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政績量化(上)

這一夜的商議最終沒有得出結論,高務實雖然知道歷史上高拱在這個時期的確是先妥協了一次,並將海瑞調職的,但也不敢肯定眼下高拱和張居正商議之後是否還如舊史。

即便仍然將海瑞調職,其實也不代表就真的放棄了,原本歷史上,數月之後高黨一反前策,再次出手打擊了徐黨,朝中鬥爭更加明顯。

高務實始終想不通的是,在這先和後戰之間的那幾個月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本來已經放棄打擊徐黨的高黨最後仍然選擇開戰。

實在想不通也只能先放一放,時刻注意觀察,一俟情況有變再立刻做出應對。

這夜除了商討兩件大事之外,各門生也分別說了幾件“小事”,一些朝政上的具體事務高務實目前並不打算插手,畢竟高拱在歷史上已經乾得很不錯了,而他一個小孩子如果連具體各部的事情都表現得很熟悉,就太不正常,這裡頭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他基本只是在聽,沒有發表什麼看法。

但其中有一個小插曲,引起高務實的重視,乃是塗夢桂提到說,自師相起復,趙貞吉先是避之不迎,繼而數次與李春芳私會,師相以大學生之尊又掌吏部,沒多久趙貞吉便在李春芳的推薦下掌了都察院,這其中恐有什麼關聯。

趙貞吉原先也有領導都察院的職責,但那種領導和“掌都察院”不同,前一種情況類似於後世某副市長分管某些工作,譬如說該副市長分管公安,但“掌都察院”則相當於該副市長兼任了公安局長,其中區別其實是很大的。

塗夢桂認爲這裡頭可能有什麼陰謀,李春芳可能實際上已經站到趙貞吉一邊去了。

高務實心裡是同意這個推論的,否則就不能解釋歷史上趙貞吉去位之後,李春芳爲何會惶惶不可自安,最終連續上疏請辭而最終致仕回鄉了。

其實後世有史學家對隆慶後期內閣進行研究之後提出過這種設想,不過高務實並不清楚,他是從另一個方面推論:李春芳原本的政治立場就跟徐階接近,而趙貞吉也是徐階一派在朝廷裡的明棋,因此李春芳跟趙貞吉接近甚至聯合是合情合理的事。

內閣現在一共五位閣臣,高拱和張居正歷來政見相近,可以算做一派,李春芳和趙貞吉一旦接近就可以另算一派,而陳以勤兩不相幫可以算中立派。

李春芳有沒有可能和趙貞吉接近?當然有。

李春芳雖然表現得像個好好先生,但不管脾氣多好,當着內閣首輔卻絲毫沒有首輔的權勢地位,心中肯定不會痛快,和趙貞吉接近之後,藉着趙貞吉掌握的都察院的威勢,李春芳這個首輔對百官才能多少有些震懾力。而趙貞吉因爲前些年被打壓得太狠,此次忽然一步入閣,根基上自然不足,所以他既需要徐階留下的政治資源來夯實基礎,又需要李春芳這個首輔爲他樹大旗、打掩護。

李、趙二人完全有聯合的基礎,也有聯合的必要。

高務實想到這裡,忽然有些明悟:高拱如果打擊徐階一黨,實際上不就是在打擊趙貞吉的政治基礎?那麼李春芳肯定不肯,因此李春芳上疏力保徐階就說得通了——並非因爲他只想做個好好先生,而是因爲一旦徐階倒下,那麼趙貞吉多半也要倒,趙貞吉一旦倒了,他李春芳就真的只是個掛名首輔了,至於他爲徐階求情卻被海瑞直接懟了回來,那是海剛峰太牛,沒辦法的事。另外,李春芳也知道,這件事陳以勤不會跳出來跟高拱對着幹,因爲陳以勤對徐階當初的做法也是有所不滿的。

結合原本的歷史,高務實很清楚,陳以勤是真正一貫堅持“君子不黨”的,但問題就出在這裡:他這個堅持現在有一個很爲難的點,他和高拱是裕府同僚,偏偏和趙貞吉又是同鄉,無論他偏向哪一邊,世人都會覺得他黨同伐異。

陳以勤除非改變其爲官的基本原則,否則就只能中立。

那麼內閣就成了二對二,看起來好像是個僵局。

但高務實心裡清楚,這個所謂的僵局裡頭有兩個不穩定因素。

第一個不穩定因素在於張居正,此人看起來一貫站在高拱一邊,甚至此次高拱起復,他就在其中出了大力。然而他之所以出大力使高拱起復,源頭在於他想利用高拱來對付趙貞吉。實際上張居正作爲徐階的得意門生,徐階的留下的政治資源一直被他默認爲自身力量的一部分,但趙貞吉的入閣讓這一力量分化了,這就讓張居正十分不滿。或許徐階當時的初心是讓趙貞吉在內閣裡頭配合張居正,誰料趙貞吉倚老賣老,視張居正爲後生晚輩,對其頤指氣使,甚至當衆稱呼張居正‘張子’(無風注:大抵相當於現代稱呼某人爲“小張”),張居正一貫恥居人下,當然不能接受。

所以張居正站在高拱一邊,慫恿高拱成爲抗趙先鋒,根源並不是他真心實意尊高拱爲魁首,而是利用高拱的性格和高拱的聖眷爲自己擊敗派系內部的敵手。一旦高拱順利完成這一使命,張居正肯定分分鐘調轉矛頭對付高拱——歷史上他就是這麼幹的。

第二個不穩定因素正是高拱的聖眷。眼下的內閣二對二,其實高拱實際上肯定佔優勢,這個優勢就是聖眷:皇帝對高拱言聽計從。然而全天下只有高務實知道,隆慶帝只有兩年的生命了……他駕崩時年僅三十五歲。

隆慶帝若在,高拱無論在不在首輔位置上,他都是實際上的首輔。隆慶帝若是駕崩,則這種聖眷頓時消失:無論萬曆小皇帝還是後宮陳太后、李太后,他們對高拱可沒有那種近乎親情一般的信任,到時候所有閣臣其實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而後宮真正信任的反倒是宦官——後宮不瞭解閣臣,只好信任宦官。然而信任宦官不代表信任此時的掌印太監孟衝——他是高拱推薦的,而且並非兩宮太后的身邊人。陳太后無心干政且不去說,李太后因爲皇帝兒子尚未成年的關係,想不幹政也不行,而干政就必須掌握司禮監,於是用自己身邊的馮保取代孟衝幾乎是必然選擇。

然而歷史上高拱不肯讓馮保爲司禮監掌印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爲馮保乃李貴妃親信,又是太子的“大伴”,一旦將來太子登基,指不定馮保就成了下一個王振。

高拱的這個“預判”當然不是沒有道理,因爲後來魏忠賢走的也是這條路。而作爲文臣領袖的首輔而言,壓制宦官是其正常選擇,尤其是類似王振那樣的權宦,在文臣看來是絕不能接受的。但高拱沒有料到的是,馮保因爲是李太后的親信,而李太后對萬曆過於嚴格,導致馮保也只能充當一個嚴格的監督者,並沒有跟萬曆建立太過於親密的羈絆,結果萬曆親政之後除了鞭屍張居正之外,接下來第一件事就是放逐了馮保——放逐了事,可能還是給了李太后面子的緣故。

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225章 三策(中)第098章 回柳州!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31章 謝公氣度[第4更]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128章 恩憲?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145章 《取用疏》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073章 無奈應對(上)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014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144章 內因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085章 成交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197章 高孟男第162章 二段擊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第108章 隱情(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238章 暗流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諡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95章 國色天香(上)第027章 皇上,您的事兒發了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064章 投鼠忌器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245章 世界不足我欲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112章 東返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268章 揭謎(下)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59章 會元之爭(下)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090章 降服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213章 交心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143章 致謝?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
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225章 三策(中)第098章 回柳州!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131章 謝公氣度[第4更]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128章 恩憲?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145章 《取用疏》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102章 一擲千金(上)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第073章 無奈應對(上)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014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144章 內因第067章 決戰沙城(五)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085章 成交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197章 高孟男第162章 二段擊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05章 無關道理(上)第108章 隱情(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238章 暗流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066章 我保他必有美諡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95章 國色天香(上)第027章 皇上,您的事兒發了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001章 輕車簡從(上)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064章 投鼠忌器第130章 跋扈尚書(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245章 世界不足我欲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112章 東返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268章 揭謎(下)第290章 蒲州急報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162章 廷爭狀元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159章 會元之爭(下)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090章 降服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213章 交心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146章 閣老相商(下)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143章 致謝?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