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

當聽到于謙口中說出還能救的話後,陳景和同樣笑了出來。

“我就知道你會這麼說。”

“其實殿下心中早也有類似的看法吧。”

“有些模糊的揣摩,但是不敢確定。”

陳景和替于謙斟上茶水,一臉嚴肅的看着後者,認真道:“說說看,你口中的有的救,是怎麼個救法?”

于謙接過茶,許久沒有吭聲,坐在對面的陳景和也不催,因爲他知道,前者接下來要說的話,必然是絕對震撼的。

更何況,陳景和也想看看這位以近乎滿分成績拿下今朝狀元的于謙,到底有多大本事。

倒也沒有讓陳景和等的太久,于謙組織好言語後終是緩緩開口。

“今朝之局面,源起二十年前大王那道《廢徭復商疏》,自國家全面復商始,再到大王於中樞各省設立工商聯鼓勵工商經濟發展,短短二十年的時間內,國朝局面緣何發展如此,又緣何迅速崩壞?”

這是一個問題,一個全國很多官員、商人乃至稍有學識的學生都納悶的問題。

是啊,爲什麼會發展那麼快。

二十年時間不過是一代人,縱觀歷史,任何一個大集權王朝的興盛到衰亡再到毀滅,總也有個兩三百年,即使是不抑兼併的兩宋,加在一起也有三百年。

而大明呢,又或者說換了殼的中州,怎麼在二十年後,就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和積累下極其險峻的各種矛盾。

“廷益,我在中辦工作的時候,聽到相關最多的論述,都把矛頭指向資本的無序發展和快速擴張。”

于謙微微點頭,遽爾輕聲問了一句。

“那麼敢問殿下,在這個現象的背後,您有沒有懷疑過,這是人爲的縱容?”

“人爲的縱容?”陳景和唸叨一句,隨後眯起雙眼抽上一口涼氣:“你是指,父王?”

于謙沒有給出迴應,而陳景和也趕忙收聲,只是面容更加嚴肅,甚至是驚怖。

如果說這一切的背後都是陳雲甫一手推動的話,那麼很多事就清晰的多了。

於此同時,陳景和也就明白于謙口中的還能救是如何一個救法了。

“無論是財富的頂層集中,還是經濟及資源的兼併,亦或者如今愈演愈烈的鐵路權益劃分,矛頭都對向一個人。”

“蒲向東。”

近乎是脫口而出,陳景和就道出了這個讓全國人都咬牙切齒的名字。

很快,陳景和又皺眉嘆氣。

“慢說你知道,中樞各司理衙門主官、士農工商各界,誰人不知,誰人又不對這蒲向東欲處之而後快,可惜啊,此人深諳迎上之道,頗得我父王偏愛寵信,已然是安祿山之流。

而論及實力來,他,可比唐之安祿山更爲強大十倍不止。

廷益啊,坊間不屑蒲向東,覺得一個商人哪裡能比的上安祿山,但咱們可不能這麼想。

蒲向東的強大,我在中樞最是瞭解,他對比安祿山來說可是全方面的碾壓。

財富,安祿山比蒲向東最多算是個貧困戶。

軍權,蒲向東在咱們中州雖然沒有,但在海外,蒲向東的私軍加奴隸四五十萬只多不少。

而對於國家乃至整個大九州的影響力,那蒲向東更不用多言。

安祿山頂天算是一個唐王朝時期一個軍閥頭子,而蒲向東,可是已經發展到,能用一己之力就讓現在整個歐羅巴低頭的男人。

我父王的那柄教皇權杖就是他索取來的。

背靠着我大明和父王的支持,蒲向東的私軍穿着全世界目前最精良的甲冑,拿着最鋒利的兵刃,騎乘着被武裝到牙齒的阿拉伯駿馬。

現在就是讓蒲向東單挑西邊的帖木兒汗國,困難恐怕都不大。

就算一開始打不過,背靠着印度、南洋以及東北非幾十塊殖民地數千萬奴隸的蒲向東,後勁那也是極其恐怖的。

幾千艘阿拉伯海船的船帆在汪洋大海上遮天蔽日,其中蘊含的可不僅僅是財富,還有那看不見卻極其驚人可怖的戰爭潛力啊。

因此廷益,蒲向東依靠我父王的支持,瘋狂擴張他的實力,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空有財富的奴隸主了,他已經坐實尾大不掉,即使天下人皆欲除之,我父王也會護着他。”

說到這,陳景和嘆了口氣。

“父王一心欲成萬古一帝,無論是大九州還是那個縱橫阡陌,貫穿南北西東的萬里鐵路,都要靠蒲向東,沒有這十幾年來蒲向東的財力和奴隸支持,如何能有今日空前盛景。

可以說,父王功勳章中,蒲向東是爲其出了力添了彩的。”

面對陳景和的如實相告,于謙倒也不反駁,因爲事實無須反駁。

不過於謙隨後還是輕蔑一笑。

“殿下只看到了蒲向東之強大,卻未曾看到大王之強大。”

“哦?此話如何。”

“大王幾十年走來,什麼時候做過超出自己掌控之事,萬事簡在帝心,既然大王在有意引導,那就必有絕對之把握。”

于謙突然前傾身子,雙目炯炯有神的盯着陳景和,用興奮的語氣說道:“如今,天下之矛盾皆對準蒲向東,社會各界之矛盾皆對準阿拉伯人。

無論是官員、商賈、工人乃至是民戶,皆怨聲載道,既然如此,我們完全可以把這個矛盾擴大化甚至完全激化,動員所有人攻擊這個矛盾,您是廣東布政使,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

大王這個時候讓您南下掌權,其用意已經是明明白白了,廣東,恰恰就是矛盾最大的一個省,就是我們發動進攻,全面去除蒲向東勢力的橋頭堡。

在全面反蒲、反阿拉伯的行動中,亂子會很大,對社會面的衝擊也勢必然會極大,那麼屆時,無論是治安還是經濟都會遭到破壞,人心思定而非思亂,一旦亂的時間長,民心所向必是求和。

無論是商人還是百姓皆如此,恢復生活與生產是大勢所趨,彼時,殿下就可以重整廣東經濟,重整一切民生所需所用,穩定生產、重定規則。”

火中取栗、亂中謀權!

有句話于謙沒有說出來,但陳景和還是能聽得懂。

那就是,當他在廣東做出成績的時候,那就意味着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去阿拉伯政策!

換言之到那個時候,陳景和就不只是重整廣東,所能奪取的,還很可能是全國政權!

先謀一隅,再謀全國!

“萬一。”

陳景和握緊微微顫抖的雙手, 斟酌言道:“事態超出控制,引起蒲向東與我大明全面開戰,如何?”

蒲向東的實力之前有提,全面開戰,那就意味着是這個世界,東西方兩極最強大的兩個政權之間的一次決戰。

“如果打不贏,您不會來廣東,或者就算您來了,最多不出三個月,咱們倆,都會被送上斷頭臺。”

于謙咧嘴一笑:“以我二人之首級,平蒲向東之怒,以全天下。”

沒有絕對的把握能打贏,那陳雲甫,會坐看陳景和、于謙兩人折騰嗎?

陳景和思忖片刻,終是握拳砸向桌面,震倒茶水一片。

“便是不對,無非一死耳,比起拯救百姓於水火之間亦是在所不辭,我絕不能坐看國家滑向深淵。”

“幹了!”

這一刻,兩個大明新生代的年輕人,牢牢的綁在了一起。

第一百八十五章:全部拿下第二百一十八章:朕此刻,要殺你!第四百八十八章:不翼而飛的黃金第二百九十一章:挾私報復第三百九十一章:生活中的老陳上架感言第三百六十二章:權力的盛宴:九州會!第三十章:來自朱標的肯定第三百八十三章:有困難,找陳雲甫第九十一章:調你來做中辦主任第四百三十八章:夏元吉支棱起來了第四百二十章: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第二百一十八章:朕此刻,要殺你!第一百九十一章:規矩能大過王法嗎?第五百零二章:父子夜話第三百九十二章:擦屁股第一百九十四章:二桃分永順第三百一十五章:誰他孃的面子都不好使!第一百七十六章:縣太爺的叔祖父第四十一章:歇斯底里第二百五十五章:本輔一定會看到那一天第四百五十章:向陽而生第一百零八章:考慮一下廢徭役!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四百九十六章:舉債度日第三百五十九章:分封和集權的真正本質第四百五十五章:盛世,一定會降臨第三百六十八章:原始資本已經萌芽第三十八章:男女大防第二百八十一章:諸君共勉第六十三章:走馬上任第一天第一百零一章:怒罵官僚第八章:靈前兇險第三百四十六章:蛋糕,大家一起吃。第四百五十八章:人事任命的慎重第一百四十一章:請崇禮侯回京!第七十八章:老謀深算李善長第三百五十八章:流放第三百二十一章:老大哥病危!第九十一章:真是夠閒的第四百七十七章:背鍋的陳嘉鼎第一十五章:來自大明燕王的風投第三十六章:君與臣第二百二十九章:推齊德去衝鋒陷陣第三百四十七章:願賭,就要服輸!第二百一十章:一定要保住遼東的大好局面第三百四十六章:蛋糕,大家一起吃。第二百一十九章:人生難得一知己第四十七章:好奇心害死貓第三百八十二章:戰爭過後,盛世錦繡第四百二十六章:封狼居胥!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三百九十七章:漸變的思想第二百三十九章:少師欲學衛鞅公乎?第四百六十一章:困惑的宋晟第三百七十三章:渡江戰役--搶灘登陸戰第二十章:他郭桓蹦躂不了多久!第九十章:傳位詔書請假說明第一百五十七章:吳中侯的面子頂天了!第四百零八章:緊緊掐住遼州經濟命脈第四百一十二章:經濟試點省第四百二十一章:商埠租金和進口關稅第一百八十五章:全部拿下第三百二十章:權傾朝野第九十八章:做一回欽差第二百九十三章:抖機靈的楊士奇第四百五十四章:朝廷仁義!第九十四章:下官求個棲身之地第二百九十四章:他們仨肯定有事第二百四十章:端倪第三百二十一章:老大哥病危!第五百零八章:鉅額賄賂第二百四十一章:下官楊士奇拜見少師第四百七十章:楊士奇的勸諫第二百三十七章:古今賢臣,無有媲雲甫者第九十二章:客似雲來第四百三十三章:冰雕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四百一十九章:絕不接受投降!第四百五十四章:朝廷仁義!第一百二十九章:佛堂第一百九十三章:集中管理、高度自治第四百九十三章:遍尋幫手的陳景和第四百七十八章:殿下危矣第二百五十六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上)第九十六章:年輕氣盛第二百二十二章:籌劃內閣第四百二十六章:封狼居胥!第三百三十五章:靖難!靖難!!(七)第三百七十四章:常茂的糾結第一百三十章:步步殺機第九章:來自朱元璋的召見第一十一章:蝴蝶效應第一百四十三章:我的名字第五百四十二章:陳景和的成熟與狠辣第四百三十四章:當之無愧的首功第一百二十九章:佛堂第四百三十四章:當之無愧的首功第一百五十八章:政見不合、拔刀相向
第一百八十五章:全部拿下第二百一十八章:朕此刻,要殺你!第四百八十八章:不翼而飛的黃金第二百九十一章:挾私報復第三百九十一章:生活中的老陳上架感言第三百六十二章:權力的盛宴:九州會!第三十章:來自朱標的肯定第三百八十三章:有困難,找陳雲甫第九十一章:調你來做中辦主任第四百三十八章:夏元吉支棱起來了第四百二十章: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第二百一十八章:朕此刻,要殺你!第一百九十一章:規矩能大過王法嗎?第五百零二章:父子夜話第三百九十二章:擦屁股第一百九十四章:二桃分永順第三百一十五章:誰他孃的面子都不好使!第一百七十六章:縣太爺的叔祖父第四十一章:歇斯底里第二百五十五章:本輔一定會看到那一天第四百五十章:向陽而生第一百零八章:考慮一下廢徭役!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暫的禹王,永遠的大明太師第四百九十六章:舉債度日第三百五十九章:分封和集權的真正本質第四百五十五章:盛世,一定會降臨第三百六十八章:原始資本已經萌芽第三十八章:男女大防第二百八十一章:諸君共勉第六十三章:走馬上任第一天第一百零一章:怒罵官僚第八章:靈前兇險第三百四十六章:蛋糕,大家一起吃。第四百五十八章:人事任命的慎重第一百四十一章:請崇禮侯回京!第七十八章:老謀深算李善長第三百五十八章:流放第三百二十一章:老大哥病危!第九十一章:真是夠閒的第四百七十七章:背鍋的陳嘉鼎第一十五章:來自大明燕王的風投第三十六章:君與臣第二百二十九章:推齊德去衝鋒陷陣第三百四十七章:願賭,就要服輸!第二百一十章:一定要保住遼東的大好局面第三百四十六章:蛋糕,大家一起吃。第二百一十九章:人生難得一知己第四十七章:好奇心害死貓第三百八十二章:戰爭過後,盛世錦繡第四百二十六章:封狼居胥!第一百五十五章:凡人也能勝天半子!第三百九十七章:漸變的思想第二百三十九章:少師欲學衛鞅公乎?第四百六十一章:困惑的宋晟第三百七十三章:渡江戰役--搶灘登陸戰第二十章:他郭桓蹦躂不了多久!第九十章:傳位詔書請假說明第一百五十七章:吳中侯的面子頂天了!第四百零八章:緊緊掐住遼州經濟命脈第四百一十二章:經濟試點省第四百二十一章:商埠租金和進口關稅第一百八十五章:全部拿下第三百二十章:權傾朝野第九十八章:做一回欽差第二百九十三章:抖機靈的楊士奇第四百五十四章:朝廷仁義!第九十四章:下官求個棲身之地第二百九十四章:他們仨肯定有事第二百四十章:端倪第三百二十一章:老大哥病危!第五百零八章:鉅額賄賂第二百四十一章:下官楊士奇拜見少師第四百七十章:楊士奇的勸諫第二百三十七章:古今賢臣,無有媲雲甫者第九十二章:客似雲來第四百三十三章:冰雕第四百三十九章:印度的重要性第四百一十九章:絕不接受投降!第四百五十四章:朝廷仁義!第一百二十九章:佛堂第一百九十三章:集中管理、高度自治第四百九十三章:遍尋幫手的陳景和第四百七十八章:殿下危矣第二百五十六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上)第九十六章:年輕氣盛第二百二十二章:籌劃內閣第四百二十六章:封狼居胥!第三百三十五章:靖難!靖難!!(七)第三百七十四章:常茂的糾結第一百三十章:步步殺機第九章:來自朱元璋的召見第一十一章:蝴蝶效應第一百四十三章:我的名字第五百四十二章:陳景和的成熟與狠辣第四百三十四章:當之無愧的首功第一百二十九章:佛堂第四百三十四章:當之無愧的首功第一百五十八章:政見不合、拔刀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