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李成棟的緬甸之戰2

從明朝萬曆年間的很多次明軍同緬甸的作戰可以看出,明軍是厲害,但明朝每次都是自衛反擊戰,每次都是別人殺進來燒殺搶掠一番以後,他們集結兵力將敵人打出去,就萬事大吉了,等敵人三番兩次打進來,怒火中燒,然後再次出兵將其打出去,順勢攻入緬甸,然後再次撤軍。

而從我國曆史上,面對東南亞的這些小國的入侵都是如此,爲什麼華夏漢人如此軟弱?

可能和漢人性格里面的安逸有關,他們不求徹底解決事情,總是得過且過,滿足於現實,忍耐艱苦,不敢把自己強硬的一面表現出來,或者說根本沒有血性,日本打進來是如此,東南小國打進來是如此,他們總是想着欺負自己人,父兄爲了一點基業兄弟相殘,父子反目,卻不知道出去搶別人的不久解決了事情了嗎?

忍耐是好事情,哀嚎和平是好事情,哀嚎不是寫錯字了,而是就是這個意思,和平是華夏漢人哀嚎來的,不是打出來的,而世界上,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和平是打出來的。

爲什麼張強要任用李成棟爲這次征伐緬甸的大將呢?

因爲你看李成棟的所做所爲就知道了,當他還是一個大順軍將領的時候,默默無名,當他投降清朝的時候,爲了表示衷心,他勢如破竹,對弘光朝廷,對南明朝廷,有如天神附體,對漢人百姓殘忍至極,可以說清軍在南方所做的屠殺,他佔了百分之八十,幾十萬人,十幾萬人,眉頭都不皺就殺了,南明的將領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但他良心發現,投靠南明的時候,卻面對清軍一籌莫展,手裡有十幾萬兵力,卻打的一塌糊塗,好像中了魔咒一樣,沒有先前的神勇。

而這次面對緬甸的征伐,他開頭猶如神助,一瀉千里,殺入了緬甸近幾百裡的土地,燒殺搶掠,彷彿回到了跟隨清軍的時刻,而且行軍打仗,有板有眼,緬甸土著根本拿他沒有辦法,城池一座一座都被推平,燒光,連派遣他去的李定國都感嘆自己同緬甸人作戰不如他。

儘管已經深入緬甸幾百裡地,佔領了莫大的地盤,李成棟依然不依不撓,不顧緬甸莽白的哀求,繼續深入,一直攻打到了曼德拉附近。

要不是兵力和補給,武器彈藥不足,他早就拿下了曼德拉城了。

此時他帶過來的十幾萬軍隊和民夫分佈在幾百裡範圍內從明朝邊境到曼德拉的廣大山林和土地上,牢牢的掌控住了這片土地。

李定國把前期俘虜的十幾萬俘虜分拆開一批一批的送進緬甸,充當民夫和防守兵力,以及百姓,屯田,建築房屋,修橋開路,張強的意思就是把這些俘虜送到緬甸去,讓這些漢人,土司土著人,明軍,清軍漢人在緬甸紮根下來,徹底佔領緬甸土地,以免重蹈明朝萬曆年間的覆轍,明軍撤走,不到幾個月,緬甸軍隊就又打回雲南邊境,肆意燒殺搶掠,佔領地盤,破壞穩定,明朝如此,華夏軍可不會任由他們如此。

雖然漢人朝廷歷朝歷代因爲這些地方氣候詭異,山林密佈,遠離中樞,不好管理,蠻夷人多,可華夏軍有張強這個後世穿越的人,即便再艱苦,也要徹底掃滅這些土著人,人家美國就很好,四周除了一個莽荒杳無人煙的又比較聽話友好的加拿大,就一個軟弱幼小的墨西哥,古巴也只是小麻煩而已,還隔着一片海,美國四周的島嶼都是自己的,不像中國四周的島嶼,一大片問題,這個爭來,那個爭,一個強大的國家四周就應該安安靜靜的。

如果這些小國不惹事,而是和華夏和平相處,倒也相得益彰,可怎麼可能呢,即便是普通百姓的鄰居都時常有口角,時常看不慣,和睦相處那是不可能的,但在一個穩定政權下,鄰居可以因爲擡頭不見低頭見,相互忍讓,互相扶助,可國與國之間可不同,他們的利益動不動就是百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要不就是如果掉了面子,本國人不會饒恕你,就會看不起你,你這個統治還能穩當?

當然中國是個大國,很多時候喜歡打腫臉充胖子,而且大都不以爲然,被欺負了想想打這樣的小國也撈不到什麼,都是一些窮鄉僻壤,付出的和回報的不合算,被欺負了丟掉的只是一些小利,頂多惱火的時候不顧利益打這些小國一頓,完事以後還是得和小國相處,算了。

而小國就是白眼狼,人家不必顧忌什麼,打你一頓,回頭你也不會找我麻煩,或者你找完麻煩還是奈何不了我,就像後世的小混混們,他們欺負個人,被欺負的人總不能殺了他們,那是要犯法的,犯法以後丟掉的可是法律的尊嚴和威嚴,丟掉的是大國的臉面。

這性質就不同了,於是殺入者一定要入獄,一定要坐牢,一定要償命,但小混混們開頭害怕,之後哪怕他們殺了人,一走了之,或者坐牢也不一定丟掉性命,出來以後,大家更怕他們了。

就像官員去學校深造一番,出來以後升職加薪一樣,坐牢就是對小混混的價值和威力的提升,他們巴不得去深造一番,然後出來更加有料,不服,不服我可是坐過牢的,小心我殺你全家,於是小混混更加厲害,被欺負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忍氣吞聲,暗歎自己倒黴了。

打了大國,大國不聲張,反而助長了他們的氣焰,你看他們怕我,不敢把我怎麼樣,於是在其他小國面前就更加顯得他們厲害了。

其他小國一想,哎呀,我怎麼沒有想到,於是效法,效法的效果不錯,大國果然不敢拿他們怎麼樣,打過來,你大國損兵折將,哪怕打贏了也沒有什麼利水可撈,反正我家破爛,至於百姓被殺,城池被攻破,誰管得了,反正我要是哪天能讓大國敗一次,百姓也得給我叫好。

這樣風險小,收益大的事情,爲何不做?

於是這些東南亞的小國凡是和華夏接壤的都是這麼做的,他們不如草原上的蠻族危害大,但卻是狗皮膏藥甩都甩不掉,而且總是能讓大國的朝廷感到頭疼,這時候有的人就說,給點銀子讓他們安分一些吧,有的人覺得可以,反正那點銀子不是他們口袋裡面的,那是從百姓身上扣來的,給了誰不是給,反正給不給的權利在我。

這些小國就成了大國百姓身上的另一條吸血蟲。

如今,掌握了大明整個南方政權的張強的華夏軍可不信他們這樣,萬曆明朝和緬甸戰爭不過一二十年的事情,離此還不遠,再說有了緬甸的不服從,經常挑事,使得邊境的這些少數民族也經常不對就反叛,反叛完了還可以逃到緬甸,一躲了事,哪有那麼便宜的,華夏軍可不信他們。

打,只有滅了他們才行,滅了國還不算,就像美國一樣,徹底滅絕才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非我地盤上的子民,齊心比惡,這是因爲緬甸這些東南亞小國土地上的很多一部分人都是漢人或者邊區的少數民族,漢人文化可以到這裡,卻不能成爲統治文化。

人家緬甸的文化也是根深蒂固的,年代久遠的,不消滅土著,漢人的性格來了以後也不能對漢人政權友好,反而因爲這些漢人從華夏土地上逃出來,不是對漢人苦大仇深,就是對漢人沒有好感,於是他們建立的國家和政權後世都成爲老美的走狗,日本人的幫兇。

日本人遠征緬甸的時候,就在寶島,朝鮮,甚至更遠的馬來,印尼,澳大利亞,留下了無數的種子,後世這些國家都可以看作是日本一脈的阿爾泰語系的人種,大東亞是要阿爾泰語系統一整個亞洲,而不是漢語語系。

就算草原上的民族如何厲害,但他們的語系其實還是漢人語系的,由於接觸頻繁,戰爭不斷,他們有很大機會被同化,但東南亞的這些人卻不能被同化,就是因爲理念和語系不同。

漢人來了只能被同化。

派李成棟這個劊子手來做的事情其實和老美征服美洲,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名指揮輜重隊運輸糧食和武器裝備給李成棟的是李成棟的義子,明朝那個時候,尤其末年,那個將領不收幾個義子的。

蠻夷的攻擊猶如潮水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即便是這些在明朝歷經百戰,年齡都在二十五歲到三十二歲的老兵油子們紛紛叫苦,抵抗不住了,很多人手腳抽筋,麻木的機械的揮動着手中的兵器,這樣狀態,傷亡不可避免的增加了,這名將領不得不用民夫頂上,將一些傷重,或者累的不行的士兵換下來。

而民夫雖然強壯,可戰鬥力完全不是經制士兵那樣頑強,配合不行,很快倒下,漸漸減少,防線有被突破的可能。

就在這時候,只聽一聲嗚咽的牛角聲響起,猶如潮水一般的緬甸土著戰士紛紛撤退,衆人心中一輕,紛紛坐倒在地上。

大口喘着氣,身後下馬的騎兵跑過來,將這些民夫和士兵組成的士兵攙扶到後方休息,他們換上鎧甲,手持火繩槍,拿着大刀長矛,接替了那些士兵防守。

第八百四十六章 頑強的山城第四十四章 米淳和米林第六百四十五章 懲戒營的彙報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彩末日2第二百二十章 金華義軍的財政收入第八十九章 難題先從忠誠開始解決第五百三十六章 鄭成功的無力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明烽火7第八百九十九章 混亂中自救第二十七章 出戰第五十四章 大敗敵人援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彩末日2第五百八十章 處置文安之第二百零八章 反覆第三百十一章 開花彈誕生第二百九十章 要命的華夏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警告第九十章 朝議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時體制解決經濟問題第四十一章 殺俘第八百八十三章 挑撥與藉口第六百二十五章 近衛第一旅參戰第六百八十七章 捉拿第一百六十章 鐵模築炮法1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工廠3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明烽火10第一百零八章 接近目標第二百一十六章 副官休伊斯·茲瓦特第一百一十七章 火繩槍的對決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王之意第五百零七章 不過一堆廢品而已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明國妥協第二百五十三章 鄭鴻逵的危局 困獸之鬥第四百五十四章 會鰲拜6第七百七十八章 二王子起義1第一百三十章 練兵第四十章 獲利頗豐第三百一十一章 蹣跚行軍的清軍第二百零六章 論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火繩槍的對決第五百七十七章 評價第三百一十九章 攻城受阻1第八百零九章 發現第五艦隊被俘船隻第五十九章 救援金華府第三百零二章 血染府城第四百一十六章 南明國問題第六百三十章 穩打穩紮的華夏軍第六百七十九章 怨氣第三十六章 野戰1第六百八十六章 陰謀敗露第三百二十三章 防線被突破第六百三十一章 毀滅寧陽縣城第一百一十章 拼命奔逃第六百七十六章 是該結束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失去了理想和戰鬥的初衷第六百七十九章 怨氣第二百七十六章 攻防1(求訂閱,求收藏,求打賞。)第一百一十九章 見君奏對第三百二十三章 防線被突破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成功的底線第三百八十九章 真實的戰鬥情況3第八百九十九章 混亂中自救第六百六十一章 求和?1第三百二十五章 驚聞噩耗第四十九章 火槍手的表演第七百八十九章 大金國亡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開花彈的勝利第二百七十一章 另謀出路(求訂閱,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七章 敵人啊,你能弱一些嗎?第一百七十章 伏擊3第四十四章 米淳和米林第五百七十七章 評價第三百八十三章 驛道之便第七百八十九章 大金國亡了第六百七十二章 金聲的反擊第一百一十二章 下去和敵人打第三十七章 野戰2第二百三十二章 讓世界亂起來,接近第七百二十二章 馮銓來訪第八百八十三章 挑撥與藉口三百八十四章 香山收復第四十九章 火槍手的表演第七百二十五章 穩贏第八百六十章 混蛋邏輯第五百一十七章 把路走到了死衚衕第三百十一章 開花彈誕生第六百五十三章 這些不是漢人第七十九章 束手無策第六百一十二章 親自趕赴前線三百六十七章 晉商細作2第四百九十五章 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第七百九十三章 西班牙總督離任想象無解第七百九十四章 逐漸被削弱的華夏水師艦隊第四百四十五章 新的開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鐵模築炮法3第二百八十六章 宣佈自立第八百四十六章 頑強的山城第四百九十八章 魯國大明滅亡對局勢的影響第八百四十三章 聲東擊西之計1第2379章 成長起來的王國將領們2
第八百四十六章 頑強的山城第四十四章 米淳和米林第六百四十五章 懲戒營的彙報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彩末日2第二百二十章 金華義軍的財政收入第八十九章 難題先從忠誠開始解決第五百三十六章 鄭成功的無力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明烽火7第八百九十九章 混亂中自救第二十七章 出戰第五十四章 大敗敵人援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鄭彩末日2第五百八十章 處置文安之第二百零八章 反覆第三百十一章 開花彈誕生第二百九十章 要命的華夏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警告第九十章 朝議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時體制解決經濟問題第四十一章 殺俘第八百八十三章 挑撥與藉口第六百二十五章 近衛第一旅參戰第六百八十七章 捉拿第一百六十章 鐵模築炮法1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工廠3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明烽火10第一百零八章 接近目標第二百一十六章 副官休伊斯·茲瓦特第一百一十七章 火繩槍的對決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王之意第五百零七章 不過一堆廢品而已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明國妥協第二百五十三章 鄭鴻逵的危局 困獸之鬥第四百五十四章 會鰲拜6第七百七十八章 二王子起義1第一百三十章 練兵第四十章 獲利頗豐第三百一十一章 蹣跚行軍的清軍第二百零六章 論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火繩槍的對決第五百七十七章 評價第三百一十九章 攻城受阻1第八百零九章 發現第五艦隊被俘船隻第五十九章 救援金華府第三百零二章 血染府城第四百一十六章 南明國問題第六百三十章 穩打穩紮的華夏軍第六百七十九章 怨氣第三十六章 野戰1第六百八十六章 陰謀敗露第三百二十三章 防線被突破第六百三十一章 毀滅寧陽縣城第一百一十章 拼命奔逃第六百七十六章 是該結束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失去了理想和戰鬥的初衷第六百七十九章 怨氣第二百七十六章 攻防1(求訂閱,求收藏,求打賞。)第一百一十九章 見君奏對第三百二十三章 防線被突破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成功的底線第三百八十九章 真實的戰鬥情況3第八百九十九章 混亂中自救第六百六十一章 求和?1第三百二十五章 驚聞噩耗第四十九章 火槍手的表演第七百八十九章 大金國亡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開花彈的勝利第二百七十一章 另謀出路(求訂閱,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七章 敵人啊,你能弱一些嗎?第一百七十章 伏擊3第四十四章 米淳和米林第五百七十七章 評價第三百八十三章 驛道之便第七百八十九章 大金國亡了第六百七十二章 金聲的反擊第一百一十二章 下去和敵人打第三十七章 野戰2第二百三十二章 讓世界亂起來,接近第七百二十二章 馮銓來訪第八百八十三章 挑撥與藉口三百八十四章 香山收復第四十九章 火槍手的表演第七百二十五章 穩贏第八百六十章 混蛋邏輯第五百一十七章 把路走到了死衚衕第三百十一章 開花彈誕生第六百五十三章 這些不是漢人第七十九章 束手無策第六百一十二章 親自趕赴前線三百六十七章 晉商細作2第四百九十五章 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第七百九十三章 西班牙總督離任想象無解第七百九十四章 逐漸被削弱的華夏水師艦隊第四百四十五章 新的開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鐵模築炮法3第二百八十六章 宣佈自立第八百四十六章 頑強的山城第四百九十八章 魯國大明滅亡對局勢的影響第八百四十三章 聲東擊西之計1第2379章 成長起來的王國將領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