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

林延潮暫署歸德府事後,丘橓連夜審問蘇嚴,從他身上頓時挖出了一條河工大案,此案一出,頓時整個河南,山東官場震動。

不過這已不慣林延潮的事了,他依仗着欽差丘橓的勢頭,扳倒了蘇嚴後,頓有種困龍入海之感。

蘇嚴被押後,在這歸德府官場上,林延潮就是官位最高的官員。林延潮掌知府印,代署府事,這等威風豈是昔日沒有半點實權的佐貳官可比。

不過驟得權勢,與驟得富貴一般,都不一定是好事。

爲何驟得權勢不是好事?

就是資歷經驗問題,林延潮爲詞臣多年,沒有擔任地方官的經驗。

一般而言進士出身官員,先要任三年府城附郭縣的知縣,然後再調往難治,要地的縣城任知縣。

若政績出色,再提拔爲知府,也是先去非要緊地方任數年知府,然後再至歸德府這等衝繁疲難的要緊難治之地任知府。

現在大明官場一直以來都很昏庸,但也沒有昏庸到讓菜鳥任要緊地知府的地步。

如歸德府這等要緊地,非能臣幹吏不可。

蘇嚴雖是爲官蠻酷,但治下確實有一套。現在林延潮接替蘇嚴,代署知府事,不用別人找他麻煩,地方上一堆麻煩事就已是找上他。

這一天,林延潮坐衙,刑房司吏以及本府推官二人一併向林延潮道:“司馬老爺,這是近兩月來所積的訟事卷宗,懇請司馬老爺過目,然後擇日放告審問。”

林延潮聞言草草過目後,這訟事卷宗有八十卷之多,有人命,戶役,賊情,婚姻,繼立,債負等等之事。

林延潮道:“這些案件州縣能審之則審之,爲何交給本府,莫非都是越訟上控不成?”

在大明律中規定,軍民訟詞皆至下而上陳告。比如分守道,分巡道,甚至一省主理刑名的按察司,都可以接百姓詞狀,但不可以親自審理,需發往州縣。

至於州縣,也不是什麼案子都審理,一般民事都由鄉間宗老裁斷,有一句話是民不舉則官不究,就在這裡。

一般只有大案要案,這才交給官府審理。

所以林延潮看這麼多卷宗,不由質問,難道這地方知縣都是吃乾飯的不成?這些積壓的刑事案件也要我這代理知府解決,我這到底是中級法院,還是地方法院?

一旁刑房司吏,以及推官向林延潮說了其中的情由。

原來這是與地方官的考評有關。

爲什麼呢?因爲儒家法治追究的是無訟境界,孔子就說過,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若一個地方老百姓好訟,就被稱爲健訟之地。官方評價是滿地刁民。

因此訴訟與教化有關。

地方官在治理地方時,目的是聽訟,使人無訟,達到無訟息訟的境界,若越聽訟,治下的訟案越來越多,這無疑影響他們任官的考評。

對此下面地方官,也很有辦法,如州縣衙門一般都是每逢三六九放告。

他們就投機取巧,改成每月初二,十六放告,從平常的一個月九次改成兩次。

還有很多地方州縣,都將四月一日至七月三十日定爲息訟期,理由時這段時間爲農忙之時,爾等老百姓還是安心種田,咱們州縣不接民間訟狀,名爲息訟養農。

當然還有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批駁。老百姓告狀是不,咱就給你找毛病,各種理由不給你審理。

於是老百姓們沒有辦法,只能越級上控。

林延潮看了這卷宗中,很多都是州縣不予審理的案子,然後老百姓越級上控。

一般而言老百姓都是好說話的,堆積到府衙來的案件,都是民怨甚大,實在忍無可忍才越級的。

其中有豪強侵佔民田的,有的是打死人的案件,拖延六個月不審理。老百姓也是鐵了心了,沉冤不雪,就不下葬。

如此案件比比皆是。

“如乃瀆職!”林延潮將卷宗放在一旁。

推官在旁道:“司馬,下面如此草率了事,是否以州縣批駁不當的名義,將這些案件重發州縣審理?”

林延潮伸手一止道:“若是如此,就成了相互推諉。下面這等碌碌無爲之庸官,比貪官污吏更惡。”

刑房司吏道:“可是裡面有些案子乃不好辦的,其中有豪右家公子殺人在逃,還有藩王府役強姦民女之案,件件都是爲難的官司。”

“這些案子就算以往蘇府臺在時,都不敢審,請司馬三思。”

林延潮略一思索即道:“這本丞都知道,但本丞既暫署府事,豈有坐視之理。傳令下去後日府裡放告,府內百姓皆可告狀,本丞親自審理,再下牌票給這些狀上的告訴二方,讓他們於後日一併來府衙。”

林延潮說完,推官,刑房司吏皆是驚道:“司馬大人,這麼多案子你要一日內審問?還請三思啊。”

林延潮道:“你們聽命就是。”

推官,刑部司吏都是對視一眼,心想這麼多案件,林延潮要一日審完,簡直是癡人說夢啊。

其中不少案件錯綜複雜啊。

林延潮暫署府事,沒有經驗,就處置這等複雜的刑名之事,怕是要惹大麻煩。

哪知林延潮又道了一句:“後日,你們還要將本府各州縣正印官盡數請至府衙。”

推官與刑房司吏對視一眼,心道還有這等事,審個案子還如此興師動衆。

二人都不明林延潮所以,若林延潮這一日審案出了什麼差池,那不是在衆下屬州縣官面前丟人嗎?

但二人都不敢再勸。

這天府衙裡,歸德府六縣一州七名知縣知州皆至。

府衙裡,幾名知縣知是林延潮因案件積壓之事,欲找他們麻煩,於是大吐口水。

“本地民風彪悍,百姓爭利,治下那幫刁民,有事無事就行衙門告訟,這並非是一朝一夕之事,你要我怎麼辦?”

“怪就怪在,朝廷以一縣訴訟多寡,參定我等知縣,將來大計列爲考覈。若是訟案多了,升遷之事就難了。”

又有一人道:“本官也不是怕事,但周王府下面的人犯事,我一個七品知縣,就是吃了雄心豹子膽,也不敢管這檔子事啊。”

“是啊,我們河南一省有十五個藩王,甚至潞王也要在河南就藩,這些藩王各個都是大爺,咱要當祖宗般供着。”

“老百姓的事不管,是咱們失職,但管了,咱們丟烏紗帽,我今日就請司馬大人教一教該怎麼管?讓我們也學他豁出這條命,上諫天子。”

“馬兄,你看這事怎麼辦?”

“這林三元從京城來,不知我們親民官的難辦,你替我們說句話。”

“是啊,馬兄,你在我們這裡官位最高,一切就拜託你了。”

睢州知州馬光,乃從五品,比本府通判官位還高,位只遜林延潮一級,他是七位州縣裡級別最高的官員。

見衆人看向他,馬光冷笑道:“還能怎麼辦,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林三元用什麼道理問我們,我們就怎麼回就是。”

“何況他眼下是暫署府事,若真在這節骨眼上出了什麼差池,他擔當得起嗎?分守道,藩司那邊不會問罪嗎?”

衆官員聽了都是點頭稱是,一人道:“別說他是暫署府事,就是他是知府,也不能拿此事怪罪我們。”

衆人都有了馬光這主心骨,當下也是不慌。

於是他們就坐在府衙的正堂上等着,哪知他們左等右等,就是不見林延潮人影。

待他們派人去問,府衙官吏只是說林延潮馬上就來。

於是這些人坐在府衙裡苦等,茶碗裡的水都沖泡了三五遍,喝得都沒味了,仍不見林延潮蹤影。

已是快是日上三竿了,不說府衙裡,府衙外的老百姓們也是等着筋疲力盡。

能走到越過州縣,到府衙上控,他們身上都是有大冤大仇,沉冤未雪的。他們不怕等,怕得就是等到最後,沒有人爲他們主持這公道。

“爹,你說林三元真是好官嗎?能替我們姐姐報仇嗎?”

一名十二三歲的少年向他父親問道。

那爹爹頭髮花白,手腳肌膚都是乾裂,雖看起來連腰也伸不直,但口裡卻堅定地道:“能,咱們老百姓,都說林三元是好官,他定能替你姐姐討回個公道。”

少年點點頭,咬着牙道:“好,若是林三元不幫我們,等我長大了,就去殺這狗東西爲姐姐報仇。”

就這時候衙門口一聲炮響,但見十幾名衙役出了大門大聲道:“放告了,放告了,告訴兩方都各站一邊,然後將狀紙遞上來。”

老百姓都自覺地各站在一邊。以往哪些囂張跋扈的衙役們,今日卻一個個都是十分和藹客氣。

以往遞狀紙給這些書辦時,都要拿一筆錢通融,但今日這些書辦彷彿一個個都變得清廉如水,是一文不收。

就在這時但聞一聲升堂!

府衙正堂上衙役手持水火棍列班,至於林延潮穿戴正五品官服,走至正堂坐好。

林延潮站在堂上,一眼望去但見月臺下,老百姓們是人頭攢動。

自己以往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在堂上得到伸張。

而今日自己卻坐在這案後,替老百姓主持公道。林延潮警醒自己,不要忘了當初自己爲小民時的委屈,坐在這個位置上,不可忘了爲民做主,替老百姓主持公義。

想到這裡,林延潮一拍驚堂木。

一聲清響,滿堂肅靜。

九百二十一章 鳳凰不與寒鴉爲伍七百一十章 奏對(第二更)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七百七十四章 情誼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首席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七百六十一章 慈寧宮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第七章 洪塘社學第一百五十三章 院試(二更)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第四百四十五章 這風越烈越好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謹慎了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一千章 經史並重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第五十七章 講卷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第十九章 回家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誰可入閣輔政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內閣輕重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準話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第兩百九十八章 考完一遊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大戰序幕(恭喜孤鴻夜飛版主成爲盟主)四百八十九章 白紙六百五十九章 初衷(第二更)六百二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四百六十五章 上門送禮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八百一十章 林延潮審案六百章 自陳表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第三百一十九章 有請第三百八十五章 硬道理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四百五十三章 給足面子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第三十七章 與先生作對的頑童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八百三十三章 這是什麼情況?(二合一)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五百三十四章 分量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魯密火銃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窗事發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六百一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七百七十四章 情誼第三百三十三章 折服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一千七十一章 活在狗身上了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得意樓第七十八章 背書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五百八十九章 民間反應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定策之功第三百三十三章 折服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六百零八章 咱們當面羞辱一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一千九十九章 年末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貧賤出良才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誨九百六十六章 遇風雲而縱四海第三十五章 錢沒了(第二更)五百零三章 鼎邊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衡文規矩四百九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第九十一章 民心
九百二十一章 鳳凰不與寒鴉爲伍七百一十章 奏對(第二更)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七百七十四章 情誼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首席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九百二十六章 視察拓縣七百六十一章 慈寧宮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第七章 洪塘社學第一百五十三章 院試(二更)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第四百四十五章 這風越烈越好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謹慎了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一千章 經史並重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第五十七章 講卷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第十九章 回家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誰可入閣輔政五百七十五章 升遷侍講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真香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內閣輕重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準話一千三百四十章 離間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第兩百九十八章 考完一遊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大戰序幕(恭喜孤鴻夜飛版主成爲盟主)四百八十九章 白紙六百五十九章 初衷(第二更)六百二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四百六十五章 上門送禮七百九十一章 圍攻府城八百一十章 林延潮審案六百章 自陳表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第三百一十九章 有請第三百八十五章 硬道理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四百五十三章 給足面子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一千一十章 乾貨過關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第三十七章 與先生作對的頑童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八百三十三章 這是什麼情況?(二合一)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五百三十四章 分量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魯密火銃第五十一章 外舍弟子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窗事發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危城六百一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七百七十四章 情誼第三百三十三章 折服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一千七十一章 活在狗身上了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得意樓第七十八章 背書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五百八十九章 民間反應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定策之功第三百三十三章 折服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六百零八章 咱們當面羞辱一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題一千九十九章 年末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貧賤出良才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誨九百六十六章 遇風雲而縱四海第三十五章 錢沒了(第二更)五百零三章 鼎邊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衡文規矩四百九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第九十一章 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