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撤退(1)

送走了鄭森,朱由崧便轉身返回了內院。一個太監迎上來,扶着朱由崧過了內院的門檻。

“千歲爺,那些投降李闖的賊子,也是害死先帝爺的兇手。鄭總兵年紀小了,如今當着武官,考慮事情的時候,往往只考慮如何打仗的事情。這樣的事情,王爺如何能一味聽他的?將來人家都說,殿下下令放過害死先帝的兇手,卻是對殿下的名聲不利呀。”

朱由崧慢悠悠的轉過臉來,對着那個太監道:“盧九德,你一個太監,胡說八道些什麼!如今,儘快克復京師,纔是最重要的事情,纔是對得起先帝。和收復京師相比,名聲什麼的算個什麼!”

“殿下……”盧九德似乎還想要說些什麼。

“不要再說了。盧公公,你去看看,燕窩燉好了沒有。燉好了,便讓他們給孤端上來。孤如今忙於大事,正需要補補身子。”

盧九德嘆了口氣,便退了下去。

不一會兒,盧九德便帶着一個小太監,捧着一隻小碗走了上來。這時候,朱由崧已經坐在自己的椅子上開始辦大事了。而他所謂的大事,就是在看歌舞。

“禮樂乃是天下第一等的大事,當年舜帝作干鏚舞,而四夷賓服。可見這歌舞,也是禮樂,也是天下一等一的大事。當此天下危亡之時,孤忝爲監國,又怎麼敢不盡心於此?”這是朱由崧爲自己每日沉醉於觀看歌舞的解釋。至於舜帝的舞蹈乃是干鏚舞,而朱由崧看的舞蹈卻是美女的靡靡之舞。朱由崧自然會用“今之樂猶古之樂”來搪塞。

盧九德將燕窩遞給朱由崧道:“王爺,燕窩來了。”朱由崧也不看他,只是直着眼睛盯着那些正在翩翩起舞的舞女,只是將一隻手伸了出去。盧九德將小碗放進朱由崧的手中,朱由崧接過來,一口喝乾,便又是頭也不回的將碗遞了過去。盧九德接過碗便退了下去。

就在大明未來的天子朱由崧忙於“禮樂”這一天下一等一的大事情的時候,大順的天子李自成也在緊張的準備着撤軍的事情。前一段時間的大敗讓他非常的緊張,甚至一度準備不管不顧的直接帶着核心隊伍和錢就跑。但是就在這場大敗不過兩天之後,卻有自稱是“監國福王”麾下的信使的人來到了北京,向李自成提出了這樣的一個交換條件:交還太子和諸王,以及文武百官,監國福王的大軍,就暫緩對李自成的進攻,允許他帶着自己的兵,安全的撤出北京,監國保證,在他們撤退的過程中不追擊他們。

這個條件在李自成看來實在是太怪異了。首先,李自成手裡並沒有太子和諸王,其次如果說這時候太子和諸王死了,在這個世界上對誰最爲有利,那顯然就是如今監國的這位福王。而且所謂的不追擊他們的保證根本就是個笑話,到時候,他們背約追擊了,李自成還能找得到什麼地方去告他們一狀不成?

而且在和對方的信使的交談中,李自成發現了更多的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對方其實對他的處境很清楚,對方知道他缺乏糧食,即使在京師搶到了一些,也不足以長時間支持,最後肯定還是要撤退的。

既然對方知道自己肯定要撤退,而且對方的軍隊還這樣的有戰鬥力,李自成完全想不明白對方派這樣的一個信使來幹什麼。不過李自成倒也沒把那個信使怎麼樣,只是告訴他,他說的這些事情他還要考慮考慮。就打發那個信使回去了。

打發走了福王那邊的信使,李自成立刻派人去打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他就得到了建胬再次入寇,正在圍攻山海關的消息。

李自成一開始還不太相信,不過這個消息很快就被反覆證實了。這個消息讓李自成鬆了口氣,同時也讓福王的那個信使的舉動變得可以理解了。顯然,明軍自己也遇到了問題,暫時其實根本無力來攻擊自己。這個時候,那個信使提出的條件自然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手段了。

李自成知道,因爲拷掠的事情,如今他已經和明朝的整個士紳階層撕破臉了。正所謂一不做,二不休。既然已經撕破臉了,那當然就要乾脆做到底了。李自成估計,北京城中的那些士紳們手裡應該還有不少的,沒有被他們弄出來的財富。在沒有把他們榨乾之前,就離開北京,顯然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反正短時間明軍殺不過來,於是李自成決定,暫緩撤出北京,抓緊時間進行搜刮。

當然,撤退還是要加以準備的,只不過可以準備得更充分,更從容不迫一些。李自成一邊用搶到的一部分錢來安撫那些新附軍,一邊開始陸續安排自己的嫡系部隊,控制撤退道路上的要點。一邊加緊時間拷掠明朝的官員們,據說李自成重用了一些原東廠的藩子,將我大明二百餘年積累下來的各種訊問技術都用上了,讓那些當官的一個個苦不堪言。而李自成靠着這一手,弄到的銀子據說多達上萬萬兩(這當然是謠言誇大的結果)。不過李自成在北京賺了很多,這絕對不是謠言。而且這些錢還在不斷地增加。

李自成知道,如果他能順順利利的把這些錢,還有他的嫡系軍隊撤回到從襄陽到陝西這一片地盤上去,那他這一系列的冒險就真的算是成功了。一路上他鍛鍊了隊伍,擴大了力量,還帶回了大量的資金。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他得罪了大批的士紳。但是,只要手裡有錢,就他見過的大多數所謂的士紳的節操來看,他就不擔心買不到物資,而只要有了足夠的物資,他就能鞏固地方,將湖北、河南、陝西變成他李自成的牢固的根基,就像是漢高祖的關中,光武的河北,明太祖的江淮,就能以此爲基礎,訓練出更多的,有戰鬥力的軍隊。也許下次,他再帶着五十萬大軍順江東下的時候,也許真實的軍隊人數也能有個二十萬了。到那個時候,纔是真正平定天下的時候。

所以雖然李自成知道自己必定要從北京撤退,但是隻要可能,他還是希望能晚一天撤退就晚一天撤退。因爲每晚退一天,就都能有更多的收益。

但是李自成也知道,因爲他爲了確保退路的安全,將更多可靠的軍隊佈置到了那些地方,所以如今他身邊,真正可靠的,能打的軍隊進一步的減少了,所以在軍事上其實他進一步的被削弱了。如果這時候遭到攻擊,他就更不可能守住北京了。

“一旦敵軍主力逼近北京,就立刻放棄北京撤退。”李自成已經下定了這樣的決心,並且將這一決心通知給了他的那些最爲信賴的將領們。

李自成和劉宗敏、牛金星等人商量了一下。他們都覺得,福王手下的那支軍隊非常能打,而建胬也不是好惹的。所以他們估計這兩邊要分出勝負來,還要一些時間。而此前,受到鄭森對李自成的那場勝利的鼓舞,南方的一些明軍,尤其是和李自成有奪妻之恨的那個高傑,似乎又有點蠢蠢欲動了。

所以李自成也將防禦的重心向南移動了一些,他讓劉宗敏帶着五萬軍隊(其中真正的嫡系大約有六七千)駐紮到了南邊的大興,以威懾高傑所部。說起來,高傑帶着李自成的老婆私奔,投降了明朝之後,明朝的官員們覺得高傑絕沒有再次投降流寇的可能,對上了李自成,不用擔心他會和李自成暗中勾結,所以對他還格外重用。卻沒想到,高傑雖然不會和李自成勾結,更不會投降李自成,但是高傑卻特別的害怕李自成。在他看來,如果李自成有同等的機會消滅他或是消滅別人,那李自成肯定會優先消滅他;而別人如果投降,多半能保住性命,他投降了卻是死路一條。所以,每次和李自成對陣,只要稍微有點風吹草動,高傑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逃跑。結果,明軍歷次和李自成作戰,高傑都是帶頭跑路,大玩“死道友不死貧道”,成了我大明各路官軍的名副其實的豬隊友。

如今高傑雖然因爲鄭森的勝利而受到了一點鼓舞,但等劉宗敏帶着五萬大軍過來之後,高傑對李自成的恐懼症立刻就又發作了,趕忙帶着軍隊又縮了回去。

高傑縮回去了,山海關那邊還在打(建胬可不是說退就能立刻退的),李自成覺得自己至少暫時是非常安全的,可以一心一意的撈錢了。然而他卻沒想到,鄭森的軍隊在機動能力上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在奪取了錦州之後,鄭森迅速的將軍隊裝船,重新運回了天津,這樣的機動,如果換成當時的其他任何一支軍隊,都至少要花費一個月以上的時間,但在鄭森這裡,依靠着強大的海上力量,模範軍只用了不過六天就完成了這樣的行動。這個速度,甚至比在這個時代的遠東,也算是最能打的軍隊之一的八旗軍弄清情況,做出決斷,傳遞消息的速度都要快那麼一點點了。至少如今,鰲拜派回去報信的信使還沒來得及見到黃臺吉呢。

第二百四十三章,決斷第五百八十七章,追擊(1)第二百五十一章,“荷蘭”僱傭軍第二章,族學第五百六十五章,來年第二十一章,重任(1)第三百三十六章,會戰(4)第四百六十二章,騎兵(3)第三百零四章,圍困(5)第五百六十一章,退兵第三百五十六章,教化(10)第四百七十二章,撤退第四十章,童生試第二百四十二章,謀劃(1)第四百八十七章,登基(3)第三百一十一章,攻城(4)第二百二十四章,王大力歷險記(4)第三百三十三章,會戰(1)第五百八十章,招安第一百零九章,條件第四百一十三章,奪寶(4)第三百零九章,攻城(2)第四百六十四章,撤退(1)第八十一章,泰西商人和神藥第五百七十九章,動搖第二百二十九章,澳洲海寇(3)第四百三十章,縱寇第二百二十三章,王大力歷險記第一百八十三章,決戰第三百三十九章,會戰(7)第五百六十二章,雪橇第三百六十三章,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能力(1)第一百零八章,實學(4)第八十九章,護廠隊(2)第九十章,護廠隊(3)第一百四十五章,截擊(2)第二百二十四章,王大力歷險記(4)第八十七章,炮廠和護廠隊(2)第一百七十八章,西班牙人的反擊(3)第五百三十六,撤退(2)第二百二十九章,澳洲海寇(3)第五百九十章,崩潰第四百零九章,兵臨第二百九十七章,風暴(1)第三百九十三章,生意(2)第三百三十三章,會戰(1)第四百七十九章,趕上(2)第五百六十七章,接觸戰第二百六十六章,巡視(6)第四百零八章,南遷五百七十八章,強攻第三百八十三章,避難所第二百六十七章,巡視(7)第二百七十一章,潰敗(3)第四十七章,移民(3)第三百八十四章,練兵第三百二十三章,立威(4)第五百三十四章,誰家朝廷(2)第二百四十一章,騎兵第三百五十七章,教化(11)第二百四十九章,洪承疇第二章,族學第五百四十章,末路(2)第三百三十七章,會戰(5)第一百三十七章,試探性攻擊(2)第八十九章,護廠隊(2)第四十七章,移民(3)第三百二十八章,立威(9)第二百八十七章,封鎖第五百一十六章,北方的異動(4)第七十四章,趁火打劫的“泰西海盜”(2)第三十七章,三窟第二百一十五章,檮杌(5)第四百一十九章,去留第二百九十六章,海戰(6)第二百五十一章,“荷蘭”僱傭軍第一百七十章,T頭優勢第二百一十九章,暴雨(2)第四百三十章,縱寇第二百六十八章,潰敗第二百九十四章,海戰(4)第一百五十一章,不得不進行的圍攻(5)第二十五章,生日宴上的和談(一)第四百三十章,縱寇第二百三十九章,僱傭兵(4)第四百二十七章,對撞第一百一十七章,陷阱(4)第二百九十八章,風暴(2)第四百五十六章,追逐第三百零二章,圍困(3)第一百四十七章,不得不進行的圍攻(1)第三百二十章,立威(1)第五百六十七章,接觸戰第二百八十二章,突圍(5)第二百二十二章,王大力歷險記(2)第二百五十一章,“荷蘭”僱傭軍第一百八十一章,出擊(2)第三百九十五章,應變的準備第五章,神童
第二百四十三章,決斷第五百八十七章,追擊(1)第二百五十一章,“荷蘭”僱傭軍第二章,族學第五百六十五章,來年第二十一章,重任(1)第三百三十六章,會戰(4)第四百六十二章,騎兵(3)第三百零四章,圍困(5)第五百六十一章,退兵第三百五十六章,教化(10)第四百七十二章,撤退第四十章,童生試第二百四十二章,謀劃(1)第四百八十七章,登基(3)第三百一十一章,攻城(4)第二百二十四章,王大力歷險記(4)第三百三十三章,會戰(1)第五百八十章,招安第一百零九章,條件第四百一十三章,奪寶(4)第三百零九章,攻城(2)第四百六十四章,撤退(1)第八十一章,泰西商人和神藥第五百七十九章,動搖第二百二十九章,澳洲海寇(3)第四百三十章,縱寇第二百二十三章,王大力歷險記第一百八十三章,決戰第三百三十九章,會戰(7)第五百六十二章,雪橇第三百六十三章,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能力(1)第一百零八章,實學(4)第八十九章,護廠隊(2)第九十章,護廠隊(3)第一百四十五章,截擊(2)第二百二十四章,王大力歷險記(4)第八十七章,炮廠和護廠隊(2)第一百七十八章,西班牙人的反擊(3)第五百三十六,撤退(2)第二百二十九章,澳洲海寇(3)第五百九十章,崩潰第四百零九章,兵臨第二百九十七章,風暴(1)第三百九十三章,生意(2)第三百三十三章,會戰(1)第四百七十九章,趕上(2)第五百六十七章,接觸戰第二百六十六章,巡視(6)第四百零八章,南遷五百七十八章,強攻第三百八十三章,避難所第二百六十七章,巡視(7)第二百七十一章,潰敗(3)第四十七章,移民(3)第三百八十四章,練兵第三百二十三章,立威(4)第五百三十四章,誰家朝廷(2)第二百四十一章,騎兵第三百五十七章,教化(11)第二百四十九章,洪承疇第二章,族學第五百四十章,末路(2)第三百三十七章,會戰(5)第一百三十七章,試探性攻擊(2)第八十九章,護廠隊(2)第四十七章,移民(3)第三百二十八章,立威(9)第二百八十七章,封鎖第五百一十六章,北方的異動(4)第七十四章,趁火打劫的“泰西海盜”(2)第三十七章,三窟第二百一十五章,檮杌(5)第四百一十九章,去留第二百九十六章,海戰(6)第二百五十一章,“荷蘭”僱傭軍第一百七十章,T頭優勢第二百一十九章,暴雨(2)第四百三十章,縱寇第二百六十八章,潰敗第二百九十四章,海戰(4)第一百五十一章,不得不進行的圍攻(5)第二十五章,生日宴上的和談(一)第四百三十章,縱寇第二百三十九章,僱傭兵(4)第四百二十七章,對撞第一百一十七章,陷阱(4)第二百九十八章,風暴(2)第四百五十六章,追逐第三百零二章,圍困(3)第一百四十七章,不得不進行的圍攻(1)第三百二十章,立威(1)第五百六十七章,接觸戰第二百八十二章,突圍(5)第二百二十二章,王大力歷險記(2)第二百五十一章,“荷蘭”僱傭軍第一百八十一章,出擊(2)第三百九十五章,應變的準備第五章,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