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上,一片安靜。
不過此時,身爲始作俑者的嚴嵩,卻好似完全沒有注意到一般,說完話便老神在在的,緩緩坐了下去,眼觀鼻鼻觀心。
一副什麼都沒有感受到的模樣。
這一手養氣功夫,可以說讓在場衆人無不敬佩。
就連那些修仙世界投靠過來的散仙、大乘期的老祖級人物,此時看向嚴嵩的目光,也是不由自主的,變得敬佩起來。
說實話,自從加入大明,踏入官場之後,這些老怪物們可以說是學到了很多。
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在官場之上,和這些壽命只有區區千年的大明官員相比,顯得就像是一個萌新一般,幼稚和單純。
“爹,你到底在說些什麼!”不過此時嚴世蕃卻是沒有心思觀察在場衆人的反應,而是死命的用眼神給老爹爺送示意。
雖然說他們嚴家,就是皇上的一把刀。
在皇上有需要的時候,時刻做好出謀畫策,衝鋒陷陣,與世界爲敵的準備。
可是也沒有必要把事情做的這麼絕吧?
說實話,饒是嚴世蕃,此刻也不禁覺得老爹嚴嵩這番提議,若真的在大明仙朝境內實施的話,那也太殘忍太狠毒了些。何必非要將自家人置於這等天怒人怨之境地呢?
“父皇,兒臣有話說,”就在這時,身爲太子的朱載坖起身,先是對着嘉靖躬身一禮,而後繼續道:“如今仙界一事,影響的是所有街道修行走到盡頭之人。”
“爲了國家的穩定,兒臣認同張閣老此前所說的,廢除本命修行體系,至於嚴閣老所言影響過於廣大,還需三思而行。”
“臣,高拱,贊同太子提議。”這時,高拱也起身表態。
之後,張居正、胡宗憲、王崇古、俞大猷、海瑞等人,紛紛表態支持。
仙界一事,對他們所有人來說,確實是一個意外,但是他們沒有忘記,今日衆人被皇上單獨留在高原之上爲的是什麼。
如今整個仙朝已然天下太平,當初張居正提議的廢除革命修行體系也必須提上日程了。
所有人都知道廢除北門需求體系,最終的執劍人,就是太子朱載坖。
既然太子主動提出此事,那麼他們這些人就需要站在太子的身後,做好擁躉。
說白了,就是要營造一種朝堂之上,此時早已成太子一言堂的假象。
此間種種都不過是爲了將皇上摘出去,然後由太子一人全力承擔。
之後,大明境內民怨沸騰,朝廷必須要給出個交代,太子之位也將廢除。
不僅如此,內閣重臣當中,也會有相當一部分的人,需要被革除官職,告老還鄉。
朝堂之上將會迎來新的班底。
“廢除本命修行體系,此事過於重大,容朕考慮考慮,再做決定,”說着,嘉靖緩緩起身,擺了擺手道:“都散了吧。”
說完,嘉靖便帶着呂芳離開。
一時間,高原之上,一衆高層面面相覷,而後彼此微微頷首過後也相繼離開。
“老師,有件事學生不是很明白。”高原之上,嚴氏仙族本命田所在之地,胡宗憲看向嚴嵩問道:“仙界之事雖然令人震撼,可我始終覺得有哪裡不太對。”
“孫兒與胡閣老有一樣的疑慮,”這時,嚴紹庭也跟着開口,“覺得皇上僅僅只是把仙界出事一事告訴我們。似乎還有其他目的,但卻又沒有明說,似乎藏了一半。”
“若是以往,皇上如此明顯的心思,孫兒或許還能猜測一二,可是這一次,卻是完全猜不到皇上此舉到底是何意。”
“虎爲百獸尊,罔敢觸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然而回答二人的,卻是嚴嵩慢悠悠的一首詩。
聽到這話,胡宗憲和嚴紹庭二人先是一愣,繼而眼底浮現出一抹恍然之色。
一旁的嚴世蕃也是下意識的開口,壓低聲道:“爹,您的意思是,皇上想以仙界化作墳場一事,救太子一救?”
“此事,就看太子是否能意識到,又或者意識到後又該如何使用了……”嚴嵩嘆息,“誰言天家無親?這話太武斷了。”
“皇上的心思沒有人可以猜透。”
“有情與否,也是帝心一念之間而已。”
聽到這一番話也是煩,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而後眉頭皺起,看向嚴嵩,道:
“爹,既然現如今仙界已然化作了墳場,那也就意味着包括皇上在內,很多人無法飛昇上界。”
“我們對家族未來的安排,是否需要變一變?”
“無需再變,”嚴嵩搖了搖頭,而後語氣溫吞,道:“進入仙界和退隱,不再爲家族做主,結果都是一樣的。”
“紹庭,”嚴嵩說完,看向嚴紹庭,道:“以後,家族就交到你手上了。”
“等到未來,有朝一日,皇上隱退的話,我跟你爹,都是要隨之隱退的。”
“新朝,始終是要交到新皇手裡的。”
“是,孫兒明白!”嚴紹庭面容一肅,鄭重點頭。
其實他早就做好準備了。
現如今,國事,家族事宜,幾乎全都是由他做主,父親和爺爺很少插手。
他自然知道,這麼做就是爲了有一天,讓自己全面接手家族。
其實他心裡也清楚,若是沒有仙界,也就意味着父親和爺爺他們不會離開此界,有他們在一天,那家族就無憂一天。
……
仙界化作墳場,仙界不存在了,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不過,很快,衆人就沒有心思去想仙界的事情了,因爲皇上再次閉關了。
一同跟皇上閉關的,還有呂芳、陳洪、黃錦和石三,司禮監四大監!
太子依舊監國,仙朝事務,歸太子掌管。
偉大的先朝皇帝陛下繼續閉關,太子殿下繼續監國一事,對於中下層的官員百姓來說,自然沒有任何的影響。
可是對於上層官員來說,卻是已然知曉,接下來他們將面臨的是什麼了。
嘉靖一千五百零一年,正月初一。
一則消息毫無徵兆的從文華殿,早朝出現。
起因是督察院左都御史海瑞,彈劾吏部尚書,李淵明家族,中飽私囊,貪污受賄。
利用家族便利,在“明域”胡作非爲,致使當地激起民變。之後,李家爲了平息此事,避免被朝廷發現,竟選擇滅口!
其罪行,可謂是罄竹難書!
消息一出,靈網之上,一片譁然,無數百姓激烈討論,要求朝廷嚴懲李氏仙族。
證據確鑿,經調查,此事乃是李氏仙族旁系子弟擅作主張而爲。
受餓被處死,旁系一脈盡數被廢修爲。
之後,就在全天下所有人都以爲朝廷就此揭過,不會追究到吏部尚書李淵明的時候,三日後又是一則消息傳出,徹底引爆天下。
“看到了嗎?內閣發了佈告,吏部尚書李淵明被罷官,終身囚禁秘境,接受調查,而李氏仙族更慘,全族上下廢除本命!”
南京城,一座酒樓之上,有修士大聲道。
“看到了,昨晚十二點的佈告,這可是六部級的高官啊,李淵明是什麼修爲?大乘後期,距離飛昇就一步之遙啊!”
立刻有人迴應,言辭間盡是唏噓驚歎。
“那咋了?”有人滿不在乎道:“六部級高官如何?他袒護族人,魚肉百姓的時候,就應該料想到會有今日!”“呵呵,”也有人反脣相譏,道:“別傻了,六部級的高官,大乘後期修士,就算被囚禁秘境,那也是好吃好喝的養着。”
“呦呦呦,看看,有人間清醒了!”
“那整個李氏仙族,被廢除本命一事,你又怎麼說?都是修仙之人廢除本命意味着什麼?你們不知道?”
“從此以後,整個李氏先祖將會從頂尖先祖一落千丈,甚至還不如一些偏遠地區家族,家族後人,從此與仙道怕是無緣了!”
“這……”聽到這些話,剛纔反脣相譏之人頓時語塞。
確實!若僅僅只是將李淵明囚禁,那很明顯就是要將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將整個李氏仙族的本命廢除,這事情可就嚴重的多了。
因爲這根本就無法作假。
李氏仙族的人有沒有被真的廢除本命,很快就會知曉,而且也瞞不過世人。
所以,只能是真的了!
“這是仙朝自建立以來,第一個被如此嚴懲的高官了吧?”安靜的酒樓之上有人忽然開口,繼而衆人再次恢復了熱烈的議論。
當然,此刻不光是各大仙城百姓議論,靈網上,各種吸引眼球的博主更是自發討論。
甚至,不少人還開始了陰謀論。
一些比較懂實證的人自然喜歡通過表象看本質。
比如就有人說,吏部若是要深究的話,其實是歸屬於嚴家的派系。
這次,太子殿下直接廢了整個吏部,很明顯就是在針對嚴黨。
還有人言之鑿鑿,篤定接下來被處理的,很有可能是禮部甚至是戶部的某個官員。
畢竟,嚴黨所執掌的就是戶部、禮部、吏部。
不光是民間百姓們在議論,一些中下層不明白髮生何事的官員,也是人人自危。
尤其是嚴黨一系的官員,更是早早的就嗅到了不同尋常,開始瘋狂向各自上官打聽。
可惜,朝廷要廢除本命修行體系,僅限於各大布政使。
而這些封疆大吏自然知道,吏部尚書李淵明只是開始,自然也不會給下面的人透露什麼,以免影響其他人。
而隸屬於嚴黨的布政使,則是隨便找了個理由,對朝他們打聽的下官搪塞了過去。
理由也好哄,無非就是李家運氣不好,做的事被人捅到了海瑞跟前。
海瑞是什麼人?
可以說大明官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既然這事被海瑞給盯上了,那隻能說是李家倒黴。
再加上太子殿下素來與嚴黨不對付,官場爭鬥嘛,自然要有人犧牲。
當然,雖然也有一些頭腦清楚的人覺得對李家處罰太過嚴重,太過詭異了。
總覺得哪裡不對,但事實就是如此,他們也沒有質疑的地方。
更不會有人會告訴他們真相是什麼。
李氏先祖被全族廢除本命這場軒然大波,持續了足足一個月。
之後,一切風平浪靜。
嚴黨一襲的官員,也從最開始的將信將疑,整日惴惴不安轉爲平靜。
一切,似乎真的就只是李家做事不乾淨,被人捅到了海瑞面前,然後太子趁此機會打擊報復嚴黨,擡高自己派系,爲未來做準備。
再加上現如今被擡到吏部尚書位置的,確實是當初東林書院走出的那一批太子門生,種種跡象都表明這就是一次朝堂之爭。
時間一晃,十年過去了。
當初,吏部尚書一事徹底揭過去了,已經沒有人在乎當初的這件小事。
然而,就在嘉靖一千五百一十一年的這一天,督察院左都御史海瑞再次出手了。
又有一個六部級高官被彈劾。這一次,被彈劾的是兵部尚書,馬行軍!
毫無疑問的又一次引發了軒然大波。
甚至有好事者,將成年舊賬,前吏部尚書李明淵被彈劾處理一事聯繫在了一起。原因,自然就涉及到了朝中派系劃分了。
關於現如今的朝堂派系勢力劃分,其實對於整個大明仙朝來說早已不是什麼秘密。
所有人都知道,嚴黨掌握着戶、禮、吏三部之外,可謂是六部的一半高官。
可是,六部之中,除了工部,屬於內閣次輔徐階家族之外,剩餘的兵部和刑部,則是歸當初的裕王跟景王的。
而在仙朝尚未一統的時候,兵部尚書是由內閣大臣,王崇古兼任的。
王崇古是什麼人?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那可是妥妥的太子黨死忠!
現如今身爲內閣新黨之一的王崇古,早已經卸任了兵部尚書一職,而現如今的兵部尚書,則是由當初的侍郎馬行軍擔任。
所有人都知道,當初李承武被鬥倒之後,朝堂勢力重新洗牌,再之後,裕王和景王,開始默契的將手伸向了軍方。
其中,兵部、還有五軍營歸了裕王,而刑部和神機營,則是歸了景王府。
所以,馬行軍能擔任兵部尚書一職,必然也是妥妥的純太子黨。
十年之前,嚴黨一系的吏部尚書,李淵明被“下馬”,太子一系的官員執掌吏部。
這等同是從嚴黨手裡奪權了!
十年後的今天,太子一系的兵部尚書被彈劾,依舊是海瑞出面。
嗯,這倆者要說沒有任何關係的話,怕是傻子都不信。
因此這一次在一些自認爲看穿本質的人,大肆的渲染講解之下再次被定性爲朝堂之爭。
對此,朝堂高層自然也是默許的姿態。
太子監國,而太子跟嚴黨又向來不對付,現在兩方開始鬥法,嘶……這在所有人看來,未來十數年,數十年,乃至上百年。
恐怕整個朝堂官場,都將陷入動盪了。
對此,官場之上,布政使級以下的各派官員,尤其是隸屬於太子和嚴黨的官員更是各個緊張,做好了長期奮戰的準備。
而其他中下層官員,以及底層百姓修士,則是以一種抱着看戲的姿態看熱鬧。
不涉及兩個派系的官員,則是想要更上一步,開始四處走關係,而底層百姓修士,則認爲官老爺們的事與自家無關。
嗯,當官的鬥法,這大火還能燒到我們身上不成?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那些老爺們可比誰都清楚!
誰也不敢得罪我們這些百姓!
況且,皇帝陛下,那可是真正的聖君,諒這些官老爺們,也不敢胡來。
總之,看戲就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