東郡名士程昱,目前藏在頓丘。
另一夥,是曹操和濟陰豪強李幹,目前藏在離狐。
河南馳道會從頓丘和離狐兩縣之間經過,馳道也是東郡和濟陰郡之間的分界線。
張飛在濟北得到的消息其實是準確的,曹操之前確實進了泰山郡。
但曹操沒有去徐州,也沒有和張邈張超走在一起,而是剛進泰山郡轉頭又從西邊山陽郡出來了,並且穿過濟陰繞到了乘氏。
在李乾的幫助下,曹操暫時避過了風頭。
之前曹操招撫黃巾時就得到過李乾的支持,現在已是李幹第二次幫助曹操了。
不過,這次,李幹提供的幫助並不是無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