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

申時行之前與林延潮講過爲官之道,在於燮理陰陽四字。

現在正是落在實地上。

眼下襬在林延潮面前有兩條路,制敕泄密之事,若是說出去,那麼仕途上就劃上句號了,官場上不需要一名不懂替上司隱瞞的下屬。

但是不說,自己就要面對天子的責怪,擔上輕慢經筵的罪名。

若想兩全其美,必擇一中道。

此刻申時行對林延潮語重心長地道:“林修撰,聖君當前,你心底怎麼想的,就怎麼說。“

申時行這話說得堂而皇之。

但武清侯李偉卻聽出他實在給林延潮遞話,傳遞着意思,暗示林延潮就順着方纔的話往下說,不由陰陽怪氣地冷笑數聲。

林延潮向申時行一躬表示受教,然後對李偉重複一遍答道:“回武清伯,確實是下官自己的事,無旁人無關。”

林延潮這麼說,在場文官大臣都是微微點頭,心道這小子聰明,知此刻就算是在自己身上硬抗,也不可往別人身上推。

李偉此刻大怒,他看了一眼張居正,心想難怪你有恃無恐,原來這小子這麼上道。也好,林延潮既是替張居正背鍋,那麼他自己就來當此事的替罪羊。

雖打不了張居正這大魚,但除掉林延潮也是可以敲山震虎的。

於是李偉哼了一聲道:“那到底是什麼事,若你不說出一個情由來,就是藐視經筵!”

林延潮當下道來:“啓稟陛下,陛下命微臣爲經筵官時,微臣初輪值內閣東房,處理樞務,每日繁忙,分身乏術。但蒙天子隆恩,又兼經筵官,參與經筵之事,微臣既是感激聖恩,又是心懷惶恐。微臣才疏學淺,竭全力而任一事,已是難勝其職,此刻驟然委之,要兩全其美,更是難以兼顧。微臣心想若是戀棧經筵官之名,但於天子卻不能盡心不能盡力,豈非有愧於陛下欽點的,有負於對微臣的信任。故而下官想向天子請辭辭掉經筵官,但請辭之事,又怕辜負了天子對微臣一片厚望,故而心中忐忑,這就是微臣的委屈。”

百官聽了林延潮這藉口,可謂是合情合理。翰林官這邊需輪值內閣,那邊又要參與經筵,確實是很少能夠兼顧的。

故而翰林官擇其一,請辭是可以的。

林延潮現在選擇替張居正背鍋,隱瞞下自己被錦衣衛調查之事,然後自己卻失去經筵官,屬於棄車保帥。

無法侍直天子身邊,暫時看來不值,但長遠看輪值內閣錯過了就不會再有,但成爲經筵官林延潮卻早晚都會再有這機會。而且放棄成爲經筵官,選擇在內閣辦事,在文官看來,這樣的官員當然更具有操守和清名,不媚天子,而盡忠本職,反而替他贏得了名聲。

此刻衆官員都是不由點頭,心想林延潮十分機智,竟想出了這個合情合理的藉口。

小皇帝恍然問道:“原來林卿家既已輪值內閣,又兼經筵官,這倒是當初朕失了計較。故而你是有意向朕請辭,不願赴經筵嗎?”

“回稟陛下,正是如此。”

眼見林延潮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衆官員都以爲林延潮要過了這關之時。

但是李偉顯然不願如此便宜林延潮。

於是李偉出班道:“林修撰,你既說向天子請辭,但爲何沒有早不請辭,晚不請辭,偏偏在此刻在殿上請辭,口說無憑,你這麼說,分明是推脫罪責之事,我等如何信之?”

堂上衆官暗想,李偉說的也不錯,按照規定經筵官日講官,凡遇到給假省親歸籍之事,必須給天子上奏章請辭的,上完奏章再向天子在經筵上面辭,這纔是正常規矩。

林延潮突然說要請辭,但沒有奏章遞上,故而李偉說他口說無憑。

李偉說完又一名勳臣站出道:“微臣以爲武清伯質疑有理,狀元郎分明是藐視經筵,但沒有料到被陛下相召,爲了不被怪罪,故而推脫請辭。陛下,此乃是欺君之罪,林修撰藐視經筵在前,欺君在後,大奸大惡之臣不過如此,懇請陛下重辦,以儆效尤。”

勳臣們爲了反對清丈田畝事,已是抱成了團,他們對朝堂大事上唯一插手的能力,就是在經筵上向皇帝大發闕詞而已。

這時,黃鳳翔出班,替林延潮反駁。

兩邊各執一詞,小皇帝猶豫不定於是向林延潮問道:“林卿家,武清伯方纔質疑你的話,你有何解釋?”

但見林延潮道:“回稟陛下,微臣以爲武清伯所言極是!”

武清伯李偉正要得意,卻見林延潮從袖子裡當下掏出一本奏章來道:“陛下,這是微臣請辭的奏章,請陛下過目。”

林延潮拿出奏章的一刻,李偉彷彿當堂被人狠狠摔了兩記耳光,愣在原地不可置信。

滿朝大臣都是瞠目結舌,其中張居正,孫隆比李偉震驚更甚。

李偉心底只想,這林延潮是什麼時候寫的奏章?

林延潮當然不可能是方纔在殿上寫的。也不可能是等待天子召見時在殿外寫的。

也就是說,在入殿之前,林延潮就想好了。從入殿第一刻起,林延潮早已打定主意,替張居正背下這鍋,撇清這責任。倒是李偉方纔那一番循循善誘,在殿上想要誘林延潮倒打張居正一耙的言語,現在聽來着實可笑。

林延潮早就盤算好了,心底有了主意,方纔看李偉在那演戲。

不對,或者說張居正早就給林延潮暗通的消息,讓他先寫了這一篇奏章,故而他方纔有持無恐。

沒錯一定是這樣的,李偉當下是認爲張居正提前給林延潮暗通的消息,或者是孫隆自作主張將殿上的事提前告知了林延潮。林延潮提前有了準備,才寫了那篇奏章。

但李偉從開始的震驚,到現在震怒,他以爲一定是走露了風聲,至於是張居正通過人透消息給林延潮,還是孫隆私下提醒的,他不知道。

至於孫隆則是徹徹底底的震驚,因爲他比李偉知道的更多,他清楚沒有任何人透消息給林延潮。

孫隆事先來前還提點過林延潮,一會在殿上不可說實話,也不可不說。

但他沒有料到林延潮在自己還未提點他時,就預料好了如何在殿上的應對,還預先寫好了奏章。

沒錯,這奏章只有在今日經筵之前,林延潮就提前寫好的。

難道他一開始就知道,今日這經筵上天子會過問他的消息?過問他的消息,就會招他來文華殿親自詢問到底是因何事不參加經筵?他提早就知道,天子過問時,他不可以將制敕泄密之事,捅到御前,如此會開罪張居正?

這等縝密的心思也太可怕了吧,孫隆如此想到。

張居正也是看了林延潮一眼,方纔驚訝的神色已是淡去。

至於申時行此刻卻是十分欣慰,但面上卻保持十分鎮定的樣子。

其餘重臣也是吃驚,但他們不如張居正,孫隆等人明白底細,都以爲是張居正早就通過孫隆將消息透給了林延潮。所以方纔在殿上張居正才那麼鎮定,還故意說反話要追究林延潮爲何不參加經筵的責任。

原來一切早就在張居正的預料之中。首輔大人真不愧是神機妙算,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至於李偉這等跳樑小醜,被他戲耍了還不知道。

故而衆官員們一致都認爲是這個結果,若非天子面前,他們恐怕要一併拍張居正的馬屁,說他料事如神了。

至於林延潮是不是料事如神?大多官員都可以不可能。

當林延潮從袖子裡拿出奏章的一刻,卻是鬆了一口氣,沒料到,自己準備的奏章還真用上了。但如果不用上,其實更好啊,但現在只能說迫不得已。

此刻他在殿上之所以能拿出這篇奏章,並非預料到今日之事一定會發生。只是猜想萬一今日經筵上天子,突然召見自己怎麼辦?召見了自己,自己要不要把自己被錦衣衛拘禁的事,拿到殿上伸冤,他作了種種設想,規劃了種種可能。

心想萬一碰到這樣的局面如何應對。故而以林延潮小心謹慎,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性格,就悄悄寫了這篇奏章。

反正有備無患嘛,若天子沒有召見自己,自己就不把奏章遞上去,事後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將奏章撕掉就好了。萬一真的有這可能,那麼自己就提前有了準備,立於不敗之地。

沒有料到,自己在殿上還真給自己碰到了。

林延潮奉上奏章,馮保自是不可能下來拿的,於是孫隆從御座旁走下來,將林延潮的奏章接過遞至小皇帝面前。

李偉此刻還抱着一份真不是林延潮寫的奏章的念頭。

但小皇帝看完奏章後,惋惜地道:“原來林卿家兩日前就打算請辭了。“

聽小皇帝這一句話,衆官員更認定是朝堂上一切是張居正早預謀的,這一切符合張居正一貫行事的作風嘛。

至於李偉則是面色蒼白。

林延潮連忙道:“微臣惶恐,請陛下降罪。“

小皇帝大度地道:“林卿家也是一心謀於社稷之事,何罪之有。“

林延潮頓時感激涕零地道:“臣蒙天子如此厚愛,真不知如何報答纔是。“

小皇帝笑了笑道:“林卿家爲國辦事,就是對朕的報答了。“於是小皇帝向張居正問道:“張先生,林卿家請辭經筵官之事,你怎麼看?“

六百九十三章 爲難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七百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第一百四十一章 校對閒草集第八十二章 岳丈來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可當腰玉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把名聲借給你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第三百八十五章 硬道理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謹慎了五百五十三章 宮裡貴人第一百零七章 發案(第一更)四百八十五 西湖遊記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第六十三章 林府九佰七十六章 先公後私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田問舍(一更)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誰可入閣輔政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第三百五十四章 科舉第一事第四百一十六章 衝動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五百六十一章 朵顏使節一千六十章 辦報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八百一十七章 真相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五百五十五章 臺階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第一百三十六章 同窗之間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窗事發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換個惡人來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第三百七十一章 有小人啊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魁天下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一百九十七章 繼絕學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大員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絕食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舊河(謝盟主北京河馬主神)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第六十四章 詩賦和經義(第一更)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
六百九十三章 爲難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七百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第一百四十一章 校對閒草集第八十二章 岳丈來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可當腰玉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把名聲借給你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第三百八十五章 硬道理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謹慎了五百五十三章 宮裡貴人第一百零七章 發案(第一更)四百八十五 西湖遊記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老朋友第六十三章 林府九佰七十六章 先公後私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田問舍(一更)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一千零三章 番薯好吃嗎?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誰可入閣輔政六百三十八章 荔枝肉九百四十五章 穩操勝券一千三百零一章 問罪第三百五十四章 科舉第一事第四百一十六章 衝動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第一百九十一章 誰指使的(一更)五百六十一章 朵顏使節一千六十章 辦報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一千八十七章 諡號之爭八百一十七章 真相六百八十七章 有備算無心五百五十五章 臺階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第一百三十六章 同窗之間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窗事發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換個惡人來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四百八十六章 湖上文會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第三百七十一章 有小人啊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魁天下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四百五十四章 糟糠之妻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第一百一十四章 府試前的特訓一千二十七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一百九十七章 繼絕學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威勢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大員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釋放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絕食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舊河(謝盟主北京河馬主神)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第六十四章 詩賦和經義(第一更)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