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

呂中書還未至日講官值廬之時。

王家屏,林延潮,朱賡,黃鳳翔幾人正閒聊別來之情。

說來林延潮任官以來,在檢討廳,文淵閣,講官值廬這三個衙門裡歷任過,幾個衙門裡處得最有感情的,要屬日講官值廬了。

黃鳳翔與林延潮有鄉誼,在翰林院時二人交往的最多。

朱賡出身紹興府,與同籍浙江的福建巡按御史商爲正,以及福建提學道陶幼學,都有姻親。

而陶幼學,商爲正與林延潮關係非淺,林延潮還是陶幼學的門生。加之朱賡爲人事故圓滑,林延潮與他相處也是很和睦。

至於王家屏,身爲日講官中僅次於林延潮受天子器重的大臣。但王家屏整日在講官值廬裡最喜歡與林延潮研討的是……

大家聊得盡興,王家屏也是笑着與林延潮調侃道:“宗海許久沒至值廬,倒似與我們生分了。”

林延潮立即道:“哪裡,就算其他不記得,忠伯兄的各種段子,我還是常唸叨着。”

說到這裡,朱賡,黃鳳翔都是笑起。

王家屏笑了笑捏須道:“哦,是麼?既是如此,大家也是許久沒講了,來來,吾等不要藏私,大家各講一個。”說完王家屏起身,將講官值廬的門關上,似也知這樣的影響不太好。

黃鳳翔立即推脫道:“這……我一貫不太擅長,還是聽三位仁兄妙論吧!”

王家屏搖了搖頭道:“就數你沒趣。”

黃鳳翔笑了笑,自飲了一杯茶,以示賠罪。

王家屏道:“既是如此,少欽兄你請吧!”

朱賡有些爲難,猶豫半響道:“也好,那我就拋磚引玉了。”

“快講,快講!”

朱賡道:“年紀大了,有些記不得,讓老夫捋一捋,有了……三名秀才往一妓家暢談飲酒,內一秀才問:兄治何經?

一秀才答曰,通《詩經》。

這秀才又問另一秀才,此秀才答曰,通《書經》。

這秀才接着戲問妓曰:汝通何經?

妓曰:妾通月經。”

聽朱賡說此,王家屏林延潮三人都是嘿嘿嘿嘿地笑起。

朱賡繼續道:“幾名秀才都是大笑,妓曰,列位相公休笑我,你們秀才與我,都從這紅門中出來的。”

學校又稱黌門,黌門也是朱漆色之門。

大家都是瞬間會意,皆是笑,唯有王家屏擺手道:“此陳年段子,似嚼舊驢皮,既無味又老,一點都不好笑。”

朱賡附笑了兩聲,對王家屏道:“慚愧,慚愧,老夫肚子裡就這些私貨了,與你們後生應景說一個罷了。”

接着大家都看向林延潮。

林延潮笑了笑道:“也好,我就說一個史書載之的笑話。”

衆人聽了都是奇道:“怎麼史書上也載段子嗎?是何書?”

林延潮神秘地答道:“戰國策!”

“戰國策如此正經的史書也有段子?”黃鳳翔,朱賡,王家屏都是一愣道,“那我們可要洗耳恭聽了。”

於是林延潮道:“戰國策有載,楚國圍韓雍氏五月,韓令使者求救於秦,秦不肯,韓使向秦王說脣亡齒寒之理。時秦宣太后聞之,向韓使說,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

在場三人都是笑,宣太后這句話什麼意思,她說晚上他和先王睡覺,先王將一條腿壓在她身上,她覺得好沉不舒服,整晚睡不好。但先王整個人壓在臣妾身上嘿咻嘿咻,臣妾卻不感覺重,這是爲什麼呢?

黃鳳翔笑道:“一國太后口吐穢語,韓使必是驚詫。”

王家屏,朱賡一併道:“莫要打斷,然後呢。”

林延潮續道:“太后答曰,因爲這對臣妾有利(覺得爽)啊,今佐韓,兵不衆,糧不多,則不足以救韓。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這言下之意,眼下爾要我秦國救韓,要派兵救援,日費千金,就如腿在身上,當然覺得累,既是如此你們韓國是不是拿出點好處來給我秦國,讓我覺得有利呢?”

三人聽完齊是佩服林延潮博聞強記道:“此言寓教於樂。”

林延潮也是笑,秦宣太后可是奇女子啊,後世就是熱播的某月傳女主角。

最後王家屏壓軸道:“有一舉人與妓於廂房裡看戲。半響妓欲溺,舉人道外頭漆黑,以妾美貌,恐爲人調戲,不如就在此間。”

林延潮三人嘿嘿笑起。

(前方高能……)

“妓答允,就地行事,舉人忽意起,趁黑伸手撫其下體。”

三人繼續笑而不語。

“然舉人忽觸一物驚道,汝乃男兒身?”

這神轉折,令三人驚得說不出話。

王家屏笑了笑道:“妓卻低聲道,方纔想溺,今思便爾。”

說完林延潮三人直呼,王家屏這笑話實在是口味太重了。

獨王家屏哈哈大笑,滿意地看着三人反應。林延潮心想真不愧是歷史上疑似‘金瓶梅’的作者。

正待這時,門外有人敲門道:“林中允在嗎?”

門開後呂中書入內,然後知會林延潮參加廷議之事。

聽到廷議二字,林延潮心底不由驚奇,我竟可以參加廷議了。

要知道大明朝議政從高至低,分別是朝議,廷議,部議。

朝議:皇帝親自蒞臨,與大臣議政的集議,在朝議上決定國家大事,這也是從秦以來,一直延續至明前期的國家議政會議。不過這一制度到明後期,朝議已是流於形式。

部議,則是六部按部言事,一事召一部廷臣,由該部尚書,侍郎,給事中,甚至郎中,員外郎,主事列席,有時也指定幾個部院聯議。部議級別相對比較低,主持也是該部尚書,集議後由該部尚書就所議之事,領銜上奏。

最後則是廷議,廷議初期皇帝都有參與,但後期皇帝就不插手,全部交給廷臣集議。集議後的結果,再稟告給天子,讓天子定奪。

廷議的議事級別在於部議之上,而且與議人員不定,不限定部院範圍,在廷議前會專門指定廷臣參與集議。而廷議決定之事,皇帝一般不會反對,通過率在百分之九十。

所以廷議已經取代了朝議,成爲明朝文官輔政的最高會議,也就說傳說中,一席話可以決定國家大事,天下無數人命運的集議。

與廷議可以比較參考的,就是廷推。

所以聽到呂中書說,朝廷指定自己參加廷議時,林延潮心底驚訝之情,也是難以形容。因爲自己的資歷,明顯不夠啊,而且自己也不是部院大臣,身爲一名詞臣,是沒有資格對朝廷大事指手畫腳的。

待呂中書說禮部奏章時,林延潮才恍然,原來是‘文教’這件事。

於是林延潮隨呂中書來至文淵閣。過了片刻後,林延潮得見張四維。

幾月不見,張四維亦是愈陰沉。

內閣三位大學士,各有不同。

官員見張居正時,望之令人懼,顫慄不敢答。見申時行時,則是覺得可親,如敦厚長者。

至於張四維,官員們私下不好說。

就林延潮看去,覺得有幾分陰柔。這陰柔並不是貶義詞,只是覺得這位閣老有些與衆不同。

其一就是不怕熱,以前林延潮在內閣當值時正值酷暑。

官員們都脫去公服,打赤膊辦公,但張四維卻不同,身上的公服,穿得一絲不苟,整整齊齊的,悶在文淵閣公事房裡辦公,一坐一下午。

其二就是不好親近,平素不理普通官員,也難得見他有幾分笑容。

其三就是才幹,在張四維手下歷事。林延潮深知張四維處事之能,雖說張居正沒有放權給他,但無論大小事經張四維之手,都是井井有條的,他的能力文淵閣上下都有目共睹,甚至有種‘智多近乎妖’的感覺。

所以若是張居正退下來,由張四維接任輔,林延潮不敢說變法改革能不能繼續下去,但至少張四維主持下的內閣,可以平穩過渡,朝局不會亂。

林延潮也不由感嘆,從翰林一步步混至大學士的這三位大學士,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

見到林延潮,張四維擱下筆露出笑意:“宗海來了!”

人品不論,林延潮在張四維手下任事時,自己也是從他身上獲益良多。

故而林延潮畢恭畢敬地道:“侍生見過中堂。”

“坐,”張四維點點頭道,然後又對門外道:“上茶。”

林延潮稱謝一聲坐下。

閣吏退出門後,張四維拿着一封文書遞給林延潮,然後道:“這是明日廷議所的揭貼,你先看一看。”

廷議不同與部議,朝議,一般就事而論,而且由朝廷指定官員與議。參加廷議的官員,都會收到一封揭貼,揭貼裡有廷議所論之事概述。照規矩,參加廷議的官員看了揭貼的內容後,不得與其他官員商議揭貼內容,以免官員事先串通。

不過現今廷議規矩沒那麼嚴,送上揭貼,也就讓你在廷議前有個準備,免得到時手忙腳亂的。

林延潮讀後正是自己在事功刊後提倡的‘振興文教’之事,沒料到竟提上了廷議的議程。

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四百六十七章 世兄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六百一十一章 利用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大事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第兩百三十六章 解元郎大婚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六百二十章 採銅之學(多謝龍蠖不關情書友盟主)九百八十七章 質疑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一千六十章 辦報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第三百一十九章 有請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第十七章 成爲弟子了(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四百五十五章 道賀一千二十九章 土豪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八百三十三章 這是什麼情況?(二合一)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四百七十一章 ********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九百零四章 榜樣九百六十章 官吏九百五十二章 林延潮設宴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一千零六章 國本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五百二十九章 藏之名山八百六十九章 坐省長隨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第三百五十二章 本府錯怪你們了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一千四十章 交換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七百八十三章 寫信(謝摸摸頭書友盟主)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喜怒難測四百九十四章 對錯七百四十九章 乃左中允林延潮(兩更合一更)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四百七十章 牛人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衣錦還鄉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第兩百八十二章 家信五百二十九章 藏之名山第兩百八十章 人情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第三章 能否讀書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五百八十章 脣槍舌劍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宣麻拜相
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四百六十七章 世兄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六百一十一章 利用四百六十四章 治幕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俘虜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大事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第兩百三十六章 解元郎大婚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告誡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六百二十章 採銅之學(多謝龍蠖不關情書友盟主)九百八十七章 質疑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一千六十章 辦報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從心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第三百一十九章 有請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第十七章 成爲弟子了(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四百五十五章 道賀一千二十九章 土豪八百七十四章 宗室五百六十二章 四夷館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八百三十三章 這是什麼情況?(二合一)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四百七十一章 ********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九百零四章 榜樣九百六十章 官吏九百五十二章 林延潮設宴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一千零六章 國本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五百二十九章 藏之名山八百六十九章 坐省長隨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第三百五十二章 本府錯怪你們了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一千四十章 交換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七百八十三章 寫信(謝摸摸頭書友盟主)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一千兩百四十八章 喜怒難測四百九十四章 對錯七百四十九章 乃左中允林延潮(兩更合一更)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第三十四章 林高着當官(第一更)八百六十一章 說話不算話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四百七十章 牛人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衣錦還鄉第三百五十七章 宣旨第兩百八十二章 家信五百二十九章 藏之名山第兩百八十章 人情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九百八十三章 託付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第三章 能否讀書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惟精惟一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五百一十四章 故人之事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五百八十章 脣槍舌劍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一千兩百六十七章 宣麻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