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青黃接否

正事談罷,高務實又和劉氏兄妹閒聊了一番昔年一別之後各自的經歷。

對於他自己的經歷,高務實說得頗爲簡略,尤其是馮保與張居正倒臺一事,高務實完全是一筆帶過,絲毫沒有深入,反倒是對俺答封貢之事,高務實倒是詳細的介紹了一番。

劉綎對於宣大三鎮和俺答大軍那次作戰很有興趣,十分仔細地問了許多細節,對於馬芳抓住機會重創辛愛所部更是大聲叫好。

不過對於麻貴和高珗的表現,劉綎似乎有些不滿意,嘟嘟嚷嚷道:“這可是錯過好機會了,要是他們能擊破恰臺吉,當夜便有生擒俺答的機會!可惜,太可惜了!”

言下之意,彷彿當日是他領兵,就能擊敗恰臺吉一般。果然他說完這句,又唸叨着道:“不過這恰臺吉聽起來倒有幾分本事,要是有機會,我倒想會一會他。”

高務實沒有理他,又把話題轉回到北軍火器之上,然後談到如今軍工私營之後北軍換裝的問題,劉綎插嘴道:“北軍什麼時候能把這些火器換裝完成?咱們南軍各部可連一支隆慶二式都沒拿到過,那個丙子一式虎蹲炮就更別提了。我聽說雲南那邊又開始不穩,那個叫做莽應龍的緬王這些年一直不肯安生,早前還只是小打小鬧,從萬曆四年開始膽子是越來越肥了……”

劉綎嘆了口氣,又道:“我這幾年給南京兵部請戰了好幾回,南京方面都沒有迴應……哦,也不是沒有迴應,迴應還是有的,把我從川東調去南京生鏽了。”

高務實一時無語,其實他對這件事是清楚的。因爲雲南和緬甸的爭紛剛發生時,高拱還在位,高務實當然知道爲何當時朝廷沒有反應。

實際上,雲南當地和南京兵部方面的確都在力壓此事,上報給朝廷的消息都是將雲南的戰事大事化小了說,基本從北京方面收到的消息來看,無非就是緬王無事生非,攻打雲南附近宣撫司各地,但情況完全可控,雲南本省就能搞得定。

高務實因爲在後世看過各類史料的關係,其實是知道實情的,不過高拱在聽了他的“分析”之後,仍然決定把這件事先壓一壓。

高拱之所以這麼決定,主要原因有兩點:國內的各項改革正推行到緊要時刻,高拱當時全力以赴的是開海和清丈田畝等幾件大事,而開海和清丈田畝,朝野上下可並不都是支持之聲的,實際上應該說是反對者甚衆,所以高拱需要集中精神壓制這些反對力量,不希望因爲雲南的戰事影響到全國佈局——尤其是在雲南方面信誓旦旦的表示他們自己就搞得定的前提下。

再一個方面的考慮就是,緬王在當時來說,打來打去都是在打雲南周邊的宣撫司,比如孟養司、車裡司、孟艮司等地。這些地方名義上當然都是大明的土司,聽從雲南的號令,但其實也是時叛時附,叛亂時也一樣是會搶掠雲南內地的。所以高拱的意思也很簡單,就讓緬甸先揍他們一頓也好,只要緬王揍得狠了,他們自然就想起大明爸爸的好了。

再後來高拱去世,郭樸雖然資歷老,但他因爲此前過於傾向於做個孤臣,以至於以前的不少門生聯繫得都不多,也沒有怎麼特意照顧門生,所以他在朝中比較缺乏自己的嫡系力量。

高務實作爲高拱的“衣鉢傳人”,又是郭樸的學生,當然是支持自己老師的。但高務實畢竟年幼,縱然給高拱的門生故吏寫了無數封信說明原委,但高黨忽然沒了核心之後,仍然免不了力量分散——比如就有一部分人投了張四維。

投張四維雖然不算削弱高黨的總體實力,但肯定會導致高黨出現一種類似於“二元政治”的苗頭,即郭樸在朝廷中樞雖然佔據優勢,但張四維手頭的嫡系卻比郭樸更足——高黨的重要盟友晉黨因爲楊博在萬曆二年去世、王崇古在萬曆五年致仕之後,就已經以張四維爲首了。

這麼一來,高黨的實力雖然整體依然強大,但向心力卻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嚴重下降。郭樸和張四維誰都沒法在高黨內部一言而決,而高務實的地位又有些尷尬——這二位一個是他的老師,一個是他的大舅,偏幫哪一方都不太好。

在這種情況下,郭樸和張四維兩人只能互相剋制,爭取不要壞了改革大局,但也就到此爲止了,他們是很難有餘力去重視一個區區雲南邊陲的“局部戰爭”的。

不過高務實自己還是對明緬戰爭很關注的,歷史上這次戰爭打成了拉鋸戰,前前後後打了幾十年,雙方都是打一打歇一歇。

緬甸方面,東籲王朝當時正處於上升期,很希望稱霸天南,打得明朝割地求和或者至少默認他們獨霸西南,但此時的明軍其實還不是很弱,而且對“諸邊蠻夷”一直保持着心理優勢,雖然一直兵力有限,但每當明軍決定要打的時候,總能大敗緬軍,使緬甸始終無法克盡全功。

而明軍方面呢,也始終沒有一舉把緬甸打廢的意思,結果救導致明軍進則緬軍退,明軍退則緬軍又進,在幾個宣撫司的地盤上來來回回搞拉鋸,劉綎當時作爲主將(只是帶兵主力,上頭有幾層上級),上了一堆的奏疏要求朝廷調集人力物力一舉蕩平緬甸,朝廷和雲南地方都沒同意。

本來這或許有借戰爭手段削弱土司的目的,誰知道後來出了變故——萬曆三大徵連續開打了!

這下倒好,明軍只好在緬甸戰場採取收縮,緬軍不勝而勝,大明雖然沒丟本土,但也丟了一部分宣撫司地盤。不過緬甸也沒討什麼好,跟大明打生打死幾十年,把本土的人力物力財力全給浪費了,結果走向了衰弱。

高務實當然不想看到這種局面,不過他現在也不比當年,畢竟沒了高拱,他對郭樸和張四維的影響力難免出現下降,雖然勸說什麼的,還是可以做,但效果哪有對高拱那麼明顯?

所以他也不敢給什麼保證,只好對劉綎道:“緬甸的事情,待我見了老師和大舅,會和他們談一談,但具體他們會是個什麼態度卻不好說。另外,皇上那裡若是我能見到,也會稍微提一提……不過皇上尚未親政,可能未必會太過關注此事。至於省吾兄你,我建議你考完武舉之後還是早些回南京,不管打不打,先把部下訓練好纔是正理——你的本部是隨你調往南京了的吧?”

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148章 娛樂活動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96章 地雷陣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13章 五伯高才(上)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030章 立威(中)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中)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01章 輕車簡從(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289章 封賞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046章 冰底潛流(中)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283章 皇上,切蛋糕了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005章 升官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005章 禁衛軍!第096章 馮保倒臺(七)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098章 高務實的決斷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中)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112章 入城式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052章 又面聖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032章 連降三級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103章 紈絝之王(上)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229章 指點第066章 天津開港
第105章 竟然是遼東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148章 娛樂活動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96章 地雷陣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13章 五伯高才(上)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030章 立威(中)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中)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01章 輕車簡從(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289章 封賞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046章 冰底潛流(中)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283章 皇上,切蛋糕了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005章 升官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005章 禁衛軍!第096章 馮保倒臺(七)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098章 高務實的決斷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中)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046章 商政相連(下)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112章 入城式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052章 又面聖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032章 連降三級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129章 基本就緒第057章 帷幕拉開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103章 紈絝之王(上)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072章 姐弟相商(上)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77章 龍文鞭影(下)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229章 指點第066章 天津開港