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

梅侃說得自顧高興,卻見林延潮卻是沒有說話,他立即察言觀色,收斂起飛揚的性子來:“這一次我們梅家能成爲皇商,全仰仗經略大人的指點,此恩我梅家一生一世都不會忘記。”

聽到這裡,林延潮不由一曬,淡淡地道:“我們當初引薦你們兄弟二人爲皇商時,不是爲了自己,而是指引你們梅家一條報效朝廷的路子。還記得我當初與你們兄弟二人說的話嗎?”

梅侃立即垂下頭道:“經略大人的話,我們兄弟二人字字句句都記在心底。經略大人當年訓示,本朝官商不聯絡,以至於在官者莫顧商情,在商者莫籌國計。我等爲商之人,不該只顧個人得失,而應該心懷天下!”

林延潮笑着道:“說得好,正是這個道理。所以這一次你們運五十萬石漕糧去朝鮮,可謂幫了朝廷大忙,聖上那邊是知道你們梅家有功於社稷的。”

梅侃道:“全仰仗經略大人的提攜。”

林延潮道:“好了不要這麼拘謹着說話了。朝廷已是准許了禁止各省任何硝石出海,如此我也算完成對你兄長的承諾了。”

梅侃一聽不由大喜,銷石一禁必然大漲,以後外國要銷石,只能通過梅家了,官府又哪裡敢查皇商的船!

林延潮一句話要梅家將五十石漕糧運到朝鮮,即便他是梅家的靠山,也不能僅憑着心懷天下的口號叫人家白白辦事,自己也要在朝廷那邊給人家行個方便的。

“若是賣給倭國會不會給大人帶來麻煩?”

林延潮笑道:“問得好,不過這生意你們不辦,也有人會鋌而走險,倒不如向倭人勒索高價!”

“那麼小人必將保密!讓下面的人嘴巴嚴着些。”

“守密是守密,但此事我會讓宮裡的人秘稟給天子!”

“那麼皇上?”

林延潮微微笑道:“皇上是聖明之君,我們身爲臣子的需以誠事之。”

梅家的船隊在登州停泊了兩日,五十萬石漕糧卸下了十五萬石,由天津來的運軍運回天津,這也是朝廷的意思。

而三十五萬石軍糧已足夠在朝人馬半年之用有餘。

事實上天津運軍的戰船年久失修,不願意經過漫長的海路抵達朝鮮再返回天津,此刻他們心底是巴不得迴天津的。

兩邊在登州交割,然後梅家船隊在山東售賣了一些‘夾帶’,又購買了一些‘夾帶’。第三日即載着三十五萬石軍糧與劉綎部的官兵踏上前往朝鮮的海路。

這一天正好起了東南風,正可謂是順水順水。

林延潮乘坐小舟登上了梅侃的千料大船。

這艘千料大船是廣船,顧名思義是廣東打造的船隻。廣船與福船樣子差不多,而且都是尖底海船。

其不同之處,除了結構外,就是用料不同。福船一般是杉木或者是松木,少數用楠木,如果以海航而論對於這樣軟木殼的海船是很不友好的。因爲軟木船殼容易被海水以及附着生物腐蝕。

以杉木作福船,最多在海上跑個五年七年,而松木使用壽命更短。

這點不得不說西方的優勢,大航海時西方帆船多用是柚木,橡木,船隻的壽命可以達到幾十年,而且更耐風浪。

這也是從大歷史觀來看,爲什麼中國沒有大航海時代的原因。

而這艘千料廣船則用鐵梨木,此木用於船上勝過杉木,松木,而且更堅固。戚繼光曾說若廣船與福船相撞,福船必然散架。當然廣船作價肯定也是貴過福船許多。

林延潮仔細看這千料廣船,上面寫着一個運字的旗號。

這船上軍字號爲軍造,民字號爲民造,運字號提舉司造。?

明朝不許民間私自打造千料以上大船,若是這艘千料大船上掛是民字號,那麼梅侃早就被扣下來了。

而當年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則據說都是兩千料大船,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除了這千料廣船,其餘多是運軍與民早的四百料鑽風海船。與倭寇相比,四百料海船即相當於他們的安宅船,至於千料大船則相當於大安宅船了。

當然這料,不是指載重,而是造船所用木料。

以遮洋總的千料福船而論,用杉木三百零二根,慄木兩根,雜木二十根,其餘釘,桐油,船麻等等。

而四百料鑽風海船,用杉木二百二十八根,船心木兩根,鐵力木(鐵犁木)船舵兩根,雜木六十七根,還有其他附着之物。

四百料船長近三十米,在林延潮看來已是龐然大物了,倭國之人甚至必須冠於安宅二字,更將五十米以上稱之大安宅,然而鄭和下西洋的寶船據說長達一百五十米以上,到時候不知他們是如何心情。

現在蓬萊水城裡密密麻麻的海船正通過水門揚帆出海。

船頭之上可謂旌旗招展,東南風吹得人更外舒服。

天色晴朗之極,一眼望去萬里無雲,海濤波瀾不驚,在日光之下海面上更是綻起了萬道金光,坐在千料廣船上的林延潮感覺如履平地般舒適。

四百料海船可載千石以上,每船水手十五六人,此外還有護航的登州水軍,數百艘的大中船從登州劈波斬浪駛向大洋,這一幕浩浩蕩蕩,沒有言語可以形容。

即便是林延潮望此也是心情激盪。

此時此刻他率領這一支龐大的艦隊前往朝鮮,送去徵倭明軍最急需的糧草。

而林延潮赴朝這一條海路走得就是歷史上登州給東江鎮輸餉的餉道。當時毛文龍設鎮東江,朝廷要毛文龍不僅要養兵還要養投奔他的遼民。

於是毛文龍向朝廷提議招商引資,乞開海禁,同意登萊的商人到皮島來與朝鮮貿易。

天啓三年,朝廷答允在東江鎮開市,於是東江鎮當時成爲了海上貿易中心,養活了幾十萬百姓。

不過後來東江鎮經營不善,又欠下商人幾十萬兩銀子。

從登州出海,抵至皮島時,明軍的糧船艦隊在順風順水下僅僅用了三日。

從劉綎部下士卒的神情可知這是何等不可思議之事,

皮島現在沒有什麼人煙,但位置卻極重要,深入北面就是定遼衛的治所鳳凰城,而再航行十餘里,即可到達朝鮮平安北道的宣川,鐵山二郡,這二郡漢人很多,毛文龍當年就在這裡大力屯田養兵,對明軍而言這裡可謂有着良好的羣衆基礎。

朝鮮義州,明軍大營。

自碧蹄館之役後,明軍兵退四百里就駐紮在此處。

此刻明軍處境十分艱難。

李如鬆望着帳外向左右問道:“朝鮮的糧秣還沒有送來嗎?”

其弟李如柏道:“還沒有,已是派人去催了。下面的人將朝鮮地方官員捆在樹上抽打了一頓,但即便如此他們也討不來糧食。”

“大兄,下面的軍士染疾病倒無數,戰馬無食每日倒斃上百匹,再這樣下去咱們的人馬就要全部折在這裡了。”

李如鬆道:“那還能怎麼辦?再退一退,咱們索性退過江去回遼東就食好了。如此朝廷會怎麼想?”

“咱們前面還稱得大捷,現在就要灰頭土臉的回去嗎?如此朝廷的顏面何在?朝廷也不會饒過我們的,聖上更不會寬恕咱們李家的。”

李如柏不由仰天長嘆道:“若是糧草充足,咱們再不濟也不至於如此,索性回過頭去漢城城下與倭軍拼了,轟轟烈烈廝殺一場,就算輸了,也算對得起皇上了。”

李如鬆惱道:“眼下士氣低落至此,你讓將士們拿什麼去倭人拼?此去九死一生。何況南軍那些人與制臺都有意刁難咱們!”

李如鬆,李如柏二人對望長嘆。

“何爲進退兩難,今日我算是明白了!”李如鬆說完重重一拳砸在了案上。

二人當即平靜下來,李如鬆道:“其實有一事我一直沒告訴了,京裡的曹大人暗中派人告訴我元輔已定議和之心,兵部尚書石大司馬現在也是贊同議和,至於總督他也是如此想法。”

“那麼朝廷要議和,是不是用不着咱們了。”

李如鬆點點頭道:“朝廷或許有這個意思。”

“可是朝廷之前,石大司馬還有元輔都是主張一舉剿平朝鮮倭寇的。”

“聽聞這一次是禮部尚書林侯官說動了元輔與石大司馬,他是一貫主張封貢的,所以朝廷纔有見好就收的打算,派他出任備倭經略,來主持對倭議和。”

李如柏恨恨道:“爲何要議和?咱們若有糧草又不是打不過倭人。這些文臣一味貪生怕死,國家的事就是敗壞在這些人的手上。”

李如鬆聞言長嘆一聲,他想起在紫禁城時他曾見過林延潮一面。當時他覺得二人還有再見的機會。

眼下對方果真被派至朝鮮,到時候朝鮮從上到下還不得聽他一人的。

若是林延潮主持議和封貢之事,那麼他李如鬆若貿然出擊,到時候打勝了也是敗了。

不但無功而且有過!林延潮身爲堂堂經略,還不得將他問罪。

這就是令李如鬆更加爲難之處,身爲一名武將,他只能上陣殺敵就好,但偏偏卻要聽這些文官指手畫腳的。

朝廷這一套什麼以文御武,實在是狗屁不通!

Ps:明日有更!

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託付一千二十九章 土豪五百三十一章 湯顯祖五百三十二章 評價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五百零三章 鼎邊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八百一十一章 林青天(二合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祖制六百零七章 怒起四百七十章 牛人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第兩百四十一章 整合資源(二更)第三百七十章 申時行的第六感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六百七十六章 朕信你六百零七章 怒起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九百五十二章 林延潮設宴七百九十三章 決定(二合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六百零六章 殺一儆百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光耀門楣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四百七十三章 有眉目了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第兩百五十三章 置身事外六百五十八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更)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大事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第一百九十七章 繼絕學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一十四章 傳言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亂子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九百五十七章 潘季馴的奏章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點額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握手言和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第兩百五十一章 家事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第八百七十六章 公道何在(二合一)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光耀門楣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第一百五十六章 考完糊名(一更)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五百二十二章 拉關係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第六十七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五百九十一章 甩鍋一千九十六章 實踐出真知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四百五十九章 家和萬事興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八百六十三章 觀點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第兩百六十六章 蒸蒸日上五百七十二章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妖書案六百三十一章 道統論一千四十章 交換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紅顏知己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
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託付一千二十九章 土豪五百三十一章 湯顯祖五百三十二章 評價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五百零三章 鼎邊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八百一十一章 林青天(二合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八百章 微服私訪的欽差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祖制六百零七章 怒起四百七十章 牛人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第兩百四十一章 整合資源(二更)第三百七十章 申時行的第六感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六百七十六章 朕信你六百零七章 怒起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九百五十二章 林延潮設宴七百九十三章 決定(二合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六百零六章 殺一儆百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光耀門楣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四百七十三章 有眉目了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第一百四十章 一頭之地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六百四十七章 得隴望蜀第三百六十七章 畫風不對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第兩百五十三章 置身事外六百五十八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更)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大事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第一百九十七章 繼絕學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一十四章 傳言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亂子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九百五十七章 潘季馴的奏章第三百零五章 朱衣點額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握手言和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第兩百五十一章 家事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講官(第一更)第八百七十六章 公道何在(二合一)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光耀門楣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第一百五十六章 考完糊名(一更)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五百二十二章 拉關係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第六十七章 有人辭官歸故里五百九十一章 甩鍋一千九十六章 實踐出真知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四百五十九章 家和萬事興九百零五章 連升三級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八百六十三章 觀點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第兩百六十六章 蒸蒸日上五百七十二章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妖書案六百三十一章 道統論一千四十章 交換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紅顏知己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