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一定要保住遼東的大好局面

洪武二十四年的正旦大朝會結束之後,陳雲甫的臉色便一直很嚴肅,有不少官員想着和陳雲甫打招呼拜年,可見其目光清冷,便也都嚇退了。

左都御史這是怎麼了?

大家心裡都議論紛紛,可卻無一人敢當面去問,都是在背地裡串口風。

後來才從大理寺這邊探到一點消息,知道是遼東出了大案,有人打算借這個機會把張紞整下馬,好籍此來折陳雲甫的羽翼。

誰那麼大的膽子,這時候給陳雲甫添堵?

“明臺,咱們不能就這麼任由那羣跳樑小醜肆意蹦躂吧,門下的意思,咱們要主動出擊,給張紞寫信,讓他儘快將郭小牛的事查清,然後定其誣陷朝廷命官之罪,開刀問斬。”

大年初四,俞綸、田士恭、黃廷等人聯袂來給陳雲甫拜年,在正堂敘事的時候,田士恭第一個開口。

“現在殺了那郭小牛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老夫以爲不妥。”

俞綸搖了搖頭,而後對陳雲甫說道:“明臺,這事是大理寺的案子,您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讓鄒俊自己去看着辦,他要是把事態擴大來辦,那就說明是鄒俊和咱們不對付。”

陳雲甫依舊在沉默。

會是誰在找自己的麻煩呢?

隨着詹徽倒臺,自己現在應該沒什麼政敵了纔對。

不對,應該說,是不是自己的敵人太多了?

都察院改制,要動多少人的蛋糕,自己現在是擺明車馬要和傳統官僚們兵戎相見,都察院畢竟是懸在天下官員腦袋上的一把刀,而自己和詹徽又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也就不怪那麼多人想害自己。

可是,誰會做這個出頭鳥呢?

九卿應該不太可能,現在他們多多少少應該都收到了一些風聲,那就是老朱即將禪位,等到朱標登基,自己就是新朝第一臣,權勢地位幾乎快要趕上洪武朝的李善長。

誰那麼不開眼,和自己打擂臺。

若不是京城百官中人,又會是誰呢?

老朱父子倆不可能,朱元璋什麼人物,他想要自己腦袋一句話就夠了,自己現在能活着全是因爲老大哥朱標還活着,就那麼簡單。

不殺自己,那是看老大哥的面子。

老大哥就更不會了,陳雲甫和朱標那是一起賭過命的,而且朱標的爲人如何,陳雲甫深有體會,並且親身經歷,朱標在自己面前從未玩過城府,有什麼都是直眉瞪眼的說。

另外,朱標沒有上帝視角,更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壽命到底有多久,現在的朱標全身心的投入到今年的禪讓登基之事,拿自己,是當新朝肱骨來用的。

要說朱標現在已經做了皇帝,而且患病在牀時日無多,擔心自己駕崩之後,朱允炆壓不住陳雲甫,開始着手逐漸剪除陳雲甫的羽翼這還能說的過去,可現在才哪到哪,所以這個擔心完全多餘。

剪除陳雲甫的羽翼,等同於剪除朱標自己的羽翼。

不是老朱爺倆,還會是誰?

朱老四?

陳雲甫眯起了眼睛。

遼東離着北平最近,遼東發展的勢頭現在很猛,遷去的百姓也多,如果這個時候張紞出了事,最快穩定遼東事局的人還真就是非朱老四莫屬。

畢竟遼東的地域形勢擺在那,西、北兩面和漠北、極北之地接壤,尤其是木裡吉衛,向西翻過哈剌溫山脈就是呼倫湖,呼倫湖再向西不到五百里就是斡難河!

遼東的邊境線又極其長,

無險可依,蒙古人可以從任何一個地方滲透進遼東,爲了防止蒙古政權殺入遼東破壞遼東的大好局面,中央很有可能授命朱棣暫時權管遼東事。

如此,朱老四就能順勢接管新興的遼東都司。

那可是足足十六個衛,將近十萬人的衛所軍編制!

越想陳雲甫的頭便越發脹痛,朱老四應該也不可能有那麼大野心,畢竟他也沒有上帝視角,朱標繼位,藍玉在世,他再長兩個膽子也不敢生狼獒之心。

朱老四自己都沒信心同藍玉打擂臺!

政治上,朱棣的水平鬥不過朱標,軍事上,他更打不過藍玉,文武都不行,他反個屁啊。

所以,也不一定是朱老四?

哎呀亂死了。

“明臺、明臺?”

俞綸見陳雲甫遲遲不發聲,遂出言喊了兩句,這才把後者驚醒。

“啊?啊!”

“俞部堂剛纔說什麼?”

俞綸只好把自己剛纔說的話再複述一遍,不忘提醒道:“這件事,門下覺得一動不如一靜,本就不歸明臺管,何必橫插一手落人口舌呢。”

“大理寺的案子確實不歸本官管。”

陳雲甫點點頭,無奈的搖頭一嘆:“可是俞部堂、諸位同工,遼東之重,牽扯我大明國本,哪怕是落人口舌,本官也不得不當這個出頭鳥,親身走一遭啊。”

遼東的大好局面絕對不能因此事遭到任何破壞,絕對不能!

陳雲甫不希望給大明留下任何隱患,百年後,不會再有薩爾滸,更不會再有女真、有甲申國難。

一個遼東、一個貴州土司, 陳雲甫只希望自己能把兩個內憂外患給徹底解決掉,給大明這個國家一個最完美的生長環境。

陳雲甫或許並不愛大明這個國家,就如同他不會愛任何一個封建王朝一樣,但陳雲甫熱愛這片土地,無限的熱愛。

所以,遼東陳雲甫不能放,必須時刻監管。

“遼東是必須要按照本官制定好的路線去走,因此,本官希望諸位能夠支持本官,即使這一次張紞倒了臺,繼任者也必須是咱們的人。”

陳雲甫提出了一個人選。

“現任山西右布政使的俞以豐不錯,他在北平做知府的時候就成績斐然,這次調往山西一年,中規中矩的也算幹出了一些成績,爲人穩重有思路,若是真到了張紞不得不撤職回京的那一天,就共推俞以豐轉任遼東經略。”

幾人對視一眼,俱都有些憂慮。

“明臺,這麼做,會不會有些太招人眼球了,門下怕有人會風言明臺您,擅權啊。”

“你們只管照做便好,本官自有安排。”

“既如此,門下遵命。”

(9/12)

(作者君高估自己了,刪刪減減、修修改改敲了一天,指骨有些疼,腦子也脹的厲害,再寫下去也怕寫不好,欠的三更明天補上。

另外給大家一個小預告,陳雲甫佈下的棋局已經開始落子了,後面的劇情,將會是極其精彩的政治弈殺,敬請期待主角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大明太師的寶座吧。)

第五百二十九章:着手安排第四百五十五章:盛世,一定會降臨第一百一十六章:廢徭復商疏第三百一十八章:夫復何求!第二百二十二章:籌劃內閣第一百二十二章:吃燒鵝有害健康第六十一章:洪武一十七年第三百六十七章:買辦在廣州第一百八十二章:誰可爲太孫?第三百三十六章:靖難!靖難!!(八)第一百七十九章:誕生第三百四十章:解密章(下)第一百零三章:我大明以孝立國第四百七十七章:背鍋的陳嘉鼎第四百九十五章:廣東,沒錢了!第四百一十九章:絕不接受投降!第二百二十一章:甩手掌櫃主禮官第五百三十七章:一斤米,一百文!第二十八章:橫空出世的豆腐塊第五十五章:木秀於林第一百五十八章:政見不合、拔刀相向第一百九十一章:規矩能大過王法嗎?第二百一十八章:朕此刻,要殺你!第三百一十五章:誰他孃的面子都不好使!第二百四十八章:齊卿是賢臣啊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二百八十章:改革稅法第七十四章:踏實本分第二百九十六章:金陵日報第一百六十四章:羣臣避道、禮絕僚!第九十一章:真是夠閒的第一百四十一章:請崇禮侯回京!第七十八章:老謀深算李善長第四百五十六章:資本也內卷第三百四十九章:士歸士、紳歸紳第五百二十章:阻力第一百五十三章:驚人的直覺和自救第九章:來自朱元璋的召見第五百二十章:阻力第五百零九章:朱允熞的建議第一百九十一章:規矩能大過王法嗎?第三百零四章:針尖對麥芒第九十七章:毫無規矩的藍玉第一百一十六章:廢徭復商疏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三百五十八章:流放第一百一十七章:工部只想要錢!第三百九十七章:漸變的思想第三百零三章:明智的胡讓第三百五十九章:分封和集權的真正本質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一百三十二章:時也命也第一百九十八章:回京第三百八十四章:料事如神第七十五章:大武場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第一百七十八章:想安生都不得第一百七十五章:同福客棧第二百九十八章:給老胡謀劃的新差事第三百五十六章:京中有亂黨第三百三十章:靖難!靖難!!(二)第四百四十八章:士奇,準備去藏州吧寫在2021的最後一天第二十章:他郭桓蹦躂不了多久!第二百七十三章:菩薩心腸,雷霆手段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一百一十一章:朕的腦子有點亂第一十七章:友鄰無白丁第二百七十章:誰敢染指土地,本輔就要誰腦袋!第三十章:來自朱標的肯定請假第三十章:來自朱標的肯定第五百四十章:父王,你退位吧!第一百七十五章:同福客棧第三百三十一章:靖難!靖難!!(三)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一百二十七章:與朱棣的二次相逢第四百一十七章:父沾子光第五百三十三章:傲慢與偏見!第三百四十六章:蛋糕,大家一起吃。第三百七十三章:渡江戰役--搶灘登陸戰第四百三十六章:侮辱英烈者,罪當斬之第五百一十五章:交流第四百三十五章:侮辱英烈罪第三百三十九章:解密章(中)第四百六十五章:破城,就在今日第五百一十四章:出口轉內銷第二百三十五章:精簡禮法,衆望所歸第三百零七章:雙贏還是雙輸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四十三章:君子之風第一百八十章:三載歲月,彈指一揮間第一百八十七章:此女可借下官一用第一百三十八章:這趟北平沒白來第一百七十四章:每一天都值得期待第二百一十章:一定要保住遼東的大好局面第一百九十八章:回京第三百三十章:靖難!靖難!!(二)第四百章:封天大典!第三百二十八章:朱允炆決意動刀削藩!
第五百二十九章:着手安排第四百五十五章:盛世,一定會降臨第一百一十六章:廢徭復商疏第三百一十八章:夫復何求!第二百二十二章:籌劃內閣第一百二十二章:吃燒鵝有害健康第六十一章:洪武一十七年第三百六十七章:買辦在廣州第一百八十二章:誰可爲太孫?第三百三十六章:靖難!靖難!!(八)第一百七十九章:誕生第三百四十章:解密章(下)第一百零三章:我大明以孝立國第四百七十七章:背鍋的陳嘉鼎第四百九十五章:廣東,沒錢了!第四百一十九章:絕不接受投降!第二百二十一章:甩手掌櫃主禮官第五百三十七章:一斤米,一百文!第二十八章:橫空出世的豆腐塊第五十五章:木秀於林第一百五十八章:政見不合、拔刀相向第一百九十一章:規矩能大過王法嗎?第二百一十八章:朕此刻,要殺你!第三百一十五章:誰他孃的面子都不好使!第二百四十八章:齊卿是賢臣啊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二百八十章:改革稅法第七十四章:踏實本分第二百九十六章:金陵日報第一百六十四章:羣臣避道、禮絕僚!第九十一章:真是夠閒的第一百四十一章:請崇禮侯回京!第七十八章:老謀深算李善長第四百五十六章:資本也內卷第三百四十九章:士歸士、紳歸紳第五百二十章:阻力第一百五十三章:驚人的直覺和自救第九章:來自朱元璋的召見第五百二十章:阻力第五百零九章:朱允熞的建議第一百九十一章:規矩能大過王法嗎?第三百零四章:針尖對麥芒第九十七章:毫無規矩的藍玉第一百一十六章:廢徭復商疏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三百五十八章:流放第一百一十七章:工部只想要錢!第三百九十七章:漸變的思想第三百零三章:明智的胡讓第三百五十九章:分封和集權的真正本質第五十四章:大明子民第一百三十二章:時也命也第一百九十八章:回京第三百八十四章:料事如神第七十五章:大武場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第一百七十八章:想安生都不得第一百七十五章:同福客棧第二百九十八章:給老胡謀劃的新差事第三百五十六章:京中有亂黨第三百三十章:靖難!靖難!!(二)第四百四十八章:士奇,準備去藏州吧寫在2021的最後一天第二十章:他郭桓蹦躂不了多久!第二百七十三章:菩薩心腸,雷霆手段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一百一十一章:朕的腦子有點亂第一十七章:友鄰無白丁第二百七十章:誰敢染指土地,本輔就要誰腦袋!第三十章:來自朱標的肯定請假第三十章:來自朱標的肯定第五百四十章:父王,你退位吧!第一百七十五章:同福客棧第三百三十一章:靖難!靖難!!(三)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一百二十七章:與朱棣的二次相逢第四百一十七章:父沾子光第五百三十三章:傲慢與偏見!第三百四十六章:蛋糕,大家一起吃。第三百七十三章:渡江戰役--搶灘登陸戰第四百三十六章:侮辱英烈者,罪當斬之第五百一十五章:交流第四百三十五章:侮辱英烈罪第三百三十九章:解密章(中)第四百六十五章:破城,就在今日第五百一十四章:出口轉內銷第二百三十五章:精簡禮法,衆望所歸第三百零七章:雙贏還是雙輸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四十三章:君子之風第一百八十章:三載歲月,彈指一揮間第一百八十七章:此女可借下官一用第一百三十八章:這趟北平沒白來第一百七十四章:每一天都值得期待第二百一十章:一定要保住遼東的大好局面第一百九十八章:回京第三百三十章:靖難!靖難!!(二)第四百章:封天大典!第三百二十八章:朱允炆決意動刀削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