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

林延潮親自出迎,管志道,許孚遠二人都感覺面上有光。

二人身旁也有不少從學弟子和門生,這一次聽聞林延潮相邀請他們到林府做客,更是激動。

衆人分賓主入座,然後相互引薦,互相認識。

幾人都在於報上論戰過的,在輿論上虎爭,但於私下倒是可以坐而論道的。

衆人聊在一起,都覺得份外投緣。

當下管志道對衆弟子道:“你們平日不都是敬仰大宗伯的三元之才,並揣摩學習他的文章嗎?怎麼今日見了真人,都站在那邊反而不敢說話了。”

聽了此言,衆學生們都是坐立不安。

許孚遠笑了笑,捏須道:“此來前都叫你們帶着平日趁手的文章,請大宗伯指點,可有帶在身上?”

許孚遠這麼說,他的弟子們都齊聲道:“回稟老師,帶了。”

這些弟子說完臉上都露出躍躍欲試的神情來。

管志道一聽許孚遠這麼說心底不由道,好啊,你果然是有備而來。

管志道當下也不不甘人後向學生們問道:“你們平日的順手文章可有帶着身邊?既見了大宗伯,還不速速請益。”

兩邊弟子都是露出按耐不住的喜色,同時也有幾分緊張,此舉就是引薦之意了。

他們的文章若能得林延潮讚譽幾句,從此可以說是名聲鵲起。

若將來鄉試主考官,會試房考官知道他們的名字,聽聞是林延潮稱許過的,那麼必然高看數眼,中式的機率就大增了。

當然這是表面的意思,更深一層的意思是林延潮身爲禮部尚書,這會試房考官,鄉試主考官都是由他一手選拔。考官們能不賣林延潮的面子嗎?

如果林延潮將來有一天能夠入閣,必然主持會試,那麼他們的前途將不可限量。

當下衆弟子們都是將自己拿手的文章奉至林延潮面前,請他指點。

林延潮看到這些弟子們眼底的亮光,不由想起了當年胡提學至社學觀風之時,那時自己也是他們中一員,現在倒是有些司空見慣了。

林延潮知道許孚遠,管志道的意思,自己有意要借重兩位大儒在朝野上下的名聲,他們也想讓自己的弟子借自己登終南捷徑。

這樣切磋指點文章的場合,其實就是利益交換。但就算有人看穿了這些,又能說什麼呢?這就是官場裡潛藏的規矩。

所林延潮笑了笑當下拿了一名學生的文章過目,邊看邊問。

文章應答不能入自己之眼的,林延潮就道了一句‘尚可’,‘不錯’。

若是有些才華的,就點撥幾句比如‘文尚平,但意出衆’,‘此處不足,但瑕不掩瑜’。一般弟子們能得林延潮如此幾句,就很欣慰了。

許孚遠名氣最大,門下子弟出衆者很多,畢竟湛若水以後甘泉學派,就以他名聲最著,如官員馮從吾,丁元薦,名儒王之士都是出自他的門下。

他們的門下學生不少都值得稱道,可是林延潮一一打聽過去,可惜沒有一個叫劉宗周的,不知對方此刻是否已拜許孚遠爲師。

雖沒有劉宗周,但有兩三人,林延潮將他們文章反覆看了一遍,不僅點撥了幾句,還稱讚了幾句。

這令場中所有人都露出羨慕之色。

這就是終南捷徑了,若他們有朝一日能名列史冊,那麼傳記裡肯定會有一句如‘爲禮部尚書林延潮器之’,‘譽其非池中之物’等等類似的話。

щщщ★ тTk án★ Сo

就如張居正年少時,爲顧璘讚了一句‘可當腰玉’。

當然這必須在許孚遠,管志道的引薦下,當然也不用想得如何黑暗,其人無真才實學,林延潮也不會閉着眼睛信口開河,就算樂於提攜後進,也不能毀了自己名聲。

許孚遠手撫着這得青眼得學生背,對林延潮着意介紹道:“此子名叫張舜典,乃吾督學陝西時所取的學生,其伯父曾經任過福州府的學正,也算與大宗伯很有淵源了。”

林延潮笑着道:“哦,竟有此事,不知是令伯父高姓大名?”

張舜典通報了後,林延潮點點頭道:“原來如此,久仰大名。”

張舜典後其餘兩名學生也是如此介紹,比如他們的親戚,師長在哪裡哪裡做過官,哪一年中了進士,反正在官場上如同案,同年,同鄉,故舊,同諮的關係都能攀得上。

如此關係就自然而然近了一步,否則貿然提起林延潮只能呵呵了。

經此一番,衆人赴宴。

府裡宴廳一共擺了三桌宴席,廳外另擺了兩桌,林延潮自坐了主位,同席之中都是官員,唯獨管志道已經致仕。

他倒是自嘲道,當官有什麼爽快的,倒不如盛夏時喝一碗酸梅湯的痛快。

席間衆人談得還是儒家,再聊起論戰時,管志道,許孚遠雖是名儒,但談及學問大本還是起了勝負之心。

他們在席上又爭了幾句,管志道也是氣在頭上,當即問:“這一次論戰,不知大宗伯以爲何人勝之?”

林延潮笑了笑道:“常言道武無第二,文無第一,幾位論戰優勝豈能由我能下定論?但若是二位要我心許何人?那麼我早已與學生們說過了,在吾諸位同年之中,顧叔時之學問我是甘拜下風的!”

聽了林延潮此言,許孚遠,管志道都是吃了一驚。林延潮三元及第後,隱隱有當今文宗志稱,若從他口中稱學問在顧憲成之下,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見許孚遠,管志道二人的神情,孫承宗,方從哲感嘆二人之不明底細,這不過是林延潮日常誇顧憲成的環節罷了,他們都習慣了。

許孚遠仕途上一路蒙鄒元標提拔,同時與顧憲成交往也很深。眼下他聽林延潮如此稱讚顧憲成,深感林延潮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君子。

至於他的學生們當然也是如此認爲的。

但是許孚遠不會把心底話說出,反而出聲質疑道:“叔時兄在論戰裡提及心學,事功學,將本體與功夫分作兩個,不能合一。”

“致知在於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正是大學之言,在下想一聞大宗伯的高見?”

林延潮笑了笑,這也是顧憲成論戰中最犀利的一點,用這一點來指責心學,事功學理論脫離實際。

林延潮當即道:“我所言的功夫與顧叔時的功夫略有不同,理學之功夫在於格物,而吾學之功夫在於事功。”

“格物乃格而知之,事功乃爲而知之,又何來本體與功夫分作兩個?倒是吾以爲格物知之能爲真知嗎?昔日有人失斧,疑鄰居之子爲之,觀其言,觀其行,皆疑似竊斧所爲。後斧於地中拾得,又觀其言行,無一不似竊斧所爲,此知可爲真知否?”

“故而尋斧而拾之,即是爲之,拾之爲之方爲真知!”

林延潮一語,滿堂之人無一不露出讚歎不已,並齊聲喝彩。

這疑人竊斧出自列子,在場之人每個人都聽說過。此一言恰恰懷疑了顧憲成格物之知是真知嗎?

就好比那個懷疑鄰居偷斧的人,這知都是自己腦補出來的,想出來的。

只有找到斧頭,證據說話,這才能驗證真知。

這就是行而後知。

自從這一日宴會後,許孚遠,管志道回去後,旁人問起事功之學,他們都是交口稱讚。不僅稱讚事功之學,確實有其長處,對於林延潮包容各學說之胸懷也是極力的讚賞。

受他們影響,理學,心學的讀書人中也越來越多之人學習事功之學,甚至三學並重。

而就在論戰之時,國子監祭酒蕭良友的國子監圖書館也是正式開設。

這圖書館就設立在國子監之內,不僅允許國子監監生取閱,而且還允許生員功名以上的讀書人,以及京中義學,書院的老師閱讀。

此事也不知不覺中開創了一個先河!

這件事對於這個時代而言是具有極大意義的,但是在當時而言,並沒有太多人的關注,甚至有人當去國子監看書,不過是茶餘飯後消遣而已。

因爲他們不知道這是從古至今第一個官辦圖書館,是由朝廷開設並允許讀書人借閱的。

雖然國子監圖書館裡藏書不過兩萬餘卷,甚至還不如民間藏書十餘萬卷的藏書樓,而且還限定了借閱之人的資格,但畢竟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以往的藏書閣,比如兩漢的石渠閣、東觀和蘭臺,隋朝的觀文殿,宋朝的崇文院,以及明朝的文淵閣,這都是給官員皇家使用的,而不是給民間讀書人用的。

從此以後,京中的讀書人除了在私塾裡讀到四書五經之外,可以不從書肆購買,或去別家借閱,從此可以從心所欲的在國子監的圖書館裡看到自己想閱讀的書籍。

比如理學書院的學生想要看心學的書籍,若在自己書院裡讀之必然被師長同學斥責,但在圖書館裡卻是無人干涉。

除此之外國子監之中書籍可謂包括萬象,除了經史子集外,還有百家之雜學,這些被正統讀書人稱之爲不務正業的書籍。

第一次由朝廷拿出來開放給普通的讀書人讀之。

林延潮任禮部尚書以來,所爲之事正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理想,而此刻宮裡又起一事。

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第一百零一章 競爭激烈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賽馬相馬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力駁羣雄六百三十二章 轟動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第五百二十四章 朱薯的名聲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一千八十三章 粉絲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第十七章 成爲弟子了(第一更)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七百二十三章 疑雲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八百二十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第兩百四十章 銷銀九百五十六章 林青天是好官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七百三十二章 給錢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四百五十二章 升官啦七百三十五章 言道失控第七十四章 心靈雞湯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首席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宣川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四百四十六章 宮廷盛宴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第四百三十三章 師恩如山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換個惡人來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七百四十六章 慷慨陳詞六百八十五章 黨爭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第十二章 同窗排擠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託付六百零七章 怒起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第六十八章 冬衣六百七十六章 朕信你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個圈第七十八章 背書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八百七十九章 怒懟(二合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評卷第兩百八十三章 教誨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相托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第三百一十二章 幾人可及?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謹慎了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個圈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
八百零八章 威壓一府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第三百九十三章 淺淺抵京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第一百零一章 競爭激烈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賽馬相馬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力駁羣雄六百三十二章 轟動第三百五十九章 牙牌和官袍第五百二十四章 朱薯的名聲八百三十五章 賢侄一定幫幫我一千八十三章 粉絲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第十七章 成爲弟子了(第一更)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七百二十三章 疑雲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第兩百三十七章 緣定三生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八百二十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第兩百四十章 銷銀九百五十六章 林青天是好官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一千五十五章 飛魚服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七百三十二章 給錢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四百五十二章 升官啦七百三十五章 言道失控第七十四章 心靈雞湯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四百七十六章 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首席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宣川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菜根譚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跟我們走一趟四百四十六章 宮廷盛宴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第四百三十三章 師恩如山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換個惡人來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七百四十六章 慷慨陳詞六百八十五章 黨爭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第十二章 同窗排擠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長城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託付六百零七章 怒起七百六十六章 張府(二合一)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第六十八章 冬衣六百七十六章 朕信你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個圈第七十八章 背書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篇策問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八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尤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五百八十七章 不打不相識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八百七十九章 怒懟(二合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評卷第兩百八十三章 教誨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兼容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相托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第三百一十二章 幾人可及?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回府第四百一十一章 你就是太小心謹慎了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第三百七十八章 力諫張居正第一百五十九章 三個圈五百三十七章 攤上事了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第三百九十七章 拜見閣臣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