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

次日清晨,晉州城在晨曦之中巍然聳立。

晉州城城樓上下,明軍的戰旗隨風飛揚。

這裡早已設了高座供林延潮與前來晉州城解圍的明軍大將所坐,鎧甲鮮亮的明軍將士手持刀槍站滿了城頭。

刀槍倒映着晨光閃閃發亮,而通向城樓的馬道上倡議使金千鎰,府使徐利元等幾十名城中官員將領都在此向林延潮跪拜。

“倭軍攻破城池時,我等人人皆以爲無幸,哪知竟得天兵救援,上使這番救命之恩,我晉州城上下百姓永世不忘!”

金千鎰,徐利元等人幾乎着流着淚道出後,經人翻譯道給了林延潮與明軍將士。

林延潮溫言道:“救朝鮮百姓於水火,乃是吾皇澤被之意,你們要謝謝吾皇纔是,本部不過是奉命而爲罷了。”

“謹遵上使之言,陪臣合晉州百姓上下謝過大明皇帝救命之大恩!”

林延潮道:“聽說圍城六日,傷亡於倭寇之手的士卒百姓不下萬人,晉州城小兵弱,爾等能不懼強敵冒死入城堅城,這一點令本部十分欣賞。只要士不畏死,那麼國家就不會亡,本部必會將汝等忠貞之心稟明聖上。”

“謝經略大人。懇請經略大人發兵打敗倭寇,我晉州城百姓只要仍有一口氣也要報此大仇!小臣懇請經略大人發兵!”

明軍衆將聞言心底都有些嘲諷對方不自量力。

林延潮則道:“昔日馬廄遭焚。聖人退朝問左右‘’傷人乎?而不問馬一字。正如吾率仁義之師來朝鮮,並非爲了揚名於邦國,而是爲了救百姓免於塗炭之禍!”

“方纔我登城時由城上見得城牆下邊蜷曲身子低聲悲哭的百姓,以及滿朝失去家人孩童,這命喪倭寇刀下的百姓是不能復生了,但因戰亂而遭親人離喪之痛又當如何磨滅?爾等與其圖謀報復,卻不如先好好安撫百姓,百姓纔是社稷之根本。”

在場朝鮮官員聞言垂淚:“經略大人仁厚之至!我等謹遵經略大人之命。”

林延潮點了點頭,不久左右道:“啓稟經略大人,俘虜的倭將加藤,小早川二人已是帶至城下!”

林延潮點點頭道:“帶上來吧!”

不久兩名倭將五花大綁地被六七名明軍押上城頭來。

林延潮審視這二人。

但見左首是一名身穿金甲,身材極爲高大的倭將。以大部分身高只有一米四,一米五的倭人而言,這倭將居然身高有一米九,不用想定然是加藤清正無疑。

“經略大人在此還不跪下!”隨着吳惟忠一喝,押解加藤清正的左右兩名南兵朝他的膝彎處踢了數腳,終於使加藤清正跪在林延潮面前。

林延潮看了加藤清正一眼,沒有理會,而是轉過頭看向另一名倭將。

這名倭將則是顯得沉靜多了,從年紀而論絕非小早川隆景,而應該是其子小早川秀包。

不過小早川秀包與小早川隆景只是名義上的父子關係,二人其實是親兄弟,他們都是有號稱戰國第一智將毛利元就的兒子。

小早川隆景是其第三子,而小早川秀包則是第九子,是毛利元就七十一歲時生的。

當時小早川隆景年已五十名下無子,但爲了籠絡小早川家勢力,所以毛利元就讓小早川秀包認小早川隆景作父親,繼承小早川家家名,作爲小早川家下一任家督的存在。

而小早川秀包卻不僅僅是作爲小早川家未來家督的身份。他在十五歲時以毛利家質子的身份寄養在豐臣秀吉名下,被得到了其喜愛。

最後豐臣秀吉將名字裡的秀字賜予小早川秀包,這在戰國時稱作一字拜領。

這在日本戰國是很常見的事,身爲大名經常把名字裡一個字賜給家臣,如此拉近二人關係。如侵朝倭軍總大將宇喜多秀家的秀字,也是從豐臣秀吉那拜領的。

而一字拜領又分上字拜領和下字拜領,上字一般指的就是通字。

何爲通字,比如幕府將軍足利家通字就是一個‘義’字,如衆所周知的三代將軍足利義滿,還有第N代將軍足利義昭。豐臣秀吉曾經打算認足利義昭爲乾爹,以武家身份以建立幕府,但爲足利義昭拒絕。

至於豐臣家的通字就是‘秀’字,比如豐臣秀吉其子就叫豐臣秀賴。

由此可見下字拜領只是大名與家臣之間關係,而上字拜領類似於大名家族與家臣之間關係。

所以小早川秀包雖不是豐臣秀吉養子,但是有這個‘秀’即可知道,他在豐臣家中是類似於一門衆(自家人)的地位。

小早川秀包是比徵朝第二軍軍團長加藤清正還要大的大魚,儘管在關係上加藤清正與豐臣秀吉更親近一些。

至於二人被擒經過也不一樣,加藤清正是在數萬明軍圍攻之中,力戰未逮準備切腹自殺時被明軍‘所救’。而小早川秀包則是在關隘被攻破後逃跑,爲搜山的南軍所擒。

所以二人一個表現頑固,一個表現則沉靜許多,也是可以理解。

果真小早川秀包出聲道:“我是關白大人的養子,小早川家未來的家督,請求貴國給我武士相當的地位。”

經過陳行貴翻譯,小早川秀包的話準確地傳入林延潮與衆官員耳中。

林延潮端坐不動,而劉黃裳對陳行貴道:“陳行人,問問他的話是否屬實?”

陳行貴當即作爲翻譯與小早川秀包交涉了幾句,然後向劉黃裳回稟道:“啓稟贊畫,此人確實在倭人中地位不低。”

一旁李如梅道:“劉贊畫,我遼軍士卒在碧蹄館中不少都爲此倭將小早川所殺,此人不可放過。”

劉黃裳還未說話,一旁於仕廉道:“李遊擊,此人當不當斬,要押至京師,由聖上裁斷,除了經略大人以外,我等皆不可擅斷,眼下我們是要從他口中盤問出倭人虛實爲上。”

李如梅聞言稱是。

正在說話之間,加藤清正突然暴起對着小早川秀包一陣怒喝,左右明軍士卒一併拉着他,劉黃裳問道:“此人說些什麼?”

陳行貴道:“這倭將加藤說讓小早川不可背棄關白,武士只有一死,決不可忍辱偷生!”

林延潮聞言倒是笑了笑,一旁明軍將領無不喝罵,而這時候金千鎰上前跪在林延潮面前道:“啓稟經略大人,此倭將加藤十分殘忍無道,入朝鮮來多次屠殺我國軍民,這一次攻打晉州城放言城破之後屠城的也是此人,懇請經略大人立斬此人爲百姓們報仇。”

聽了金千鎰之言,林延潮不置可否。

這時候加藤清正則對着高坐的林延潮與明軍將領破口大罵起來。

雖聽不懂倭語,但衆人無不大怒,一旁劉黃裳卻低聲道:“經略大人,這一次我軍在晉州城下大勝,正可以挾勢與倭軍議和,而這倭將加藤,小早川都是談判的籌碼不可輕易殺之。”

劉黃裳的話也有幾分道理。

這時加藤清正仍罵聲不止,林延潮向陳行貴問道:“此人在罵什麼?”

陳行貴道:“他說我明軍都是無膽鼠輩不敢明刀明搶與他正面交鋒,非要等到攻城力竭時這才趕到,說他身爲武將並不心服!”

林延潮點了點頭從高座上站起身來,他從城樓上望去猶自可見昨日晉州城激戰之慘烈。

陳濟川給他披上了硃紅色的大氅,林延潮從高座上走下,左右明軍將士及朝鮮官員無不退避左右給他讓出一條道來。

林延潮直直走到加藤清正面前篤定目視對方,懾於他的目光加藤清正停止了大罵。

林延潮道:“我是明朝皇帝欽命委派的備倭經略林延潮……”

陳行貴在旁翻譯作倭語言語給加藤清正,小早川秀包。

“……爾邦兩百年來一直從海上釁我大明,我明朝皇帝知爾小邦並無共主,只是窮寇劫掠生事,所以這纔不加兵懲戒。但是爾邦一再冒犯,將我上朝威儀視同無物,說來爾等之愚昧,乃上朝縱容之過,爾等之張狂,爲上朝不懲之咎……”

“……今日我率王師,萬里來到朝鮮于此海濱晉州,執你們二人問罪於城下。爾等什麼話儘可以稟給上國,吾會一字不易地上稟,但說完之後需有抵償!”

陳行貴大聲轉述完林延潮的話,加藤清正聽到這裡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問道:“你要作什麼?”

林延潮已回到高座之上:“傳令!將倭將加藤斬首!”

聽林延潮一言,城上無不震撼。

隨即城頭號炮一響,然後兩名明軍士卒押着加藤走至城下,隨即又是一聲炮響,然後明軍的軍法官即託着一個盤子走上城頭。

看過首級後,明軍與朝鮮官員無不屏息靜氣。

而小早川秀包也是面色慘白。

林延潮看了一眼然後道:“倭將加藤入朝來一路屠戮百姓最多,兇殘至極,今日吾以天子所授的便宜行事之權先行斬之,既告誡在朝倭軍,亦告慰枉死百姓!此外並無他意。”

“現在倭將加藤既已是殺了,也算罪有應得了,好生收斂他的屍首,再派倭人俘虜送至釜山浦去,讓他魂歸故國吧!”

聽林延潮之言,衆將一併道:“是!”

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梅家的盤算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第五十八章 質疑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一千九十三章 浙黨(第一更)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第七十一章 書到今生讀已遲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時機七百四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七百七十四章 情誼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六百九十三章 爲難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初見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第六百二十二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九章 被恐嚇了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六百三十一章 道統論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第五十九章 天生我才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歸來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五百七十四章 工於謀身第五十四章 我不是作弊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一千四十一章 上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第二十九章 送信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一千三十五章 國有諍臣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又蒙對題了(二更)五百一十三章 見恩師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會典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四百七十章 牛人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五百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八百三十四章 這張臉怎如此之厚?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第一百二十四章 陳知府的心思(一更)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第二十章 蜆子湯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八百一十七章 真相八百一十三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五百六十章 出宮的皇帝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光耀門楣
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梅家的盤算第兩百章 定稿(一更)第五十八章 質疑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一千九十三章 浙黨(第一更)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第七十一章 書到今生讀已遲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時機七百四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七百七十四章 情誼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六百九十三章 爲難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第一章 少年和媳婦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趙士禎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七百四十四章 天下爲公疏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初見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一品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第六百二十二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九章 被恐嚇了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六百三十一章 道統論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第一百八十章 賜字第五十九章 天生我才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第三百零七章 最好的文章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歸來四百八十二章 驛站五百七十四章 工於謀身第五十四章 我不是作弊九百七十七章 申時行的用意一千四十一章 上下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一千一百零七章 黨羽九百零三章 無需解釋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第二十九章 送信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題名一千三十五章 國有諍臣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三百二十一章 奸計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又蒙對題了(二更)五百一十三章 見恩師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一千九十一章 榜樣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敘功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俸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一千五十三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明會典六百八十二章 以威福還主上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四百七十章 牛人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李如鬆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四百四十七章 不要臉五百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就此干休八百三十四章 這張臉怎如此之厚?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第一百二十四章 陳知府的心思(一更)六百四十九章 縣試放榜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第二十章 蜆子湯九百七十四章 抵達京師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八百一十七章 真相八百一十三章 東邊不亮西邊亮五百六十章 出宮的皇帝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風流員外郎七百七十九章 樞臣風範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光耀門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