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你行你上

七月初六,燕王府起兵,燕王手下大將張玉、朱能等人在一夜之間奪下了北平八道城門,唯有東直門仍舊負隅頑抗。

老將唐雲卸劍解甲,單騎進城門,對守城人說:”皇上已經允許藩王各制一方,汝等速速退下!”

其實湘王朱柏全家被逼*,以證清白的慘烈已經傳遍了大明,誰人不知建文帝要殺皇叔?守城人只是需要一個臺階下罷了,遂投降,歸於燕王府。

一夜之間,北平九門皆被收復。

建文一年七月初七,燕王朱棣開始誓師大會。誓詞是道衍禪師親手操刀而成。

“我,□□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國家至親,受封以來,惟知循分守法,今幼主嗣位,信任奸

臣,橫起大禍。屠戮我家,我父皇母后創業艱難。封建諸子,藩屏天下,傳續無窮。一旦殘滅,黃天后土,實所共鑑。”

屏風後面,徐妙儀暗暗吃驚,朱棣明明是高麗宮女出身的碩妃所生啊,她疑惑的看着義父。

道衍禪師說道:“王不出頭誰是主?藩王起兵,最大的困難是名正言順。所以燕王必須是孝慈高皇后所生。”

徐妙儀低聲說道:“可……可是天下人誰人不知燕王和周王是親兄弟啊?”

道衍禪師說道:“事成之後,我會把太子、秦王、晉王、燕王和周王五個人的生母都改成孝慈高皇后所生。”

徐妙儀頓時明白了,拉着一羣皇子認母,老大,老二,老三都死了,當然就輪到老四……義父好狡詐!

又聽見高臺上朱棣大聲念着討伐檄文:“《祖訓》雲,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

徐妙儀問道:“義父,先帝真的寫過的這樣的訓誡嗎?我怎麼沒印象了?”

道衍禪師說道:“《祖訓》原文是‘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我做了一點小小的修改。反正連皇族家譜都可以改,一篇小小的《祖訓》算得了什麼?”

道衍算無遺策,一切都準備周到。徐妙儀沉默片刻,問道:“義父,您是不是早就開始寫這篇檄文了?”

道衍禪師慈愛的拍了拍義女的肩膀,“從十六前,你生下朱高煦才三天,就被逼趕到北平那一刻起,義父就開始謀劃了。誰都不能欺負我的女兒,連皇帝也不例外。”

徐妙儀頓時感激涕零,偎依在道衍懷中,“義父!”

道衍禪師暗道:其實要更早一些,天機不可泄露,還是我一個人知道比較好。”

朱棣唸完了討伐檄文,三軍跺腳歡呼,喊聲震天,甚至震動了頭頂的瓦片,只聽見哐噹一聲,瓦片落地,正好砸在了朱棣的腳邊!

出師不利,衆人面面相覷,一片死寂。

道衍禪師跑出來鼓掌大笑,“吉兆啊吉兆!我通天道,是老天欲燕王殿下要換下象徵親王的綠瓦片,而改換使用天子的黃瓦片啊!”

按照大明的規制,親王府用綠瓦,皇宮才能用黃色琉璃瓦。

一言既出,三軍備受鼓舞,復又開始歡呼。

屏風後面,徐妙儀暗自擦了一把冷汗。可就在這時,軍旗飛卷,晴好的天氣突然烏雲遮日,電閃雷鳴!

剛剛鼓起的士氣頓時再次跌落,道衍禪師又揮着雙手哈哈大笑道:“吉兆!大大的吉兆啊!飛龍在天!真龍即將出世!”

話音剛落,一股強風突然襲來,居然將烏雲瞬間吹散了!一時間閱兵的校場上空,太陽穿破了雲層,折射出了萬道金光,將朱棣籠罩其中。

衆人皆驚,道衍乘機跪拜高呼:“燕王天命所歸!真龍出世!萬歲!”

三軍紛紛呼應,“萬歲!萬歲!萬萬歲!”

屏風後,徐妙儀聽見陣陣歡呼,暗道義父不該當和尚——當神棍比較適合他。

靖難之徵當日,通州軍民念及多年受到燕王的恩澤,主動歸降燕王。

七月初八,靖難軍攻破薊州。遵化和密雲主動投降,歸附燕王。

七月十一,靖難軍攻破居庸關。

七月十六,靖難軍攻破懷來。

七月十八,永平府歸附燕王。

七月二十四,靖難軍逼近谷王朱橞的藩地宣府。朱橞放棄抵抗,拖家帶口逃往京城,卻秘密修書一封給燕王:

“四哥,咱們這些皇叔與其一個個死在朱允炆這個侄兒手裡,不如裡應外合擁護四哥登基,弟弟先去京城了,他日定打開南京城門,迎接四哥入京!”

七月二十七,道衍禪師用反間計使得鬆亭關守軍們內訌,殺守將投降。

八月,遼王朱植從海路逃往京城,和谷王一樣秘密修書給四哥朱棣,約定“他日京城相見,打開南京城門,迎四哥登基。”

同月,寧王朱權率領藩地軍民,連同赫赫有名的蒙古騎兵“朵顏三衛”一起加入了靖難軍。

驚聞燕王的靖難軍在一個月之內攻城略地,聲勢浩大,舉國震驚,建文帝下詔書,宣佈燕王謀反,要舉國勤王,平定叛亂。

可是建文帝很快發現了一個問題:誰當征討軍的主帥?

經過空印案、胡惟庸謀反案、李善長謀反案、藍玉謀反案四大案,朝廷幾乎所有在戰場上倖存的武將都被捲進去了,賜死的賜死,砍頭的砍頭。

先帝爺朱元璋自以爲除掉了權杖上所有的荊棘,將大明江山交給了藩王們守護,放心的將權杖交給了皇孫朱允炆,保證天下都在朱家人手中。可是朱允炆登基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磨刀霍霍向皇叔,率先撕毀了在皇爺爺臨終前的承諾。

可是大明年輕一輩的將領,誰是驍勇善戰燕王的對手?

爲了保證出師大捷,朱允炆只得選擇了唯一倖存、六十五歲高齡的老將耿炳文。

耿炳文率領三十萬征討軍北上,在真定和燕王朱棣的靖難軍短兵相接。

真定之戰,耿炳文敗退,三十萬大軍居然不敵十萬靖難軍!滿朝皆驚!

建文帝震怒,下旨奪了耿炳文的元帥之職,將其老將押回京城候審,並屯兵五十萬,再次征討燕王。

接下來建文帝又遇到了同樣難題:選誰當主帥?

真定之戰血淋淋的事實已經證明這屆老將們不行——那就選擇年輕一輩的將領吧!

選誰呢?

逃當京城的谷王朱橞和遼王朱植紛紛進言說道:“我以前和四哥宴飲時,經常聽他點評將領,說大明年輕一代的將領,他只瞧得起兩個人。”

建文帝急病亂投醫,忙問道:“誰?”

谷王朱橞說道:“第一個就是他的小舅子、魏國公徐輝祖。”

建文帝有些不痛快:徐輝祖確實很厲害,可是他是燕王的小舅子,要避嫌的。

遼王朱植說道:“第二個就是曹國公李景隆。”

李景隆,朱元璋的親外甥孫、大明開國大將李文忠的獨子。論起輩分和親戚關係,李景隆還是建文帝的表哥。

兵部尚書齊泰連連反對:“不行!李景隆空有皮囊和李文忠相似,只會紙上談兵,恐怕無力統帥五十萬征討軍。而徐輝祖雖然有實戰經驗,戰功卓絕,但是他畢竟是燕王的小舅子,燕王裝病時,徐輝祖還上書請求放三個外甥回北平。微臣覺得徐輝祖的中心尚要考量一二,不可輕易重用。”

谷王和遼王的建議被駁斥,有些下不了臺,他們畢竟是親王,建文帝要叫一聲皇叔的,於是冷諷道:“既然我們建議的兩位大將都不行——你行你上啊!”

打人不打臉,齊泰氣得跳腳,他雖然貴爲兵部尚書,但他是科舉的文臣出身,洪武十八年的進士,從此進入朝堂當官,兵書讀了很多,但若實戰打仗,齊泰自己也打怵啊!

建文帝見齊泰一不能打仗,二也舉薦不出更好的大將,思忖片刻,說道:“朕封曹國公李景隆爲主帥,魏國公徐輝祖爲副帥,一起率領五十萬征討軍,北上討伐燕王叛軍!”

建文帝覺得李景隆或許能力不夠,但是身經百戰的徐輝祖可以在一旁出謀劃策,幫襯一二。

而徐輝祖的忠心有待考驗,所以必須由忠心耿耿的表哥李景隆監視、掣肘。兩位大將互相彌補了對方的短處,強強聯合,真是太完美了!

誓師大會上,魏國公府的二爺徐增壽死皮賴臉跑到建文帝面前毛遂自薦,“皇上!微臣也要去!”

齊泰大聲呵斥道:“你故意放走了朱高熾三兄妹,釀成大禍!若不是看在你爹中山王徐達的威名、還有你大哥魏國公的面子上,早就將你下大獄流放了!你還有臉要求出徵?”

徐增壽大聲喊冤:“皇上,微臣比竇娥還冤啊!微臣當時真的以爲燕王快要死了,所以才放三個外甥回去的!微臣若知道燕王要謀反,早就留外甥在京城了,別和他們的爹瞎攪合,燕王纔不足十萬軍隊,咱們是百萬雄師,他必敗無疑,還要拖累微臣的妹妹和六個外甥。”

“微臣此次去北平,是爲了勸降的,大家都是一家人,能不打就不打唄。況且微臣在北平十六年,瞭解當地的地形和風俗,可以爲李景隆和大哥帶路啊!”

建文帝見徐增壽是個紈絝子弟,四十年如一日的不正經,即使加入了北伐軍,也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如果真的能勸降燕王,也是好的。

建文帝說道:“准奏。”

第47章 閉口修禪第263章 各自爲戰第186章 母子開撕第133章 五軍之戰第168章 攀龍附鳳第285章 骨肉相殘第290章 打回來了第258章 何以爲繼第241章 萬全之策第3章 與子同袍第257章 攬朝綱第54章 金蘭之交第73章 振臂一呼第130章 混戰殺局第40章 再生事端第238章 合縱連橫第209章 帝王心術第153章 故技重施第267章 粉身碎骨第26章 天牢救美第90章 眷屬難成第46章 踏墨煮梅第146章 真情難得第106章 託孤遺囑第17章 另有乾坤第278章 生吞活剝第212章 千里冰封第113章 一蓑煙雨第192章 此消彼長第81章 兄長立威第87章 說者有意第132章 同命相連第46章 踏墨煮梅第103章 另闢奇徑第146章 真情難得第4章 生死兩茫第209章 帝王心術第17章 另有乾坤第228章 弦外之音第2章 日月爲明第197章 暮已夕沉第168章 攀龍附鳳這是徐後傳最後一卷“靖難”的第一章,下章就要洪武三十年了。第246章 天羅地網第56章 絕地反殺第8章 變故橫生第178章 失意對酌第165章 風雪夜歸第286章 保衛北平第284章 你行你上第40章 再生事端第253章 步入死局第62章 音奴朱橚第70章 魚目混珠第91章 情深緣淺第163章 龍興之地第249章 還施彼身第218章 恩威並施第120章 燕王心機第133章 五軍之戰第164章 春雷震震第206章 如芒在背第166章 春回大地第63章 石破天驚第184章 魔高一丈第224章 意外之喜第38章 折壽十年第23章 秦淮堪畫笫232章 一別兩寬第252章 天無情第11章 天子腳下第180章 心內成灰第237章 爲夫之道第94章 撲朔迷離第96章 阿鼻地獄第103章 另闢奇徑第269章 孽緣重生第50章 劍拔弩張第27章 願者上鉤第262章 青出於藍第279章 天崩地裂第206章 如芒在背第236章 凱旋歸來第3章 與子同袍第23章 秦淮堪畫第48章 城隍□□第69章 譬如朝露第239章 公媳鬥法第113章 一蓑煙雨第260章 十八相送第115章 三絕舊情第23章 秦淮堪畫第7章 物是人非第165章 風雪夜歸第57章 天牢之變第26章 天牢救美第70章 魚目混珠第237章 爲夫之道第262章 青出於藍第192章 此消彼長
第47章 閉口修禪第263章 各自爲戰第186章 母子開撕第133章 五軍之戰第168章 攀龍附鳳第285章 骨肉相殘第290章 打回來了第258章 何以爲繼第241章 萬全之策第3章 與子同袍第257章 攬朝綱第54章 金蘭之交第73章 振臂一呼第130章 混戰殺局第40章 再生事端第238章 合縱連橫第209章 帝王心術第153章 故技重施第267章 粉身碎骨第26章 天牢救美第90章 眷屬難成第46章 踏墨煮梅第146章 真情難得第106章 託孤遺囑第17章 另有乾坤第278章 生吞活剝第212章 千里冰封第113章 一蓑煙雨第192章 此消彼長第81章 兄長立威第87章 說者有意第132章 同命相連第46章 踏墨煮梅第103章 另闢奇徑第146章 真情難得第4章 生死兩茫第209章 帝王心術第17章 另有乾坤第228章 弦外之音第2章 日月爲明第197章 暮已夕沉第168章 攀龍附鳳這是徐後傳最後一卷“靖難”的第一章,下章就要洪武三十年了。第246章 天羅地網第56章 絕地反殺第8章 變故橫生第178章 失意對酌第165章 風雪夜歸第286章 保衛北平第284章 你行你上第40章 再生事端第253章 步入死局第62章 音奴朱橚第70章 魚目混珠第91章 情深緣淺第163章 龍興之地第249章 還施彼身第218章 恩威並施第120章 燕王心機第133章 五軍之戰第164章 春雷震震第206章 如芒在背第166章 春回大地第63章 石破天驚第184章 魔高一丈第224章 意外之喜第38章 折壽十年第23章 秦淮堪畫笫232章 一別兩寬第252章 天無情第11章 天子腳下第180章 心內成灰第237章 爲夫之道第94章 撲朔迷離第96章 阿鼻地獄第103章 另闢奇徑第269章 孽緣重生第50章 劍拔弩張第27章 願者上鉤第262章 青出於藍第279章 天崩地裂第206章 如芒在背第236章 凱旋歸來第3章 與子同袍第23章 秦淮堪畫第48章 城隍□□第69章 譬如朝露第239章 公媳鬥法第113章 一蓑煙雨第260章 十八相送第115章 三絕舊情第23章 秦淮堪畫第7章 物是人非第165章 風雪夜歸第57章 天牢之變第26章 天牢救美第70章 魚目混珠第237章 爲夫之道第262章 青出於藍第192章 此消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