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

張居正一貫善燒冷竈,此前嚴嵩當政之時,徐階在嚴嵩面前唯唯諾諾,甚至不惜與嚴嵩結爲親家,在內閣裡頭完全就是嚴嵩萬丈光芒之下的一個小不點,根本不敢提半點與嚴嵩相左的觀點,外界都對他絲毫不看好,甚至認爲此人毫無骨氣。

唯有張居正看出徐階的隱忍,猶如潛伏在水中的鼉(揚子鱷),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輕動,一旦他張開血盆大口,就是要人性命之時。

果然,到嚴嵩垂垂老矣、聖眷漸衰,徐階發動了看似毫不起眼卻其實驚心動魄的必殺一擊,導致權傾天下數十載的嘉靖朝第一權臣嚴嵩倒臺!

徐階於是繼任首輔,張居正則因多年來毫不動搖的站在徐階身邊而得到徐階的信任,不久便由徐階推薦,自翰林院而直入內閣,“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如果說高拱當年燒裕王的冷竈多少有些在於運氣——他是被“分配工作”到裕王府的,只是由於工作幹得兢兢業業,所以得了裕王的信重;那麼張居正則是自己選的路,跟隨徐階,並且聽從徐階的安排去做的裕王講師。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張居正深信自己的目光是超過高拱的,他認爲高拱那不過是運氣罷了。當然,高拱的經世幹才和壯志雄心,張居正心裡還是有幾分服膺,要不然當年也不會與之成爲好友,互相以相業相期許。

只是,待兩人真正都進了內閣,成爲實際意義的“相公”,張居正的心態卻有些失衡了。

高拱想做的事和自己想做的事如此相似,可他纔是皇帝心目中真正的那個“帝師”,但凡有他在朝一日,哪有自己宏圖大展的那天?莫非自己也要學老師當年那樣,一直仗着年輕苦苦相熬,熬到高拱老邁,失了聖眷,這才能從別人的光芒之下脫穎而出?

張居正有些猶豫,有些糾結。

高拱對自己多半還是信任的,從目前的情況看來,他多半也會樂意在他將來致仕之前推薦自己繼任首輔,只是……高拱今年也才五十七歲,就算一天都不耽擱的按例七十致仕,也還有足足十三年的時間!

不錯,自己今年還只有四十五歲,即便十三年後,也不過五十八歲而已,那個年紀的首輔並不算老,一切順利的話,也還能幹個十多年。可是,高拱這十幾年幹下去,要是把該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個七七八八,自己將來做什麼去?

蕭規曹隨?笑話!蕭何與曹參,誰更受後人景仰?

我張太嶽豈是甘居人下之輩!

我要的是書批四海,是乾坤我斷,是大明之中興……成於我手!

既生瑜,何生亮?中玄公、肅卿兄,我張居正與你必要分個高下!

更何況,你本已有了今上的無雙聖眷,如今卻還要在太子身邊埋下伏筆,莫非還想着如嚴嵩當年一般幹到那個年紀,然後直接交權給自家侄兒?

荒唐!只要我張居正還在,就斷不容許此種情形出現!

只是,下決心容易,把事辦成卻難如登天。遊七今天下午傳回來的消息說,國丈李偉大宴賓客,私底下將一條消息傳了出來,說他此前祭掃景帝陵回京面聖覆命,與聖上閒談之事發現聖上覺得從京中三品文官中挑選太子伴讀,有些範圍太廣。

這個說法不能說沒有道理,畢竟此前那批勳臣子弟都是出自靖難系最頂尖的幾名勳臣之家,京中三品文官這個範圍的確是有些太大了。

可問題是,如果範圍縮小,縮小到哪個程度?六部九卿嗎?還是乾脆就幾個閣老家裡挑挑得了?

可是,限於六部九卿還好說,如果限於內閣,用什麼理由呢?要知道,內閣制度發展到現在,雖然在實際操作中是以“廷推三品以上文臣”爲根基的,但內閣大學士的本身品級卻很低,只是職權隨着時間推移越來越重罷了。

有明一代,內閣的職責範圍是有說法的,具體來講,有如下幾種:“獻替可否,奉陳規誨,點檢題奏,票擬批答,以平允庶政。”

“獻替可否”是內閣幫助君主減否政務的主要方式。內閣大臣據皇帝的垂問闡述意見,這叫作“獻”。君主表示認可並指示可以執行這叫作“獻可”。如果閣臣對皇帝的方案有不同的看法稱爲“可否”。簡單地將就是封駁之權。

“奉陳規誨”,“陳”就是四書五經儒家經典著述,前朝明主的政績和先皇祖考的遺訓,“規”就是規章方法,用來教育和培養皇帝的。奉陳規誨就是內閣大學士利用課堂的形式向皇帝傳授四書五經和安邦定國之術。

“點檢題奏”,雖然大家給皇帝上疏,經常統稱上奏章,但嚴格來講,因公事上書叫作“題”,因私事上書才叫做“奏”。點檢題奏就是內閣對諸司的各種奏章有預覽之權。

“票擬批答”始於英宗朝,也是明代中後期,內閣幫助皇帝平章政務的主要形式,通常說內閣領袖羣臣,怎麼領袖的?還不是因爲所有官員上奏都要先經過內閣,而內閣會將處理意見以票擬的形式附在原本之上報呈給皇帝?皇帝對於很多政務其實哪有那麼熟悉,絕大多數無非就是票擬怎麼寫,皇帝批一個“照準”或者“可”了事?甚至皇帝自己多半連一個“可”字都懶得寫,而交給司禮監去寫——這便是批紅了。

除了上述職權外內閣同時還具有起草懿旨,參政議政,撰修帝王實錄等權利。但不管怎麼說,閣臣只是因爲位居權力中樞,所以“雖無相名,實有相權”,光看品級,卻實在拿不出手。

閣臣們的實際品級,其實是來自加銜。

譬如高拱,他是少傅兼太子太傅,從一品文臣,同時還獨具一格的兼任了吏部尚書。

但麻煩在於,算加銜的話,又有一幫子安閒養老輩也要算進去。

張居正皺着眉頭,心裡暗罵:這李偉真是無能之輩,你既然代皇帝傳話,倒是把皇帝的意思準確表達啊,說得這麼不清不楚的,叫百官如何應對?推薦子侄吧,可能說你諂上;不推薦吧,鬧不好要說你“蔑視聖躬”。

但思來想去,張居正還是決定,明天讓自家老四張簡修跟自己走一趟。

第197章 高孟男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091章 遼東苑馬寺卿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132章 遇刺!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219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005章 禁衛軍!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162章 二段擊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053章 最後一課(中)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131章 御前閣議(上)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262章 錦衣都督的焦慮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215章 大燈泡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285章 兩個女人的戰爭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95章 破虜(上)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129章 複雜第056章 棘手第056章 棘手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
第197章 高孟男第002章 翰林清貴(下)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090章 宣府馬芳(下)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091章 遼東苑馬寺卿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132章 遇刺!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219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005章 禁衛軍!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162章 二段擊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053章 最後一課(中)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131章 御前閣議(上)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113章 駙馬咳血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262章 錦衣都督的焦慮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215章 大燈泡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285章 兩個女人的戰爭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95章 破虜(上)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129章 複雜第056章 棘手第056章 棘手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