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和平的意願

從清化到東關,路程只有三百餘里。劉鳴輾轉到了東關(升龍),先見到了駐安南國明軍首領、安南都督府副都督黃中,後來又找到了在東關做官的安南人阮智等。

不兩日,劉鳴、黃中都寫了奏章,駐東昇的錦衣衛北司武將、守禦司北署武將也寫了奏章;各方一起描述了安南國發生的事,以及各自的看法。都督府遂派信使,以八百里加急、將急報先行送去京師……

六月,京師酷熱難當。

白天豔陽高照的時辰,朱高煦幾乎不出門,他選擇了柔儀殿辦公、這裡更寬敞通風。今日的奏章,在早上已經送過來了;可這時太監王貴在殿門外,又拿到了通政司的一份東西進來。安南都督府的印。

朱高煦等王貴拆開,拿出裡面的奏章看了一遍。

毫無徵兆,“砰”地一聲響!朱高煦忽然一拳打在了大桌案上,上面堆着的奏章案牘一下子被震塌了。

王貴嚇了一跳,忙“撲通”跪伏到了旁邊,周圍的官吏、宮人更是嚇得不輕。大案旁邊的妙錦也吃了一驚,提着筆、擡起頭看着朱高煦。

炎熱的氣氛與惱羞的怒火、讓朱高煦的臉變紅了,他的拳頭握得很緊,指節已經發白。

“朕送去的,是和平的意願!”朱高煦氣得不輕,臉上火-辣辣的、好像剛被扇了巴掌的感覺,他忍不住說了這樣一句話。

王貴聽到朱高煦說話,急忙開口道:“皇爺定要顧惜着龍體。那陳季擴敬酒不吃吃罰酒,皇爺必會蕩平了他。”

妙錦的眼睛正看着朱高煦手邊的奏章,朱高煦便把劉鳴的那份奏章遞了過去,問道:“朕的所作所爲,看起來很好欺辱嗎?”

頓時大殿裡鴉雀無聲,只有外面遠處的蟬鳴聒噪隱約傳來。

朱高煦看向王貴,擡起手來。王貴立刻留意着朱高煦的手勢,似乎猜到了、朱高煦想讓他去召見大臣的意思。妙錦的目光也從奏章上移開,等待着朱高煦的反應。

可他忽然把到嘴邊的話嚥了下去,手也緩緩放下來。這樣的舉動,引人側目,叫身邊的人們有點意外。

朱高煦剛纔確實情緒上頭,但終於下意識地覺得、事情不應該在情緒激動時決定,須得先冷靜想想。

以前的他不止一次憤怒、感到不公與羞辱,卻因地位勢力所限,不敢隨時發作;而今坐上了皇位,經常處在恭維與自我膨-脹之中,反倒更容易忘記剋制了。

他的手挪到了旁邊,拾起另一份奏章看了一眼。那是朝-鮮國李芳遠的奏章,李芳遠不久前上書,描述了對馬島倭寇殺-掠朝鮮國沿海的事,並稱準備發兵討伐對馬島,事先上書知會朝廷。

曰本國那邊的事,此時也懸而未決。

朱高煦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他走到桌案旁邊,埋頭看了一眼。一個宮女急忙蹲下去掀開了棉被,從裡面拿出一條冰涼的棉巾出來。他接到手裡,捂到火-熱的臉上,頓時覺得舒服了不少。

冰涼的觸覺之中,不知怎地朱高煦忽然想起了一個已經死去的人,段楊氏。有時候、朱高煦會站在段楊氏的立場上看待一番往事,段楊氏對沐家的憤恨好像是值得理解的,她爲了仇-恨不顧一切,但最後逃回公道了嗎?這個世上有其規則,但應該與善惡公道無關。

朱高煦在大殿上踱着步子,這裡已經沒人敢說一句話了。清淨的環境下,他拿起安南急報,再次細看了幾遍。

過了一陣,朱高煦的聲音平靜了不少:“王貴,你去把安南王后陳氏叫過來,再召五軍都督府的國公、朝中各衙的堂官,半個時辰之後來柔儀殿議事。”

王貴拜道:“奴婢遵旨。”

朱高煦看了一眼坐在側面的妙錦,他今天來柔儀殿時,確實沒準備要見陳氏。

妙錦察覺到他的目光,擡起頭道:“聖上未因怒而決大事,國家幸甚。”

朱高煦卻道:“人生而恐懼的事,應該就是死亡罷?故朕身經百戰,仍敬畏戰爭。可是那幾個軍中老兵弟兄,他們是朕親自送去安南的,剛到地方就被毫無道理地殺了!誰在意過他們悲涼的人生?”

妙錦聽罷神情複雜地看着朱高煦,一言不發。

不一會兒,王后陳氏從北面的門進來了,她跪伏在地行禮。朱高煦讓她平身,便把劉鳴等的奏章遞給她看。

陳氏看了之後,最先說的一句話:“聖上定要當心黎利此人。臣妾見過他幾次,印象很深,他是個野心很大的梟雄。”

朱高煦點了點頭,忽然想起了甚麼,沉吟道:“平定王……”

陳氏附和道:“他自封的名號,可見志向不小。”

朱高煦道:“朕還覺得,他對咱們中原王朝的興衰分合,琢磨得很深。這個黎利竟然似乎有政-治綱領,他不是實力最大的叛軍,但應該是最值得警惕的勢力。”

陳氏道:“劉使君的奏章裡,認定刺客裡有個人、與黎利的人馬是一夥的。會不會那兩股人馬,都是黎利指使?”

朱高煦想了一會兒,微微搖頭道:“雖不能完全確定,但可能性不大。(守禦司)南署的人和阮智,都奏報了刺客的幕後指使,乃陳季擴的部將阮帥,有名有姓的人被栽-贓很難。且黎利在叛軍中的勢力並不大,若他在清化自編自演,可行性太低。安南都督府奏報,叛軍各路確實在向北增兵,他們敵對的動靜,也與刺-殺事件吻合。

那件事毫無保密性,事先就泄露給了好幾個人。所以朕判斷,黎利不過是因勢導利,利用此事罷了。當然這些判斷只能算一種猜測,隨後朕便把刑部尚書薛巖、派到安南都督府去,進一步查實。”

陳氏沉吟道:“黎利究竟想得到甚麼好處?”

朱高煦道:“安南國與大明朝的國力相差甚遠,以安南國的人口國力,想取得戰爭的真正勝利,幾乎不可能。黎利應該是個少有的冷靜人物,他認識到了這一點。朕猜測,黎利的策略是以戰求和。”

陳氏畢竟是婦人,顯然對戰爭的見識、跟不上朱高煦的思路,她疑惑地問道:“以戰求和?”

朱高煦道:“弱勢防禦的一方,如果能讓大明朝廷意識到,連綿不絕的戰爭泥-潭、要付出太多軍費和死傷;朝廷便會重新考量安南國的戰略價值,以及是不是願意繼續承受嚴重的代價,知難而退成爲可能。這時候通過和談,雙方便可放提前結束戰爭、各取所需。”

朱高煦在明朝打了很多年仗,回頭再想抗-日戰爭時,其實中國好像也是這種策略。不是說明知打不贏、就沒有繼續打的意義。

他繼續說道:“黎利非常願意看到,大明朝廷派出重兵,在安南國再次大戰。朝廷官軍與陳季擴叛軍相互消耗,對黎利都是好事。因爲他的目的,不僅是想趕走明軍,更想自己上-位。”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陳氏恍然道。

朱高煦道:“王后這麼說,大概也沒甚麼不對。黎利在刺客裡安插奸細,援救使節,至少有兩個好處。其一,讓劉鳴控訴陳季擴,進一步激怒大明君臣,更可能大舉進-剿陳季擴;其二,私下裡在朕面前留點餘地,將來好爭取和談、讓朝廷承認他爲國主。”

坐在一邊傾聽着言論的妙錦,這時臉上露出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怪異。她肯定感到困惑:剛剛朱高煦還對陳季擴怒不可遏,並同情明軍軍士們的遭遇;轉眼之間,最關注的人、卻非此案的罪魁禍首陳季擴,反而開始算計起了救使臣的人。

朱高煦看了妙錦一眼,心道:如果心中只有道義、快意恩仇,如果恩怨有報,段楊氏就不該在沐府的盛況之中、痛苦地死去。

陳氏小心翼翼地問:“若黎利願意臣服大明朝廷,聖上意欲如何?”

朱高煦道:“朕要是同意他,那麼自永樂初以來、死在安南國的無數弟兄,不是白死了?況且大明朝廷定製定了道德與規則,規定誰纔有繼承權。如果朝廷爲了點蠅頭小利,輕易放棄這些規則,名不正言不順,今後誰還願意遵守?”

陳氏屈膝道:“聖上高瞻遠矚,剛毅不屈,臣妾敬仰之至。”

朱高煦又道:“大明第一次徵安南國十分順利,乃因胡氏得罪了幾乎所有貴族、庶民,朝廷打着爲陳氏宗室正名的旗號,所以反抗者很少。

現在朝廷想少付出代價,便不能一味只倚仗武力,只能讓陳正元登上國王王位,將更多的安南人拉入實際統-治本國的勢力中。朕準備派兵護送陳正元去東關,在東關當衆繼承王位。王后可有異議?”

陳氏拜道:“聖上恩德,臣妾母子不敢忘。”

朱高煦點頭,看了一眼大殿門外的光景,道:“過一會兒朕要與大臣們議事,請王后稍作迴避,回頭再談。”

陳氏便謝恩告退,離開了正殿。

第二百八十一章 天朝上邦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賴自己第十七章 扛鼎只兒戲第五百零四章 漁翁之利第四百三十章 援軍援軍第六百六十六章 往日小黃貓第五百三十四章 誰主沉浮(7)第一百零五章 大宋已往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連貫的景象第八百三十七章 宮闈深秋第七百一十二章 國家道德第七百三十五章 尋常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沈徐氏第六百五十三章 定心丸第八百五十三章 白臉紅臉第一百二十九章 嵐(6)第四百八十五章 黑暗下的光明第五百三十五章 誰主沉浮(8)第二百七十三章 紙上的盟約第二百七十一章 分利不均第八百二十章 夏日蟬噪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是不捨得第三百二十八章 春雨中的吶喊第二十章 阿彌陀佛第四百五十三章 觸景生情第十二章 天公助俺第五百八十九章 首日餘暉第八百一十章 博多的櫻(1)第一百五十九章 故人重逢第三百六十六章 易驚的白兔第二百二十六章 稍縱即逝第二百二十六章 稍縱即逝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天三夜第八百二十章 夏日蟬噪第十一章 野村第七百零四章 讒言第五百八十章 江山間的白霧第四十八章 春捲第二十二章 五彩繽紛第八十五章 下雪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隱約的真相第四百六十五章 河邊的氣味第五十四章 話糙理不糙第一百三十九章 遙遠的鐘聲第六十二章 事與願違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天府之國(10)第五百三十六章 誰主沉浮(9)第二百九十四章 你信我我信你第二百二十一章 穿青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惱羞的隱忍第六百五十四章 王的憂愁第三百七十九章 紅與白第一百八十章 說容易做難第八百三十六章 禮部王大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巧妙的手法第一百五十五章 奸賊第一百二十章 大舅美言第四百三十六章 滄海桑田第六百二十四章 朝陽第七百二十九章 和平的意願第七百七十章 內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兒女之事第七百三十章 正義天助第三百一十三章 舉國抗敵(6)第二十四章 恭敬不如從命第六百八十三章 都別想好過第四百四十六章 獅子大開口第一百八十八章 從送禮談起第八十二章 合情理第一百零四章 邂逅第六百七十四章 狡猾之人第四百九十章 皇叔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作之合第七百二十二章 自我修養第八十三章 人心不古第二百七十章 大明城第八百六十三章 心魔第八百九十五章 簡單的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真相大白人間第一百二十九章 嵐(6)第四百零四章 宮闈諸嬌第四十二章 唯快不破第七百五十六章 可以循環的圓第二十八章 心意還是心機第五百三十章 誰主沉浮(3)第三百二十九章 好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哭技第七百八十二章 雪溪晚渡第四百四十二章 毫無冤情第三百四十六章 利用第二百六十一章 聖心難測第六百六十九章 數千裡的眷念第一百四十三章 秋毫無犯第二百九十七章 王者之姿第四百四十六章 獅子大開口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第八十八章 東昌第四百四十五章 棋逢對手第三百二十九章 好事第四百一十章 知進知退
第二百八十一章 天朝上邦第八百七十五章 信賴自己第十七章 扛鼎只兒戲第五百零四章 漁翁之利第四百三十章 援軍援軍第六百六十六章 往日小黃貓第五百三十四章 誰主沉浮(7)第一百零五章 大宋已往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連貫的景象第八百三十七章 宮闈深秋第七百一十二章 國家道德第七百三十五章 尋常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沈徐氏第六百五十三章 定心丸第八百五十三章 白臉紅臉第一百二十九章 嵐(6)第四百八十五章 黑暗下的光明第五百三十五章 誰主沉浮(8)第二百七十三章 紙上的盟約第二百七十一章 分利不均第八百二十章 夏日蟬噪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是不捨得第三百二十八章 春雨中的吶喊第二十章 阿彌陀佛第四百五十三章 觸景生情第十二章 天公助俺第五百八十九章 首日餘暉第八百一十章 博多的櫻(1)第一百五十九章 故人重逢第三百六十六章 易驚的白兔第二百二十六章 稍縱即逝第二百二十六章 稍縱即逝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天三夜第八百二十章 夏日蟬噪第十一章 野村第七百零四章 讒言第五百八十章 江山間的白霧第四十八章 春捲第二十二章 五彩繽紛第八十五章 下雪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隱約的真相第四百六十五章 河邊的氣味第五十四章 話糙理不糙第一百三十九章 遙遠的鐘聲第六十二章 事與願違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天府之國(10)第五百三十六章 誰主沉浮(9)第二百九十四章 你信我我信你第二百二十一章 穿青人第二百二十七章 惱羞的隱忍第六百五十四章 王的憂愁第三百七十九章 紅與白第一百八十章 說容易做難第八百三十六章 禮部王大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巧妙的手法第一百五十五章 奸賊第一百二十章 大舅美言第四百三十六章 滄海桑田第六百二十四章 朝陽第七百二十九章 和平的意願第七百七十章 內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兒女之事第七百三十章 正義天助第三百一十三章 舉國抗敵(6)第二十四章 恭敬不如從命第六百八十三章 都別想好過第四百四十六章 獅子大開口第一百八十八章 從送禮談起第八十二章 合情理第一百零四章 邂逅第六百七十四章 狡猾之人第四百九十章 皇叔第二百六十九章 天作之合第七百二十二章 自我修養第八十三章 人心不古第二百七十章 大明城第八百六十三章 心魔第八百九十五章 簡單的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真相大白人間第一百二十九章 嵐(6)第四百零四章 宮闈諸嬌第四十二章 唯快不破第七百五十六章 可以循環的圓第二十八章 心意還是心機第五百三十章 誰主沉浮(3)第三百二十九章 好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哭技第七百八十二章 雪溪晚渡第四百四十二章 毫無冤情第三百四十六章 利用第二百六十一章 聖心難測第六百六十九章 數千裡的眷念第一百四十三章 秋毫無犯第二百九十七章 王者之姿第四百四十六章 獅子大開口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第八十八章 東昌第四百四十五章 棋逢對手第三百二十九章 好事第四百一十章 知進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