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五十八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更)

明朝一直堅持,內朝與外朝兩個獨立體系。

因爲翰林院,詹事府,內閣的獨立晉升系統,內朝官幾乎終身不可能任外朝官。至於外朝官更是絕對不能任內朝官。

當初張居正爲翰林時,深感詞臣的閉塞,每當有每逢鹽吏、關使、屯馬使,各按差使還朝,張居正即攜一壺酒,上門請教,問利害厄塞,因革損益,貪廉通阻之事。歸到家中後,張居正再篝燈細記。

翰林這等內朝官更是將六部尚書以下的外朝官都不放在眼底。

6光祖任吏部侍郎時,就很憤怒,他說京城裡有四等生物,不懂得避他堂堂少宰的大轎。一等是閹宦,一等婦人,一等是入朝象,還有一等就是庶吉士。

內朝官如此,所以外朝官也同樣不鳥低級別的內朝官。

故而林延潮來至闕左門時,除了相熟的幾位尚書,侍郎外,如寺卿,部院領官,以及御史,給事中對他都是淡淡的。

不少官員官位都在林延潮之上,而且都還是張居正的心腹,所以端着架子,也不會與林延潮主動結交。

所以林延潮轉了一圈後,看沒什麼人搭理自己,就知趣地站在一旁。

官員們竊竊私語。

“什麼時候連講官也可參加廷議呢?”

“還不是靠平日捧陛下的龍足。”

“這些詞臣尋章摘句還行,國家大事,還是算了。”

“這不一定,林三元提事功之學,就是要辦實事,事事功的。”

“提一學說,就能辦實事,我從未見過,這還不如紙上談兵。”

“我等別去理會,一會他提什麼,我都表示反對,如此他也無顏再來參加廷議了。”

“不錯,一會看他如何下得了臺。”

衆人正議論間,左都御史陳炌拿着名冊來至門檐下,開始點名。

面對都察院的老大陳炌,衆官員們都不敢說話,否則被御史盯上斷然沒好果子吃。陳炌喊到一個名字時,衆官員們答一聲,下官在。

“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侍講林延潮!”

林延潮答了一聲道:“下官在。”

林延潮答完後,不少目光投來,在場除了御史,科道,大多都是緋袍大員。

面對他們的注視,林延潮有些討好似的一笑。他鬥牛服昨日拿去洗了,今日來穿普通的六品官服,自是不起眼。

這些顯宦看了林延潮一眼,隨即又轉過頭去。

陳炌點名完以後肅然道:“部寺官員列北,科道官員列南,依官位爲序列班。”

衆官員稱是後,立即就各就各位了。官員位序朝班時就排了先後高低,當場絲毫不亂,沒什麼爭議。

衆官員排列完畢後,門檐下唯獨立着一人。

衆官員一看,不由都是好笑,紛紛一副早知如此的樣子。

陳炌見衆官員都是各就其位,唯獨一名官員不聽自己號令,沒有歸列,不由大怒道:“門下何人?還不入班?”

陳炌一把年紀了,不免老眼昏花,林延潮雖站在他面前不過十米,卻也不認得。

御史臺的老大動怒,當然後果很嚴重,但林延潮也只有無奈地站着,然後作禮道:“總憲容稟,下官詹事府中允林延潮,不知該歸入何列?”

衆官員揶揄地嘿嘿的笑起,有幾人也是樂意看着林延潮出醜。

陳炌聽了恍然道:“原來是詹事府林中允。”

陳炌頓了頓,問一旁吏員:“以往廷議,詹事府翰林院的官員站哪來着?”

一旁吏員也是懵了,然後道:“回稟總憲,詹事府與翰林府官員,已是很久沒有人蔘加廷議了。上一次站在哪,小人也不記得了。”

聽到陳炌與吏員對話,下面衆官員也是紛紛笑出聲來,絲毫也不客氣。

官員們在笑聲裡彷彿說道,廷議本就是外朝官份內之事,你一個內朝官來湊什麼熱鬧。

這時候潘晟不緊不慢地道:“來人,給林中允看座。”

這一句下在場的官員都是懵了。

“什麼大宗伯,竟是要給林三元看座?”衆官員都是不可置信。

小吏也是以爲自己是不是聽錯了,向潘晟又問了一句:“敢問大宗伯,這座擺在哪?”

潘晟也不說話,伸手往太師椅的右邊扶手上拍了拍。

一名小吏稱是一聲,立即搬了一張太師椅,擱在潘晟的右手側。

在衆官員的目瞪口呆中,林延潮一提官袍下襬,從容地走上門前臺階,在門檐下向安坐的潘晟,張四維行了一禮後,大搖大擺地來至太師椅上坐下。

坐定之後,林延潮雙手按着太師椅的扶手,往下看去,但見百官們都是面對着自己垂手而立。

每一個人的表情都一一落在眼底。

林延潮不由心道,這個角度剛剛好,難怪人人都喜歡坐主位,這樣一覽衆人的感覺,實在不錯。

此刻衆官員心中,彷彿有幾萬頭***奔騰而過,心底在說,這林延潮何德何能,居然能與禮部尚書潘晟,武英殿大學士張四維並坐。

要知道連左都御史陳炌這等大佬,都只能站着,你林延潮居然能坐着,這是什麼道理?潘晟吃錯藥了嗎?

這時候但聽潘晟緩緩地道:“奉陛下口諭,詹事府林中允列席旁聽廷議。”

衆官員這才恍然,原來林延潮是代表天子而來。以往也是有這個例子,皇帝不參加廷議,但又欲知大臣們在廷議上的議論,於是派一名宦官來旁聽的。

比如明景帝要易儲,命大臣廷議,並派太監興安旁聽。大臣們雖都不同意易儲,但怕自己反對的意見被天子知道,給穿了小鞋,不得不同意易儲之事。

不過這一般都是比較重大的廷議,方纔有的。

但這一次不過是普通廷議,林延潮怎麼來了?

於是衆官員想到林延潮正授天子寵信,由此都想到了一種可能,是不是天子要考察,任用大臣,故而派心腹臣子來廷議中考察了。

也對,禮部尚書潘晟是下一位入閣的熱門人選,潘晟一入閣,禮部尚書之位空虛,天子是不是藉此廷議,來考察人選?

想到這裡,衆官員態度立變。

至於林延潮則是微笑,心道這一次給自己挖坑的人,應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第四百一十章 咱是筆桿子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第兩百八十八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九百九十章 儲相第七十一章 書到今生讀已遲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第一步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七百四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八百一十章 林延潮審案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一千八十二章 見證歷史的一刻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七百八十二章 外放(補更)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辭官歸裡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第四十九章 神童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一千九十三章 浙黨(第一更)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催促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第四百零七章 顯擺顯擺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熊川談判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太倉銀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九百五十七章 潘季馴的奏章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六百二十一章 明月映萬川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第兩百七十一章 這是碰瓷啊!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六百一十六章 林三元在哪?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第三百一十四章 傳言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第四百章 不收禮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六百五十四章 重返朝堂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第兩百一十五章 誰是解元?(二更)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第兩百六十章 自問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第一百一十六章 戲弄(第一更)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七百九十九章 甩鍋八百一十五章 技術官員第二十二章 大明律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第六十章 道統八百四十九章 板子與戥子四百五十五章 道賀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來擔之第兩百三十二章 龔府壽宴(二更)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八百四十九章 板子與戥子第兩百七十七章 終南捷徑第八十二章 岳丈來了五百一十六章 裝逼失敗第三百七十一章 有小人啊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
第四百一十章 咱是筆桿子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第兩百八十八章 火樹銀花不夜天九百九十章 儲相第七十一章 書到今生讀已遲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第一步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九百四十九章 本府不樂意七百四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八百一十章 林延潮審案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第兩百四十八章 補習天王(二更)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推舉一千八十二章 見證歷史的一刻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七百八十二章 外放(補更)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辭官歸裡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一千三十六章 黨羽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參聽朝政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第四十九章 神童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海運一千九十三章 浙黨(第一更)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催促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第四百零七章 顯擺顯擺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熊川談判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文武相輕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太倉銀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五百五十一章 侍君之心九百五十七章 潘季馴的奏章五百三十八章 宮闈之事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六百二十一章 明月映萬川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九百九十九章 思辨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第兩百七十一章 這是碰瓷啊!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七百四十八章 分歧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六百一十六章 林三元在哪?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第三百一十四章 傳言一千九十七章 反目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第四百章 不收禮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六百五十四章 重返朝堂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第兩百一十五章 誰是解元?(二更)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第兩百六十章 自問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第一百一十六章 戲弄(第一更)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七百九十九章 甩鍋八百一十五章 技術官員第二十二章 大明律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第六十章 道統八百四十九章 板子與戥子四百五十五章 道賀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來擔之第兩百三十二章 龔府壽宴(二更)六百三十九章 鰣魚八百四十九章 板子與戥子第兩百七十七章 終南捷徑第八十二章 岳丈來了五百一十六章 裝逼失敗第三百七十一章 有小人啊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