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

見付知遠相詢,老農笑着道:“這不是明擺的事嗎?還要說嗎?”

付知遠道:“還請老人家示下,這修堤之事,與你們老百姓也有好處,爲何都不願去呢?”

老農開口道:“唉,官府派役太重,以往派役,衛所軍戶不應役,士紳不應役,唯有咱們民戶應役。我們集沿河最近,官府裡雖有減免咱們地租,但役卻更重。”

“派役重,咱們老百姓只能逃荒,而當官只會裁鄉並村,人走得越多,沒有走的人就遭了殃。我們集沿河,每年官府挑河,疏浚,草梢,夫柳,第一個想到都是我們集。”

付知遠面色凝重,旁顧左右見縣裡官員都垂下了頭,然後向老農問道:“那爲何今年不同了?”

老農喜道:“今年我們集派役不過去年三成,官府主要自己僱役修河工,我們村後生去堤上幹兩個月活,就可支一兩二錢銀呢。”

“遇工期緊時,咱們每擡一筐上或每挑一擔士,官府的人當場給咱支付工錢,我這把年紀也賣了把氣力,家裡農活不緊時,去堤上幹了五六天,賺了三百多個銅錢。”

付知遠點點頭,一旁顧知縣道:“這叫現錢士,老百姓交跑買現錢土,幹多少活賺多少錢。”

付知遠點點頭道:“這很好,是何人想出這個辦法?”

顧知縣道:“是昔日劉河臺修太行堤是用的。”

付知遠點點頭,然後道:“老人家,你們縣尊是個能臣啊,老百姓有福了。”

老農聞言笑呵呵,卻不說話。

付知遠察言觀色聞道:“怎麼我說的不對嗎?”

老農道:“前任知縣就是個大貪官,貪污的事不去說他,僅僅是去年徵役逼死了不少人。至於眼下的知縣嘛……是個好官,但眼下咱們老百姓能過日子,卻都是託了林青天的福啊!”

“哦?林青天?哪個林青天?”

老農笑着道:“就是狀元公啊,林青天不僅文章作得好,更是愛民如子的好官啊,是他寧可讓官府出錢修堤,也免去了我們縣大多數派役。咱們數萬百姓都感念他的恩德啊。”

付知遠聞言略有所思。

這時老農感慨道:“這修堤的事,來來去去多少官吏,但只是來撈一筆錢就走,唯有林青天將咱們老百姓修堤,當作自己家的事,放在心底。小老兒還記得那一天他來我們集裡,就在村口在亭子裡對我們老百姓說,皇上派他來這裡當官,就是要他給咱們老百姓修一條好堤,一條一百年不被沖垮的好堤,讓我們河南的老百姓世世代代都能住在河邊,安居樂業。”

“林青天不僅話說得好,人家還真實心實意給咱們老百姓辦事。從那時起,小老兒就天天往堤上看,看看這堤什麼時候修好。咱們河邊上的老百姓,都給大水糟蹋苦了,小老兒八歲那年,爹孃,哥哥姐姐就是給大水沖走的。若是林青天真能把這堤,在小老兒還沒入土前建好。我就去堤上走一走,看一看,將來還要把墳頭修在堤上,下輩子守着這堤。”

衆官員們聞言都是觸動,幾名官員還留下淚來。

付知遠握住了老農的手,對左右官員道:“這修堤之事,沿河的老百姓是比誰都迫切,不然大水一來,第一個遭殃的就是他們。古人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修堤之事,老百姓不比當官的更迫切嗎?但之前本府派役之事,卻令沿河百姓家破人亡,人人逃役,此誰之責乎?”

衆官員們垂頭默然。

付知遠對老農道:“老人家,此事是朝廷對不住你們啊。”

老農吃驚道:“你這話說的,你是官差?”

左右隨從皆笑,付知遠點點頭道:“不錯,我是官差,以後官府再有胡亂派役之事,你直接至府城府衙大堂找我,我隨時都在。”

這時顧知縣道:“啓稟府臺,本縣以往是河役甚重。但今年減免派役,都是林司馬之功,正是如此,沿河百姓方有富裕民力,不受徵役之苦,故而埋首農桑,方有眼前這豐收之景。”

付知遠聞言略一沉吟,然後道:“我們看過大堤再說!”

而此刻林延潮在同知署裡,正看着付知遠的履歷,這是丘明山託人蒐羅來的。

林延潮視其履歷乍看平平無奇,但仔細一看卻看出了點明堂。

付知遠二十歲進士兩次不第後,就以舉人出身去山西任教諭,任了數年教諭後,考取了進士。

當時中了進士後,要拜見首輔,諸進士於首輔門人皆奉上門包,獨他不給。他的同年以爲他家貧,欲替他給,但付知遠不肯,反而當着門子言道,豈有進士巴結於一門童的道理。

然後付知遠爲他的年輕付出代價,被丟去雲南任推官。三年任滿,清積案,卻不得上官賞識,只是平遷知縣。

復又爲三年知縣,有政聲,方遷廣西某地任知州。這時他的同年不少已爲科道,或者京職。

然後付知遠抱病在家修養了一陣,方纔起任南京太僕寺丞,然後又任南京戶部員外郎,時蘇,鬆洪災,百姓無家可歸,他未經請示朝廷,私開倉米賑災被御史彈劾,但此舉爲首輔高拱賞識保下。

衆人以爲付知遠要憑高拱賞識飛黃騰達時,萬曆元年高拱倒臺,張居正爲首輔。

付知遠後在山東,陝西任知府,打壓豪右,勸科農桑都有政績,但卻因高拱之故,吏部就是不肯保舉他,最後兜兜轉轉來到了河南。

林延潮按下付知遠的履歷,心想這付知府到底是如何官員?

正說話之間,陳濟川入內稟告道:“老爺,打聽不到府臺去向。”

林延潮拍案道:“不是叫爾派了幾個精幹之人,盯梢住嗎?”

陳濟川額頭滲汗道:“回稟老爺,是小人之過,付知府似料到了老爺會派人盯梢他。故而官轎儀仗一樣沒動,帶着隨從從城南車馬行僱了車就出城了。”

這時付知遠在隨從攙扶下,登上大堤。

遠處河水滔滔,濁浪一道道地拍擊在縷堤上。

縷堤與遙堤之間留着大片淤地,前後各有一道格堤連接縷堤與遙堤之間。

縷堤下有數個涵洞,涵洞不斷出水,從河邊引水灌至縷堤,遙堤包圍的淤地裡。現在十數名河工正在沿着縷堤巡查縷堤。

顧知縣立即命人將這些河工叫來。

付知遠先視察堤頂,當時河弊甚多。

官員爲了僞造修堤,故意將舊堤頂上削去,刨鬆,再把鬆土摟下蓋在堤坡,冒充新土,俗稱“剃頭”,或者鏟去堤根舊土,將鬆土翻上蓋在堤坡冒充新土,則被稱爲“修腳”。

這等行徑合併稱爲“剃頭修腳”。

付知遠當下吩咐身後十幾名隨從立即查堤,若有疑問之處,當場拿出鋤頭拋開堤面。

虞城縣的衆官員都是心道,此舉也太較了真,絲毫不給人留餘地。

倒是顧知縣看得明白,這付知府實是厲害,並沒有輕易聽信方纔官員百姓的話,而是親自到堤上眼見爲實。眼見爲實也就算了,還要刨根問底,若林延潮真的在河工事上動手腳,肯定瞞不過此人。

不久隨從稟告道:“啓稟老爺,堤壩都是剛剛翻修的無疑,屬下找幾處堤面拋了下去,用得都是好石好料,堤工也沒有問題,只是……”

“只是什麼?”付知遠聞言肅然。

“只是小人奇怪,小人巡視堤外,都沒見到取土的土塘。”

付知遠向顧知縣等官員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顧知縣心底忐忑然後道:“這下官不知,還是問過河工再說。”

不久河工來此,付知遠先問道:“你們這是在作什麼?”

河工向付知遠解釋道:“此乃是的放淤固堤,待水漫到半丈,即將涵洞堵上,過幾日天晴日頭一曬,就能積三尺淤。用這淤土包堤築壩勝過沙土十倍。”

“這堤都是用淤土築的?”

“咱們河工修堤,向來是有淤留淤,無淤找淤,這縷堤一建,隨處可取淤土築壩,省卻人工無數,待至九月還可在堤內種淤田。”

付知遠聞言恍然,原來這是堤內取土,難怪沒見土塘。

一名隨從質疑:“爲何要等至九月方能築堤?建縷堤建高一些,不久可以收兩季了嗎?”

“那不成,此舉反而危害大堤,前一任河工就有人那麼幹,但是給司馬老爺拿了……”

付知遠捏須道:“此事你與本府仔細說說。”

“是,府臺,事情是如此的……”

如此付知遠在虞城縣,巡視河工足足一日,次日方返回府裡。

林延潮聽說付知遠回府後,當下二話不說即去府裡打探消息。

待行至府衙門前,林延潮剛剛下轎,就看見數名書辦從刑房裡走出,手中拿着榜文,漿刷,準備至八字牆前的告示榜前張貼。

這幾名書辦見了林延潮轎子,立即來至林延潮面前,一併行參見之禮。

林延潮隨口問道:“何事張布榜文?”

書辦回答道:“回稟司馬,是於這一次府臺於河工弊案的處置告示!”

哦?

林延潮直接從書辦手裡取過榜文過目……

而在山東濟寧的河道衙門裡。

河道總督李子華將手中的老坑端硯砸在地上,對着手下怒叱道:“好個付知遠,區區一介太守,也敢與本督叫板,你這官是當到頭了!”

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一千兩百零一章 下馬威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門路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七百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六百三十章 講學一千七十章 正推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回京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槓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下熙熙(第二更)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大功?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草集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九百二十一章 鳳凰不與寒鴉爲伍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三章 真千里駒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六百四十三章 創刊第三百七十七章 對答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第四章 叔侄定計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八百二十七章 視察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第兩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筆六百三十四章 皇帝來我家第兩百八十章 人情第六十一章 拉攏(第一更)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第四百零六章 天子賜服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禮部尚書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一千一百零五章 傾訴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八百四十六章 修河(第二更)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一千七十一章 活在狗身上了第兩百五十一章 家事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七百零九章 皇帝對青睞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師生一千兩百零一章 下馬威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官知錯了九百五十二章 林延潮設宴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一千六十章 辦報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第一更)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時機五百零七章 家宴
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一千兩百零一章 下馬威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門路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懇請出山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七百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六百三十章 講學一千七十章 正推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回京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六百八十四章 世間再無張江陵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槓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下熙熙(第二更)七百一十四章 販售私學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一千二十三章 顏值即正義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第三百八十章 幫朋友一把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大功?一千五十六章 就藩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草集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九百二十一章 鳳凰不與寒鴉爲伍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三章 真千里駒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六百四十三章 創刊第三百七十七章 對答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第四章 叔侄定計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八百二十七章 視察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第兩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筆六百三十四章 皇帝來我家第兩百八十章 人情第六十一章 拉攏(第一更)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第四百零六章 天子賜服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禮部尚書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一千一百零五章 傾訴五百二十五章 同學少年都不賤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第兩百三十八章 大宴賓客(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八百四十六章 修河(第二更)一千九十二章 順天鄉試考官(第一更)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一千七十一章 活在狗身上了第兩百五十一章 家事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七百零九章 皇帝對青睞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師生一千兩百零一章 下馬威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官知錯了九百五十二章 林延潮設宴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富春江上一千六十章 辦報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六百七十一章 文華殿議政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第一更)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時機五百零七章 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